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上课前的教案是必须准备的。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轴对称教案_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公开课教案四年级下册轴对称教案_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轴对称教案_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作等活动,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三、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昨天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探索新知

1、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 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教师:很好,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预设: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教师: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探究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定对称轴,找出关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应点,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你能简要概述一下上面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时的步骤吗?

学生: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设计意图】学生思考: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充分的讨论后,通过学生的实践来总结出方法,进行提炼,学生记忆的会更深刻。

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教案(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确定对称点的位置,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轴对称的美感,知道大自然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确定对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合作交流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

出示轴对称

师:这些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复习旧知

1、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看书中,画出对称轴。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

(1)合作探究

①这幅图对称吗?

②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③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④点B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⑤点C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⑥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

(2)汇报交流:

①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②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2、出示例2

(1)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 在思考的基础上,用铅笔试画。

(3)小结:

①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②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④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四、课堂练习

P84做一做第2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2.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图形运动 (二) 轴对称(1)

方格纸上画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从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入手,认识轴对称图形,学生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然后通过作松树图形来找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其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数学课程教案

数学课程教案3篇

在数学课中,数学老师应该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出现。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你知道如何写数学教案?不妨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数学课程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数学课程教案篇1

教学过程

I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回顾上节课讲过的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每一个角相等,都等于60°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其中1、2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4的等边三角形的判断方法.

II例题与练习

1.△ABC是等边三角形,以下三种方法分别得到的△ADE都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①在边AB、AC上分别截取AD=AE.

②作∠ADE=60°,D、E分别在边AB、AC上.

③过边AB上D点作DE∥BC,交边AC于E点.

2.已知:如右图,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并且PB=PQ=QC=AP=AQ.求∠BAC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显然可知三角形APQ是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又知△APB与△AQC都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推得∠PAB=30°.

3.P56页练习1、2

III课堂小结:1.等腰三角形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V布置作业:1.P58页习题12.3第ll题.

2.已知等边△ABC,求平面内一点P,满足A,B,C,P四点中的任意三点连线都构成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数学课程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问题: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Ⅱ.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

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要求学生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

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

由此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

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

如右图,在△ABC中,AB=AC,作底边BC的中线AD,因为

所以△BAD≌△CAD(SSS).

所以∠B=∠C.

]如右图,在△ABC中,AB=AC,作顶角∠BAC的角平分线AD,因为

所以△BAD≌△CAD.

所以BD=CD,∠BDA=∠CDA= ∠BDC=90°.

[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

求:△ABC各角的度数.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

∠A=∠ABD,∠ABC=∠C=∠BDC,

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个内角.

把∠A设为x的话,那么∠ABC、∠C都可以用x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解:因为AB=AC,BD=BC=AD,

所以∠ABC=∠C=∠BDC.

∠A=∠ABD(等边对等角).

设∠A=x,则 ∠BDC=∠A+∠ABD=2x,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

解得x=36°. 在△ABC中,∠A=35°,∠ABC=∠C=72°.

[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Ⅲ.随堂练习:1.课本P51练习 1、2、3. 2.阅读课本P49~P51,然后小结.

Ⅳ.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

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Ⅴ.作业: 课本P56习题12.3第1、2、3、4题.

板书设计

12.3.1.1 等腰三角形

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性质: 1.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

数学课程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问题: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Ⅱ.导入新课: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

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要求学生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

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

由此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

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

如右图,在△ABC中,AB=AC,作底边BC的中线AD,因为

所以△BAD≌△CAD(SSS).

所以∠B=∠C.

]如右图,在△ABC中,AB=AC,作顶角∠BAC的角平分线AD,因为

所以△BAD≌△CAD.

所以BD=CD,∠BDA=∠CDA=∠BDC=90°.

[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

求:△ABC各角的度数.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

∠A=∠ABD,∠ABC=∠C=∠BDC,

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个内角.

把∠A设为x的话,那么∠ABC、∠C都可以用x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解:因为AB=AC,BD=BC=AD,

所以∠ABC=∠C=∠BDC.

∠A=∠ABD(等边对等角).

设∠A=x,则∠BDC=∠A+∠ABD=2x,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

解得x=36°.在△ABC中,∠A=35°,∠ABC=∠C=72°.

[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Ⅲ.随堂练习:1.课本P51练习1、2、3.2.阅读课本P

49~P51,然后小结.

Ⅳ.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

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Ⅴ.作业:课本P56习题12.3第1、2、3、4题.

板书设计

12.3.1.1等腰三角形

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边对等角2.三线合一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对称现象,初步理解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经历观察、作、想象、交流等活动,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说说在游乐场喜欢玩的项目,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2、从蝴蝶形状的风筝引出“对称”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观察图形,认识对称

1、观察几幅对称图形,学生感悟对称。

2、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二)动手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猜一猜:出示几幅轴对称图形,猜一猜它们是怎么来的。

2、动手作,剪出轴对称图形

(1)师剪一件上衣的过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

(2)生动手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

(3)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

3、认识对称轴

(1)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2)画一画:师画出对称轴,然后学生自己画,再交流。

4、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1)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2)议一议:讨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对折后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

(3)举一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判一判: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猜一猜: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出它是什么图形。

3、折一折、画一画、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丽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图形的平移

知识点1:平移的特点和方法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叫图形的平移。平移的距离是物体某个点到移动后相应的点的距离,而不是两个物体间的距离。

图形平移的距离可以通过平移点或线段来确定平移了几格。

物体沿直线运动,位置发生改变,但形状、大小不会发生变化,就可以看成是平移。

平移:形状大小方向不变,位置变化

判断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判断物体平移的方向

先确定原图的位置,虚线图形是原图,按箭头所指方向可以准确判断原图平移的方向。箭头指向什么方向,图形就向什么方向平移。

(2)判断物体平移的距离

要看图形的每一组对应点都平移了几格,先找出各个图形任意一条边或任意一个点,所确定的边或点平移了几格,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知识点2:平移作图

(1)确定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作图方法。

选取平移图形的所有关键点,按要求先向下平移3格,再把平移后的关键点顺次连接起来。

平移图形时,先找出图形中的关键点,按要求平移相应的格数,再把这些点顺次连接起来。

(找顶点→数格→点平移:图形的每个顶点,都要平移)

易错点:没有掌握平移作图的方法,导致作图错误。

把下面的图形在方格纸上向右平移5格。

正确解答:

错解分析:要求把图形向右平移5格,并不是两个图形之间相距5格,而是指图形上的各个点向右平移5格。把图形最右边的一个顶点向右平移5格,发现错误解答中平移了5格多一些,所以是错误的。

图形的旋转

知识点1: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90°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填空:

(1)

从中午12:00到下午3:00,时针( )时针旋转了( )。

(2)

②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90°到( )所在位置。

④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 )到①所在位置。

知识点2:在图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

三要素:

(1)旋转中心。

绕哪个点旋转,哪个点就是旋转中心,旋转中心固定不变。

(2)旋转方向。

顺时针、逆时针

(3)旋转角度。

旋转的度数一般是90°,也就是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各对应边是互相垂直的关系。

物体绕一点转动叫旋转,这一点叫旋转中心。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图形的旋转由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决定。

旋转图形的形状不变;位置方向变化

2.旋转作图。

(找中心点→确定旋转中心和方向→与中心点相连的每条线都要旋转)

看图填空。

(1)如图,指针从点A开始,逆时针旋转90°到点( );指针从点C开始,顺时针旋转90°到点( )。

(2)下图中的长方形甲绕点A按( )时针旋转90°,得到长方形乙;平行四边形甲绕点B按( )时针旋转90°,得到平行四边形乙。

易错点:在旋转三要素不全的情况下,认为旋转后的图形是确定的。

轴对称图形

知识点1: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知识点二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找出图形的关键点;

(2)找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根据每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在对称轴的另一侧分别确定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顺次连接原图形各关键点的对称点。

1.要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先要找到对称轴,想一想图形沿对称轴对折时的另一半的形状,然后找到几个关键点的对称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等对称点,顺次连接。

2.对称图形不管是水平方向的对称,还是竖直方向的对称,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易错点1:误认为长方形有4条对称轴,数错对称轴的条数。

判断:长方形有4条对称轴。

错解分析:错在没有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长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虽然可以把它平均分成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两部分,但沿对角线对折后两边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不是长方形的对称轴。

正确解答:(×)

易错点2:对对称轴的概念不理解,导致判断错误。

判断:正方形的对角线是它的对称轴。

错解分析:错在没有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对角线是一条线段,不是正方形的对称轴。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才是正方形的对称轴。

正确解答:(×)

易错大总结

易错点1:旋转作图。

(1)旋转作图时,容易只画图形的一部分

(2)先按旋转三要素将原图形的每一部分旋转,再按原图画出来。

易错点2:对称轴的认识。

(1)在判断图形的对称轴时,对概念没有完全理解,在把对称轴描述成线段或虚线时,错误地认为是正确的。

(2)将图形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才是轴对称图形

的对称轴。

易错点3:数错对称轴的条数。

(1)误认为长方形有4条对称轴。

(2)对称轴一定会把图形平分,但把图形平分的不一定是对称轴。长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虽然可以把它平均分成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两部分,但沿对角线对折后两部分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不是长方形的对称轴。

测试题

一、填空题。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

( )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

2.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3.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 )。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 )。

(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 )。

(4)自行车的车轮的转动是( )。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2.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 )

3.图形平移后,图形的形状不会改变。( )

4.图形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发生改变。( )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A.1 B.2 C.3 D.4

2.从6:00到9:00,时针顺时针旋转了( )。

A.30° B.60° C.90° D.180°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运动单元备课教案: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内容,例1教学认识图形的平移、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例2认识图形的旋转;例3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旋转90°;例4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例5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以及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有关内容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这是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及其对称轴,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经历从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角度欣赏和设计图案的过程,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初步感受图形运动的结构美,体验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中,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增强对图形变化的兴趣。

四、教学关键:

1.教学图形的平移时,要将着力点放在确定平移的距离上。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充分感知图形旋转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图形旋转的概念,为进一步探索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重点:

1.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2.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六、教学难点:

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七、教学方法与措施:

1.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合理设置认知起点。

2.紧扣图形运动的最本质特征,学生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

3.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学生感受数学美。

八、课时安排:

1.平移 1课时

2.旋转 1课时

3.轴对称 1课时

4.练习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