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人格发展五个阶段年龄及特点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建立在他的性心理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也叫作心理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出生到成年要经历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区域成为力比多兴奋和满足的中心,此区域被称为性感区。据此,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划分为口唇期、期、性器期、潜伏期、期五个阶段,并且他认为,儿童在这些阶段中获得的各种经验决定了他们成年后的人格特征。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五个阶段年龄及特点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五个阶段年龄及特点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五个阶段年龄及特点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五个阶段年龄及特点
1.口唇期(0-1岁)
婴儿的活动大部分以口唇为主,诸如吸吮、咬、吞咽等,口唇区域成为的中心,嘴巴几乎是他们的整个世界。婴儿的口唇活动如果没有受到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乐观、慷慨、开放和活跃等;婴儿的口唇活动如果受到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依赖、悲观、被动、猜疑和退缩等。
2.期(1-3岁)
儿童因解除压力而产生,一带成为中心。在这一时期,儿童必须学会控制生理过程,使它们的功能符合的要求。也就是说,儿童必须接受在厕所中大的训练。大对的人格有很大的影响。活动如果不加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不讲卫生、浪费、凶暴和无秩序;活动如果严加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爱清洁、忍耐、吝啬和性。
3.性器期(3-5岁)
这一时期力比多集中在器上,成为儿童获得的中心。此时儿童以异性父母为“性恋"的对象。男孩要占有他父亲的位置,有与自己父亲争夺母亲的表现;女孩要占有她母亲的位置,有与自己母争夺父亲的表现。男孩爱母亲,妒嫉父亲;女孩爱父亲,妒嫉母亲。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本能的异的倾向,一般由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所促成。这种幼年的由于受到压抑在男孩心理上就成了恋母情结,在女孩心理上就成了恋父情结。如果这两种情结获得正当的解决,儿童认同父母的价值观念,导致超我的逐渐形成和发展,就会形成与年龄、性别相适应的许多人格特征。
以上三个心理阶段可称为前阶段,它们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实际上是在人生的前五年就已形成。
4.潜伏期(5-12岁)
这一时期力比多处于沉寂状态。儿童将上一阶段以父或母为对象的性冲动转移到环境中的其他事物上去,如学习、体育、歌舞、艺术、游戏等。在这个阶段,儿童表现为对异性漠不关心,游戏时大多寻找同。这种现象持续到青春期才有改变。
5.期(12-20岁)
这是人格发展的阶段,也就是通常说的青春期。男女儿童在身体上和性上趋于成熟,性的能量和一样涌现出来,异性恋的行为明显。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是力图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减少同父母、家庭的联系,逐渐发展出的异性恋,人格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力比多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有固着和倒退。在某个阶段,力比多过度满足或缺乏,都会使力比多停止在这个发展阶段上,此为固着。如果力比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就会从后一个阶段返回到前一个阶段,此为倒退。固着和倒退都会对人格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神经症和。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系统。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动力系统。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自人出生便已存在。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
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是个体出生后从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的。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与超我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人格。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危及人格的发展。
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有哪些?
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五个阶段,具体如下:口唇期(出生至两岁):孩子通过口腔的感觉和活动来探索世界和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这个阶段的满足受阻,孩子可能会在成年后表现出口腔方面的固执、吝啬或嗜食等问题。期(两岁至四岁):孩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这个阶段的关键是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如果教育不当,孩子可能会在成年后表现出控制欲、吝啬或过分追求秩序等问题。器期(四岁至六岁):孩子发现自己和异性的异,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这个阶段的关键是教育孩子适当的性别角色行为和性别认同。如果教育不当,孩子可能会在成年后表现出性别身份困惑等问题。潜伏期(六岁至青春期):孩子的性和情感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但潜伏着各种潜在的冲突和问题。这个阶段是性和情感发展的过渡阶段,冲突和问题可能会在青春期或成年后表现出来。器期(青春期至成年):青春期是性和情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适应自己的性成熟和角色的转变,同时也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和冲突,如同伴压力、性压力、自我认同等问题。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包括哪几个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包括以下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1、本我(Id):本我是人格结构的最初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原始的心理力量。本我是由一系列本能驱动或欲望所组成的,而这些本能驱动或欲望通常都是在无意识中活动的。本我的驱动力量主要来自于生理需求和基本欲望,例如食物、水、等。本我的作用是寻求满足需求和欲望。
2、自我(Ego):自我是理性的一面,通过合适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和需求,同时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自我代表着一个人的现实感觉和认识,这意味着它关注客观问题,以及如何在现实中克服障碍,同时避免陷入极端和不现实的行为。
3、超我(Super-Ego):超我是人格结构中道德和规范的来源,代表着人内心的道德标准和理想化的自我形象,这些道德标准和自我形象通常来自于和文化背景。超我的作用是激励个体为他人和做出贡献,并通过遵守规范、道德标准和法律来控制和限制本我。
三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人格的发展、个体的情感状态和行为的表现都会受到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这三个结构部分是构成个人人格和身份的基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受到这三个部分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还包括了以下两个概念:
1、意识与无意识:意识和无意识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一个重要二分法。意识指的是人们在当下能够感知和理解的信息,而无意识是指人们在意识范围之外的那些信息,这些信息无法直接感知和控制。弗洛伊德认为,大部分的人格成分都来自于无意识,而大多数的情感和行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无意识影响。
2、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内在冲突会导致心理疾病。为了应对生活中的不同挑战和问题,人们会采取心理防御机制。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心理压力、对抗压迫和困难,并在我们无法渡过心理阴影期时保护自己。
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否认、投射、理性化、退行、幽默、批判、压抑、反作用、子替、转化等。每个心理防御机制都可以协助个人适应心理压力、摆脱孤独感、赢得自信和其他方面。但如果过渡或滥用这些机制,可能会导致不健康的行为或情感问题。
这五个概念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在弗洛伊德心理学中成为人格结构理论的基础。在心理治疗等方面,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被广泛运用,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行为模式,增强自我认知和调节美好人生情感状态。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重要性
1、理解人格: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探究了人格结构的核心,并将其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从而更加全面地描述和定义人格,为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解释人类行为的形成: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与内心冲突和心理防御机制密切相关,这些防御机制是人类重要的适应机制,并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一观点为解释人类行为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3、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的核心是帮助心理治疗师和患者发现背后的心理过程,包括防御机制和行为模式等,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4、个体心理健康: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内心的冲突、情感、行为模式以及形成三维平衡心态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个体保持心理健康和增强自我认知。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的经典理论之一,对于理解人格和人类行为的形成、个体心理健康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同其他心理学理论一样,为我们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学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是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超我、自我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层次,是人的原始的无意识本能,特别是性本能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人的各种生理需要。它遵循快乐的原则,寻求直接的满足,而不顾现实是否有实现的可能。
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层次,由规范、道德、价值观念内化儿啦,是个体化的结果。它遵循道德的原则,是道德化了的自我,起着一直本我冲动,对自我进行以及追求完善境界的作用。
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次,是在本我的冲动与实现本我的环境条件之间的冲突,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节作用,一方面要尽量满足本我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的约束。它遵循的是现实性的原则。
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各尽其责,分别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了的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的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性,按道德的原则行事,是道德的人,当三者处于协调的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的状况。当三者发生冲突且无法解决的时候,就会导致心理疾病。
佛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把原始的无意识冲动当做心理活动的动力,在一个时期内影响非常广,也非常深刻,但这种理论否定了人的属性,把人格看做是由遗传决定的,有失偏颇。收到广泛之一,包括他的追随者的质疑。后来有人修正他的观点,出现了新精神分析的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是怎样的呢?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一般经过五个阶段,分别是:口腔期、期、性器期、潜伏期和期。
口腔期:0~1岁,婴儿的快乐,通过口腔活动得到满足。如果此时期成长受到限制,发展不顺利,可能会对婴儿以后留下不良影响。行为表现如:咬指甲、贪吃、酗酒等。性格上可能会出现洁癖、依赖、悲观。
期:2~3岁,幼儿是通过大来得到原始欲望的满足,在这个时期,家长需要严格训练幼儿的卫生习惯,性格的中,行为上表现为吝啬、顽固、冷酷等。
性器期:4~7岁,此阶段的幼儿,喜欢通过触摸自己的使原始欲望得到满足。因为幼儿在此时期能够分辨男女,所以爸爸妈妈中的异性将成为他的“”对象。
会出现我们现实生活中常看到的,男童把爸爸当做对手,爱妈妈;女童把妈妈当做对手,爱爸爸。这就是恋母情结和恋父清洁的由来。
潜伏期:7~青春期前,在潜伏期儿童对外面的世界产生兴趣,参加各种公共活动,开始发展与同性之间的友谊。
期:青春期到成年期,这个时期已经成熟,对于性的需求,人们选择配偶,变得化。
【人物介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
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