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湖泊养殖大闸蟹?

2、注意事项

大闸蟹,是季节性美食的代表。虽然大闸蟹一年一熟,但是实际上我们吃到的大闸蟹是2岁大的。自然环境下,每年秋天大闸蟹如果没被人吃掉,就爬回入海口地区开始产卵,卵孵化成幼体再回到淡水河湖里,经过两个秋天,几次脱壳之后,成为成熟的大闸蟹。以前我们要等到蟹脚痒的时候去围追堵截,而现在湖泊人工养殖大闸蟹就比较简单了,蟹农根据自己分配到的湖区,购买蟹苗放到湖泊中围网里,定期喂食,注意不要让螃蟹爬出来逃跑。到了秋天开始捕捞的时候池塘宜建造在有充足水源且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并在放蟹之前合理的进行清塘消毒与施肥。投喂时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定质。,常用的方法是下地笼,将地笼放到湖底,等螃蟹爬进去,再捞出来就好了。据悉,阳澄湖大闸蟹围养区的平均水深在1.5米到2米,阳光能够穿透湖水抵达湖底,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给大闸蟹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地,并且偏碱性的阳澄湖湖水作为苏州二级饮用水源地,产出的大闸蟹自然也就品质非凡,口感不一般。2016年的蟹季正逐渐进入尾声,阳澄湖也将于12月初陆续封湖。蟹状元在此温馨提醒大家,请还未提蟹的顾客抓住蟹季的尾巴,及时提蟹吃蟹。未提蟹的也不要担心,好蟹可待明年来!

养蟹养殖户电话(蟹苗养殖基地)养蟹养殖户电话(蟹苗养殖基地)


养蟹养殖户电话(蟹苗养殖基地)


养蟹养殖户电话(蟹苗养殖基地)


青蟹的养殖户越来越多,青蟹养殖有什么要注意的?

1、养殖方法

在养青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卫生问题,千万不要在污水里养青蟹,并且在养青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时间问题,千万不要在冬季蟹,而且在养殖青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饲料问题,千万不要给青蟹喂低品质的饲料,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养殖青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细节问题,千万不要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应该要建造在一些区,建造在一些海水交换比较快速的区域,一定要没有污染,比较干净的地方,要注意供氧,所以需要放上一些氧气泵,也需要注意喂养一些比较健康的食物。

一定要注意品种的选择,一定要注意池塘的情况“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大闸蟹养殖户的观点,有些初养大闸蟹的人,一见蟹湖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湖塘养蟹的水是否越清越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大闸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湖塘大闸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他湖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湖塘。那么为什么中度肥水能提高湖塘养蟹的产量,如何判断和调节养蟹湖水的肥度,现分析如下:蟹湖人为大量投饵后的剩饲、残饲,大闸蟹的物经过分解加上湖底土壤厚有肥力对湖水的慢慢释放等,形成了湖水的肥力,湖水肥力是湖中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基础因素之一。当湖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生长,使湖水呈某种藻类带来的固有色,有绿色、褐色、黄褐色等。水的肥度常按湖水的颜色或透明度来判断。清水指水色清淡、水中浮游植物量少,水的透明度一般在35厘米以上,肥水指水色浓、水中浮游植物量多,一般呈褐色、茶褐色、油绿色,水的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厘米以内,中度肥水介于二者之间,水色肥而嫩爽。蟹湖湖水肥度的调节:水质清瘦的湖塘,往往湖底淤泥少,湖中肥力不足,可采用施肥的方法来调节,一般在湖塘清整后,蟹种放养前15天,每亩施发酵过的粪肥3一5担,养殖中期如湖水仍较瘦,可用化肥追吊,一般每次每亩用尿素3-4公斤,15-20天用一次。投放鲢鱼、鲫鱼种或青虾苗。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鲫鱼和青虾能摄食大闸蟹吃剩的饵料碎屑,减少湖塘有机物积累,繁湖适当混养这些品种,可起到控制湖水过肥的作用。一般亩放鲢鱼种100尾、鲫鱼种500-600尾(每公斤20-40尾)、青虾苗2万尾或2-3厘米的幼虾0.5-1公斤。对湖底淤泥较多,水中肥力较足的湖塘,可通过栽植水草或投放浮游性水生植物如大、小叶浮萍、水花生等,吸收水中肥力,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移栽或投放的水草面积约占总水面积的1/5-1/4。这样不但能满足大闸蟹的生长需要,还可改善水质及大闸蟹的肉味品质。,需要注意干净卫生,需要注意水的质量,需要注意食品的添加,一定要注意水质的情况。

一亩需要投放多少蟹苗啊?

1、投料喂养

一亩大型平原型水库,1.5米左右深,亩投蟹苗300只,即4斤左右;池塘、河道、苇塘、泡子、湿地等水面精养亩投10~15斤左右,大约1000只蟹苗;稻田养蟹每亩水面投放700只左右,即一平米一只蟹苗,大约8斤左右。

稻田养蟹以选择3月~4月投苗为宜,此时稻田已耕种,有利于河蟹适应环境,可避免耕地时损害苗种,提高蟹种的成活率。

本地饲养的蟹苗运到后,稍做停留即可投放稻田;外地购进的苗种运到后,先适应3分钟~6分钟,然后放(1)一般宜在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建造池塘,并在池塘中合理的种植一些水草,例如水葫芦、水浮莲等种类,同时还要做好防逃措施。到池中浸泡1分钟~2分钟,再取出放置3分钟~5分钟,反复2次~3次,方可把蟹苗分散投入稻田,使蟹苗适应水环境。

扩展资料

注意:

蟹苗进塘后,随即投喂捏碎的豆腐和粉状蛋黄,均匀地撤在水面和水边坡上,日投量约为蟹苗重的3%~5%,前2天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3天后搭配鱼糜、骨粉、麦粉之类,以够食略剩为原则。暂养5天~7天后即脱壳成一期幼蟹。这时幼蟹淡黄,鲜活,此后由浮游变为底栖生活,饵料随之由浆糊状变为糊状。一期幼蟹后食量增加,投饵量提高到蟹体重的6%~10%左右。

2、水层管理

蟹苗放下时塘水深30cm~40cm,水浅升温快,有利有机肥分解和浮游生物繁殖,有利幼蟹脱壳生长。7天后加注新水,此后每隔4天~5天注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占水深1/3到1/2,以防肥水流失和水温变化太大而影响幼蟹生长。水中溶氧不低于5mg/L。为增加水肥度和溶氧,可在高处建增肥水池,不断滴入。

3、清除敌害

放苗前清塘千万不能用二二三、敌敌畏、六六六等清除天敌。放苗后,要随时注意清除青蛙、蟾蜍、水老鼠、水蛇等天敌,鸭子更不可入池,要严格检查防护防逃设施,确保幼蟹安全。

河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若是池塘中发现蝌蚪、蛙卵后需要及时将其清除掉,避免影响蟹的生长情况。

(2)在放苗前需要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而且还需要合理的进行施肥,以此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池塘的透明度一般以在40-50cm为宜。

每亩投放蟹苗多少只,即蟹苗投放密度的选择,要根据水资源情况,比如水深、水流、水草多少、品种、是否放养其他鱼虾,同时兼顾水面天敌的多寡,螃蟹市场的规格需求、性别需求等。

(3)需要挑选体质健壮、爬行活跃且无伤无病的蟹进行放养,而且还需要合理的控制养殖密度。

(4)在饲喂时,一般可以投喂螺类、蚌类、畜禽血、水花生、苦草、谷类、麸皮、料糠等食物。

(2)投喂时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定质,而且还要根据天气合理的调整投喂量,例如在天气晴朗时,可以适当的多投喂,而在阴雨天需要适当的少喂。

(3)在进行管理时需要合理的勤换水,同时还要保持水位稳定,在春季一般可以每星期换水1次,在夏季一般可以每3天换水1次。需注意,若是遇到持续高温的天气,一般可以每天坚持换水。

怎样养殖螃蟹?

不同水面类型放养蟹苗密度有不同,大致如下。大型平原型水库,1.5米左右深,亩投蟹苗300只,即4斤左右;池塘、河道、苇塘、泡子、湿地等水面精养亩投10~15斤左右,大约1000只蟹苗;稻田养蟹每亩水面投放700只左右,即一平米一只蟹苗,大约8斤左右。

饮食:螃蟹不挑食,可喂虾(螃蟹自行捕捉或虾干)水里的小虾米就行!面条 啊,鸡蛋啊,白菜啊,豆干啊,鸡肉啊,牛肉啊,等等,总之人能吃的螃蟹就几乎能吃!是熟的,生的会把鱼缸弄腥!螃蟹是杂食性动物,以水生植物、底栖动物、有机碎屑及动物尸体为食。取食时靠螯足捕捉,然后将食物送至口边。它喜欢螺蛳、小虾、小蚌、小鱼和南瓜、煮熟的土豆、饭渣、面包渣等等。 这些,对人体及螃蟹都无野生的话主要吃一些浮游的动植物,如果自己养的话,喂它点水草或鱼虫干之类的都可以。螃蟹喜欢有沙的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