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是什么意思 扉页是什么意思
纪传体是什么意思 纪传体的解释
子承父业 父亲遗志 宣扬儒家1、纪传体,是史书的一种形式,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的体裁。以为人物立传记(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
编年体是什么意思 扉页是什么意思
编年体是什么意思 扉页是什么意思
2、司马迁的《史记》是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的正史“二十四史”及其它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而日本的《大日本史》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3、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列在全书前面,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该问题四:什么是编年史、国别史、纪传体通史? 编年史通史 是一个整体对纪年的统一的体裁,是一种形象化的历史记录方式。特点是以时间为经、以为纬来记载历史。有利于读者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了解历史,便于了解历史间的互相联系;但是不便于集中描写人物、,一个人物、分散在不同的年代,读者不易了解其全貌。体裁形式始于汉代司马迁所著的作品《史记》。
春秋是什么时期?
参考资料:春秋时期是什么年代?
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指什么
1.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年龄。
3.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4.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什么时候是春秋时期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始于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的那一年(公元前770年),止于公元前476年战国前夕。,什么时候是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在春秋时期之前的是什么?
夏商周,西周和东周,东周末期是春秋,然后是战国
春秋时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期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 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实力强的诸侯国就可以称霸,先后出现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5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然而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就是的“三家分晋”。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代。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是什么意思?
③时代名。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这个时期。
④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早的编年体史书。
⑤古代史书的通称。 [编辑本段]【二】春秋时代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 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实力强的诸侯国就可以称霸,先后出现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5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然而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就是的“三家分晋”。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代。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详见 baike.baidu/view/27201
《春秋》记录的事情是从什么时期到什么时期 - 百度
记述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部华夏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作为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经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为什么春秋时期要叫“春秋”,有什么典故么??
不是的, 是鲁国的国史,其他也有类似的书籍,例如晋国的叫 ,为什么叫春秋呢?
因为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官把当时各国的重大,按照年月日记载下来,一年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编写,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称为“春秋”。
孔子根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孔子编订的《春秋》记录了从订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襄公十四年(公元前841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的起止年代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大体相当,所以历史学家就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春秋战国的春秋是什么意思?
春秋本是一部史书的名字,它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也是现存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在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 春秋战国中“春秋”就是得名于这史书《春秋》。不过,春秋战国中春秋与史书《春秋》的年份并不完全重合。现在所说的春秋战国都是周王朝的一个时期,是后世史学家和学者进行的人为划分,并不是一个朝代的名称。 我们目前采用的分期方法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提出的,他把春秋起止年份定为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和周元王元年的前一年(公元前476年)。司马迁的分期方法在后来的有些学者看来不科学、粗糙、主观性太强,但却简单、清晰、方便,因此为后世绝大数学者所采用。 战国一词虽然早在当时就已经出现,但是并不是作为那个时期的名字。把它安排作为这一时期名称的是西汉的大学者刘向,他修订了《战国策》,因此就把这一时期命名为战国。 其他不同的分期方法有: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时间)和公元前403年(三家成为诸侯)时间。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瓜分晋国,战国七雄的局面形成,所以就以这一年为战国的开始之年。不过北宋时期的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认为应该是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23年,这一年周威烈王策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春秋前面是什么时期
我国历史太长了 原始 奴隶 奴隶有 夏 商 周 而周又分为西周和东周 你这里所说的春秋和战国就是东周 也就是说春秋和战国前面是西周!
纪传体断代史是什么意思
一、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传记称“纪”,皇族、外戚、一般人物称“传”,列国诸侯称“世家”或“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意”或“考”,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
司马迁的《史记》是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的正史“二十五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纪传体体例编纂而成,“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
一、纪传体二、断代史
是史书的一种体例,与通史相对,指只记载某一段时代历史的史书。
在古代大部分的史书都是断代史,断代史史书被认为从班固的《汉书》开始,因汉书只记述西汉一朝约二百三十年的历史,自汉太祖立国(汉高帝元年)起,至王莽篡汉统治(王莽地皇四年)为止。
断代史是古时史家常采用的体例,由于自秦汉以来,均为君主本位政体,本朝人往往不敢直评本朝,忌讳甚多。而断代史较合著者之心理,因前朝已亡,评述前朝,危疑较少,较易发挥。唐朝史家刘知几为推崇断代史,认为断代史“言皆精练,语甚该密,学者寻讨,易为其功”。
扩展资料:
举例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旧唐书》、《旧五代史》。
二、断代史
如:《汉书》、《宋史》、《明史》。《汉书》是我国部纪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什么是纪传体通史?
一】词本义①在古代,一年只有春秋两季,所以春秋就是一年的代称。因此《春秋》的字面意思就是历史。也泛指岁月和光阴。②泛指历史:甘洒热血写春秋。问题一:“纪传体通史”什么意思 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
纪就是传记的意思
纪传体是一种史书的体裁,以为人物立传记(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的方式记叙史实。它重要特点是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传纪为中心内容,把记言和记事进一步结合起来。从体裁的形式和结构上看,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不可缺少的形式,故通称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司马迁,《史记》是古代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都是用纪传体写成。
问题二:什么是纪传体通史,什么是纪传体断代史 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例如《 三国志 》《 史记 》等都是纪传体。
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问题三:什么是通史,什么是纪传体? 通史就是一个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
纪传体是一种写历史的形式,就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如:年月日,国人发动了或光绪年月日,地发生了。《春秋》,我国现存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国别体:以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国语》是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它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如《史记》、《汉书》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首创纪传体史书之后,我国古代的“二十五史”都是这种体例。《史记》,我国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汉书》是我国部记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呵呵!
问题五:纪传体通史是否属于纪传体史书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还有司马光的>,也是的通史.“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既然叫通史,就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例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一部纪传体的通史识。所以做不到点至少不配称作通史,而要做到第二点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著者的才华、积淀和理论素养。同样涉及一个内容的两本通史,在这第二点上,平庸和经典的别是显著的。市面上很多《通史》和《史》都是平庸的著作,虽然罗列了各个和课题,但对人的启发是没有多少的。
问题六:纪传体断代史和纪传体通史的区别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历史的史书或史书体例。
它是相对于“通史”而言的。以朝代或时代为断限,并对、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作叙述之史书。东汉班固作《汉书》,首创其例。此后大部分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史书都属断代史性质之史书。如:《汉书》、《宋史》、《明史》。《汉书》是我国部纪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为纲,按时间顺序,连贯地记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体例。以人物为纲,按时间顺序,连贯地记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体例。这一史书体例,为西汉司马迁所创并成功应用于《史记》中。这就是区别。
问题七:“纪传体通史”什么意思 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
纪就是传记的意思
纪传体是一种史书的体裁,以为人物立传记(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的方式记叙史实。它重要特点是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传纪为中心内容,把记言和记事进一步结合起来。从体裁的形式和结构上看,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不可缺少的形式,故通称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司马迁,《史记》是古代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都是用纪传体写成。
问题八:什么是纪传体通史,什么是纪传体断代史 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例如《 三国志 》《 史记 》等都是纪传体。
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问题九:什么是通史,什么是纪传体? 通史就是一个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
纪传体是一种写历史的形式,就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问题十:纪传体通史是否属于纪传体史书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还有司马光的>,也是的通史.“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既然叫通史,就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所以做不到点至少不配称作通史,而要做到第二点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著者的才华、积淀和理论素养。同样涉及一个内容的两本通史,在这第二点上,平庸和经典的别是显著的。市面上很多《通史》和《史》都是平庸的著作,虽然罗列了各个和课题,但对人的启发是没有多少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