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和冬至有何区别 立冬和冬至是一个概念吗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是什么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在于,立冬和冬至的具体时间不同
立冬和冬至有何区别 立冬和冬至是一个概念吗
立冬和冬至有何区别 立冬和冬至是一个概念吗
立冬和冬至有何区别 立冬和冬至是一个概念吗
立冬和冬至有何区别 立冬和冬至是一个概念吗
1、2018年立冬时间:2018年11月7日 19:31,阴历日期:九月三十,立冬节气是什么时候:立冬是冬季的个节气,时间为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
2、2018年冬至时间:2018年12月22日,阴历日期:十一月十六,冬至节气是什么时候: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时间为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立冬和冬至的时间含义不同,具体如下:
1、立冬是一年中冬季的开始
立冬节气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季的个节气,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太阳位于赤纬-16°19',地区正午太阳高度33°47'。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2、冬至是北半球白昼的减少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还有就是立冬和冬至的气候特点不同:
1、 立冬气温下降快冷空气临来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空气一般渐趋干燥。降水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江南也会下雪。按照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
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移出,锋后的冷空气团开始向暖的方面变性,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几天之后,温度虽回升了,空气质量却逐渐变坏。在我国、江南,水汽条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气温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雾出现。
2、冬至开始“数九”的天
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从冬至开始就要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了,夜晚也会越来长,在民间们又把冬至成为“冬节”。冬至南方温度只有6℃至8℃左右,开始“数九”的天。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天。
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立冬与冬至有什么不同吗?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在于:时间含义不同、气候特点不同、习俗不同。
一、时间含义不同
1、立冬
作为冬季的个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为冬季。但在传统观念中“冬”即“终也”,结束之意。
2、冬至
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二、气候特点不同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但立冬之后南北温更加拉大。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天。
三、习俗不同
立冬和冬至有何区别 立冬和冬至是一个概念吗
1、立冬吃饺子
有俗语说,“立冬节气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2、冬至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立冬的到来表明冬季的开始,天气开始逐渐由干燥变为多雨寒冷。冬至这一天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一天,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
二十四节气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各种节气。各种节气的到来也表明天气的变化,对农业也有帮助。那么立冬和冬至都是冬天的节气,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详细内容 01
立冬和冬至有何区别 立冬和冬至是一个概念吗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从秋季少雨干燥气候渐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
02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03
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孟冬)时期气温虽逐渐下降,但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南岭,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地区,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04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
05
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冬至,标志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数九,是民间一种计算寒暖日期的方法。
立冬和冬至有什么区别
立冬和冬至的时间不同,立冬在公历11月7或8日,而冬至在12月21到23日,两个节气在含义上也不同,立冬代表冬天的来临,冬至表示阳气开始回升。此外,它们二者在气候上有别,立冬时候,北方寒冷而南方温暖,冬至时节,南北方都很寒冷。
立冬和冬至的不同之处
立冬和冬至都归属在二十四节气当中,两者都是冬季的节气,但是却有很大的区别。立冬作为冬季的个节气,时间在公历11月7或8日,而冬至在公历的12月21到23日,两个节气的时间了一个多月,
立冬和冬至在含义上有所区别,古人解释“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表示秋季作物收割后要贮藏起来了,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冬至有“日短至”之意,在北半球的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而且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立冬和冬至在气候上也不同,我国南北地区存在较大温,立冬之后更甚,北方很多地区已经寒气逼人,南方却还是温暖宜人;冬至期间,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已达零下,大多数南方地区的温度也只有几度。
冬至和立冬有什么区别?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在于:时间含义不同、气候特点不同、习俗不同。
一、时间含义不同
1、立冬
作为冬季的个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为冬季。但在传统观念中“冬”即“终也”,结束之意。
2、冬至
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二、气候特点不同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但立冬之后南北温更加拉大。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天。
三、习俗不同
1、立冬吃饺子
有俗语说,“立冬节气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2、冬至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