<<孟子_梁惠王上>>翻译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亦③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⑧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⑨.未有仁而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翻译 孟子梁惠王上的译文孟子梁惠王上原文翻译 孟子梁惠王上的译文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翻译 孟子梁惠王上的译文


【注释】

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③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④土庶人:土和庶人.庶人即老. ⑤交征:互相争夺.征,取. ⑥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⑦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据刘向《战国策.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⑧苟:如果. ⑨餍(yan):满足. 遗:遗弃,抛弃.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有利的高见吧 "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 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有利 '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 '一般人士和老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 '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里,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里,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

必修二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

1、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2、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有利?

3、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里,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里,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4、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孟子·梁惠王上》翻译

译文: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要统一它就很容易了)。《诗经》上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给兄弟好影响,凭这治家和安邦。’是说要把这样的用心推广到各个方面罢了。

所以,如果广施恩德就足以安抚天下,不施恩德,连妻子儿女也安稳不住。古代的贤明君主之所以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善于将他们所做的推广开去罢了。

现在(大王的)恩德已施行了禽兽身上,而功德却体现不到身上,偏偏是什么原因呢?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大王请认真地考虑考虑吧!难道大王要兴师动众,使将士们身陷危险,同别的结下怨仇,然后心里才痛快吗?

相关信息: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

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对曰:“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整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於时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