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台风_为什么叫台风叫杜苏芮
台风的名字怎么取出来的啊?
Bopha台风风的名字不是有了台风才取的,是事先确定了的。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朝鲜、、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提供。命名表按顺序命名,循环使用。2000年从“达维”开始,一直到“苏力”,共使用了23个名字,2001年从第24个名字“西马仑”开始,到某一年命名表的一个名字“苏拉”使用后,又从个名字“达维”开始命名。
为什么叫台风_为什么叫台风叫杜苏芮
为什么叫台风_为什么叫台风叫杜苏芮
褐雨燕
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Cimaron西马仑 Hagibis海贝思 Mole莫拉菲 Malakas卡 Talim泰利 菲律宾台风为什么叫山竹?台风是怎样命名的?
号称广东史上台风山竹,将会在近日登陆。目前深圳等地已经全部停业停课停工,希望广东等地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有很多网友也非常好奇,为什么这么强的台风要取一个水果的名字呢?感觉和它超强的破坏力完全不符啊。其实关于台风的取名也是有一定讲究的,并不是想叫什么就叫什么,主要还是为了能够全球统一命名,避免大家弄混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风到底是如何取名的,赶快来一起看看吧。
1.台风是怎样形成的?
超强台风,又称超级台风或超级强烈台风(SuperTyphoon)是指底层中心附近平均风速≥51.0米/秒(即16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是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中最猛烈的分级,即低至接近中心持续风速每小时160公里,高至每小时240公里。这种风力,陆地少见,极具破坏力。在海上,海浪为逾14米或以上的极巨浪,漫天白沫,能见度极低的情况。故超强台风的风力明显更甚,其具有灾害性的破坏力。由此看来,中心风力17级的山竹宝宝可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年度风王!
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既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上面所讲的只是台风产生的必要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不等于就有台风发生。台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至今尚未搞清
2.台风命名法
台风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就是习惯叫法,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朝鲜、、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
2000年以前还没有出台统一的命名规则时,都是用编号来称呼台风的。而一般是用人名来称呼它。
为了避免各国乱七八糟取名,造成称谓混乱,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统一台风命名规则,2000年起投入使用。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环循重复使用。
当一个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后便可称之为台风。而台风上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法是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周边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首先给出英文名,各个成员可以根据发音或意义将命名译至当地语言。
3.那些年曾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而热带气旋是指热带地区形成的一种低压。它不断旋转,并伴随着大风和强降雨天气。热带气旋按其中心附近风力大小划分为4种类型:中心风力在7级和7级以下的称热带低压,8到9级称热带风暴,10到11级称强热带风暴,12级和12级以上称台风。这4种类型热带气旋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相互转化被除名的台风
当一个热带气旋名称鹤Haiyan被使用,造成某个或多个成员的巨大损失,这个名称将会除名并停止使用。遭遇损失的成员可以向世界气象组织提出上诉,将名称除名。但台风被除名也有例外,有些台风被除名的原因是纯技术性的,纯粹以名称本身因素被退役的。
秋台风通常是指9-11月生成的台风,虽然其成员数少于夏季台风,但是它们的影响力却足以与夏季台风并肩而立。
秋台有三大特点:路径和移速多变、强度较大、造成损失更。1949至2014年,秋台风共生成755个,其中超强台风有211个,占比27.9%(夏台风中超强台风的比例只有16.3%)。
秋季更容易出现强度更强的台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偏暖的海温将会给台风提供充足的能量。秋台还会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联手,它们俩一冷一暖、气压一高一低,相遇后受影响区域的风力强劲,激发出的降水也更强。
虽然我们内地不用担心台风,但是沿海地区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避险知识,台风来了也是不用怕的!
台风,为什么叫台风呢?是从方向过来的吗?
达维洪水天鹰 日本刚退,台风又来了!你知道台风是外来词吗?Typhoon Bi 柬埔寨台风与无关。 台风的繁体字实际上是"(风台)风",大陆简化时将其也简化为"台",可以从新华字典上看到这个字。 台风这个名字的来源,一般认为是从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但据林绍豪的考据,可能是从闽南语"风筛"演变而来,於鲁鼎梅重修县志云:"所云台者,乃土人见飓风挟雨四面环至,空中旋舞如筛",因曰风筛,谓飓风筛雨,未尝曰台风也,台音筛同台,加风作台,诸书承误。至今闽南语称台风为风台,所以这一说法较为可信。 而实际上typhoon是由中文音译过来的。
什么是台风
一种水果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每秒32.7米或以上)称为飓风(hurricane)或本地近义字(local synonym),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日期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使用的近义字是台风(typhoon)。
形成飓风的直接原因太阳辐射能!
台风(或飓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只是随着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台风在欧洲、北美一带称“飓风”,在东亚、一带称为“台风”;在孟加拉湾地区被称作“气旋性风暴”;在南半球则称“气旋”。
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发生凝结,释放大量潜热,促使对流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令海平面处气压下降,造成周围的暖湿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抬升。如此循环,形成正反馈,即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机制。在条件合适的广阔海面上,循环的影响范围将不断扩大,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
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气流柱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旋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
以下为人教版高一地理书册的描述::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形成了台风。
台风结构台风结构从台风结构看到,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其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四、要有足够大的地一种鱼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一分钟了解台风
台风知识
台风在美国叫什么?
森拉克 密克罗尼西亚问题一:台风在美国称什么 飓风,美国经常刮飓风,而且北美东南部深受其,由于美国东南部没有岛链和山脉的阻挡,飓风可以长驱直入,带来的损失也较大。
Vnte问题二:在台风叫台风,那些叫台风是飓风吗?为什么叫法不一样? 飓风一词源自加勒比海言语的恶魔Hurican,亦有说是马雅人神话中创世众神的其中一位,就是雷暴与旋风之神Hurakan。而台风一词则源自希腊神话中大地之母盖亚之子Typhon,它是一头长有一百个龙头的魔物,传说其孩子就是可怕的大风。
至於中文台风一词,有人说源於日语,亦有人说来自。以前,东南沿海经常有风暴,当地渔民统称其为大风,后来变成台梗。
风级小于8级(风速小于每秒17.2米)的是热带低压;
8至9级(风速每秒17.2-24.4米)的是热带风暴;
10至11级(风速每秒24.5-32.6米)的是强热带风暴;
“台风”和“飓风”都属于北半球的热带气旋,只不过是因为它们产生在不同的海域,被不同的人用了不同的称谓而已。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台风)命名
问题三:为什么在的风灾叫台风,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叫飓风,这两者有区别吗? 15分 “台风”一词由来:《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台风名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一文。文中论及“台风一词的历史沿革”,作者认为:在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飚风”(1956年,飚风简化为台风)这一名称,飓风的意义就转为寒潮大风或摩羯 日本非台风性大风的统称。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 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而命名。第二类是“源地说”,也就是根据台风的来源地赋予其名称。由于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是穿过海峡进入大陆的。“台风”是音译词,英文中typhoon是根据中文粤语发音toi fong音译至英文,再进入普通话词汇中。
问题四:美国有哪些地区最近遭受台风 声明:美国管台风叫飓风
今年北大西洋及加勒比海飓风只登陆了斯安那州(CLAUDETTE,IDA)
东北部受BILL影响,但未登陆
东太平洋飓风今年未影响美国
北大西洋:weather.unisys/...x
东北太平洋:weather.unisys/...x
问题五:美国的飓风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美国飓风和台风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名称。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飓风”。飓风在一天之内就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飓风与龙卷风也不能混淆。后者的时间很短暂,属于瞬间爆发,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此外,龙卷风一般是伴随着飓风而产生。龙卷风的特征在于它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大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同时伴随、雷电或冰雹。龙卷风经过水面时,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然后同云相接,俗称“龙取水”。经过陆地时,常会卷倒房屋,甚至把人吸卷到空中。
飓风产生于热带海洋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温暖的海水是它的动力“燃料”。由此,一些科学家就开始研究是否变暖的地球会带来更强盛的、更具危害性的热带风暴。大多数的气象学家相信地球看起来正在变得越来越热。他们认为二氧化碳和来自大气层的所谓温室气体正在使地球变得越来越暖。研究人员说人们必须要认真思考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后,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了。需要指出的是,一个天气气候,比如强烈的飓风或是飓风活跃的季节,并不能说明全球气候已经变暖了。
“台风”一词的来源是什么?
Lupit关于“台风”一词的由来:王存忠《台风名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一文曾提到“台风一词的历史沿革”,作者认为:在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飚风”(1956年,飚风简化为台风)这一名称,飓风的意义就转为寒潮大风或非台风性大风的统称。
第 4 列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而命名。第二类是“源地说”,也就是根据台风的来源地赋予其名称。由于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是穿过海峡进入大陆的。
这些台风的名字也暴露出了各个的小心思,是神话控,玉兔、悟空就能很好的证明;日本是星座控,天秤、摩羯;则是自然控,山竹就是泰国取的名字!“台风”是音译词,英文中typhoon是根据中文粤语发音toi fong音译至英文,再进入普通话词汇中。台风,英文叫typhoon,希腊语、语叫tufan,发音都和中文特别相似,在语和英语中都是风神的意思。
台风一词源自希腊神话中大地之母盖亚之子Typhon,它是一头长着一百个龙头的魔物,传说这头魔物的孩子们就是可怕的大风。后来,这个字词传入,与广东话Toi Fung融合在一起,就成为Typhoon一词了。
我们所说的台风实际上是一种强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都是一种风,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台风是在北太平洋西部、日期以西,包括南海;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日本一带叫台风。
台风叫啥
好象说的是外国人来到我国东南沿海时遇上台风,就问当地人这是什么天气系统,当地人不知道他们问什么,就说"大风",后来就成了外国人的TYPHOON ,再后来TYPHOON传来时就被翻译成台风台风又叫TY或热带气旋,也叫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是一种热带天气系统。
女士名(Chamarro语)继登陆浙江舟山后,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的中心今天(9月15日)凌晨0点30分前后在上海奉贤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风力有12级(35米/秒),中心气压为975百帕。
台风属于热凯萨娜 老挝带气旋的一种。
台风名字的由来谁知道?
大致有以下三种叫法:很快台风季节又要来了,每一个台风的名字都是事先由台风委员会的亚太和地区列的台风名字表提供的。遇到超强台风就将这个名字剔除,重新再起一个补进去。
Bebinca贝碧嘉 Peiah琵琶 Linfa莲花 Malou玛瑙 Sanvu珊瑚台风名字的由来
12级及以上(风速每秒32.6米以上)的通称为台风或飓风。台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据专家介绍,西北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台风(热带风暴)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每年登陆我国就有六、七个之多。多年来,有关和地区对出没这里的热带风暴叫法不一,同一台风往往有几个称呼。我国按其发生的区域和时间先后进行四码编号,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顺序号。设在日本东京的世界气象组织属下的亚太区域专业气象台的台风中心,则以进入东经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后顺序编号。美国关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用英美的人名命名,传媒在中也常用关岛的命名。还有一些或地区对影响本区的台风自行取名。为了避免名称混乱,有关和地区举行专门会议决定,凡是活跃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热带风暴),从去年起一律使用亚太14个(地区)共同认可、具有亚太区域特色的一套新名称,以便于各国防台抗灾、加强区域合作。
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除了、各有10个外,祖国大陆提出的10个是:龙王、(孙)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专家们介绍说,第5号台风威马逊,是泰国命名的,含义是“雷神”;第6号台风查特安是美国人给取的名,意思是“雨”;而今天的第8号热带风暴“娜基莉”,是柬埔寨一种花的名字。据悉,热带风暴加强后就会成为台风。
专家们说,早在18世纪,澳大利亚气象学家突发奇想,开始用女性名给台风起名,作为一种荣誉或纪念,赠予自己的女友、爱妻或是受冷遇的家。这一做法在各国迅速流行。1949年,大西洋个飓风被命名为“哈里”,因为飓风袭击佛罗里达州时,美国·正在那里视察;不久,又一更疯狂的飓风扫荡了佛罗里达,人们便把她尊称为夫人“贝斯”。某年台风季节,墨西哥湾同时跳出两个台风,分别取名为“艾丽丝”和“巴巴拉”。这对小姊妹引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水。结果,反对用女性名给台风取名的运动风起云涌,信件和呼声几乎淹没了报界和天气局。尽管如此,但是固执的气象学家们仍坚持这一做法,许多一直沿用到70年代末。1979年的赛西尔飓风,则是美国历史上次用男姓名字命名的台风。
有趣的是,目前所使用的西太平洋台风的名称依然很少有灾难的含义,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莲花、彩云等等,似乎与台风灾害不大协调。有关专家认为,台风不仅仅会带来狂风骤雨,有时也会造福人类。高温酷暑季节,台风的光临可解除干旱和酷热,因此起个文雅的名字也无妨。不过,台风委员会另有规定,如果某个台风确实犯下,有关成员可以提出换名申请,从而把这个恶魔永远钉在灾难史的耻辱架上。
台风为什么叫"台风"
麦莎 老挝是英语 typhoon的音译
女士名字(Yap语)但是说来很巧 这个词其实可能来自汉语
早些时候 世界上已经对大西洋上的一种强热带风暴 有了命名 叫做hurricane 飓风
但是对太平洋上的强热带风暴没有命名 当时广东沿海管这种风叫做大风 广东话读起来就是 toi fung 英国人 把它作为一个外来语引入语言 叫做typhoon
后来新成立后 也对这种热带风暴没有命名 所以重新引入了英文中typhoon 一词 叫做台风
typhoon一词的来历:
希腊单词typhon 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 被借入到语(就象在中世纪时许多希腊语单词进入语一样,那时,人的学问保存了古典的风格,同时在把它传向欧洲时又有所扩充)。Tufan ,希腊语的语形式, 传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语言,11世纪时讲语的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来。这样,语单词的衍生,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 和 tufan 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 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另一个大帝国,给了我们风暴的另一个单词,这里指的是在附近洋面发生的飓风。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 同我们的语借用词相近, 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 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变成了typhoon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朝鲜、 、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O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具体而言,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如有任何一成员反对,这个名称就不能用作台风命名。
浏览台风命名表.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还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悟空等。“杜鹃”这个名字是提供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杜鹃花:前一段在我国登陆的“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伊布都”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意为烟囱或将雨水从屋顶排至水沟的水管。
台风的实际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称,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号热带风暴。
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如0704号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其英文名均为“Man-Yi”,中文名为“万宜”。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乱,气象台和天文台、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使用的名称从命名表中删去,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命名给这次热带气旋,其他热带气旋不再使用这一名称。当某个台风的名称被从命名表中删除后,台风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热带气旋名称进行增补。
从2000年1月1日起,我国气象台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除使用热带气旋编号外,还使用热带气旋名字。此前,我国一直采用热带气旋编号办法。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Tembin天秤 Usagi天兔 Kammuri北冕 Koppu巨爵 Tokage蝎虎 日本热带气旋命名表
《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台风名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一文。文中论及“台风一词的历史沿革”,作者认为:在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飚风”(1956年,飚风简化为台风)这一名称,飓风的意义就转为寒潮大风或非台风性大风的统称。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筛”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而命名。第二类是“源地说”,也就是根据台风的来源地赋予其名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