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落惊风雨吴道子_笔落惊风雨什么意思
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裴什么
三绝分别是:“裴旻剑舞”、“李白诗歌”、“张旭草书”。
笔落惊风雨吴道子_笔落惊风雨什么意思
笔落惊风雨吴道子_笔落惊风雨什么意思
1、裴旻剑舞
裴(péi)旻(mín),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唐代开元时期的人物,曾镇守北平郡(治今河北卢龙),曾先后参与对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战事,据记载官至“左金吾大将军”。
唐开元间人。据《独异志》载,他“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
又据《历代名画记》,画家吴道子因见裴旻剑舞,“出没神怪既毕,乃“挥毫益进”。
文宗时,称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三绝”,世人称他们三人分别为“诗仙”“草圣”“剑圣”。裴旻以善射。任北平守时,北平多虎,他一日射虎三十一头。
2、李白诗歌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赋诗多以抒情为主,是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收提高而形成本人独特风貌的诗人。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神”之评,堪称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然而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3、张旭草书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
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他的楷书端正谨严。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
若说他的楷书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了。如此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可谓惊世骇俗。
扩展资料:
唐朝文宗之时,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将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御封为大唐“三绝”。此“三绝”者,虽各不相同,然究其本质,亦有相通之处,皆具有大唐文化精神之鲜明特征。
到了开元、天宝年间,大唐的文化艺术发展更是到了登峰造极之水平,涌现出一大批惊才绝艳之辈,而“三绝”者,亦皆是出现于此时。
“三绝”者,诗仙李白之名是响亮,不管在其生前还是身后,皆是响彻寰宇,无人不晓;而草圣张旭,虽在书法界自创一派,有开山祖师之地位,但民间除了书法艺术爱好者,所知者甚少;至于武圣裴旻,史载犹少,故知者更是寥寥。
不过,有意思的是,此三人者,竟然颇有交集,倘以李白为主线的话,可以发现,他不仅与张旭是资深酒友关系,且与裴旻是师徒关系,少年时曾从其学剑。
李白,是千余年来被称为“仙” 的诗人,若说唐诗代表着诗文化的水平,那么,李白即是此上的人。
他一生作诗九百余篇,其诗豪放、大气、开阔,艺术手法夸张而又充满独特的想象力,往往有出神入化之感,故贺知章称其为“谪仙人”,杜甫则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神”之评价。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且“剑术自通达”,可谓文武全才。李白少年起便仗剑远游,足迹踏遍大半个,因胸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之志,故一心寻求建功立业之机会。
但直到四十岁,其诗文亦早已名满天下,却依然是一介布衣,犹是屡行干谒之举,所以他叹道:“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
四十二岁时,李白才因为贺知章之,得以被玄宗赏识,且诏封翰林院。初始,李白有一种如愿以偿之快意,踌躇满志的他,甚是有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豪情。
但可惜的是,其时玄宗已不复早期执政之清明了,纵李白满腹经纶,然帝王心不在此,又待呼奈何!再加上“白玉栖青蝇,君臣忽行路”,玄宗因受谗言影响,对他也日渐疏远,所以他终落得个赐金放还之凄凉下场。
一腔热血化为乌有,这个打击不可谓不沉重,所以他后来才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之悲叹。
上失意如此,李白就于酒中寻求心灵解脱与快意,更以“古来圣贤皆,惟有饮者留其名” 之句,聊以。因为,即便悲愤,李白也绝作不出唉声叹气之状。
他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开篇句即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表明他对以往的一种放逐态度,好也罢,坏也罢,总之不必再执意于过去的得失了。
就算“人生在世不称意”,我也依然心存“明朝散发弄扁舟”之乐观。这就是李白的伟大之处,纵内心煎熬如斯,他也依然无改其豁达、豪迈之本色,是以其诗能够“悲而不颓、哀而不怨”。
在长安期间,李白、贺知章等八人经常一起饮酒,杜甫戏称他们为“饮中八仙”且为此作诗一首,草圣张旭,亦在其中。在这首《饮中八仙歌》中,杜甫对李白和张旭的描写皆十分传神,甚至成为他们日后的一种身份符号。
“李白斗酒诗百篇”之句即出于此,后面“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将李白醉后狂放不羁的姿态刻画得栩栩如生。
而“张旭三杯草圣传,……挥毫落纸如云烟”,不仅为草圣之名直接定位,且展现出张旭醉后挥毫之洒脱、自如。不得不说,也唯有以杜甫之境界,才能深谙诗仙与草圣的精神气质,这是属于绝世“高手”之间的默契与友谊。
张旭,亦是才华横溢、洒脱不羁之人,其个性颇为独特。他嗜饮如命,常于大醉后提笔落墨,一挥而就,抑或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
据传,他甚至有过醉后以头发蘸墨书写之经历,故又有“张颠”之雅称。他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他书力深厚,字字有法,但又能够自成一家,创造出潇洒飘逸、变幻莫测的狂草。他的字深受世人所喜爱,若是偶得片纸只字,都如获至宝,世袭珍藏。
据史载,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张旭请教笔法,诗僧怀素亦是继承张旭之狂草笔法。
裴旻其人,有剑圣之称。据《独异志》载,其“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又据传,画家吴道子因见裴旻剑舞,“出没神怪既毕,乃挥毫益进”。
唐时剑舞之风盛行,公孙大娘即是以善舞剑器闻名天下。她于民间献艺时,观看者可谓人潮似海。草圣张旭曾自言,观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而得书法之神。
公孙大剑舞之中,其中引人注目的便是“裴将军满堂势”,即根据裴旻将军独到的舞剑技艺改编而成。
杜甫曾大为赞叹:“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可见其剑舞之精妙无双。
公孙大娘是民间艺人,裴旻则不然,其苦练剑术是为了沙场建功,而非献艺于人前。也因此,他的剑术寻常人难得一见,然他不动剑则已,一动剑则有“惊天地,泣神”之势,见之者必然终身难忘,故世间始有“剑圣”之盛名流传开来。
“三绝”中李白和张旭都是狂放不羁之性格,裴旻我们虽知之甚少,但能够使出那般凌厉,且令人如痴如醉之剑舞的人,亦应为洒脱、豪放之人。
不得不说,这跟彼时大唐之文化精神是有关系的,因大唐文化是有容乃大的,大唐的文人武士,纵不能在庙堂得意,也可在江湖中扬名。故所谓“三绝”者,亦是一种绝世,以及豪放精神之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唐代三绝,即:“李白的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这是唐朝文宗时向全国诏书御封的。
裴旻,唐开元间人,其人舞剑亦被誉为唐代“三绝”之一绝。一个人的剑法能够与李白的诗歌,张旭的狂草相提并论,可见其技艺非常之高超。
据《独异志》载:“开元中,将军裴旻居母丧。诣道子(画圣吴道子),请于东都天宫寺画神数壁,以资冥助。道子答曰:‘废画已久。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励,就通幽冥。旻于是脱去服,若常时装饰。走马如飞,左旋右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道子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道子平生所画。得意无出于此。”
李白赋诗多以抒情为主,是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收提高而形成本人独特风貌的诗人。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神”之评,堪称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然而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焦遂称为饮中八仙。杜甫在《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他的楷书端正谨严。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若说他的楷书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了。如此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可谓惊世骇俗。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神,不可端睨。”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公考:唐文宗御封的“三绝”,分别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
唐朝“三绝”是指?
唐朝文宗之时,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御封李白的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大唐“三绝”。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素有“诗仙”、“诗侠”之称。祖籍陇西(今甘肃),但不知因何原因先世谪居条支或碎叶,直至李白幼年,方才迁至蜀地。其人“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壮年时曾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行止间笑傲王侯,洒脱不羁。
李白赋诗多以抒情为主,是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收提高而形成本人独特风貌的诗人。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神”之评,堪称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然而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放飘逸,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以韩愈言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曾巩曾以《代人祭李白文》赞曰:“子之文章,杰力人上。地辟天,云蒸雨降。播产万物,玮丽瑰奇。大巧自然,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尤壮。大骋阙辞,至于如此。意气飘然,发扬俦伟。”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焦遂称为饮中八仙。杜甫在《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他的楷书端正谨严。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若说他的楷书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了。如此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可谓惊世骇俗。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神,不可端睨。”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的。
裴旻,唐开元间人,其人舞剑亦被誉为唐代“三绝”之一绝。一个人的剑法能够与李白的诗歌,张旭的狂草相提并论,可见其技艺非常之高超。据《独异志》载:“开元中,将军裴旻居母丧。诣道子(画圣吴道子),请于东都天宫寺画神数壁,以资冥助。道子答曰:‘废画已久。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励,就通幽冥。旻于是脱去服,若常时装饰。走马如飞,左旋右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道子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道子平生所画。得意无出于此。”又据《历代名画记》,画家吴道子因见裴旻剑舞,“出没神怪既毕,乃“挥毫益进”。
《朝野佥载》载:“裴旻与幽州都督孙佺北征,被奚贼所围。旻马上立走,轮刀雷发,箭若星流,应刀而断。贼不敢取,蓬飞而去。”当然,战场上他并没有使剑,不过在唐朝里剑已被刀所代替,但也说明其武艺高强。还有《国史补》记载:“裴旻为龙华军使,守北平。北平多虎。旻善射。尝一日毙虎三十有一。”并有传闻说李白亦曾从其学剑。诗人王维曾以一首《赠裴旻将军》诗赞道: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在前,给那些歌颂自己的演员授予功勋演员称号,给那些写诗歌颂自己的诗人们,授予功勋艺术家称号。是这个传统的继承者,那些漂亮的演员也被授予功勋艺术家,给予丰厚的待遇。到了,就是电视台的播音员,也有功勋的。几十年腔调不变,形象不变,可见这些功勋们在朝鲜是多么深入人心。
其实、和这样做,都不是自己首创,甚至有些抄袭的嫌疑。早在唐朝的时候,就用下诏书的形式任命唐朝的诗人、书法家、剑客为唐朝三绝,可见、和,都是我们唐朝的好学生。
唐朝的们喜欢诗人,也喜欢自己写诗。唐朝之后编辑的《唐诗三百首》,首就是的诗歌。因此,唐朝就成为了诗歌大国。现在我们回顾唐朝,首先想起的是唐诗,是李白和杜甫,其次才是杨贵妃和唐明皇。并且唐诗和宋词一起,成为人精神家园的一部分。现在生活海外的人,都会回到国内买一套唐诗宋词,让自己的子女读上几遍。唐诗和宋词几乎就是人的海外故乡。
唐文宗为了彰显唐朝的文治,一点也不于武功,特别颁发诏书,以皇封的形式任命三个人为唐代三绝。排在首位的,就是诗人李白。李白本是一个流落民间诗人而已,他原来并没有到长安混一个头衔的思想。他南下会稽的时候,和吴筠成为很好的朋友。吴筠被召之长安的时候,李白随着一起到了长安。贺知章见到李白,就惊叹的说:“李白,谪仙人也。”贺知章相当于今天的长,就把李白给唐玄宗。李白写的颂诗,让唐玄宗大喜过望,宴请李白吃饭的时候,亲自为李白调羹,并下诏书李白为供奉翰林。李白醉酒用冷水洗脸之后写给的诗章,令唐明皇惊叹。但是李白喝醉之后,也有让高力士脱靴的壮举。因此唐明皇要任命李白当一个很大的时候,和高力士关系很好的杨贵妃就一哭为劝,让唐明皇打消了任命李白的念头。但是李白的诗歌从民间到京城,从京城又到民间,成为唐朝的一个里程碑。唐文宗并没有因为李白的张狂,而冷落诗人。要诏封唐代三绝的时候,唐文宗首先想到的是李白。可见唐文宗还是有眼光的。
唐文宗任命的三绝之二是张旭。张旭是苏州人,南方的山水却养育了一个嗜酒如命的书法家。张旭喝酒,不醉不为喝酒。当他喝醉了之后,一个人高声呼叫着,疯狂的奔走着。然后写出神来之笔,张扬与唐朝的书法界。有的时候,张旭把头颅蘸在墨里,把头颅当做狼毫,泼墨挥洒。张旭醉书的时候,自己浑然不知,完全进入神灵状态。当他从酒中醒来,自己审视自己的书法作品,以为是神仙赐予,不可模仿,不可,。唐朝的人们,都把张旭呼为张颠。张旭的书法,影响了唐朝以后的书法,得张旭要领的是崔邈和颜真卿。任命张旭伟唐朝三绝,可见唐文宗不但是一个懂艺术的,还是一个宽容的人,一个不以生活方式界定文人的人。像李白和张旭这等经常醉酒之徒,若生气了,不修理他们就是万幸了,还给他们什么唐代三绝的称号,唐文宗同样是一个气象万千的。
唐文宗任命的三绝之三是剑客裴旻。唐朝是一个强悍的朝代,自然离不了剑客。冷兵器时代,剑客是的宝贝之一。特别是扩疆开土的朝代,剑客更是扮演了分同寻常的角色。裴旻曾经参加过幽州都督孙佺的北伐,为一个叫做奚的北方将领包围。裴旻舞刀立于马上,奚射来四轮箭矢,都应刀而断,奚惊恐不已,骑马奔去。裴旻曾经随军驻守北平,当时北平城外丛林密布,老虎很多。裴旻不但剑法超群,箭法也同样超群。在史书上,有裴旻一天射杀31只老虎的记录。对于这样的剑客,唐文宗任命为唐代三绝,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就像今天我们任命一个神一样,是十分正常的。
今天,不说任命,就是让网友投票三绝,醉后张狂写诗的李白,后癫狂泼墨的张旭,不知能不能当选?
唐朝文宗之时,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御封李白的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大唐“三绝”。
唐文宗时把“裴旻剑舞”与“李白歌诗”、“张旭草书”并称为“唐代三绝”
李白的歌诗、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
李白的诗歌 张旭的草书 裴旻剑舞
关于绘画技艺高超的诗句
1. 形容手法精湛或者技艺高超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文笔、书法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李白《江上吟》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形容民间技艺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燃灯清昼同。——赵孟《赠放烟火者》
妙手都无斧凿瘢。——辛弃疾《浣溪沙》
别有梓人传,精艺夺天工。便使玉人雕琢,妙手略相同。——张雨《水调歌头·赠都料邵子和还嘉禾》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愁,李凭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工师颐指挥,意气何轩腾!披图觇宏规,技巧诚足称。——清·林朝崧
绘画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秦观《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山空云断得流水,咫尺万里开江湖。——文徵明《题高房山横轴》
2. 描写书“法或绘画技艺高超”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有哪些
画龙点睛【huà lóng diǎn jing】: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原为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借以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亦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活灵活现【huó líng huó xiàn】: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
挥洒自如【huī sǎ zì rú】:挥:挥笔;酒:洒墨。 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3. 描写技艺高超的句子
泥人张
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
刷子李
动作)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效果)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动作)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效果)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1)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2)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3)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从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1.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2. 刷子李专干粉刷一行。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一般美。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3.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4. 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5.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6.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4. 描写手工艺的诗句
针线倦拈,帘帏低卷,别般风味。
——杨无咎 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
针线慵拈午梦长。——李重元 强拈针线解春愁,只是无情绪。
——赵雍 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手持未染彩,绣为白芙蓉。
——孟郊 日理丝机,宵拈针线。——陈德武 针线曾劳玉指柔。
——孙惟信1、功神力:形容事物精妙高超,非人力所能为。2、神工斧:象是神制作出来的。
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3、能人巧匠:能:技能,才能。
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4、误笔成蝇:把屏风上的因误笔而成的污点画成苍蝇。
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5、贯虱穿杨:能射中小小的虱子,能穿过杨树叶子。
形容箭术高超。6、雄才盖世:盖:压倒。
杰出的才能压倒一切。比喻才能高超,无与伦比。
7、点屏成蝇:屏:屏风。把屏风上的污点画成苍蝇。
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8、神惊怕:让神仙吃惊,让神害怕。
形容人的武艺勇猛过人或技艺十分高超。9、殊行绝才:殊:特殊;绝:少有的。
指才能和德行都很高超,世上少有。10、神通广大: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
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11、独擅胜场:擅:独揽;胜场:取胜的场地。形容技艺高超。
12、箭不虚发:虚:空。形容箭术高超,百发百中。
13、换斗移星:改变星斗的位置。比喻手段高超,神通广大。
14、取法乎上:取法:取为法则。比喻效仿于高超、精湛的学识、技艺等。
15、斗榫合缝:榫:榫头,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相接处凸出的部分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形容手艺高超。
16、刻楮功巧:楮:一种树木。比喻技艺巧妙高超。
17、移山填海: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
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18、崖岸卓绝:崖岸:形容人严峻如同陡壁;卓绝:高超难及。
指人品高尚,超越众人。19、妙策如神:妙:神妙。
形容计策非常高超。20、良工巧匠:良工:手艺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艺精巧的匠人。
指技艺高超的工匠。21、兴会标举:兴会:情趣,兴致;标举:高超。
形容文章情致高超。22、金鎞刮膜:金鎞:传说古印度治眼病的形如箭头的金属工具。
用金鎞刮去眼球表面的薄膜,使人复明。形容医术高超,能使他人失而复明。
23、神工妙力:指功夫极其高超,几非人力所能为。24、大显神通:神通:原为佛家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
(25、斧神工:象是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26、杨穿三叶: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27、写经换鹅:以书写来换鹅。形容书法高超。
28、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接:迎面射;猱:猿类;马蹄:一种箭靶的名称。扬起手射中飞猿,俯下身射破箭靶。
形容技艺高超。29、独具慧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判断。
30、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31、烹龙炮凤: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
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亦作“烹龙庖凤”。
亦作“烹龙煮凤”。32、矫矫不群:矫矫:翘然出众的样子;群:与众不同。
形容高超出众,不同一般。33、玄妙入神:形容技艺学问已进入高超而神奇的境界。
34、斗笋合缝:笋:通“榫”。榫头和卯眼完全密合,没有缝隙。
形容技艺高超。35、妙手天成:妙手:技艺高超的人;天成:象自然形成一样。
指写作技艺高超的人,作品没有雕琢的痕迹。36、独出手眼:手眼:手段和眼力。
指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高超独特,不同凡响。37、吴带当风: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
后人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38、刻神劖:犹言斧神工。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39、广大神通:神通:指神奇的本领。
原为语。形容本领、手段极为高超,无所不能。
40、千古卓识:卓:卓越,高超。指流传千古而迄今未见超过其说法的卓越见识。
41、丹青过实:丹青: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绘画景物的美超过了实际景物。
形容绘画技艺高超。42、箭无空发:形容箭术高超,百发百中。
大唐三绝是哪三绝
大唐三绝是: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
1、李白诗歌: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2、裴旻剑舞:
开元年间,裴旻因母亲,想请大画家吴道子在天宫寺作壁画超度亡魂。吴道子说:好久没作画了,如果裴将军一定要我画的话,只好先请将军舞一曲“剑舞”好启发一下我的画思。裴旻当即脱去孝服,持剑起舞,只见他“走马如飞,左旋右抽”,突然间,又“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
被抛起数十丈高的剑,竟然能用手持的剑鞘接住,使其直入鞘中,真是剑技绝招。当时,几千名围观者为之震惊,赞叹不已。吴道子也被那猛厉的剑舞气势感动,画思敏捷,若有神助,于是挥毫图壁,飒然风起,很快一幅“为天下之壮观”的壁画就绘成了。
3、张旭草书:
据《国史补》记载,张旭深得草书笔法,后传给了崔邈、颜真卿。张旭说:“开始时,我听说公主与挑夫争着走路而悟得草书笔法的意境。后来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的神韵。”每次饮酒,张旭在喝醉时就草书,挥笔大叫。将头浸入墨汁中用头书写,世上人称他为“张颠”。
酒醒后,张旭看见自己用头写的字,认为它神异而不可重新得到。后人评论书法名家,对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人,或许有不同的意见,对于张旭则都没有异议。
李白的相关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学士,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时年六十二。
李白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以上内容参考
苏轼赞叹杜甫的诗是什么他的画面是什么?
苏轼赞叹杜甫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神”。夸赞杜甫的诗大气磅礴,涵义深遂。
苏轼赞叹杜甫的诗是什么
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苏轼《诗话》)
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苏轼《东坡题跋》)
唐朝文宗御封的唐代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和什么
唐代三绝,即:"李白的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这是唐朝文宗时向全国诏书御封的。
裴旻剑舞
据《独异志》载:"开元中,将军裴旻居母丧。诣道子(画圣吴道子),请于东都天宫寺画神数壁,以资冥助。道子答曰:'废画已久。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励,就通幽冥。旻于是脱去服,若常时装饰。走马如飞,左旋右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道子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道子平生所画。得意无出于此。"
又据《历代名画记》,画家吴道子因见裴旻剑舞,"出没神怪既毕,乃"挥毫益进"。
诗人王维曾以一首《赠裴旻将军》诗赞道: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李白诗歌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素有"诗仙"、"诗侠"之称。祖籍陇西(今甘肃),但不知因何原因先世谪居条支或碎叶,直至李白幼年,方才迁至蜀地。其人"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壮年时曾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行止间笑傲王侯,洒脱不羁。
李白赋诗多以抒情为主,是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收提高而形成本人独特风貌的诗人。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神"之评,堪称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然而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放飘逸,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以韩愈言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曾巩曾以《代人祭李白文》赞曰:"子之文章,杰力人上。地辟天,云蒸雨降。播产万物,玮丽瑰奇。大巧自然,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尤壮。大骋阙辞,至于如此。意气飘然,发扬俦伟。"
张旭草书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焦遂称为饮中八仙。杜甫在《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他的楷书端正谨严。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若说他的楷书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了。如此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可谓惊世骇俗。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神,不可端睨。"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