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坚和赵孟頫 赵孟坚诗词全集
赵孟坚的
赵孟坚家境清寒,初以父赵与采荫入仕,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中进士,授集贤殿修撰,曾任湖州掾、转运司幕、诸暨知县、提辖左帑,官至朝散大夫、严州守(即严州知府)。 时严州饥荒,发廪赈赡,活民5万余户。景定初,迁翰林学士承旨。不久罢归。与贾似道是好友。后宋亡,赵孟坚入元以后,不乐仕进,隐居州之广陈镇(今海盐县)。“公(赵孟坚)从昂(赵孟頫)自苕来访公,闭门不纳。夫人劝公,始令从后门入。坐定,第问:‘弁山笠泽近来佳否?’子昂曰:‘佳。’公曰:‘弟奈山泽佳何!’子昂退,使人濯坐具。”元成宗元贞元年卒。谥文简,墓在今平湖市广陈镇北辇字圩,俗称“王坟”,1960年5月列为平湖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弟赵孟淳。
赵孟坚和赵孟頫 赵孟坚诗词全集
赵孟坚和赵孟頫 赵孟坚诗词全集
赵孟坚和赵孟頫 赵孟坚诗词全集
赵孟坚和赵孟頫 赵孟坚诗词全集
赵孟坚的文献记载
《宋人轶事汇编》载:赵孟坚入元以后,不乐仕进,隐居州之广陈镇(古海盐县,今平湖市广陈镇北)。“公(赵孟坚)从昂(赵孟頫)自苕来访公,闭门不纳。夫人劝公,始令从后门入。坐定,第问:‘弁山笠泽近来佳否?’子昂曰:‘佳。’公曰:‘弟奈山泽佳何!’子昂退,使人濯坐具。”
墨里·乾坤|赵孟頫《蜀山图歌》——惟余笔砚情犹在
生亦何难,亦何易。 活着,有时候比去更难。
他要过得了舆论这一关。不管愿不愿意承认,大宋王孙赵孟頫成为蒙元之臣,在 耻食周的遗民成为道德象征的语境中 ,未免让人侧目。天下的读书人,都在戳他的脊梁骨。
他自辩说:“ 我非天上士,人谓地上仙 。”意思是,我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我生活极其难堪,你们不要对我进行道德绑架,行不行?
当然不行。据说因为他的出仕,一些近亲对他的品格产生怀疑,断绝关系。一个叫姚桐寿的文人讲了个事,说赵孟頫做官后回到江南拜访族兄赵孟坚,赵孟坚不愿见他,见了面也是各种讽刺,走后还让人擦拭赵孟頫坐过的椅子。
但终究, 人最难过的是自己这一关。
元朝越是对他礼遇,他越要保持卑微、疏离的状态。出仕30余年,他历经五任,人称“ 荣际五朝 ”。尤其是雅好文艺的元仁宗,对他抱着追星般的膜拜心理。
元仁宗评价他,出身高贵、长相帅气、博学多闻、行纯正、书画一绝等等,一连给了七个好评,还总结说, 唐有李白,宋有苏轼,今朕有赵子昂(孟頫,字子昂),与古人何异?
正是在元仁宗任上,赵孟頫一路飙红,到延祐三年(1316),官拜从一品的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与程钜夫一样,成为元代前期的两个能升到这一高职的“南人”。
所有人只看到他表面的荣华,看不到他内心的煎熬。
他的苦痛,只能寄寓诗中。在他官运达到顶点的那一年,他写了首诗,名为《自警》:
齿豁童头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 惟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这是他的自白书。看到了吗,他还没,就给自己写悼词,总结一生。他不觉得自己官居高位牛气哄哄,相反,他有点讨厌自己,事事惭愧。在后两句中,他还是在做解释,绕不开那个结——我为什么要出仕蒙元。
他没有直说,但意思足够明了:我是为了文化(笔砚)传承。我不忍见我所挚爱的文化衰落,是这股信念,给了我毕生的勇气。
赵孟頫以后半生的隐忍,换来了元朝文化的高峰。以一己之力,扛起元朝文艺圈的大旗。没有他,元朝时期汉文化传统的断裂是可怕的。 用四个字就能道尽他的重要性:元朝冠冕。
他是一个时空旅行者。他的思想超越时代300多年。 直到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我们才能更深刻理解赵孟頫的伟大。 效忠一家一姓的君君臣臣思想,比起保护文化脉络,渺小得近乎可以忽略不计。
赵孟頫书《蜀山图歌》(清末拓本),纸本,原藏于清代那彦成家,并被刻石于保定莲池书院墙壁,广传于世。此卷后有明代陈继儒、李流芳等名家题跋。其书迹原件已轶,但就拓本全篇看,笔圆墨韵美,字里行间展露飒爽之风。
此册《蜀山图歌》书迹是赵孟頫晚年之作。拓本墨色清醇浓润、结体严密,用笔圆转秀劲,极显潇洒古逸,其运笔的轻重、疾涩、转折已至炉火纯青之境。
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工书法,兼善五体,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
上期回顾·董其昌楷书《杜甫诗立轴》——书为心画,禅说苦闷
下期预告·《唐王素墓志铭》。敬请关注!
释文:《蜀山图歌》次王公泉坡,周公双崖韵。
我昔西川曾泛舟,赤岸水接银河流。蜀山嵯峨江路永,飘飘豪气凌沧洲。参棋井钺跨疆域,剑阁去天才五尺。岷山之源初导江,头乱石森矛戟长。鱼贯舟山九渊飞,涛喷雪随奔川东。双蹲滟滪大如象,万仞瞿唐高插天。蚕丛鱼凫去我久,石古路细愁板援。空中飞鸟不敢度,马上行人遥指鞭。团沙鱼腹沉云黑,阵图蛇鸟定陈迹。巫山十二重,楚台云雨无消息。棘道遥连雪岭西,天梯逈归绕关北。丹丘曾与羽人逢,为我鼓棹呼长风。举杯云阳麴米晓,挂剑东海扶桑红。登高作赋纪名胜,追逐李杜攀扬雄。洒丽笔下飞晴虹,名齐岷峨配岳宗。气势尽压东南峰,杜鹃夜啼苦竹丛。火井斩木哀猿穷,旧游如梦方惊寤。指点苍茫引归路,画图谁为写羞颜。凤阁舍人推独步,瀛洲仙客才超古。拖玉腰金逢圣主,听履方知地位高。用心颇觉良工苦,金銮退直有馀闲。缟素秋风生昼寒,障狂澜,一笑春回天地宽,泰山北斗不可攀。玉堂天上非人间,蓬莱方壶别有山。阳春白雪和皆难。松雪道人。
赵孟坚的隐居
旧传宋亡不仕,隐居广陈(今平湖市广陈镇北)。县令往访,孟坚飞舟逸去,县令叹息说“名可闻,身不可见”。从弟孟頫宋亡仕元,自湖州来访,闭门不纳。《芦川竹枝词》中《子固见弟诗》云:“南渡王孙此隐居,踵门贵客枉停车。当年介弟犹坚拒,座上那堪受浊污。”与陶菊隐、殷澄并称“秀州三义”。据近代学者考证,赵孟坚逝于宋亡前10余年,所谓宋亡不仕及拒见赵孟頫事不实。
赵孟坚原文_翻译及赏析
南宋画家。生于庆元五年(1199),卒于景定五年(1264),一说卒于咸淳三年(1267)。字子固,号彝斋;宋宗室,为宋太祖十一世孙,汉族,海盐广陈(今嘉兴平湖广陈)人。曾任湖州掾、转运司幕、诸暨知县、提辖左帑。工诗善文,家富收藏,擅梅、兰、竹、石,尤精白描水仙;其画多用水墨,用笔劲利流畅,淡墨微染,风格秀雅,深得文人推崇。有书法墨迹《自书诗卷》,绘画《墨兰图》、《墨水仙图》、《岁寒三友图》等传世,著《彝斋文编》4卷。 赵孟坚 画家身份 生平 南宋末年兼具贵族、士大夫、文人三重身份的画家。赵孟坚儒雅博识,工诗文,善书法,擅水墨白描水仙、梅、兰、竹石。其中以墨兰、白描水仙最精,取法扬无咎,笔致细劲挺秀,花叶纷披而具条理,繁而不冗,工而不巧,颇有生意,给人以“清而不凡,秀而雅淡”之感,世皆珍之。赵孟坚的首创墨兰(用墨写兰)笔调劲利而舒卷,清爽而秀雅。画上春兰两株,丛生草地,鲜花盛开,如蝶起舞,给人以清新的 。所南翁画兰则以画“露根兰”(即画兰不画土)出名,他元朝初年隐居吴下,以画露根兰寄寓他的无土亡国之痛。他在墨兰长卷中更是题上“纯是君子,小人”的话,以表达其民族的自尊心。他的画风笔墨简洁,别有清绝之趣。所南翁画兰则以画“露根兰”(即画兰不画土)出名,他元朝初年隐居吴下,以画露根兰寄寓他的无土亡国之痛。他在墨兰长卷中更是题上“纯是君子,小人”的话,以表达其民族的自尊心。他的画风笔墨简洁,别有清绝之趣。元代画家书法家赵孟頫的兰蕙图则明显地师承了赵孟坚的画法,以自由抒卷的笔调来表达一种奔放而飘逸的情感。明代文征明的兰则笔墨恣肆,且常杂以竹、荆、石块,以衬托兰姿。随后有女画家马守真的工笔淡写,画家徐渭的大笔挥洒,画家项之汴的中锋(笔锋)洒脱,画家周天球的折叶卷花,都各具风致。至清朝和近代,画兰之风更盛,且更各具个性,各显高致。
赵孟坚也是南宋最出名的书画收藏家,他嗜好收藏书画古物,常用一只船载著书画文物及纸笔墨砚等,东游西适,评赏书画古玩,吟诗作画。当时人称其舟为“赵子固书画船”。史载其“多藏三代以来金石名迹,遇其会意时,虽倾囊易之而不靳也”。据说他曾得书法珍品五字不损本兰亭,归家时,风作舟覆,其“被湿衣立浅水中,手持褉帖示人曰:‘兰亭在此,余不足惜也。’因题八字于卷首云:‘性命可轻,至宝是保。’”其酷嗜收藏到了几乎疯狂的地步。
孟坚隐居广陈时,制一小船,满载琴书杓具,自随舟中,看夕阳,赋晓月,至忘寝食。临终赋诗有“百年处世欠三秋,事业都归水上沤”之句。赵孟坚也是南宋最出名的书画收藏家,他嗜好收藏书画古物,常用一只船载著书画文物及纸笔墨砚等,东游西适,评赏书画古玩,吟诗作画。当时人称其舟为“赵子固书画船”。史载其“多藏三代以来金石名迹,遇其会意时,虽倾囊易之而不靳也”。据说他开庆元年(1259)曾得书法珍品五字不损本兰亭即曾得王羲之《兰亭帖》,夜间泛舟归至霅溪牟山,归家时,风作舟覆,其“被湿衣立浅水中,手持褉帖示人曰:‘兰亭在此,余不足惜也。’因题八字于《兰亭帖》卷首云:‘性命可轻,至宝是保。’”其酷嗜收藏到了几乎疯狂的地步。
赵孟坚的诗文闻借侯家宅,湖边度夏凉。钟鱼连梵寺,雉堞傍城墙。闲适心无事,清和日正长。藕花虽尚稚,荷叶自多香。苦笋回余味,青梅弄半黄。生绡画团扇,细葛制轻裳。水近风生座,檐虚月满廓。龙舟花桨榾,骝马紫绦缰。竟日歌声沸,通宵水面光。不妨投辖饮,更称静琴张。诗社联行卷,仙姝学道妆。英游伴王谢,清梦到羲皇。曾约陪游盖,惭稽动客樯。忆君成怅望,为我细思量。几度吟成后,凭谁远寄将。意多收不尽,事鄙每牵忙。今夕微醺起,中宵捉笔狂。浪吟无次第,聊表未遗忘。——宋代·赵孟坚《追咏西湖行乐寄傅清叔》
追咏西湖行乐寄傅清叔
宋代赵孟坚
展开阅读全文∨ 闻借侯家宅,湖边度夏凉。
钟鱼连梵寺,雉堞傍城墙。
闲适心无事,清和日正长。
藕花虽尚稚,荷叶自多香。
苦笋回余味,青梅弄半黄。
生绡画团扇,细葛制轻裳。
水近风生座,檐虚月满廓。
龙舟花桨榾,骝马紫绦缰。
竟日歌声沸,通宵水面光。
不妨投辖饮,更称静琴张。
诗社联行卷,仙姝学道妆。
英游伴王谢,清梦到羲皇。
曾约陪游盖,惭稽动客樯。
忆君成怅望,为我细思量。
几度吟成后,凭谁远寄将。
意多收不尽,事鄙每牵忙。
今夕微醺起,中宵捉笔狂。
浪吟无次第,聊表未遗忘。 ▲ 新沐试絺绤,凉生神骨清。发疏逗风爽,半幅纱巾轻。逍遥池上亭,绿阴取次行。清和又重见,时序无留停。丛委簿书间,那得散漫情。乍此偷隙闲,云开月暂明。故园松菊荒,蛛网罩南荣。琴书知好在,奥窅谁为评。——宋代·赵孟坚《重赋暨邑池亭》
重赋暨邑池亭
新沐试絺绤,凉生神骨清。
发疏逗风爽,半幅纱巾轻。
逍遥池上亭,绿阴取次行。
清和又重见,时序无留停。
丛委簿书间,那得散漫情。
乍此偷隙闲,云开月暂明。
故园松菊荒,蛛网罩南荣。
琴书知好在,奥窅谁为评。昔闻勤读者,三度绝韦编。读书书已破,书则有肺肝。摘实咀其华,发挥事业间,伊惟事精研,整束悬牙签。缥囊手未触,慨是龙泉言。虎子畜溪鱼,汝懵未凿专。胡策追元方,纷纷探简编。抱书手不龟,面壁缚枯禅。靴化例随水,竟负一郗还。季也怒生瘿,我惭家训颜。愿季无衔怒,凤楼修则完。嗟嗟仁义谏,束湿何由痊。颠倒幸尔存,柿叶风掀揿。糊老饱九炊,纸捣翼拟蝉。翻翻事兼两,滑腻好且坚。手凿具有兹,秋露无重妍。旧书百回读,训佩坡老仙。请季事斯语,慎勿高阁悬。因怜数匮藏,徒疥小印存。浮云忽白衣,世事无不然。眼底不自快,封闭何取焉。所贵得之心,亦可忘蹄筌。又怜囿大块,华好竟饱鲜。一饱膻聚蝇,曷与千古传。纤云飞四散,皎月标中天。——宋代·赵孟坚《仲弟借书持要不谨护有损为之覆背葺还》
仲弟借书持要不谨护有损为之覆背葺还
宋代赵孟坚
展开阅读全文∨ 昔闻勤读者,三度绝韦编。
读书书已破,书则有肺肝。
摘实咀其华,发挥事业间,
伊惟事精研,整束悬牙签。
缥囊手未触,慨是龙泉言。
虎子畜溪鱼,汝懵未凿专。
胡策追元方,纷纷探简编。
抱书手不龟,面壁缚枯禅。
靴化例随水,竟负一郗还。
季也怒生瘿,我惭家训颜。
愿季无衔怒,凤楼修则完。
嗟嗟仁义谏,束湿何由痊。
颠倒幸尔存,柿叶风掀揿。
糊老饱九炊,纸捣翼拟蝉。
翻翻事兼两,滑腻好且坚。
手凿具有兹,秋露无重妍。
旧书百回读,训佩坡老仙。
请季事斯语,慎勿高阁悬。
因怜数匮藏,徒疥小印存。
浮云忽白衣,世事无不然。
眼底不自快,封闭何取焉。
所贵得之心,亦可忘蹄筌。
又怜囿大块,华好竟饱鲜。
一饱膻聚蝇,曷与千古传。
纤云飞四散,皎月标中天。 ▲ 查看更多赵孟坚的诗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