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作者司马迁是哪个朝代(司马迁史记写的是哪个朝代)
司马迁的史记记录哪几代?
司马迁的《史记》记录的是西汉太汉武帝以前的各个朝代的事情,包括从上古时代开始。
史记作者司马迁是哪个朝代(司马迁史记写的是哪个朝代)
《史记》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纪传体的通史。
史记作者司马迁是哪个朝代(司马迁史记写的是哪个朝代)
这本书主要记载了从上古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颁布太初历前后的事情。
主要记录了上古时代、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与秦汉时期。
其中,秦汉时期的记载更为多,体现了史书中略古详今的思想。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的生平与他写作《史记》有什么密切关系?简短一些,谢谢?
司马迁的人生经历与他创作史记是有很大关系的,他因替李陵说情,被汉武帝处刑,为了完成史记,司马迁选择了宫刑这一侮辱性的处罚。这种遭遇影响了他对历史及人物的看法与评价,我们读史记就会发现,有的和人物写的荡气回肠,慷慨悲壮,这是其郁郁不得志以及屈辱心态的一种映射。
史记是汉代文学家什么所著李时珍著有医学名著什么?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它是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字子长,司马谈之子,左冯诩夏阳(夏阳即今陕西韩城,另说今山西河津)人,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
他家学渊博,三十八岁时,正式做太史令。后因为李陵辩护遭受腐刑。他忍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巨大折磨,为完成他父亲的遗愿撰写《史记》,并于公元前年完成全书。
李时珍著有医学名著《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中物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被誉为“东方学巨典”。此书是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多方考证,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物学巨著。
《本草纲目》,本草着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採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
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卷3~4为“百病主治”,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手册。
史记作者司马迁是哪个朝代(司马迁史记写的是哪个朝代)
卷5~52为各论,收1892种,附图1109种。其总例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类从,目随纲举。”其中以部为“纲”,以类为“目”,计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60类。各部按“从微至巨”、“从至贵”,既便检索,又体现出生物进化发展思想。
部之下为60类,各类中常将许多同科属生物排列在一起。各“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即一名下列8个项目(即“事”)。其中“释名”列举别名,解释命名意义;“集解”,介绍物出产、形态、採收等;“辨疑”(或“正误”),类集诸家之说,辨析纠正物疑误;“修治”,述炮炙方法;“气味”、“主治”、“发明”,阐述性理论,提示用要点,其下每多作者个人见解;“附方”,以病为题,附列相关方剂。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李时珍从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着手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了800多部书籍,经过27年的长期努力,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时年61岁。以后又经过10年三次修改,前后共计40年。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
史记是汉代文学家司马迁所著。他拖着病残的躯体,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著成此书,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终于著成医学巨著木草纲目。两人能取得惊人成就,与他们的顽强毅力是分不开的。如果每个人都能象他们一样努力,一定取得不凡的业绩。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鲁迅先生称之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明朝医学家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为医学之“百科全书”。
《史记》是汉代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李时珍著有学名著《本草纲目》,是明代自然科学,学世界名著。至今仍有影响。
史记二十四纪分别是?
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史记的年代?
汉武帝在位后期完成的。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司马迁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撰写,历时十三年(也有说十八年)才完成。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开创了我国什么史书的先河?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是怎么发现的?
《史记》是汉朝史家司马迁所著的历史巨著,记载的是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至西汉时期几千年的历史。史记是一部名著,一直保存完好,从西汉一直传承至今,并不是在哪里“发现”的。
两代太史令的心血凝聚而成的《史记》,怎样才能万无一失,留传后世呢?为此,司马迁在《史记》的结尾留下一个巨大的悬念:“藏之名山,副在京师”。这就是史学大家的智慧,即使京师的副本遭遇意外,还有藏之名山的正本留存。那么,这两个版本,后来又是怎样的结局呢?据文献记载,汉武帝逝世多年后,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官至宰相,终于把《史记》公诸于世。这就肯定地说明,通过杨郓之手公诸于世的,是“藏之名山”的《史记》正本。
司马迁之后,《史记》并没有立刻流行,被人重视。到汉宣帝时,司马迁的外孙经过努力,才开始流传,但到东汉时已经有了残缺。
《史记》是汉朝史家司马迁所著的历史巨著,记载的是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至西汉时期几千年的历史。史记是一部名著,一直保存完好,从西汉一直传承至今,并不是在哪里“发现”的。而且,史记也并不是的记载古代历史的史书,在史记之前的尚书、诗经等文学作品和春秋时期诸子和神话中,都有远古历史记载,而《春秋》《左传》等史书也先于《史记》记载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在史记之后,各个朝代都有史官修史,并保存下来大量的各个朝代的历史,民间还有一些非的历史记载,即所谓“野史”。
司马迁的著作史记其实记载的是汉初以及秦汉之前2000多年的史料记载,在司马迁之后有他的后人保存,后来虽然经过战乱,但这样的经典史料都是每朝每代史学家们眼中的重中之重的史籍文献因此才能免遭战乱保存至今,被后人发现
史记作者司马迁是哪个朝代(司马迁史记写的是哪个朝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