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设计步骤是?

审图--公缩放--平面展开--工序排列--工步排列(工程模套数)

冲压模具设计流程(冲压模具设计实例精选)冲压模具设计流程(冲压模具设计实例精选)


冲压模具设计流程(冲压模具设计实例精选)


冲压模具设计流程(冲压模具设计实例精选)


1。首先有电子档的要对图,看与纸面是否一致。就不明确的地方与客户沟通,包括接刀口、尖角、折弯内角R等。

2。然后放工,例如5+0.05/-0的孔就改到5.04

3。然后展开,排样或者排工程,画出工序图或者排样图。

4。画上模板、模座,并订购钢材。

5。完成所有设计

6。给审查

7。根据意见进行修改

8。拆零件、标注尺寸,加工说明等。

9。打印、签字、发图

@设计冲压模前需要知道什么

产品结构,材料,加工成本,制造工艺

机械(英文名称:machinery)是指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像筷子、扫帚以及镊子一类的物品都可以被称为机械,他们是简单机械。而复杂机械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通常把这些比较复杂的机械叫做机器。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

机械,源自于希腊语之Mechine及拉丁文Machina,原指"巧妙的设计",作为一般性的机械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主要是为了区别与手工工具。现代中文之"机械"一词为机构为英语之(Mechani)和机器(Machine)的总称。机械的特征有:机械是一种人为的实物构件的组合。机械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故机器能转换机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是现代机械原理中的最基本的概念,中文机械的现代概念多源自日语之"机械"一词,日本的机械应用品对机械概念做如下定义(即符合下面三个特征称为机械Machine)。

考虑产品的结构,质量和模治具的寿命等著多原因。

五金冲压模具设计步骤流程详解(2)

五金冲压模具设计步骤流程详解

(B).升料销型(圆形,设有导料销用孔),升料销设有导料销用孔可防止材料承受导引销之变形及使导引销确实发生作用。

(C).升料及导料销型,兼俱导料功能,连续模具之导料最常使用此形式升料销型。

(D).升料销型(方形) 如有需求设有空气吹孔。

(E).升料及导料销型(方形)。

(2).顶料单元:自动冲压加工时必须防止冲切制品或冲屑之跳於母模表面以避免模具损坏及不良冲压件之产生。

(3).顶出单元:顶出单元之主要作用是每次冲压加工时将制品或废料自母模内顶出。顶出单元之装设场所有二:

(A).逆配置型模具时装设於上模部份,

(B).顺配置型模具时装设於下模部份。

8. 固定销单元

固定销单元之形状及其尺寸依标准规格需要而设计,使用时之注意事项有:

(A).固定销孔宜为贯穿孔,不能的场合,考虑容易使用螺丝卸除之设计方法。模具微信:1828765339(B).固定销长度适度,不可大于必要的长度。

(C).固定销孔宜有必要的逃离部。

(D).置于上模部份之场合,应设计防止落下之机构以防止其掉落。

(E).采用一方压入配合一方滑动配合之场合,滑动侧之固定销孔稍微大於固定销。

(F).固定销之数量以两只为原则,尽量选择相同之尺寸。

9. 压料板单元

“压料板单元之特别重要点是压与母模面有正确的平行度及缓冲压力要求平衡。。

10. 失误检出单元

“以连续模具冲压加工时,模具必须设计失误检出单元以检出送料节距之变化量是否超过其基准而停止冲床之运转。失误检出单元是装设於模具内部,依其检出方法有下列两种装设形式:(A).上模内装设检出销之形式,当其偏离料条孔穴时,将与料条相接触而检知。(B).下模内装设检出销之形式,当料条之一部与检出销接触而检知。。

“最近利用接触方式之检出方法将有所改变,使用近接开关之事例有增加趋势。上模内装设检出销是标准的检出装置,由于其于下点附近检出,检出开始至冲床停止有时间偏,要完全达到失误防止效果是困难的。装于下模之检出装置,当材料送料动作完成后马上直接进行检出,此方法已受到重视。。

11. 废料切断单元

“连续冲压加工时料条(废料) 将陆续离开模具内,其处理方式有两种:(A).利用卷料机卷取之,(B).利用模具切断装置将其细化。

又后者之方式有两种:(A).利用专用废料切断机(设置於冲压机械外部),(B).装设於连续模具最後工程之切断单元。。

12. 高度停止块单元

“高度停止块单元之主要作用是正确地决定上模之下点位置,其形式有下列两种:(A).冲压加工时亦经常接触之方式,(B).组装时才接触,冲压加工时不接触之方式。还有,当模搬运、保管时,为防止上模与下模之接触,于上模与下模之间置入隔块。当精度要求无必要时,其使用标准可采用螺丝调整型。

六. 主要模具元件之设计

1. 标准部品及规格

“模具用标准规格之选择方法考量下列事项:(A).使用的规格内容不受限制时,采用层者。(B).原则上采用标准数。(C).模具标准部品无此尺寸时,采用最接近者再进行加工。。

2. 冲头之设计

“冲头依其功能可大致分为三大部份:(A).加工材料之刃部先端(切刃部,其形状有不规则形、方形、圆形等)。(B).与冲头固定板接触部(固定部或柄部,其断面形状有不规则形、方形、圆形等)。(C).刃部与柄部之连结部份(中间部)。。

“冲头各部份之设计基准分别从(A).切刃度,(B).切刃部之研磨方向,(C).冲头之固定法及柄部之形状等方面简述之。。

“(1).切刃度:阶段型冲头之切刃度之设计宜考虑加工时不会产生侧向弯曲、与压料板运动部份之间隙应适当。压料板与冲头切刃部之关系有型及无型,切刃部直段长度将有所不同。。

“(2).切刃部之研磨方向:切刃部之研磨方向有与轴部平行(上削加工) 及与轴部垂直 (穿越加工) 等两种方法,为提高冲头的耐磨耗性及耐烧著性,宜采用前者。切刃部形状是凸形状时可采用穿越加工,凹凸形状时采用上削加工或穿越加工并用方式。。“(3).冲头之固定法及柄部之形状:冲头之柄部大致分为直段型与肩部型两种,其固定方式之选用因素有制品及模具之精度、冲头及冲头固定板之加工机械与加工方法、维护保养之方法等。。

“(4).柄部之尺寸及精度:冲头柄部之尺寸及精度将随冲头之固定方式而有不同要求。。

“(5).冲头长度之调整方法:冲切冲头之长度因再研磨加工而减短,为与其他工程如(弯曲、引伸等)之冲头长度保持平衡及维持冲头设计长度,有必要调整冲头之长度。。“(6).配合冲压加工之冲头设计:为达到大量生产时冲压制品之品质安全及无不良品之产生,模具方面有必要考虑下列事项:A.冲头加工之研磨方向要同一性,表面宜施以抛光处理。B.为防止冲屑之浮上,冲头内可装设顶出销或加工空气孔。C.为减少冲切力,冲孔冲头施以斜角加工,还有大冲头附近的细小冲头宜较短些以减少受到冲击。。

“(7).配合加工法之冲头设计:冲头之形状设计与加工困难度有的关系,当其过份接近时冲头固定板之加工变为困难,此时之冲头宜加以分割处理(采组合方式)。

3. 冲头固定板之设计

“冲头固定板之厚度与模具及荷重之大小有关系性,一般上为冲头长度之30~40%,还有冲头度宜高於冲头直径之1.5倍。

4. 导引销 (冲头) 之设计

导引销(冲头) 之部直径与材料导引孔之间隙,其尺寸及突出压料板之量依材料之厚度而设计,导引销之先端形状大致分为两种:A.炮弹形,B.圆锥形(推拔形)。

(1).炮弹形是最普通之形式,市面上亦有标准部品。

(2).圆锥形有一定的角度,很适合用於小件之高速冲压,推拔角度之决定因素有冲压行程、被加工件之材质、导引孔之大小,加工速度等。推拔角度大时较容易修正被加工材料之位置,但推拔部之长度将变长。推拔部与圆筒部连接处宜滑顺之。

5. 母模之设计

(1).冲切母模之设计

冲切母模之形状设计应考量之要项有:A.模具寿命及逃角之形状,B.母模之剪角,C.母模之分割。(A).模具寿命及逃角之形状:此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事项,如设计不正确将会造成冲头之破损、冲屑之堵塞或浮上、毛边之发生等冲压加工不良现象。(B).母模之剪角:外形冲切时为减低其冲切力,母模可采剪角设计,剪角大时冲切力之减低亦大,但易造成制品之反曲及变形。(C).母模之分割:母模必须施以成形研磨等精加工,由於其是凹形状,研磨工具不易进入,故必须加以分割。

(2).弯曲母模之设计

“弯曲加工用母模之设计,为防止回弹及过度弯曲等现象之发生,U形弯曲加工用母模之部形状为双R与直线部(斜度为30度)之组合,近似R形状。R部形状经成形研磨或NC放电加工後应施以抛光处理。。

(3).引伸母模之设计

“引伸母模角隅部形状及逃角形状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事项,有关角隅部及逃角之形状及特征如下:引伸母模R角值大时较易引伸加工,但亦产生引伸产品表面产生皱 摺 现象,引伸制品侧壁厚度大於板厚。引伸厚板件及顶出困难之场合,母模R值要取小,约为板厚之1-2倍,一般上圆筒及方筒引伸母模之大多引伸部作成直段状,为防止烧著发生、润滑油油膜之破坏及减少顶出力等目的,直段部下方宜有逃部(阶段形或推拔形)设计。特别是引缩加工之场合,此直段部有必要尽量少。。

6. 冲头之侧压对策

冲压加工时冲头左右承受均等之荷重是理想(即侧压为零) 状态,冲头承受侧向压力时将使上模与下模产生横方向之偏移,造成模具间隙之部份变大或变小(间隙不均匀) 及无法得到良好精度的冲压加工。有关冲头之侧压对策有下列方法:(A).改变加工方向,(B).单侧加工(冲切、弯曲、引伸等)之制品宜采两排布列方式,(C).冲头或母模装设侧压挡块,切刃之侧面设有导引部(尤其是切断及分断加工)。

7. 压料板之设计

“压料板之功能有剥离付著於冲头之材料及导引细小冲头之作用,依功能不同其设计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压料板之厚度及选用基准依制品设计有下列两种:1.可动式压料板,2.固定式压料板。。“压料板与冲头之间隙值宜小於模具间隙之半(尤其是精密连续模具更应遵守此原则),当设计压料板时依制品的不同而有所变动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1.压料板与冲头之间隙值及冲头导引部之长度,

2.辅助导柱与压料板之装设标准及压料板之逃部设计,

3.可动式压料板於冲压加工时为防止倾斜发生之对策,

4.固定式导料板与压料板导引销孔之尺寸关系,

5.固定式压料板之材料导引部与被加工材料宽度之关系。。

8. 背压板之设计

“冲压加工时主要作用件(冲头、压料板、母模)之後方将承受面压,当冲压力高於面压力时宜采用背压板(特别是冲头及母模模套之背面)背压板之使用方式有局部使用与全面使用两种形式。。

冲压模具设计流程

报价一般公司都会有专门的技术员和销售人员一起报,做模具的话,现在都已经没有设计费这一项了,到了设计员这里,都已经签好合同了一般,

给大点的公司做的话,他们会直接给你产品三维数据和二维产品图的,成熟产品的就直接排工艺开模具了,如果是新开发的话,就得先做手工件,然后试装,直到试装合格后才会正式开模

冲压模具设计的一般流程:制件结构工艺性和技术要求分析:冲压工艺方案拟定(主要包括工序数,工序组合方式,工序顺序,工艺参数计算,工序图绘制,设备型号等);工艺规程制定,各工序模具结构设计;模具总装图绘制;模具零件图拆绘。

冲压模具设计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平面制图、立体造型、动态模拟等)选用相关设计软件,如:autoCAD2010,UG,pro/E等。

模具的报价应包括模具设计和制造两个部分成本,可根据需要以分开报价,也可以报总价。

冲压模具制造流程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模具的制造流程是什么。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冲压模具制造流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冲压模具制造流程

l 、升图和制造工艺模型:根据零件图对其各部尺寸按锌合金线收缩系数定向放缩尺,并设计浇冒口和冷铁。所以绘制出模型工艺图,根据此图加工制造工艺模型。

2、凸模模形制造:按照模型工艺图提供的各项尺寸,选用优质木材制作凸模模型。模型的尺寸精度要求达到木模二级精度。木模表面涂刷漆片使表面粗糙度Rz值小于10μm 。拔模斜度取士1 °。

3 、凹模模型制造:凹模制造是在凸模工作表面上贴上一层与产品零件厚度相等的铅皮,以制出凸、四之间的间隙。应对凸模铅皮表面进行喷漆,以使铸后的凹模型面的粗糙度数值小。凹模模型采用熟石膏制造。为了凸、凹模模型在浇铸石膏时便于分开,应在分模面上喷涂一层脱模剂(如聚的甲苯溶液)。浇铸后,应将石膏凹模模型进行千燥,之后再,进行脱模。应对型腔表面及分模面进行喷漆。

4、造型。选用强度高、颗粒较细的型砂作为造型材料。因为锌合金浇铸温度比较低,对型砂的耐火性和透气性要求不高。对凸模和凹模分别进行造型,可以选用砂箱造型或地坑造型等造型方法。按模具的要求,浇铸系统采用底注式或敞开式。由于锌合金收缩系数较大,应设补缩冒口。

5 、锌合金熔化

6 、浇铸:对于中、小型模具可以采用干型浇铸,也可以.采用涅型浇铸。涅型浇铸的排气孔应多些。浇铸锌合金时,应使合金液流缓慢而平稳地注入型腔。对于大型模具,为了防止或减少模具型腔变形,浇铸时可以在型腔周围设置冷却水管或加冷铁,保证液态合金的顺序凝固。

7 、锌合金模具铸件的冷却、清理和修饰:

浇铸后的模具铸件一般采用自然冷却,但对形状简单的小型模具铸件也可以采用水冷的方法进行冷却,这样有利于合金机械性能的提高。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或大型锌合金模具,铸啮宜缓慢冷却。待合金完全冷却后才打箱,打箱后的铸件应进行清砂,采用气割切除浇冒口。铸模型腔不再加工,但要用砂纸修磨,打光模具型腔、拉延模口等处,特别是拉延圆角应达到光洁圆滑的要求,应将锌合金凸、凹模合模,对其上、下底板的平面进行机械加工(铣削或刨削),以便上、下底板有平整的平面与压机相接触,并保持一定的平行度要求,这样才能保证装配精度。

【定义】: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冲压模具制作程序标准

1. 目的

通过制订《冲压模具制作流程及标准》,使江苏波隆在新项目的模具规划、设计、制造、量产及与客户的沟通交流更顺畅,促使新项目的开发工作顺利达成。

2.适用范围本《冲压模具制作流程及标准》适用于江苏波隆的所有冲压模具制作。

3.

3.1 模具制造部:《冲压模具制作流程及标准》的编制、维护、升级及分发等工作;

3.2 项目工程师:客户提供的2D、3D图档比对及发行,进行模具委内、委外制作进度及委外供应商的管理;

3.3 技术部:产品工艺分析、模具3D图档设计及保模验收;

3.4:模具材料、五金件的采购,试模原材料的采购;

3.5 机加科:模具CNC加工;

3.6 钳工科:模具装配、研合、调试和取样;

3.7 品保部:模具取样后的产品品质检测、模具采购件、自制

件、模具动、静检验及过程检验;

3.8 模修组:模具量产后维护和保养。

4. 规定

4.1项目启动阶段:

4.1.1项目组接到《项目开发通知单》,项目工程师需先对客

户提供的2D、3D图档进行比对及发行并制定好《开发进度A表》后召开项目启动会议,相关部门参与(技术部、钳工科、机加科、市场组、采购组);

4.1.2项目工程师将2D、3D图档等客户提供的资料给技术部;

4.1.3排定《项目开发日程C表》,开发日程排定后需参会人员会签确认。

4.2模具设计阶段:

4.2.1按《项目开发日程C表》制订《模具设计进度表》并提交给项目组;

4.2.2工艺组按现有机台排布进行工艺设计,使生产实现流水线作业;

4.2.3模具工艺设计完成后需项目、模具进行会审,会审通过后转结构设计并存入资料库;

4.2.4模具结构设计完成后需项目、模具、机加进行会审,会审通过后下《技术部发行单》分发给项目、钳工、机加、商务并存入资料库;

4.2.5编程组应在钢块和铸件回厂提前两天完成NC编程,将《NC加工程式单》下发到机加科;

4.3模具制造阶段:

4.3.1模具保模外包过程管理

4.3.1.1保模外包由项目工程师填写《委外加工单》,经核准后转执行。

4.3.1.2 模具图档由项目工程师传递至加工厂商,保模加工进度由项目工程师。

4.3.1.3保模制作完成后由项目工程师通知技术部派人员验收,并完成《FMC检查表》。

4.3.2模具铸件外包过程管理

4.3.2.1铸件外包由项目工程师填写《委外加工单》,经核准后转采购执行。

4.3.2.2 铸造加工厂商如需比对图档时由项目工程师传递至铸造加工厂商,铸造进度由项目工程师。

4.3.2.3铸件制作完成回厂后由品保部模具检验员主导验收,并完成《铸件检查表》,供应商需提供自检报告(含《材质报告》)。

4.3.3模具的零部件加工:机加科按照模具设计图与《NC加工程式单》加工,确保加工部件符合图面要求,完成《机加工检查表》,模具检验员对模具加工部件进么复检,合格后由机加科填写《加工完成转移单》后转交给钳工科;需外发加工的,需要由机加科编写委外加工原因说明,待批准后由项目工程师填写《委外加工单》,经核准后转执行,项目工程师进度。

4.3.4模具的组立:钳工科按照模具设计图进行模具组立与调试,组立时严格执行《钳工作业指导书》.模具检验员对模具进行不间断的抽检;

4.3.5模具零件的检测:模具零件制造完成后,必须经过检验,包括尺寸、表面粗糙度、硬度等;不符合图纸要求的,须经技术部签字同意后方能使用,必要时修改图面,以保持图面与实物的一致性。

4.3.6试作:钳工组在模具组立完成后,内部先行调试,设计、模具品保配合, 试作前由钳工组与品保完成《模具硬度检测报告》,试作中完成《试模报告》。

4.4项目验收阶段

4.4.1模具验收由项目工程师主导,通知品保部(模具检验员)、钳工组、模修组参与验收。

4.4.2钳工组根据《模具验收问题点》逐一销项(模具检验员负责稽核整改工作)。

4.4.3项目工程师依据项目开发,组织召开试生产导入启动会,后期模具维护保养由模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