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台沉降观测怎么设置_桥台沉降观测点布置
沉降观测点怎么布置
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设计轴线布置。
桥台沉降观测怎么设置_桥台沉降观测点布置
桥台沉降观测怎么设置_桥台沉降观测点布置
在确定观测场地,层面确定以后,沿建筑物设计的轴线布点,可隔线布设,也可隔行交叉布设,有时还需要上下交叉(地上,地下)布设。将点连成线,以线构成网,以网代表面,才能控制住整幢大楼,又给绘制各点位沉降曲线图、各轴线的沉降剖面图提供了方便。
整体网点选定后,可根据建筑物本身的局部特征及设计方的要求来布设局部特征点,通常主要注意以下三点。
(1)地质条件改变处:
对于两种地质类型的变化处,应增设特征点,用于观测区分不同地质类型的沉降异。
(2)后浇带:
后浇带是施工过程中为消除异沉降引起的基础底板内力的一种方法。对于沉降观测而言,在后浇带处布设特征点,可以观测因后浇带的存在两边的自然沉降和异。
(3)基础形式改变处:
不同的基础形式,存在着不同的沉降结果,在基础形式改变处加布特征点,可监测两种基础形式的沉降异及局部沉降。
扩展资料
沉降观测点的观测除应符合一般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二、观测点,除建筑物转角点、分界点等主要变形特征点外,可允许使用间视法进行观测,但视线长度不得大于相应等级规定的长度。
(2)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空压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3)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仓库进货吨位、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
1、 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应小于变形值的1/10—— 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 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理论进行平计算,做到按时、快速、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 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 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 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 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须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6、 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再未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根据规范的规定设置,详见附图。
沉降观测测量步骤
沉降观测测量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设置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待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统计表汇总,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还可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因素,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
拓展资料
沉降观测的要点:
1、水准基点的设置:基点设置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宜设置在基岩上,或设置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水准基点的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外。
2、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的变形并结合地质情况确定,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
3、测量宜采用精密水平仪及钢水准尺,对观测对象宜固定测量工具和固定测时人员,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
4、测量精度宜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
5、观测时应登记气象资料,观测次数和时间应根据具体建筑确定。在基坑较深时,可考虑开挖后的回弹观测。
(资料来源: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一般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
民用建筑每加高一层应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应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施工单位在施工期内进行的沉降观测,不得少于4次。建筑物和构筑物全部竣工后的观测次数,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至下沉稳定(由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为止。
观测期限一般为:砂土地基2年,粘性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当建筑物和构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的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1次的连续观测,同时应对裂缝进行观测。
观测要点:
1、水准基点的设置:基点设置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宜设置在基岩上,或设置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水准基点的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外。
2、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的变形并结合地质情况确定,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
3、测量宜采用精密水平仪及钢水准尺,对观测对象宜固定测量工具和固定测时人员,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
4、测量精度宜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如下: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
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段标尺。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理论进行平计算,按时、快速、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此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是否会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广联达沉降观测点怎么设置
广联达沉降观测点结合建筑物整体和局部具体情况设置。根据查询相关息得:在进行沉降观测工作之前,要结合建筑物整体和局部具体情况,科学的布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的数量要根据建筑整体和局部的地质条件进行合理设置,观测点的间距在10-15m为宜。沉降观测点是指对被观测物体的高程变化所进行的测量中所使用的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符合高程测量精度等级有关规定,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中误作为精度要求施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