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二十五赏析

《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此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所道观——玄都观看花这一生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这首诗表明上看诗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实质上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千树桃花,喻十年来由于投机而在上得意的新贵;看花人,喻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中赶热闹看桃花一样。后一句指出,这些权贵不过是我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这首诗中的轻蔑和讽刺是辛辣的,所以《旧唐书·刘禹锡传》说是“语涉讥刺”,《新唐书·刘禹锡传》说是“语讥忿”。

戏赠看花诸君子 戏赠看花诸君子唐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 戏赠看花诸君子唐刘禹锡


戏赠看花诸君子 戏赠看花诸君子唐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这首诗是上一首的续篇。从表面上看,它只写玄都观中桃花盛衰存亡,实际上是旧事重提,象权贵挑战。桃花比新贵,种桃道士指打击革新运动的当权者。但是他们已经“树倒猢狲散”了,而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真是世事难料。诗人表现了不屈和乐观。所以,《旧唐书·刘禹锡传》说:“执政又闻诗序,滋不悦”,《新唐书·刘禹锡传》未引诗歌,却引出序中兔葵、燕麦等语尤为不满。

这首诗是批评刘禹锡的《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二诗及诗歌的怨刺问题。元好问论诗,主张温柔敦厚,明确反对直露刻薄的怨刺。在他众多的诗文中,就有“无狡讦”、“无为妾妇妒,无为仇敌谤伤”等形式戒条。他认为,即使有“不能自掩”的“伤谗疾恶不平之气”,也应该“责之愈深,其旨愈婉,怨之愈深,其辞愈缓”(《杨叔能小亨集引》)。

在这首诗中,元好问实际上是继承前人的观点,批评《再游玄都观》及其诗序的怨刺失度。元好问认为,如果说刘禹锡的《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是戏赠之作,尚无伤大雅,但《再游玄都观》一诗就怨刺失度了,尤其是诗序中所谓“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有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将所有当权者斥为兔葵、燕麦,打击面太大,贬损太过,不免流于刻薄。前两句概括刘禹锡创作《再游玄都观》的背景,“乱后”指刘禹锡被贬十四年间皇权迭变、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动乱时局,“失故基”指刘禹锡诗前小序所说“荡然无复一树”的衰败景象,看花诗指《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这两句诗认为当时一切只值得悲伤,不应该再出怨刺之语。后两句是全诗的关键,“刘郎”一句,借用刘诗“前度刘郎今又来”之语,说刘禹锡也是凡人。“枉向”一句,拈出《再游玄都观》诗序为批评重点。“枉”是“错”的意思,与“枉著书生待鲁连”(《论诗三十首》)的“枉”字同意。两句连在一起,是说刘禹锡也是凡人,不能免俗,却错将所有人都指斥为东风中的兔葵、燕麦一类,加以嘲讽。可见,这首诗着重批评《再游玄都观》尤其是诗序的怨刺失当。

刘禹锡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作者: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据《旧唐书·刘禹锡传》载:禹锡于永贞元年(805)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年(815)奉诏还京,其间已历十余载。"看花诸君子"及"桃千树",均指朝中权贵。戏赠:调笑之意。此诗大意是讽刺朝廷新贵尽为"刘郎去后"之辈,含轻蔑之意,因"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刘又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请赐教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全文及注解,谢谢!

唐代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原文为: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注解:

1、元和:唐宪宗年号,公元806~820年。

2、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

3、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

4、拂面:迎面、扑面。

5、玄都观:庙宇名,在长安城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

6、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

7、刘郎:作者自指。

译文:

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

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据《旧唐书·刘禹锡传》,永贞元年(805年),即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新失败后,贬离长安作连州刺史,半途又贬为朗州司马。到了元和十年(815年),他从朗州被召回京。这首诗,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由于刺痛了当权者,同年又贬往连州。

主旨赏析:

此诗通过人们在玄都观看花的事,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

、二句写人们去玄都观看花的情景,展示出大道上人欢马叫、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看花回来的人们“无人不道”花的艳丽,呈现出心满意足的神态。

第三、四句表面上写玄都观里如此众多艳丽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离别长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树长大开花了,实则是讽刺当时权贵的。此篇诗语讥忿,触怒当权者,作者因此又遭贬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作品鉴赏

唐顺宗元贞元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新,不久王叔文被贬,刘禹锡也由屯田员外郎贬谪为朗州司马。唐宪宗元和十年,朝中有人想复起重用他,刘禹锡和柳宗元一同被召还京。刘禹锡回到长安后,往玄都观看花有感,遂写这首诗寄托自己不肯向当朝顽固势力屈服志向。诗题用戏赠二字,极富嘲讽揶揄之意

全诗四句,语言清新幽默,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很有层次,逐层深入,后完成主题思想表达

诗歌起首描绘出一个喧嚣阗浮景象:京城大道上草木葱茏,红尘滚滚,人马川流不息,热闹异常。这些情景以先声夺人之势造成悬念。下一句无人不道看花回既道出这喧嚣缘由悬念,又显示人们看花以后途中情满意得神态,且烘托出花美好繁茂情状。诗人未曾写花,已令花貌毕现,一语兼关数意,有人、有请、有景,巧妙而凝练,足以调动人们联想去玩味诗句蕴含。第三局点明看花场所,交代所看是桃花,且进一步极言花开繁盛之势,千树显然是夸张之笔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原文_翻译及赏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代·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看花讽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鉴赏

刘禹锡此诗在《全唐诗》题作《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此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座道士庙──玄都观中看花这样一件生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由于这首诗刺痛了当权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为远州刺史。官是升了,环境却无改善。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阗、川流不息的盛况。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

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练。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改革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代·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看花讽刺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唐代·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游历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