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笔记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思维导图怎么画
做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思维导图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笔记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笔记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知识点
工具/原料:纸、笔、尺子、教材
1、首先我们要写上主题——大树的认识。
2、其次用尺子画出四个箭头,根据教材把大标题作为分支。
3、然后把大标题后面画几个箭头,把大标题下的小标题放进去,有几个小标题画几个。
4、剩下的三个画法和个一样。
5、一步为了美观可以用尺子给它们加上方框。
1、在浏览器中搜索“GitMind”,进入后选择“”。
2、进入GitMind,点击“新大脑地图”来创建一个新的空白大脑地图。
3、选择中心主题,按[Enter]插入兄弟,按[Tab]插入子,使用[Delete]按一个键删除。
4、选择小学生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点击界面上方的插入按钮,添加同辈、下属和上级。
5、点击左侧的“主题”按钮,即可使用软件提供的思维导图主题。如果你不想使用它附带的主题,你可以在选择“自定义”后自由设置思维导图的连接线、边框和圆角大小。
6、双击该即可进入小学生思维导图文本。点击【Text】可以更改的字体、大小、字体颜色、背景颜色等。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知识分子的标准,知识分子全都住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愤世嫉俗,行为古怪,并且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世界上一个知识分子。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1
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2、十进制计数法: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制关系。
3、数数:能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一百万一百万地数……
4.亿以内数的读数 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每级末尾的零不读,在每级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5.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6.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7.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8.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到万位,只看千位,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2
第二单元《线与角》
一、线
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射线有一个端点,只能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
线段有端点,不能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2.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 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过线外一点作平行线,只能画一条。
5.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就是他们的距离。
6. 相交: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这两条直线叫相交直线。
7. 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两条直线相互垂直。两条直线互称为对方的垂线。
8. 一条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只能画一条。
9.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最短,它的长度叫作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10.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线是另一条线的垂线,这时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垂足。
二、角
11. 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12. 当角的两边旋转成一条直线时,这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当角的两边经过旋转重合时,这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3. 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张口越
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14. 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等于90度的角是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等于180度的角是平角,等于360度的角是周角。
15.认识度。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16.认识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17.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18.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是看外刻度还是内刻度。角的开口向左看外刻度线,角的开口向右看内刻度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3
第三单元《乘法》
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十位要乘三遍,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值。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是:
(a×b)×c=a×(b×c).
使用时机: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数字如;25和4、50和2、125和8、50和4、500和2等。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数:
(a+b)×c=a×c+b×c
或(a-b)×c=a×c-b×c
补充:
1、时、分、日之间的单位互化。
1时=60分 1日=24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2、了解两个因数越接近(即越小),积越大,两个因数相等时,积是的;两个因数的越大,积越小。
3、式子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4
第四单元《运算律》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知识点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加计算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知识点三:减法的运算性质1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用字母表示:
a-b-c=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2
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
知识点四: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
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个数相乘,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知识点五: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乘计算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乘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运用分解的方法,将某个乘数拆分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使其中的乘数与其他乘数的乘积“凑整”。
乘除的规律:先乘后除等于先除后乘。
除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除法的运算性质:(2)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积里每个乘数。
知识点六: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注意:1、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乘法对于减法的分配律是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2、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5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1、数对的表示方法:先表示横的方向,后表示纵的方向,即根据直角坐标系,确定某一点的坐标(x,y)
2、认识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北。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观测中心,标出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将观测点与物体所在的位置连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得出结论在哪个方向上。新课 标 网
(2)用直尺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第六单元《除法》
1. 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2、将出意义并能比较速度的快慢:
如:4千米|时 12千米分 340米|秒 30万千米|秒
3、了解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余数
4、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5、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6、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商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商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1、 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在温度前面写上“—”号,如“—2℃”“—12℃”通常读作零下2摄氏度、零下12摄氏度。
比较两个零下的温度的高低:0℃和零上的温度高于零下的温度;零下温度的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2、正数:比0大的数字都是正数,有的时候我们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如+5、+20等等,读作:正5、正20。
负数:比0小的数字都是负数,我们在负数前面提案上“—”号,如—2、—10等等,读作:负2、负10。
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第八单元 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不可能 :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及学习方法
★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题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
★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数学期末试题
★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
★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六单元思维导图怎么画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主题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总共有七个大方面。
第二个方面是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把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计算
第三个方面是,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看被除数里有几个除数就商几
第四个方面是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与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商不变
第五个方面是,四舍五入法试商。四舍法:用四舍法试商,因为把除数看小了,所以初商容易偏大,造成商誉除数的积大于被除数,这时可以将初商调小。
第六个方面,笔算除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每一位商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第七个方面,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除数与商的变化方向相反,被除数与商的变化范围相同
这样一个思维导图就做好了。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数学商业上计算的需要、了解数与数之间的体系、测量土地面积及预测天文观念。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冀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参考!
单元 乘法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先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2.乘积末尾0的个数不是由乘数末尾有几个0决定的,乘法在计算过程中末尾有时也会产生0. 附:常用数量关系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①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②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第二单元 升和毫升
一、容量的理解
1.容量是一个物体可以容纳液体的多少。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1、1升(L)=1000毫升(ml 、mL)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时,一般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3、1毫升大约等于23滴水。
第三单元 三角形
一、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特征及分类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如:人字梁、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或180°-底角-底角
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一、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1.四则运算中不含括号时,先做乘除再做加减。
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1.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底和高一定要对应。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生活中许
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
伸降机
4、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二、认识梯形
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平
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
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
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无数条)。
2、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六单元 找规律
1、搭配型规律:两种事物的个数相乘。(如帽子和衣服的搭配)
2、排列:爸爸、妈妈、我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2×3。即n×(n-1)×……×1
第七单元 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
4、乘法分配律衍生:(a-b)×c=a×c-b×c
第八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一、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二、对称轴的条数
1、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三、平移和旋转
1、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连接成图。
2、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九单元 倍数和因数
1、4×3=12,或12÷3=4。那么12是3和4的倍数,3和4是12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存在的,不可以说12是倍数,或者说3是因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一个数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5、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个位是0、2、4、6、8的数)
6、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个位是1、3、5、7、9的数)
7、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8、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如:10、20、30、40……)
9、一个数各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10、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素数(或质数)。
10、 2是质数中的偶数。(所以“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11、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他的因数的数叫合数。如:4、6、8、9、10……
12、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数只有2个因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13、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素数之和。如8=3+5,10=5+5,12=5+7等等。
14、100以内的素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71、73、79、83、89、97。(共25个)
第十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跟着乘或除以几(0除外)。
②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那么积不变。
2、商的变化规律: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注意:被除数的变化会带来余数的变化
②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除数不变,商也乘几(或除以)几。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200÷50想20÷5=4,所以200÷50=4。
2、两位数除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号。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的乘法直接确定商。
3、商一位数: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如:62÷30;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如:364÷70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90÷29(把29看做30来试商)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324÷81(把81看做80来试商)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104÷26(把26看做25来试商)
(6)同头无除商八.九,如:404÷42(被除数的位和除数的位一样,即“同头”,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即“无除”,不是商8就是商9。)
(7)除数折半商四五,如:252÷48(除数48的一半24,和被除数的前两位25很接近,不是商4就是商5。)
4、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前两位有余数,如:576÷18
(2)前两位没有余数,如:930÷31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7、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8、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3、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14、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5、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16、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数学学习方法 技巧
1、抓住课堂。数学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40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2、高质量完成作业。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数学十分重要;即使失败,这道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勤思考,多提问。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概念、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是数学。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应尽管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清除学习隐患的途径。
4、 总结 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个单元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以整理或在脑中过一遍,理顺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我就有两本题集。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红笔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写的内容即可。我还把见到的一些极其巧妙或难度高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时间长了,自己就可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5、认真地做课外练习。课余时间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在做课外练习时要准而精,只要每天认真地做三两页,天长日久,你的数学学习就可以做到“积沙成塔”,收获丰硕。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相关 文章 :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小学四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点
★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整理思维导图
★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
★ 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总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