鳝鱼的养殖技术

1、饲料投喂

黄鳝养殖新技术要选择正确的场地、消毒、管理等。

黄鳝农田生态养殖技术 黄鳝生态养殖成功案例黄鳝农田生态养殖技术 黄鳝生态养殖成功案例


黄鳝农田生态养殖技术 黄鳝生态养殖成功案例


黄鳝农田生态养殖技术 黄鳝生态养殖成功案例


1、场地

黄鳝饲养池,需选在向阳、背风、有良好水源的地方,饲养池的大小需根据饲养数量而定。

2、消毒

饲养前需将水池用生石灰消毒,并且还需要将水池晾7~10天。

3、管理

鳝鱼利用黄鳝吞食和贪食的特点,将活饵与配合饲料混合在一起进行驯食,要掌握黄鳝开始摄食时间、摄食高峰时间和吃完时间,以利于人工驯食。的注挑选:

1、选颜色灰黄、摸起来较柔软的黄鳝,如果黄鳝闻着有些臭味,不要购买。

2、尽量挑选表皮无伤的,头部皮肤无擦伤、腹部皮肤无磨伤、身体无针叉眼等。

3、健康黄鳝,手抓时感觉鳝体硬朗,并有较大的挣逃力量;手抓即着、柔软无力、两端下垂者为不建议挑选。

4、人工养殖的黄鳝,个头比较大,身体至少有成年男性的大拇指般粗,而土黄鳝也就是跟女性的无名指不多,甚至更小一些。

5、在挑选黄鳝时也要看看,一批黄鳝的个头是否有异,土黄鳝不可能每一条都一样大。而人工养殖的黄鳝则因为放苗、喂食、捕捞的时间是一样的,养出来的黄鳝大小更为均匀些。

黄鳝水泥池无土养殖

4、水质调节

养殖技术

一、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的作程序

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的内容比较多,关键技术包括黄鳝浅水半人工繁殖技术、配合饲料驯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其中鳝种筛选和处理是制约黄鳝养殖成败的关键。

二、鳝池的建造和处理

鳝池的建造要考虑到如下五个设计原则:模拟自然环境;排灌方便,利于保温;有利于驯食配合饲料;有利于防治黄鳝病虫害;防逃、易捕和方便管理。室外静水无土养殖池面积15-20m2,室内养殖面积较小,一般为6-10 m2。池壁高:室内20-30cm,室外40-50cm。可用单砖砌墙,内抹水泥,壁顶用砖横砌成“T”形,也可用塑料薄膜池进行养殖。若干个规格一致的小池串成一排,但进、排水口各自,防止病虫害相互传染。鱼池形状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好。排水口稍低于池底,以便排污;进水口设置在食台正上方,与排水口相对,位置宜高,一般距池底15-20cm;溢水口距池底层25cm,室内养殖可不设置溢水口。各水口直径约5-6cm,要罩以尼龙网,利于粪便排出又要防止黄鳝逃跑。

水泥池建好后必须进行脱碱处理。用未脱碱的新池养殖,是许多养殖户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方法是:用磷肥(1t水用1kg磷肥)或醋酸泡一周,将浸泡水放干换清水即可;或者灌满水浸泡30d(放草堆沤),然后放干。塑料薄膜池不需要进行脱碱处理。

静水无土养殖中鱼巢非常重要,各种管子、竹筒、砖隙、水草等都可以作鱼巢。由于鳝鱼有一定的群聚性,鱼巢面积不可太小。黄鳝鱼巢设置总的原则是:便于黄鳝自由进出,内部黑暗无光,有足够的空间。生产中一般用废旧自行车轮胎经溶液消毒后作鳝巢效果比较好,轮胎放在水草下面,每个小池可放5-6个轮胎。可用2m左右的竹筒,洞口大小视鳝体而定,适当比鳝鱼大一些为宜,每两根竹筒为一排,每池设3-5排,每排间距0.3m左右。每排竹巢下垫砖头,使竹巢下面有较大空间,便于流水排污,为固定竹巢,在其洞口上方压放砖头,还起到遮光荫蔽作用。

三、水草放养

“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草”, 投放水草是静水无土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合理投放水草净化水质,可使鳝池换水次数减少为每月1次,节水节劳力,且能起到防暑降温、减少应激反应、提供鱼巢、防治病虫害等作用。按“防鱼逃跑,生长快,净化水质效果好,利于鱼藏身”的标准选择水草,常见的有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细绿萍等,水草种植面积不宜超过全池面积的2/3,要至少空出1/3鱼池面积来设置食台和便于黄鳝活动。在不同季节要按一定比例合理搭配水草,夏天以水葫芦和水浮莲为主,春秋以水花生和细绿萍为主,冬天不留水草以防止黄鳝栖身水草下受冻。一般在鳝种放养前15d投放水草,投放前要用100g/m3的溶液浸泡0.5h消毒,或用10g/m3硫酸铜溶液浸泡杀虫。

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将多余的水草捞出或将过长的水草刈在放苗前10~15天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150~200克或漂10~15克,化水全池泼酒消毒,杀灭有害病菌。一般清塘消毒7~10天后向池塘内注水,水深10~20公分。割,并结合鳝池消毒在草上泼洒10g/m3生石灰或0.7g/m3硫酸铜溶液,防止水草病菌感染。

四、鳝种筛选

黄鳝养殖成功的关键是种苗的质量。目前,黄鳝规模繁殖技术尚未过关,生产中采用的苗种基本上来自野生资源。野生黄鳝的捕捞方式很多,有笼捉、钩钓、电击、锹刨、夹捕、网抬和捕等,有的经过多次倒手与贮运,有的野生鳝种本身带有病虫害。因此,从市场购买的黄鳝野生苗种质量参不齐,对其进行严格筛选在生产中非常重要。

黄鳝苗种筛选的方法很多,感官筛选法(根据体色、外伤、力量、粘液等情况判断)、水流筛选法、行为筛选法、入穴筛选法等主观性强,对体内病害处于潜伏期的黄鳝无法筛选,并且逐条筛选比较费事;物浸泡法对黄鳝性大,物浓度不好把握,作也比较费事;摄食筛选法筛选效果比较好,但对于其具体作过程和定量方法没有。

我们在生产中采用的鳝种筛选方法为:将黄鳝苗种按一定密度放于浅水的塑料容器中,同时用物浸泡,连续5d投喂定量的空腹的黄粉虫幼虫,每天早晨换水一次,检查黄鳝摄食量。在18~30℃范围内,如果黄鳝平均每天摄食量超过黄鳝体重的0.5%,则保留该批苗种;如果黄鳝平均每天摄食量低于黄鳝体重的0.5%,则淘汰该批苗种。鳝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水草投放10-15d后进行。

五、黄鳝半人工繁殖技术

黄鳝半人工繁殖技术具有受精率和孵化率高、繁殖时间集中、管理方便和效益高等优点,是黄鳝规模繁殖的必然趋势。繁殖池按照静水无土养殖要求设计建造,面积20-30m2,水草种类因地而异,包括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Solm.)、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Griseb)、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等。在每年3~7月,每平方米繁殖池放养亲鳝10尾(雌:雄为6:4)。管理方法如同静水无土生态养殖,但在繁殖季节(5~8月)加强换水次数,即7d换水1次,水深20~25cm,pH为6.0~8.5。黄鳝产卵后及时捞出进行人工孵化,未受精卵要及时剔除。滴水孵化的方法是:孵化器是40cm×40cm×7cm的浅盘,底部铺2cm厚消毒过的河沙,水从高处的容器滴入,从盘边壁溢出,水深保持5cm左右,日温不超过2℃。受精卵刚进入孵化器时水滴次数为10滴/min,持续24h,以后逐步提高水滴速度,直到孵化出幼苗。

黄鳝对食物有严格的选择性,对某种食物适应后,较难改变其食性。而目前人工养殖的鳝种主要来自摄食活饵的野生鳝,养鳝时若单纯投喂活饵,不利于黄鳝的健康生长,又增加投入成本,且可能受饲料资源不能长期拥有的限制,如果投喂配合饲料或将少量活饵掺入配合饲料,就有可能有效降低饲料成本,保证全面的营养、便于加入添加剂和物、防治病虫害等。因此,投喂配合饲料是发展黄鳝养殖业的重要措施。

1、驯食条件

(2)鳝池面积宜小,一般为15-20m2。黄鳝摄食是综合运用嗅觉、味觉和侧线系统,必须在有效的范围内,黄鳝方可发现和捕食食物。

(4)驯食要根据季节、天气和鳝种的规格而定。如黄鳝在冬眠刚结束、温度上升、刚开始摄食时非常利于驯食。

(5)如果为野生鳝种,应认真筛选和杀灭水蛭,并稳定一段时间后进行驯食。

(6)驯食前不宜放养泥鳅等鱼类,过早放入会与黄鳝抢食而不利于驯食。

2、驯食方法

(1)驯食前要使黄鳝饿1-2天,不投喂食物。

(2)开始驯食前按黄鳝重量1%左右的活饵进行投喂2-3天,如河蛙、蚯蚓、黄粉虫等,并要做到“四定”。

(3)再停喂1-2天后将配合饲料与活饵做成“蛋糕”式,即部分活饵剪碎与配合饲料绞拌在一起,部分粘在外围,或用压面机压成细条状喂。总量为放养鳝重的1%左右。天为80%的活饵的20%的配合饲料,第2-3天为60%活饵和40%配合饲料,第4-5天为40%活饵和60%配合饲料,依此类推,一般在7-10天可发完全驯食吃人工配合饲料。

七、避暑遮荫

黄鳝静水无土养殖池较小(15~20m2),水位浅(15~20cm左右),在夏天水温极易超过30℃。遮荫避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要在池上搭架拉遮荫网,并在池边种植葡萄、丝瓜、括蒌、南瓜等攀援植物。但注意池水面要留有10%~30%的光线。同时气温超过33℃时,要加深池中水位,降低黄鳝密度,并缓缓注入新水,可采用地下水调节鳝池水温。

八、水质调控

养殖水体的pH值、透明度、溶氧、氨氮、温度、亚盐和硫化物等是病原体以外诱发鱼病的主要生态因子。要保持鳝池内有良好的水质一般要求做到如下几点:

(1)物调控。水体每隔10~15d用生石灰10g/m3或漂1g/m3全池泼洒交叉使用,北方水质偏碱,使用漂的次数多一些;南方水质偏酸,使用生石灰的次数可多些。将土霉素、磺胺类等物拌入饲料内服,每种用3~5d,隔20~30d交叉使用一次。

(3)保持生物多样性。鳝池要放养福寿螺、田螺、小杂鱼、泥鳅等清除残饵以调节水质,许多生物还是水质好坏的指示物。但注意这些生物在量上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一般黄鳝摄食量(干重)为其体重的1%~2%,鱼粪干重为摄食量的2%~10%,一般鳝放养密度不超过3kg/m2,按泥鳅摄食干料量为其体重的2%~4%计算,则每m2鳝池放养泥鳅不宜超过0.3kg。泥鳅宜在黄鳝驯食配合饲料后放养,方可充分发挥泥鳅吃食黄鳝粪便、防止黄鳝“发烧”的作用。放养蟾蜍对于防止黄鳝特有的梅花斑病有,一般每小池放1~2只即可。田螺放养密度不宜超过0.25kg/ m2。另外,还可培育适量的绿藻,加入光合细菌(PSB)等。

观察水色是调控水质的关键,一般以黄绿色、蓝色且清澈见底为好,水色呈茶褐色、灰色、黑色则不正常,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九、黄鳝养殖的疾病与防治

黄鳝的疾病预防及治疗 黄鳝的抗病能力表现相对较强,在人工饲养的过程中一般很少得病,但若管理不善或环境因素不良等,便可能影响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黄鳝怎样养殖的黄鳝怎样养殖

养殖黄鳝时,需根据黄鳝的大小分开饲养,可以喂养适量的熟蛋黄、豆浆等。黄鳝的活动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其生长的适宜水温是15~30℃,水温低于10℃时停止摄食,进入冬眠;水温开至15℃以上,开始正常捕食;当水温超过30℃时,钻入洞穴度夏。

1、建设场地:养殖黄鳝要使用水深在一米以上的池塘,且水质要使用干净无污染的清水。

2、投放鱼苗:用采用网目为20-40目的聚乙烯无结节网片缝制而成。网箱规格以2米×3米、2米×4米、3米×4米为主,箱高1.2-1.5米,长方形,敞口式。生石灰对池塘消毒,然后将黄鳝苗投放在池塘中。

3、饵料配制:使用蚯蚓、蝌蚪、蝇蛆等配制饲料。

4、定期巡查:每隔1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

黄鳝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土池塘养黄鳝技术)

(4)在驯食过程中,每天观察残食、水质和排出的粪便来判断黄鳝摄食情况。如果摄食不正常,要捞出残饵,并减少配合饲料的比例或适当减少投喂量,这样仍不能正常摄食时,则停喂1-2天再继续进行,如果黄鳝能吃完,则逐渐加大配合饲料比例,直至驯食成功。驯食成功后,要立即在配合饲料中拌入物杀灭寄生虫。对于驯食成功后的黄鳝,将配合饲料制成绿豆大或豌豆大小的干燥颗粒进行投喂,总量也要逐渐增加至鳝重的2%-10%,然后进入日常管理工作。

1、池塘条件

养殖池宜建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朝阳通风的地方。池塘面积一般是5~30平方米,池深70~100公分。池塘按东西走向建造,池底泥土应松硬适度。在池塘较高的一端挖-进水口,在相对-侧的处留-排水口。进、排水口均要罩上拦鱼网布。

黄鳝适宜15~30摄氏度的养殖环境,可在池中1/3的水面适度种(3)驯食要建立在黄鳝摄食已经能够“定点、定时、定质、定量”这四定的基础上。植凤眼莲、浮萍等水生植物,在池边种些南瓜、扁豆等遮阴。

可从原产地采捕自然繁殖的鳝苗或从信誉好的黄鳝场购进鳝苗。选择体质健壮、体表光滑、无病无伤、活动能力强、规格整齐、大小基本-致的鳝苗。一般尾重以20~30克为宜。若投放每尾重30~50克的大规格鳝鱼,则成活率高,增重快。放养时间以早春为好,-周内放齐。放养量一般每平方米投放鳝苗50~60尾。放养前应用浓度为3%~4%的食盐水或10毫克/千克漂浸洗消毒10~20分钟,放养时水温温不宜过大。

3、饲料投喂

黄鳝昼伏夜出,投饲宜傍晚进行。黄鳝贪食且耐饥饿,投饲要注意定量。一般每天投喂量约为黄鳝体重的5%~8%,饲料一定要新鲜,并投入食台,以第二天上午吃完为度。在黄鳝生长快,温度适宜的时候应适当多投、勤投。

5、病害防治

鳝病预防应以生态预防为主,物防治为辅。

建造池塘时要注意清塘消毒,鱼苗放养前要浸洗消毒。投喂饲料要定点投喂,及时清除残饵。生产中所用的工具应定期消毒,每周2~3次。中草含有大量的黄酮、生物碱、有机酸、免疫多糖等物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用来预防黄鳝疾病。因此,要优先选用。如对毛细线虫病,可用贯众、苏梗、苦楝树根皮等中草合剂煎汁拌入饲料投喂治疗。

同时,在每个池中放入数只蟾蜍,利用其分泌物预防黄鳝的梅花斑状病也很有效。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

养殖池的水深要适当,一般以10~20公分为宜,水体呈嫩绿色或浅褐色,水面无油膜。为保证水质清新稳定,在高温季节或水质过浓时要及时换水,做到肥、活、嫩、爽。每10天全池泼酒一次生石灰,每次667平方米水面用15~20千克。每半个月可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一次,以调节水质。方法/步骤

1、水体选择:一般能养殖鱼、虾且排灌方便的水体都能养殖黄鳝,水体大小不限,只要能设置网箱的池塘、河沟、水库、藕塘均可,但水深在1米以上,水质较好,中性偏碱(pH值在6.8~7.5之间),同时水温要求变化不大,若池子太小水温易变化,不利于鳝鱼养殖。

2、网箱大小:一般视水体大小而定,最常见的是长8~9米,宽2~3米,深1.5~2.0米,每个网箱20平方米左右。

在池塘中从事网箱养殖,要事先对池塘过多的淤泥进行清除,然后用生石灰150千克/亩进行消毒,以杀灭池塘内的有害细菌、虫卵,并改善底质。池塘注水后,等网箱安置好,网箱中的水草也放置好,再进行全池带水消毒,可选用0.30.5克/立方米的溴氯海因进行全池泼洒。再待到性消失,网箱中水草已返青,才可放养黄鳝苗种。3、网箱材料:采用质量较好的聚乙烯网片缝制,有些伪劣网片看上去无光泽,称起来很重,这种材料做的网箱用不到一年就老化,中途又要换网箱,不宜选用。

4、网箱安装:网箱入水0.5~1.0米,露出水面0.4~0.8米。箱底与池底距离在0.3~0.5米以上。至于放网箱的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因鳝鱼有耐低氧的特性,如果水体大,水交换方便。

5、网箱环境:有无水草是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水草以水花生、油草、水葫芦为,水草必须多放,成活后以看不见水为宜,宜多不宜少,但要在网箱两头各留一处能看见水的地方,作为投饵场让鳝鱼吃食,该位置要固定。

6、鳝种放养:投放的鳝种每箱内必须规格一致以免互相残食,一般每平方米放1~1.5千克左右,放养规格为50~100克/尾为,因鳝鱼养殖时间短,种苗太小难以达标,又因太小的都是雌性,成活率较低。

7、投喂管理:人工养殖的黄鳝宜投喂黄鳝膨化颗粒料,投喂量为体重的1~2%,要勤观察,投喂与气候、水温有关,一般很快吃完说明偏少,几个小时后未见吃完,说明偏多,要根据实际情形调整。

8、日常管理:网箱养殖水体相对较为稳定,但对水体较小的池塘宜适当换水,有条件的保持微流水则更佳,以维持网箱内水体活度。在洪涝及干旱季节要注意保持水体水位稳定。每隔10~15天适当泼洒生石灰调节酸碱度,pH在6.8~7.5为宜。

黄鳝养殖技术

要选择一片合适的区域,周围的水资源一定要特别的充足,要及时更换水资源,要选择比较好的黄鳝苗,还要注意饲料的搭配。

黄鳝养殖技术主要是场地问题。

黄鳝饲养池,需选在向阳、背风、有良好水源的地方,饲养池的大小需根据饲养数量而定。饲养前需将水池用生二、网箱结构与设置石灰消毒,并且还需要将水池晾7~10天。养殖黄鳝时,需根据黄鳝的大小分开饲养,可以喂养适量的熟蛋黄、豆浆等。

黄鳝的活动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其生长的适宜水温是15~30℃,水温低于10℃时停止摄食,进入冬眠;水温开至15℃以上,开始正常捕食;当水温超过30℃时,钻入洞穴度夏。黄鳝的生长较缓慢,1龄鱼可长至20厘米,2龄鱼长至30厘米,3龄鱼可长至40厘米,人工养殖的黄鳝,其生长速度与饵料充足与否有关,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一般要比自然界中生长得快。

黄鳝的喂食注意事项

黄鳝在不同阶段需要投喂不同的饲料,饲养刚孵化的黄鳝时,需要给其投喂豆浆、牛奶、水蚤、熟蛋黄、轮虫等饲料,使黄鳝快速生长,而在黄鳝成年阶段,要给其提供足够的肉食以及米饭、蔬菜、麦麸等植物性饲料。而且还有嗜食陆生动物的癖好,夜间常游至岸边,甚至离水上岸觅食,捕食陆生蚯蚓、蚱蜢、金龟子和飞蛾。

饲养黄鳝时,需要每天投喂三次,分别是上午的9点,下午的2点和晚上的6点,而且在盛夏季节时期,需要往池塘上搭建遮阳网,避免水温升高,并且在池塘里栽种水草等植物,为黄鳝提供躲藏处。

春季黄鳝养殖的管理要点

黄鳝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食鲜活饵料,如小鱼虾、螺蚬、蚌肉、蚕蛹、蚯蚓以及畜禽内等,投饲时应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搭配米糠、豆饼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植物性饲料。

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做好春季管理是黄鳝养殖成功条件之一。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春季黄鳝养殖的管理要点:

1.准备工作。清明前后,一般水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准备工作。首先是对养殖池周围环境进行清扫,然后进行物消毒。方法是用生石灰制(2)保持合适的水位。水位太深,水温变低,水质不易培肥,而且黄鳝吃食和呼吸需经常把头部伸出水面,为减少鳝体力的消耗,水位宜浅。但水位太浅,水温变化剧烈,黄鳝的活动空间小,极不利于黄鳝的生长发育。一般水位为15~20cm,气温高时可加深至30cm。特殊情况下的水位也有变动,如苗种池、待售池和有病的黄鳝水位宜浅,成鳝养殖池水位可深些。如果水草生长繁茂,每月换水1次即可,一般要根据水蒸发量及时补充清水,但每天要清洁食台的残食,以免败坏水质。换水时要控制进水与池内水温,小鳝不能超过2℃,大鳝不超过5℃,水温日温小于10℃,建蓄水池便于换水。成50克/升饱和石灰溶液后,滤出清液,加10克/升的烧碱搅匀制成强碱消毒液,然后用此液对养殖池周围进行喷洒消毒。,揭去鳝池表面的越冬覆盖物,并立即向泥面和池内壁喷洒消毒液。完成以上工作后,检查黄鳝越冬情况以及鳝池的设施是否完好。同时,池内泥埂也要修整种植生植物如慈菇、荸荠、芋头等。

2.保持水温。春季气温较低,有时还会出现“春寒”现象。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最初可暂时借用越冬用的塑料薄膜覆盖,在无风、有阳光的中午揭膜晒几小时,下午盖膜保温,有条件的可用电灯或其它加温设施。用电灯加温,也可起到加强光照,促使藻类繁殖生长,从而达到抑制有害菌繁殖的目的。如果鳝池周围特别是顶部有葡萄类藤蔓,应加强疏枝,以便尽可能多的利用日光。

怎样养黄鳝的技术?

(1)饲料者要有耐性驯食过程至少要7-10天,10-30天驯食成功是正常现象。

一、养殖水域选择

网箱养殖黄鳝,对水域类型的要求不限。可以是池塘,也可以是河道、湖泊、水库。但总的要求是水源有保障,水质无污染。水源水质标准要符合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池塘一般要求面积在3亩以上,水深1.5米以上,注排水方便且注排水渠分开。大水面水体尽量选择水面开阔、水流缓慢、风浪小、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的库湾、湖汊,并避开主航道,水深在2-4米,水底平坦、泥沙少的水面进行养殖。

1、网箱2、网箱设置结构

网箱一般以单排或多排并列,每列相隔1-2米,网箱间距1-2米,网箱上沿高出水面40-50厘米。池塘等小水体内设置网箱为固定式,网箱四周用毛竹架固定;大水面中为的网箱采用升降式,便于网箱随水位变动进行升降、清洗。网箱在池塘的设置密度一般占池塘的水面积60%左右,具体视水体交换情况而定,总的原则以不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为宜。

三、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网箱浸泡

新制作的网箱在放养鳝种前,要放入水中浸泡5-7天。

2、网箱中设置水草

一般在鳝种放养前3-5天,在网箱内放置水生植物,以水花生较为适宜,其覆盖面积应占网箱面积的80%,水花生不能高出网箱口,防止鳝种顺草外逃。入箱的水花生应去根洗净,并经消毒处理,一般用10克/立方米的漂或5克/立方米的溶液浸泡5-10分钟,以防止水草携带有害生物与虫卵进入网箱。

3、池塘准备

四、鳝种投放

1、鳝苗来源与选择

苗种主要来源于采购人工捕捞的天然野生鳝苗。一般以笼捕的鳝种为佳,其成活率较高。鳝种应选择体色深黄,无病灶、无外伤、粘液丰富、活动力强的大斑鳝,而背色青灰、乌黑、体形纤细、头大尾小的劣质苗种不适宜网箱养殖。放养的鳝种规格以20-30尾/千克为主。

2、放养时间与放养密度

鳝苗投放一般在每年的4-9月份,以4-5月为时期,此时天气由凉转暖,雨水多,野生苗种充足,价格较低,同时又以笼捕为主,成活率高。放养密度一般在2.5-3千克/立方米为宜,具体应根据水源、饲料供应情况而定,一般投放的鳝种要同一规格,一次放足。鳝种下箱前要进行苗种消毒处理。

五、饲养管理

鳝种入箱后3天内不投饵,3天后开始投饵驯化。驯化时,可在网箱内设置1-2个食台,便于进行定点诱食,经过7-10天驯化,鳝鱼开始集中摄食。鳝鱼的饵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性饲料,如小鱼、蚯蚓、螺蛳、蚌肉、小虾;一类是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40%左右)。具体使用什么饲料,应根据本地的饲料资源状况而选择黄鳝喜食的饲料。饲料投喂要按照“四定”要求进行。即定时,水温在黄鳝适温范围内,一天投喂两次,分别为上午8-9时,下午6-7时。定位,饵料应坚持投喂在固定的食台上,以减少散失,便于观察黄鳝的摄食情况及残渣的清除。定质,要求饵料新鲜不变质。定量,一般情况下,投喂的颗粒饲料,每天投喂量占黄鳝体重的3%左右;投喂鲜活饲料,每天的投喂量占黄鳝体重的6%左右。总的投喂量的多少以第二次投喂时网内无残饵为佳。

2、水质调节

维持鳝池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是取得养鳝成功的关键。特别是进入夏季高温季节,池塘小水体的水质极易恶化,必须对池水水质进行调节。调节方法主要是换水,排去池塘中老水,加注新水。必要时施用水质改良剂,如定期泼洒生石灰,每亩水面用量10千克左右,在网箱中定期施放或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以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

3、日常管理

坚持定期检查网箱有无破损,经常清洗网箱,保持箱体内外水体交换畅通,对大水面养殖区域,要注意水位变动,及时调整网箱位置和加固网箱,同时要做好日常管理日记,如对饲养期间每天的水温、气温、透明度、pH值、投喂量及有无异常情况的记录,以便不断总结养殖试验,提高养殖水平。

在农村的庭院中,该如何养殖黄鳝?

六、黄鳝的驯食2、鳝苗放养

可以去建一个鱼池,把它养在里面,也需要对它进行放养,在里面选择一些适合的饲料,还应该保持水质的清澈,也可以在里面准备一个制氧机。

要选择水质比较好的地方,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品种,在选择饲料的时候,要选择营养价值比较高的,一定要提高安全系数,预防黄鳝逃跑,要及时更换水资源,注意养殖的温度。

首先应该选择环境非常好的地方,然后也应该注意水质的问题,保持水中氧气的充足,选择一些比较精良的饵料,在养殖的过程当中也应该注意预防病害,注意保持合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