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下关于神舟七号的资料。

下面是神七几个总指挥和工程师的具体介绍。

神舟7号发射时间 神舟7号发射时间地点神舟7号发射时间 神舟7号发射时间地点


神舟7号发射时间 神舟7号发射时间地点


神舟7号发射时间 神舟7号发射时间地点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善广:航天员训练水平高,执行能力强

任务:选拔、训练航天员,并对航天员实施医学监督和保障。出舱活动期间,1名航天员位于飞船返回舱值守,2名航天员穿舱外航天服位于飞船轨道舱,其中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舱外活动。

创新:研制了舱外航天服、船载医监设备、个人救神舟5号:2003年10月15日9时 神舟6号:2005年10月12日9时 神舟7号:2008年9月25日21时生等船载设备,以及航天员地面训练模拟器、模拟失重水槽、舱外航天服试验舱等大型试验和训练设备。

舱外航天服总质量120千克,可为航天员舱外活动提供至少4小时生命安全和工效保障,重复使用次数不低于5次。

我国的航天员训练水槽为世界第三大水槽;舱外航天服试验舱能够在地面上模拟再现宇宙空间环境的真空、冷黑和太阳辐照等3项基本参数;出舱活动程序训练模拟器能够模拟太空中程序,还能进行工效学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和完善装船产品和出舱程序。

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顾逸东:两项试验均为我国首次

任务:结合航天员出舱开展固体润滑材料外太空暴露试验;航天员出舱活动结束后释放一颗伴随卫星;整个飞行期间发布空间环境预报和异常空间环境预警和警报。

创新:我国首次开展航天器平台在轨释放伴星,以及卫星的伴随飞行试验。小卫星在40公斤的重量范围内,具有彩拍摄、彩色拍摄、大容量压缩存储、机动变轨、伴随飞行、自主导航、多模式指向、测控数传等多种功能。

由航天员出舱取回试验样品,这样的空间科学试验我国还是首次开展。4大类15种固体润滑材料和太阳帆板基层材料,经外太空暴露后,可获得太空环境对材料性能、寿命影响的基准数字,不仅能够提高在这项材料上的研制水平,还能指导地面试验。

解读:这两项试验的成果将直接用于我国航天事业后续发展过程中,伴飞小卫星技术可为空间站建设提供宝贵的监视和环境预警功能,广泛用巡视器总体主管设计师温博(女)于各类航天器的固体润滑材料如能有新突破,将延长航天器寿命。

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贯穿全过程

任务:神舟七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在轨正常飞行3天,具备长5天飞行能力。

创新:飞船轨道舱为全新研制,首次在神舟飞船轨道舱增加“气闸舱”功能,增添了舱内气压泄除和恢复系统,舱内有线和舱外的出舱活动通信系统,出舱活动作显示界面、照明和摄像装置,舱外航天服接口支持系统等。

安装了“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终端,具有图像和伴音下传功能。

解读: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贯穿设计、研制、生产全过程,神舟七号在人机工效学上处处体现了人与飞船的完美结合。神七航天员反映,这是历史上漂亮舒服的一艘船。

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新型火箭呼之欲出

任务:起飞推力604吨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飞船运载能力为8.1吨,飞行583秒后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创新:以往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火箭起飞126秒后出现了逐渐增大的纵向单频振动,频率约为8Hz,给航天员带来了不适。本发火箭使用变能量蓄压器来抑制振动,使振动大大降低。

解决了“415秒”异常问题。神六发射时,火箭飞行至415秒时产生过载和加速度跳动的异常现象。这次发射神七的火箭重新设计了二级火箭增压管路铝改钢的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

解读:长征二号F型火箭神七之后将迎来大规模改进,下一次载人航天发射时,新型火箭将有可能执行任务。

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陆晋荣:变化不大,可靠性安全性提高

任务:组织指挥火箭的组装、测试、加注及发射,提供舱外服、伴星、飞船的组装、测试和发射保障,火箭、飞船的跟踪测量和控制。

创新:一方面对火箭燃料推进剂加注系统的流量计进行更新,既确保燃料加注的稳定性和性,又提高了加注的速度;

解读:与前几次任务相比,这次发射场的技术状态变化不是很大,主要是把提高神七发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作为重中之重进行了技术和训练方面的改进。

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钱卫平:以有限测控站点实现关键弧段长时间连续测控

任务:负责火箭、飞船以及伴随卫星的轨道测量、图像及遥测监视、遥控作、数据注入、话音通信、飞行控制和任务的实施与作管理以及异常情况下的测控通信支持等。

创新: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测控通信系统使用布设在国内外的7个测控站,并通过合理安排3艘测量船的船位,对舱外活动段进行全程监视,连续测控通信时间约47分钟,这些站、船都能利用数传信道接收飞船电视图像并向中心传输。

为完成伴星飞行及伴飞试验提供测控通信支持。在伴随卫星接近与绕轨道舱飞行阶段,重点完成伴随卫星对轨道舱的接近变轨、绕飞形成变轨、绕飞观测和绕飞脱离变轨等任务。

解读:我国这种用较少测控站点获得较高效益的测控通信模式,既节约了大量经费,又能保证飞行任务成功完成,体现了人的智慧。

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吴斌:空中搜救时间救援航天员

二是增加了上升段陆上区应急搜救任务,还必须兼顾做好某区应急搜救任务,任务准备工作急剧增加;

三是新研制了直升机机载搜救指挥平台,航天员搜索救援的组织指挥工作将由地面搬到空中。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及发射时间、宇航员,及以后的航天

景海鹏 刘旺 刘洋

嫦娥:

探月工程首席工程师欧阳自远;

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

绕月探测工程测控通信指挥部朱民才

卫星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叶培建,副总设计师孙泽州、孙辉先;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副总指挥金志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 刘建忠强;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 陈闽慷

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

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副总指挥 李春来

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 副总设计师 张洪波

“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 有效载荷总设计师 孙辉先

测控数传分系统主管设计师张婷(女)

天线分系统主管设计师战榆莉(女)

绕月探测工程测控系统副总设计师董光亮等。

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关于神舟七号的资料 神舟七号的介绍

神舟解读:经过前六次的探索和总结,空中搜救分队已经具备了搜救能力,能够采用空中搜救方式完成航天员的搜救和后送,可以提高搜救处置的效率,在时间救援航天员一号(无人)

1、神舟七号,简称“神七”,为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七艘飞船,是的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三步走”空间发展战略的第二阶段。

2、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08年9月27日进行出舱活动,完首次太空行走;于2008年9月28日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安全着陆于内蒙古预定区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3、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和小卫星伴飞,成功完成了多项技术试验,开启了的新篇章。

神舟五号、六号、七号的发射地点、时间、航天员分别是谁?

神七是在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成功发射的!

神州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地创新:一是搜索救援模式由“空中为主、地面为辅”改变为“空中搜索救援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空中和地面搜救分队的力量配备和职责分工也相应发生变化;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意义:标志着成为继(现由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

神州六号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意义:次多人多天飞行任务,次进入轨道舱

神州七号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意义:次出舱活动

神舟五号 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神舟六号 费俊龙 聂海胜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

神舟七号 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

神舟七号至十三号宇航员和发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宇航员梯队: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1日21时11分(无人)

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1点0分(无人)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无人)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9时-----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八号: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于天宫一号无人对接)

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景海鹏、刘旺、刘洋(首位女宇航员)

(望采纳,谢谢)

神舟八号: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于天宫一号无人对接)

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景海鹏、刘旺、刘洋

神舟十号: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十一号: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景海鹏 陈冬

目前只发送到这,其他还没发射

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发射的地点时间及飞行员,以及其发射意义

另一方面以模拟化的手段,实现发射场全系统、全流程、全人员的综合训练,有效提高了参加航天发射人员的技术水平。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都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六号 费俊龙 聂海胜的舟六号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发射火箭: 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584秒返回时间: 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四子王草原秋韵飞行时间/圈数: 115小时32分钟/飞行77圈航天员:费俊龙 聂海胜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1-7号发射时间和地点

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供陪电分系统主管设计师陈燕(女)二号发射成功

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三号发射成功

时间:2002年03月25日22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四号发射成功

时间:200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30秒2年12月30日零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

地点: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发射,115小时32分钟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七: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

神五神六神七啥时飞天???

开关舱门两人合作

飞行员:杨利伟

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 除了飞天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国旗、一面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国旗、主票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 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新技术应用: 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发射火箭: 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584秒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四子王草原秋韵

飞行时间/圈数:115小时32分钟/飞行77圈

搭载物品: 共有8类64种搭载物品,其中包括金利来、查氏等知名企业标识,搭载的生物菌种、植物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种子则用于太空育种实验。在开舱仪式现场,6位特殊的“乘客”有机会精彩亮相,它们分别是极地考察时使用过的国旗、奥委会会旗五环旗、上海世博会会旗、《申报》百年纪念特刊、书画作品《六骏图》和10幅少先队员太空画作品。神舟六号返回舱搭载的物品还有“我给‘神舟’六号航天员写封信征文活动”特等奖作文、元帅特种邮票和神舟六号个性化邮票等邮品以及书画名家的作品等。

技术应用: 飞船的种类非常多,但常用的是卫星式载人飞船。这种飞船像卫星一样在离地面几百公里的近地轨道上飞行,飞行高度大约为300公里。飞船有单舱式、双舱式和三舱式,目前上成熟航天的飞船均是三舱式,这次神舟六号就是三舱式飞船,说明航天技术已经初步达到水平。

飞行员: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景海鹏

发射时间: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

发射火箭: 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第583秒飞船与火箭分离;随后飞船正常进入预定轨道,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

返回时间: 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七号飞船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神舟七号飞船候补梯队航天员分别为陈全(指令长)、费俊龙、聂海胜。主要任务是实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的航天员首次出舱来进行太空行走。

翟志刚出舱作业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分别穿着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刘伯明的头部手部部分出舱),实现了历史上宇航员次的太空漫步,令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

从神舟七号开始,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整个二期工程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由长征2F火箭担任。

神舟一号到七号的发射时间,特点及资料出处

返回时间: 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

1999年11月20日,我国艘试验飞船神州一号发射成功,成为继美、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迄今为止,我国已先后6次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昨天上午,神州七号航天飞船一次船箭地联合检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完成,标志着神七发射进入倒计时。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神舟一号 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1999年11月20日,我国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顺利发射。从发射到返回地球共历时21小时。这是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次飞行试验,标志着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自此以后,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 搭载物品: 一是旗类;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材。 技术应用: 神舟一号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 神舟二号 艘正样无人飞船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航天飞船在西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神舟二号飞船是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 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搭载物品: 25种不同生命形态的19种生物样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水生生物和重要的生命现象与生命过程等5组。 技术应用: 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 神舟三号 提高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发射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搭载物品: 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进行空间试验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十项,四十四件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物品中包括树梅、冷被石竹草、苜蓿草、葛藤等极其耐干旱植物的种子,这些植物在130天至180天干旱的情况下仍可照样生长,可用于护路、护坡,非常适合在我国大西北生长。科学家试图通过太空环境,培育出更为优良的新品种,使其在西部开发中发挥作用。 技术应用: 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 神舟四号 成功绘制载人飞行安全路况图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神舟四号返回舱返地后,轨道舱一直在轨运行。该舱内安装了多台空间环境监测设备。 在半年运行中,初步探明飞船运行轨道的空间环境状况,为我国下一步载人飞船的安全出行成功绘制了“安全路况图”。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神舟四号安全返回地面。 搭载物品: 除了大气成分探测器等19件设备已经参加过此前的飞行试验外,其他的空间细胞电融合仪等33件科研设备首次“上天”。 试验标准: 神舟四号飞船是以完全载人的状态进入太空的。 神舟二号和三号飞船已具备了载人条件。在那两次飞行试验中,跟载人有关的功能、指标、数据都经受了真正的发射、太空环境和回收的考验,证明是达标的。神舟四号作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特别是提高了安全性。 试验成就: 神舟四号飞船轨道舱在轨运行半年,初步探明飞船运行轨道的空间环境状况,为我国下一步载人飞船的安全出行成功绘制了“安全路况图”。 技术应用: 两对“细胞太空婚礼”在飞船上举行。 神舟五号 我国艘载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杨利伟,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搭载物品: 除航天员杨利伟外,还搭载有国旗等旗帜、主票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 神舟五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技术应用: 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神舟六号 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载人飞船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神六与神五在外形上没有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舟六号创下了多个“”:首次多人遨游太空;首次飞行达325万公里;首次全面启动环控生保系统;首次增加火箭安全机构;首次安装了摄像头;首次使用新雷达等等。 搭载物品: 除两名航天员外,共有8类64种搭载物品,其中生物菌种、植物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种子用于太空育种实验。另有极地考察时使用过的国旗、奥委会会旗五环旗、上海世博会会旗等等。 试验项目: 神六飞船两位航天员在飞船内进行了包括穿舱、工效学评价、轨道舱飞船设备作等系列空间科学试验。 技术应用: 以神舟五号为基础,神舟六号主要技术特点在保持原状的基础上,根据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需要以“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总指挥 吴季及个别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 长征系列 运载火箭 我国航天器主要包括三类: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和各类卫星。到目前为止,我国共研制了十几种不同类型的长征系列火箭。而我国成功发射的全部神舟系列飞船均由长征2号F运载火箭搭载升空。 长征一号 是为发射我国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而研制的运载火箭。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首次发射,将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入轨道。长征一号火箭的运载能力为300公斤,共进行了两次发射,均获得成功。长征一号的研制成功,揭开了我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长征二号 是我国研制的一种两级运载火箭。火箭全长31.17米,芯级直径3.35米,运载能力在近地轨道时为1800千克。根据发射卫星的需要,长征二号陆续衍生出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丙改进型和发射极轨卫星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其后又研制了长征二号E(又称长二捆)运载火箭,用于发射一般商业卫星。为满足发射神舟号飞船的要求,保证宇航员的安全,我国又在长征二号E的基础上改进了可靠性并增设了故障检测系统和逃逸救生系统,从而发展出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专门用来发射神舟号载人飞船。 长征三号 是在长征二号二级火箭上面加了一个以液氢、液氧为推进剂的第,所用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可以二次启动,在技术上是当时先进水平,是我国火箭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84年长征三号成功地发射了我国颗地球同步试验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二号。1985年宣布进入商业卫星发射市场。1990年我国首次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一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长征四号 长征四号是在风暴一号基础上增加第发动机而成。火箭全长41.901米,芯级直径3.35米,运载能力为太阳同步轨道时1500千克。1988年9月7日首次发射,成功地将我国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送入太阳同步轨道。随后又将第二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进入轨道。总共进行两次发射,全部成功。 我国在长征四号甲基础上研制的一种运载能力更大的液体运载火箭。火箭全长45.576米,芯级直径3.35米,运载能力在太阳同步轨道为2200千克。长征四号乙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的对地观察应用卫星,1999年5月10日,长征四号乙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将风云一号C和实践五号卫星准确送入轨道。 “长征四号丙”是在“长征四号乙”基础上改进的常规液体推进剂运载火箭,它采用了发动机二次启动工作模式。 长征五号 为保证探月工程的顺利进行,将用8年左右的时间研制新一代大运力运载火箭,将在2010年前研制出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是进行深空探测的基础,也是空间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嫦娥工程”二期和三期对月球探测的“落”、“回”两个阶段工作,都需要依靠这种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