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文言文怎么读

(2)蚁冬居山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马识途_成语解释

老马识途文言文_老马识途文言文节奏划分老马识途文言文_老马识途文言文节奏划分


老马识途文言文_老马识途文言文节奏划分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拼音】:lǎo mǎ shí tú

【释义】: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老马识途》文言文阅读的

4.往:出征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阅读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老马识途》文言文阅读的,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马识途》文言文阅读的 篇1

老马识途(8分)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经 验。在你眼中或许认为"经验″它是很渺小、不起眼,但是以后的日了还长乎?

2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意思。(4分)

从桓公 伐 孤竹,以其愚心而 师 圣人之智

遂 得道,不亦 过 乎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23、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

参:

21、遂:于是;伐:攻打;师:学习,以…为师,向…学习;过:过错。

23、要学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或平常的经验,要加以应用等。

《老马识途》文言文阅读的 篇2

管仲、隰朋(1)从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而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得(11)道。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3)山之阳(14),夏居山之阴(1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

以(19)管仲之圣(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21)师(22)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23)之智,不亦过(24)乎?

注释:

2.伐:讨伐

3.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现在的滦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5.反:通“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终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阳:山之南水之北

15.阴:山之北水之南

16.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凭借

20.圣:精明通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23.圣人:有智慧的人

24.过:过错

翻译: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分析评论

文言文《老马识途》脍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扣中心。结尾用反问句提示后人应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引人深思。

揭示道理

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中心

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老马识途》文言文阅读的 篇3

管仲、隰朋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有水③。”乃掘,遂得水。

(1)从桓公伐孤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春往冬返,迷途失道。

【小题3】短文的前一段是一个成语的出处,请写出该成语。(2分)

【小题1】(1)攻打

(2)(山的)南面

【小题2】春天出征冬天返回,(可是在返回途中)迷失了道路。

【小题3】老马识途

【小题1】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这里注意“往”“返”的理解。

【小题3】

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学生根据理解归纳出流行成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老马识途 (演讲稿) 文言文启蒙读本上的!

lǎo mǎ shí tú

英文: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日文:年上な马は道が知る[1] 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近义词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 不知所以、乳臭未干

昨天来个丢了30分想【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到两篇的

1.伐:攻打师:学习,以…为师,向…学习遂:于是过:过错今天你1分都没想要的 --!

老马识途 文言文 翻译如题 谢谢了

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原文 齐桓公伐山戎,道孤竹国,前阻水,浅深不可测。夜黑迷失道,管仲曰:“老马善识途。”放老马于前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不难于师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译文 春秋时,管仲和隰朋有一次随齐桓公远征孤竹国,凯旋归国时,夜晚行军竟然迷路,不能前进。管仲说:“老马识途。”于是放开老战马,让--------------------------------------------------------------------------------它自由往前走,全军跟在它的后面,不久果然找到回齐国的大道。 在行经山区时,军中已没有多余的储水。隰朋说:“蚂蚁冬天时在山南筑窝,夏天在山北营巢,在蚁窝一寸远的地方向下挖掘,就可掘出水源。”命人掘地,果真涌出地泉。 以管仲的圣明、隰朋的智慧,尚且要以老马和蚂蚁为师,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老马识途文言文拼音版

老马识途文言文拼音如下:

1、管guǎn仲zhòng 、 隰xí朋péng从cóng于yú桓huán公gōng而ér伐fá孤gū竹zhú , 春chūn往wǎng冬dōng反fǎn , 迷mí途tú失shī道dào 。 管guǎn仲zhò精练ng曰yuē :“ 老lǎo马mǎ之zhī智zhì可kě用yòng也yě 。” 乃nǎi放fàng老lǎo马mǎ而ér随suí之zhī , 遂suì得dé道dào 。

2、行xíng山shān中zhōng无wú水shuǐ , 隰xí朋péng曰yuē :“ 蚁yǐ冬dōng居jū山shān原文:之zhī阳yáng , 夏xià居jū山shān之zhī阴yīn , 蚁yǐ壤rǎng一yī寸cùn而ér仞rèn有yǒu水shuǐ 。” 乃nǎi掘jué地dì , 遂suì得de水shuǐ 。

3、以yǐ管guǎn仲zhòng之zhī圣shèng而ér隰xí朋péng之zhī智zhì , 至zhì其qí所suǒ不bù知zhī , 不bù难nán师shī于yú老lǎo马mǎ 、 老lǎo蚁yǐ , 今jīn人rén不bù知zhī以yǐ其qí愚yú心xīn而ér师shī圣shèng人rén之zhī智zhì , 不bù亦yì过guò乎hū ?

老马识途原文翻译:

1、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

2、像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但现在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却不愿向学习聪明人的知识,不也是错得很厉害吗?

文言文阅读。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

22、春天去,冬天回,迷失了道路。

2.春天去,冬天回,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迷失了道路。

3.要学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或平常的经验,要加以应用等。(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老马识途短文前段是一个成语的出处 是什么?

步骤1、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以逗号划分。

成语:老马识途

— 汉 典 Zdic.n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et --

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汉 典 Zdic --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示例】: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清·黄仲则《立秋后二日》

【近义词】: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不知所以

文言文老马识途短文前段是一个成语的出处 是什么?

暗中摸索1、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

成语:老马识途

— 汉 典 Zdic --

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汉 典 Zdic --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示例】: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清·黄仲则《立秋后二日》

【近义词】: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不知所以

老马识途文言文怎么读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老马识途_成语解释

【拼音21.不难:不以.....为难】:lǎo mǎ shí tú

【释义】: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老马识途文言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老马识途文言文的启示

2、做事要动脑,善于发现身边【出自】:唐·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事物的规律,不了解的事应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3、“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不断校正行进姿态,将行路体验、路人经验转化为行稳致远的持续动力,那么即便人生道路再迢遥、再崎岖,也能保持坚定、执着解析的前进姿态,抵达心中的远方。

老马识途文言文的译文,以及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步骤5、不亦过乎?以问号划分。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止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示例】:先生有志于木刻,是极好的事,但访木刻家是无益的,因为就是已有成绩的木刻家,也还在~。◎《鲁迅书信集·致沈振黄》。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说:“老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就纵老马于军前,任其所至,随而从之,竟得道而归。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老马识途」的意思是老马年纪虽然老大。但它能找著出路,用来比喻很有

经验的人。这一篇夜章是在勉励我们多和日常生活接触,并且不要忽略这个宝贵

得很 呢!像管仲和隰朋都能注意平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才能解决迷路和缺水

的问题 啊!设管仲和隰朋没有日常生活的经验,那麼齐恒公以及大军不是要

坐困「他方」呢!

因此,这「经验」是需要累积的,而且加以应用在生活上。举来说:像电视

常播的「马盖先」,是大家很熟悉的,每当马盖先遭遇因难时,都运用他从课本

上所得知的知识,以及他的经验来解决因难,这就是一个例子。「老马识途」一

文给我的启示,我只有二句话可说:「平常的经验,要加以应用」。说来说去,

用说得很容易,用做的却很不易,说到这,该结束了,喔!且慢我还有一句话要

说,经验是靠你自己去累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