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种军用卫星?

军事航天技术的定义如下:

1.电子侦察卫星

军用卫星包括 军用卫星包括各类侦察卫星通信军用卫星包括 军用卫星包括各类侦察卫星通信


军用卫星包括 军用卫星包括各类侦察卫星通信


电子侦察卫星是用于侦收雷达、通信和遥测等系统所辐射的电磁信号,并测定辐射源地理位置的侦察卫星,卫星上将侦收到的电磁信号作预处理,再发送到地15、你了解实践一号科学探测卫星吗?面接收台站分析电磁信号中的各种参数和确定辐射源的位置,从中提取22、 最早挂上太空的是哪卫星?军事情报。这种卫星能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对大面积地区长期监视和侦察,已成为战略侦察不可缺少的手段。目前,只有美国、俄国两国拥有这类卫星。它们一般在约500公里左右的圆或近圆形轨道上长期工作,有普查型和详查型两种。普查型电子侦察卫星用于大范围内粗测,重量小、设备简单;详查型电子侦察卫星重达2000公斤,设备复杂,灵敏度高。还有一种工作在地球同步轨道的电子侦察卫星,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

预警卫星是用于监视和发现敌方发射战略弹道并发出警报的侦察卫星。它装有X射线、7射线探测器和中子计数器等,兼有探测大气层内和外层空间核爆炸的任务。预警卫星通常都发射到地球静止卫星轨道或周期约12小时的大椭圆轨道上,并由多颗卫星组成预警网。它通过所装探测器和高分辨率的电视跟踪,根据尾焰图像的运动轨迹,不同高度上的形状和亮度,及时准确判明是发射并发出警报,以便组织战略防御和反击。

军用卫星是指专门用于

从2000年10月到2003年5月,我国共发射了3颗北1.4.3 金属基复合材料斗导航定位卫星。

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的总称。

实用广播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甲于1988年3月7日成功发射。该卫星大大改善了我国的通信和广播电视传输条件。

“军用卫星是指专门用于”是《大学军理复习题整理》中的一道填空题,是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的总称。军用卫星的定义就是军用卫星是指专门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的总称。

军用卫星(militarysalite):专门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主要包括侦察卫星、测地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是发射时间最早、发射数量最多的人造地球卫星之一。

军用卫星包括各类侦察卫星通信卫星

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涉及到现有的一切基础性科学技术领域,而且在军事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未来突然性的急剧增大,各种探测手段越来越先进。为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隐身技术在军事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纳米材料对雷达波的吸收率较高,从而为兵器隐身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人造地球卫星按运行轨道可以分为:轨道高度为200~2000千米的低轨道卫星;轨道高度为2000~20000千米的中高轨道卫星;轨道高度为35786千米的位于赤道上空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按用途可以分为: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其中应用卫星又可分为军用卫星、民用卫星以及军民两用卫星。理论上来说,有卫星就有反卫星技术。 人造卫星有三大类,一是科学卫星,二是技术试验卫星,三是应用卫星。 按照用途可分为民用卫星和军用卫星,而军用卫星又分为通信、气象、侦察、导航、测地、截击卫星等。

14、我国的实践科学探测卫星共发射了多少颗?

反卫星的缘由 现代中,天空对地面一直保持着巨大的作战优势,人造卫星的出现更是将这种优势扩大到外太空,未来中,谁能控制太空,谁就能掌握的主动权,太空已成为各国军事竞争的焦点。 人造卫星特别是军用人造卫星因其速度快,每秒飞行七八公里,90分钟便能绕地球一圈;眼界宽,视野开阔,相同视角是飞机观测的几万倍;限制少,可自由飞越地球上的任何地区,在为己方带来巨利的同时,也给敌方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

军事航天技术的定义

近年来,铝合金在航空航天业中的用量有所减少,但它仍是军事工业中主要的结构材料之一。铝合金的发展趋势是追求高纯、高强、高韧和耐高温,在军事工业中应用的铝合金主要有铝锂合金、铝铜合金(2000系列)和铝锌(7000系列)。

我国军事航天系统主要分各类军用航天器及其运行控制系统、应用系统,空间武器系统,以及相关保障系统等。军事航天部队是利用军事航天装备遂行军事任务的部队,主要包括航天发射部队、航天测控部队、空间攻防部队、空间信息支援部队等。

应用于军事工业中的新材料均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因而军用新材料的产业化速度普遍比较缓慢。世界范围内的军用新材料正向功能化、超高能化、复合轻量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由此看来,钛合金、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在军事工业中具有十分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军事航天作战系统应用分为信息支援和空间攻防:

军用卫星是指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侦察卫星、军用气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军用测地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和拦击卫星。侦察卫星又可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预警卫星和核爆炸监视卫星。战时,一些民用卫星也可用于军事用途。1、信息支援。运用航天器为陆、海、空等诸军种、兵种的军事活动提供侦察、预警、通信、导航、测地、战场环境监测等支持。

2、空间攻防。敌对双方利用外层空间,为获得、保持战场控制权或阻止敌方拥有战场控制权而遂行的进攻性和防御性军事行动。包括软杀伤和硬摧毁两种手段。攻防方式有天对地、地对天、天对天三种类型。

扩展资料:

用于军事目的的航天器可分为军用卫星系统、反卫星系统和军事载人航天系统。军用卫星主要分通讯卫星、气象卫星和侦察(间谍)卫星三种。

反卫星系统包括反卫星卫星、定向能武器和动能武器。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和射频武器等屑于定向能武器,动能、电磁饱和电热弹等屑于动能武器的范畴。

军事载人航天系统分为空间站、飞船和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空间站可用作空间侦察与监视平台、空间武器试验基地、天基指挥所、未来天军作战基地等。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的所谓星球大战就是以水久性载人空间站为空间基地而部署的。

美国现有几颗军用卫星

新材料,又称先进材料(Aanced Materials),是指新近研究成功的和正在研制中的具有优异特钛合金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441~1470兆帕),较低的密度(4.5g/cm3),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和在300~550oC温度下有一定的高温持久强度和很好的低温冲击韧性,是一种理想的轻质结构材料。钛合金具有超塑性的功能特点,采用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可以以很少的能量消耗和材料消耗将合金制成形状复杂和尺寸精密的制品。性和功能,能满足高技术需求的新型材料。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材料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而新材料则是进步的里程碑。

美国从60年代初开始发射军用卫星,迄今已发射了数百颗。这些卫星在侦察、监视、预警、通信和气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有413颗卫星,而发射的军用卫星约占美国发射卫星数量的一半。这些卫星数量多、种类全,从性能上讲主要分为9类,即侦察卫星、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通信卫星、测地和绘图卫星、国防气象卫星、核爆炸探测卫星、导航卫星和反卫星卫星。

金属间化合物具有长程有序的超点阵结构,保持很强的金属键结合,使它们具有许多特殊的理化性质和力学性能。金属间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热强性,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积极研究的重要的新型高温结构材料。在军事工业中,金属间化合物已被用于制造承受热负荷的零部件上,如美国普奥公司制造了JT90燃气涡轮发动机叶片,美国用钛铝制造小型飞机发动机转子叶片等,用钛铝金属间化合物代替耐热合金作活塞顶,大幅度地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在兵器工业领域,坦克发动机增压器涡轮材料为K18镍基高温合金,因其比重大、起动惯量大而影响了坦克的加速性能,应用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及其由氧化铝、碳化硅纤维增强的复合轻质耐热新材料,可以大大改善坦克的起动性能,提高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此外,金属间化合物还可用于多种耐热部件,减轻重量,提高可靠性与战技指标。

军用卫星包括各类侦察卫星通信卫星

2.预警卫星

军用卫星按用途一般可分为侦察卫星、军用气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军用测地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和拦击卫星。

1.4.5 陶瓷基复1.4.6 合材料

战时,一些民用卫星也可用于军事用途。如低轨道的多接口通信卫星,KH-11大鸟侦察卫星、SPOT遥感卫星、Leasat同步轨道卫星、高轨道的GPS 卫星网等。

军用卫星种类教多,主要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反卫星卫星等.一些民用卫星也兼有军事用途.

历史发展:19年海湾,多国部队前线总指挥传送给五角大楼的战况有90%是经卫星传输的。多国部队以美国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为核心,进行战略任务的组织协调工作,以国防数据网(DDN)为主要战略通信手段。

用三军联合战术通信系统(TRI-TAC)来协同陆、海、空的战术通信,构成完整的陆、海、空一体化通信网。多国部队共动用了14颗通信卫星,包括用于战略通信的“国防通信卫星”Ⅱ型2颗,“国防通信卫星”Ⅲ型4颗。用于战术通信的舰队通信卫星3颗。

“辛康”Ⅳ型通信卫星4颗。还有一颗主要用于英军通信的“天网”Ⅳ通信卫星。多国部队各军兵种都配有国防通信系统接收机和通信接口。另外,在沙特的部队还配有一支20人组成的卫星通信分队作卫星地面站,用以确保卫星通信网正常运转。

军用卫星的特点和优势

1 军用结构材料

军用卫星的特(2)1958年1月31日美国发射的质量为8.2千克的探险者卫星。点和优势

3、 返回式遥感卫星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在世界各国发射的航天器中,军用卫星的数量居首位,约占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大部分属人造地球卫星,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气象卫星和反卫星卫星等。载人飞船、航天站和航天飞机,仍是军民合用,未发展成专门的军用载人航天器。

军用卫星的研制和投入使用,对现代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场将是空地一体、海地一体的立体化战场;战场的分布高度,从太空、中高空、中低空、超低空到地面(海面)直至水下。作战将是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支撑下,以“空地一体战”作为作战的主要形式。

战场空间日趋立体,战场范围日趋广大,前方后方难以区分,战况形势急剧多变,消耗越来越增大。19年的海湾,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高科技。

据统计,为海湾地区多国部队军事行动服务而调用的军事卫星至少有32个,涉及美国的12个军事卫星系统,还有少数民用卫星,包括辛康通信卫星、陆地卫星等。英国提供了天网4型军用通信卫星,法国提供了斯波特商用遥感卫星。

美国调用的军事卫星有: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电子侦察卫星、照相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预警卫星及气象卫星。这些卫星所采集的大量信息,通过通信卫星传送到美国本土地面处理中心处理后,把发现目标及伊军坦克部队的集结、发射场的活动等情报。

以图像形式发送到多国部队在沙特的指挥中心,整个过程只需10到60分钟左右。这些情报为决策机构的制订正确的军事措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多国部队空袭首都巴格达时,大部分雷达都遭受强烈干扰,雷达荧光屏上还出现大量目标。

甚至连巴格达电台的广播都听不清。多国部队的飞机、如入无人之境,使巴格达顿时陷入一片火光之中。而的和飞机竟然在遭到轰炸几十分钟后,仍毫无反应。巴格达在遭空袭后40分钟才实行灯火管制。这次卓有成效的空袭,军用卫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实,在空袭前几个月就已通过电子侦察卫星及照相侦察卫星收集了大量军事情报,掌握了所有的电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制定了极其的作战。

我国有多少颗卫星?

国外金属阻尼材料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船舶、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美国已采用Mn-Cu高阻尼合金制造潜艇螺旋桨,取得了明显的减震效果。在西方,阻尼材料及技术在武器上的应用研究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一些发达专门成立了阻尼材料在武器装备上应用的研究机构。80年代后,国外阻尼减震降噪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他们借助CAD/CAM在减震降噪技术中的应用,把设计-材料-工艺-试验一体化,进行了整体结构的阻尼减震降噪设计。我国在70年代前后进行了阻尼减震降噪材料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发达相比,仍有一定的距。阻尼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主要用于制造火箭、、喷气机等控制盘或陀螺仪的外壳;在船舶工业中,阻尼材料用于制造推进器、传动部件和舱室隔板,有效地降低了来自于机械零件啮合过程中表面碰撞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在兵器工业中,坦克传动部分(变速箱,传动箱)的振动是一个复杂振动,频率范围较宽,高性能阻尼锌铝合金和减振耐磨表面熔敷材料技术的应用,大大减轻了主战坦克传动部分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卫星及应用

1、 人造卫星有几种?

2、 我国研制了哪些卫星系列?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北斗星导航卫星系列等六大卫星系列。

返回式遥感卫星是低轨道卫星,主要有三大用途:一是对地观测,获取遥感信息;二是进行微重力试验;三是为载人航天作返回的技术储备。

4、卫星怎样返回地面?

当卫星完成任务返回地面时,要完成调整姿态、舱段分离、返回舱旋转、脱离飞行轨道、打开信标机、打开降落伞并返回地面等一系列动作。

5、共发射了几代通信卫星?

到目前为止,共发射了三代通信卫星。代通信卫星是1984年发射的2颗通信卫星和1986年2月1日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实用型通信广播卫星。第二代通信卫星是1988年3月7日、1988年12月22日、1990年2月4日和19年11月28日发射的载有4台C波段转发器的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第三代通信卫星是1997年5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三号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6、 我国颗通信卫星是什么时候发射的?

我国颗通信卫星是1984年1月29日发射的,它取得了部分成功。这是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7、 东方红二号通信广播卫星是何时发射成功的?

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

8、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是何时发射成功的?

9、 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是何时发射成功的?

中容量广播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于1997年5月12日成功发射。该卫星改善了我国的通信以及西部边远山区的通信状况。

10、风云气象卫(1)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质量为83.6千克的同伴者卫星。星共发射了多少颗?

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包括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两大类。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分别进行过4次和3次发射,在我国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1、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何时发射成功的?

1988年9月7日,我国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由长征四号火箭发射升空。

12、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何时发射成功的?

我国在1997年6月10日发射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甲,并于1997年12月1日正式交付用户使用。2000年6月25日又发射了风云二号乙。2004年10月19日又发射了一颗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13、已发射了哪些空间物理探测卫星?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发射的空间物理探测卫星,主要是“实践” 卫星系列。1971年3月3日成功发射了实践一号卫星。1981年9月20日一箭三星成功发射了实践二号、实践二号A和实践二号B。1994年2月8日成功发射了实践四号卫星。

共发射了八颗卫星,分别是:1971年3月发射的实践一号;198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要求材料不再是单一的结构材料,在这种条件下??国在先进复合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它在“十五”期间的发展会更加引人注目。21世纪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是低成本、高性能、多功能和智能化。1年9月20日用一箭三星发射的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1994年2月8日发射的实践四号;1999年5月10日发射的实践五号。2004年9月9日发射的实践六号A星和B星。

实践一号卫星是在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基础上增加了太阳能供电系统等8个空间技术试验及探测项目。1971年3月3日,实践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卫星在轨道上运行了8年多,向地面发回了大量科学探测和试验数据。

16、你了解实践二号科学探测卫星吗?

17、颗卫星是什么卫星?

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了自己研制的颗卫星??东方红一号。该卫星重173千克,星上装有一台“东方红”电子音乐发生器及科学探测仪器设备。其任务是探测空间电离层和地球大气密度,并将有关数据传回地面。因此,东方红一号是一颗具有空间探测性质的技术试验卫星。

18、我国地球资源卫星共发射了多少颗?

从1999年10月到2003年10月,我国共发射了3颗地球资源卫星。

19、颗地球资源卫星是什么时候发射的?

1999年10月14日,与巴西合作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资源一号卫星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我国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共发射了多少颗?

21、军用卫星有哪几类?

(3)1966年11月26日法国发射的质量为42千克的AI卫星。

(4)1970年2月14日日本发射的质量为23.8千克的大隅卫星。

(5)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质量为173千克的东方红一号卫星。

23、我国已发射多少颗卫星?

军用卫星的用途

实践二号卫星是专门用于空间物理探测的科学实验卫星。卫星重公斤,卫星主体为一个外接圆直径1.23米、高1.1米的八面棱柱体。1981年9月20日,我国发射一箭三星,实践二号是其中之一。

在军用卫星当中,数量最多,应用最广的是侦察卫星,主要包军事航天系统的其他介绍:括: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四种.

8、军用测地卫星——为军事目的而进行大地测量的人造地球卫星。地球的真实形状及大小,重力场和磁力场分布情况、地球表面诸点的地理坐标及相关位置等,对战略的弹道计算和制导关系甚大,测地卫星就是用于探测上述参数的航天器,它可测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坐标和地面及海上目标的坐标。

军事卫星特点和功能

4、海洋监视卫星——用于监视海上舰只潜艇活动、侦察舰艇雷达信号和电通信的侦察卫星。

军用卫星指的是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军用卫星按用途一般可分为侦察卫星、军用气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军用测地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和拦击卫星。摘要介绍如下:

1、照相侦察卫星——装有光学成像的空间遥感设备进行侦察,获取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常用的遥感设备有可见光照相机、电视、照相机、多光谱照照相机和微波遥感设备等。

2、电子侦察卫星——装有电子侦察设备,用于侦察雷达和其它电设备的位置与特性,截收对方遥测和通信等机密信息的侦察卫星。

3、预警卫星——用于监视和发现敌方来袭的战略,并发出警报的侦察卫星。它能延长预警时间,便于及时组织战略防御和反击。

6、军用导航卫星——通过发射电信号,为地面、海洋和空中军事用户导航定位的人造地球卫星。军用导航卫星原先主要为提供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的全球定位服务,现在也能为地面战车、空中飞机、水面舰艇、地面部队及单兵提供的所处位置、时间的信息。

7、军用气象卫星——为军事需要提供气象资料的卫星。它可提供全球范围的战略地区和任何战场上空的实时气象资料,具有保密性强和图像分辨率高的特点。

一 前言

材料技术一直是世界各国科技发展规划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它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一起,被公认为是当今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总揽人类全局的高技术。材料高技术还是支撑当今人类文明的现代工业关键技术,也是一个国防力量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国防工业往往是新材料技术成果的优先使用者,新材料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对国防工业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 军用新材料的战略意义

军用新材料是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物质基础,也是当今世界军事领域的关键技术。而军用新材料技术则是用于军事领域的新材料技术,是现代精良武器装备的关键,是军用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对军用新材料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加速发展军用新材料技术是保持军事领先的重要前提。

三 军用新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1.1 铝合金

铝合金一直是军事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结构材料。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加工性能好等特点,作为结构材料,因其加工性能优良,可制成各种截面的型材、管材、高筋板材等,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提高构件刚、强度。所以,铝合金是武器轻量化的轻质结构材料。

铝合金在航空工业中主要用于制造飞机的蒙皮、隔框、长梁和珩条等;在航天工业中,铝合金是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行器结构件的重要材料,在兵器领域,铝合金已成功地用于步兵战车和装甲运输车上,最近研制的榴弹炮炮架也大量采用了新型铝合金材料。

新型铝锂合金应用于航空工业中,预测飞机重量将下降8~15%;铝锂合金同样也将成为航天飞行器和薄壁壳体的候选结构材料。随着航空航天业的迅速发展,铝锂合金的研究重点仍然是解决厚度方向的韧性和降低成本的问题。

2 钛合金

钛合金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是制作飞机的机身结构件、起落架、支撑梁、发动机压气机盘、叶片和接头等;在航天工业中,钛合金主要用来制作承力构件、框架、气瓶、压力容器、涡轮泵壳、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及喷管等零部件。50年代初,在一些军用飞机上开始使用工业纯钛制造后机身的隔热板、机尾罩、减速板等结构件;60年代,钛合金在飞机结构上的应用扩大到襟翼滑轧、承力隔框、起落架梁等主要受力结构中;70年代以来,钛合金在军用飞机和发动机中的用量迅速增加,从扩大到军用大型轰炸机和运输机,它在F14和F15飞机上的用量占结构重量的25%,在F100和TF39发动机上的用量分别达到25%和33%;80年代以后,钛合金材料和工艺技术达到了进一步发展,一架B1B飞机需要90402公斤钛材。现有的航空航天用钛合金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多用途的a+b型Ti-6Al-4V合金。近年来,西方和相继研究出两种新型钛合金,它们分别是高强高韧可焊及成形性良好的钛合金和高温高强阻燃钛合金,这两种先进钛合金在未来的航空航天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随着现代的发展,部队需求具有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多功能的先进加榴炮系统。先进加榴炮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新材料技术。自行火炮炮塔、构件、轻金属装甲车用材料的轻量化是武器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保证动态与防护的前提下,钛合金在武器上有着广泛的应用。155火炮制退器采用钛合金后不仅可以减轻重量,还可以减少火炮身管因重力引起的变形,有效地提高了射击精度;在主战坦克及直升机-反坦克多用途上的一些形状复杂的构件可用钛合金制造,这既能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又可减少部件的加工费用。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钛合金由于制造成本昂贵,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近年来,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发低成本的钛合金,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提高钛合金的性能。在我国,钛合金的制造成本还比较高,随着钛合金用量的逐渐增大,寻求较低的制造成本是发展钛合金的必5、军用通信卫星——作为空间电通信站,担负各种通信任务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通信具有通信距离远、容量大、质量好、可靠性高、保密性强、生存能力好、灵活机动等特点。然趋势。

1.3 复合材料

先进复合材料是比通用复合材料有更高综合性能的新型材料,它包括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和碳基复合材料等,它在军事工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先进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高的比模量、耐烧蚀、抗侵蚀、抗核、抗粒子云、透波、吸波、隐身、抗高速撞击等一系列优点,是国防工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类工程材料。

1.4.1 树脂基复合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形工艺性、高的比强度、高的比模量、低的密度、抗疲劳性、减震性、耐化学腐蚀性、良好的介电性能、较低的热导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中。树脂基复合材料可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两类。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各种热固性树脂为基体,加入各种增强纤维复合而成的一类复合材料;而热塑性树脂则是一类线性高分子化合物,它可以溶解在溶剂中,也可以在加热时软化和熔融变成粘性液体,冷却后硬化成为固体。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制备工艺容易实现,原料丰富。在航空工业中,树脂基复合材料用于制造飞机机翼、机身、鸭翼、平尾和发动机外涵道;在航天领域,树脂基复合材料不仅是方向舵、雷达、进气道的重要材料,而且可以制造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绝热壳体,也可用作发动机喷管的烧蚀防热材料。近年来研制的新型氰酸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耐湿性强,微波介电性能佳,尺寸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用于制作宇航结构件、飞机的主次承力结构件和雷达天线罩。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高的比模量、良好的高温性能、低的热膨胀系数、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在军事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铝、镁、钛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基体,而增强材料一般可分为纤维、颗粒和晶须三类,其中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已进入型号验证,如用于F-16作为腹鳍代替铝合金,其刚度和寿命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增强铝、镁基复合材料在具有高比强度的同时,还有接近于零的热膨胀系数和良好的尺寸稳定性,成功地用于制作人造卫星支架、L频带平面天线、空间望远镜、人造卫星抛物面天线等;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和抗磨损的特点,可用于制作火箭、构件,及激光制导系统构件,精密航空电子器件等;碳化硅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抗氧化性能,是高推重比发动机的理想结构材料,目前已进入先进发动机的试车阶段。在兵器工业领域,金属基复合材料可用于大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弹托,反直升机 / 反坦克多用途固体发动机壳体等零部件,以此来减轻战斗部重量,提高作战能力。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以纤维、晶须或颗粒为增强体,与陶瓷基体通过一定的复合工艺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材料的总称,由此可见,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在陶瓷基体中引入第二相组元构成的多相材料,它克服了陶瓷材料固有的脆性,已成为当前材料科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方面。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热机械性能和抗热震冲击性能好的特点,是未来军事工业发展的关键支撑材料之一。陶瓷材料的高温性能虽好,但其脆性大。改善陶瓷材料脆性的方法包括相变增韧、微裂纹增韧、弥散金属增韧和连续纤维增韧等。陶瓷基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制作飞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喷嘴阀,它在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和降低燃料消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4.7 碳-碳复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增强剂与碳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抗热震性好、耐烧蚀性强、性能可设计等一系列优点。碳-碳复合材料的发展是和航空航天技术所提出的苛刻要求紧密相关。80年代以来,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入了提高性能和扩大应用的阶段。在军事工业中,碳-碳复合材料最引人注目的应用是航天飞机的抗氧化碳-碳鼻锥帽和机翼前缘,用量的碳-碳产品是超音速飞机的刹车片。碳-碳复合材料在宇航方面主要用作烧蚀材料和热结构材料,具体而言,它是用作洲际弹头的鼻锥帽、固体火箭喷管和航天飞机的机翼前缘。目前先进的碳-碳喷管材料密度为1.87~1.97克/厘米3,环向拉伸强度为75~115兆帕。近期研制的远程洲际端头帽几乎都采用了碳-碳复合材料。

随着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装载质量不断增加,飞行着陆速度不断提高,对飞机的紧急制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碳-碳复合材料质量轻、耐高温、吸收能量大、摩擦性能好,用它制作刹车片广泛用于高速军用飞机中。

1.5 超高强度钢和先进高温合金

超高强度钢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超过1200兆帕和1400兆帕的钢,它是为了满足飞机结构上要求高比强度的材料而研究和开发的。超高强度钢大量用于制造火箭发??压容器和一些常规武器。由于钛合金和复合材料在飞机上应用的扩大,钢在飞机上用量有所减少,但是飞机上的关键承力构件仍采用超高强度钢制造。目前,在上有代表性的低合金超高强度钢300M,是典型的飞机起落架用钢。此外,低合金超高强度钢D6AC是典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材料。超高强度钢的发展趋势是在保证超高强度的同时,不断提高韧性和抗应力腐蚀能力。

高温合金是航空航天动力系统的关键材料。高温合金是在600~1200oC高温下能承受一定应力并具有抗氧化和抗腐蚀能力的合金,它是航空航天发动机涡轮盘的材料。按照基体组元的不同,高温合金分为铁基、镍基和钴基三大类。发动机涡轮盘在60 年代前一直是用锻造高温合金制造,典型的牌号有A286和Inconel 718。70年代,美国GE公司采用快速凝固粉末Rene95合金制作了CFM56发动机涡轮盘,大大增加了它的推重比,使用温度显著提高。从此,粉末冶金涡轮盘得以迅速发展。最近美国采用喷射沉积快速凝固工艺制造的高温合金涡轮盘,与粉末高温合金相比,工序简单,成本降低,具有良好的锻造加工性能,是一种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制备技术。

1.6 钨合金

钨的熔点在金属中,其突出的优点是高熔点带来材料良好的高温强度与耐蚀性,在军事工业特别是武器制造方面表现出了优异的特性。在兵器工业中它主要用于制作各种穿甲弹的战斗部。钨合金通过粉末预处理技术和大变形强化技术,细化了材料的晶粒,拉长了晶粒的取向,以此提高材料的强韧性和侵彻威力。我国研制的主战坦克125Ⅱ型穿甲弹钨芯材料为W-Ni-Fe,采用变密度压坯烧结工艺,平均性能达到抗拉强度1200兆帕,延伸率为15%以上,战技指标为2000米距离击穿600毫米厚均质钢装甲。目前钨合金广泛应用于主战坦克大长径比穿甲弹、中防空穿甲弹和超高速动能穿甲弹用弹芯材料,这使各种穿甲弹具有更为强大的击穿威力。

1.7 金属间化合物

1.8 结构陶瓷

陶瓷材料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高技术材料,它已经由单相陶瓷发展到多相复合陶瓷新材料在军事工业中的应用与发展。结构陶瓷材料因其耐高温、低密度、耐磨损及低的热膨胀系数等诸多优异性能,在军事工业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国内外对军用发动机用结构陶瓷进行了内容广泛的研究工作,如发动机增压器小型涡轮已经实用化;美国将陶瓷板镶嵌在活塞顶部,使活塞的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德国在排气口镶嵌陶瓷构件,提高了排气口的使用效能。国外热成像仪上的斯特林制冷机活塞套和气缸套用陶瓷材料制造,其寿命长达2000小时;用陀螺仪的动力靠燃气供给,但燃气中的残渣对陀螺仪有损伤,为消除燃气中的残渣并提高的命中精度,需研究适于气体在2000oC下工作的陶瓷过滤材料。在兵器工业领域,结构陶瓷广泛应用于主战坦克发动机增压器涡轮、活塞顶、排气口镶嵌块等,是新型武器装备的关键材料。目前,20~30毫米口径的射频要求达到1200发/分以上,这使炮管的烧蚀极为。利用陶瓷的高熔点和高温化学稳定性能有效地抑制了的炮管烧蚀,陶瓷材料具有高的抗压和抗蠕变特性,通过合理设计,使陶瓷材料保持三向压缩状态,克服其脆性,保证陶瓷衬管的安全使用。

2 军用功能材料

2.1 光电功能材料

光电功能材料是指在光电子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它能将光电结合的信息传输与处理,是现代信息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电功能材料在军事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碲镉汞、锑化铟是探测器的重要材料;硫化锌、、主要用于制作飞行器、以及地面武器装备探测系统的窗口、头罩、整流罩等。氟化镁具有较高的透过率、较强的抗雨蚀、抗冲刷能力,它是较好的射材料。激光晶体和激光玻璃是高功率和高能量固体激光器的材料,典型的激光材料有晶体、掺钕钇铝石榴石、半导体激光材料等。

2.2 贮氢材料

某些过渡簇金属,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晶格结构的原因,氢原子比较容易透入金属晶格的四面体或八面体间隙位中,形成了金属氢化物,这种材料称为贮氢材料。

在兵器工业中,坦克车辆使用的铅酸蓄电池因容量低、自放电率高而需经常充电,此时维护和搬运十分不便。放电输出功率容易受电池寿命、充电状态和温度的影响,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坦克车辆起动速度会显著减慢,甚至不能起动,这样就会影响坦克的作战能力。贮氢合金蓄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耐过充、抗震、低温性能好、寿命长等优点,在未来主战坦克蓄电池发展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3 阻尼减震2.4 材料

阻尼是指一个自由振动的固体即使与外界完全隔离,它的机械性能也会转变为热能的现象。采用高阻尼功能材料的目的是减震降噪。因此阻尼减震材料在军事工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5 隐身材料

现代攻击武器的发展,特别是打击武器的出现,使武器装备的生存力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单纯依靠加强武器的防护能力已不实际。采用隐身技术,使敌方的探测、制导、侦察系统失去功效,从而尽可能地隐蔽自己,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抢先发现并消灭敌人,已成为现代武器防护的重要发展方向。隐身技术的最有效手段是采用隐身材料。国外隐身技术与材料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起源在德国,发展在美国并扩展到英、法、等先进。目前,美国在隐身技术和材料研究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在航空领域,许多都已成功地将隐身技术应用于飞机的隐身;在常规兵器方面,美国对坦克、的隐身也已开展了不少工作,并陆续用于装备,如美国M1A1坦克上采用了雷达波和波隐身材料,T-80坦克也涂敷了隐身材料。

隐身材料有毫米波结构吸波材料、毫米波橡胶吸波材料和多功能吸波涂料等,它们不仅能够降低毫米波雷达和毫米波制导系统的发现、跟踪和命中的概率,而且能够兼容可见光、近伪装和中远热迷彩的效果。

近年来,国外在提高与改进传统隐身材料的同时,正致力于多种新材料的探索。晶须材料、纳米材料、陶瓷材料、手性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等逐步应用到雷达波和隐身材料,使涂层更加薄型化、轻量化。纳米材料因其具有极好的吸波特性,同时具备了宽频带、兼容性好、厚度薄等特点,发达均把纳米材料作为新一代隐身材料加以研究和开发;国内毫米波隐身材料的研究起步于80年代中期,研究单位主要集中在兵器系统。经过多年的努力,预研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该项技术可用于各类地面武器系统的伪装和隐身,如主战坦克、155毫米先进加榴炮系统及水陆两用坦克。

目前,世界上正在研制的超音速歼击机,其机体结构采用复合材料、翼身融合体和吸波涂层,使其真正具有了隐身功能,而电磁波吸收型涂料、电磁屏蔽型涂料已开始在隐身飞机上涂装;美国和的地对空正在使用轻质、宽频带吸收、热稳定性好的隐身材料。可以预见,隐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国防技术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四 我国军用新材料的产业化趋势

4.1 钛合金

钛是20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性能优异、资源丰富的金属。随着军事工业对高强低密度材料需求的日益迫切,钛合金的产业化进程显著加快。在国外,先进飞机上钛材重量已达到飞机结构总重的30~35%。我国在“九五”期间,为满足航空、航天、舰艇等部门需要,把钛合金作为新材料的发展重点之一,预计“十五”将成为我国钛合金新材料新工艺的高速发展时期。

4.2 复合材料

4.4 纳米材料

特点是 在地球高空轨道 不容易被击落。。。然后就是全天候侦查 功能有侦查 指弹攻击 将战场的即时信息发送到指挥所

特点是,在地球高空轨道,不容易被击落。然后就是全天候侦查,功能有侦查,指弹攻击,将战场的即时信息发送到指挥所.

高清,误小,机动性好。还有武器方面,要看它有没有带武器了。

军事卫星的卫星系统

军用新材料按其用途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主要应用于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兵器工业和船舰工业中。

正在使用的有代表性的军用通信卫星系统由于美国使用各类的先进卫星,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颗卫星到2005年10月,我国已成功发射了近百颗国产卫星、6艘飞船、27颗国外卫星。建立了多种全球卫星系统,使得其在这次海湾中战有的空间优势,充分发挥了航天技术在军事上的各种支援作用,使海湾具有史上空前未有的高技术特点。是美国的国星通信系统DSCS—Ⅲ卫星,与它类似的还有欧洲的Skynet4 卫星及美国的Fleetsatcom 等。DSCS—Ⅲ卫星重1042kg,卫星本体呈立方体形,三轴稳定,一付太阳帆板指向太阳。卫星有反干扰,抗堵塞措施。星上装有二种天线,一种为多波束天线,具有接收61个波束的能力; 另一种是两个19波束的接收天线。天线的波形图由地面控制,可选择卫星的覆盖区。卫星的工作寿命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