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四字书法作品欣赏(一)
宁静致远行书书法作品
“宁静致远”是我们常看到的四字书法创作之一。它代表了书法家的心境。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宁静致远行书书法作品,希望你们喜欢。
宁静致远——四字书法作品欣赏(一)
宁静致远——四字书法作品欣赏(一)
宁静致远——四字书法作品欣赏(一)
宁静致远——四字书法作品欣赏(一)
宁静致远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宁静致远行书书法作品1
宁静致远行书书法作品2
宁静致远行书书法作品3
宁静致远行书书法作品4
宁静致远行书书法作品5
意境,宁静致远
一曲古曲。
清泉从山间淙淙流淌,滴落山涧,溅起水花,响声清脆。风儿吹过,如尘的水滴飘飘洒洒,两边的岩石清凉湿润,偶见绿色青苔。山林,古木参天,山石林立,飞鸟啼鸣,松鼠在树枝间欢快跳跃。幽深的林间小路通向林中古刹,在远处,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宛若人间仙境。夜晚,深蓝色夜空,明月高悬,穿过树梢,月光倾洒在悠悠古道,虫儿低语,宁静迷人的山中月景。
一首古曲,用耳聆听,用心感受。你会听到泉声,虫鸣,鸟啼,看到树木,野花,小草。隐隐约约,暮鼓晨钟,从遥远的天际传来,落在寂静山林,小扣心扉……一首古曲,一幅唯美画面,展现在眼前。这,就是音乐的意境。跳跃的音符,林间舞动,在听者心里,装帧成一幅山水,铺展在眼前。很美。
在如水的音乐中独坐,一杯清茶陪伴,翻阅一幅幅古代山水画。明月,山石,云雾,茅草屋,亭台楼阁,古庙,江水,孤舟,老翁。构成每幅古画不同的绘画元素。不同的湖面,同样的意境深远。面对一幅幅作品,凌乱的心,安静了。置身于钢筋水泥筑成的火柴盒里,听不到窗外汽车飞驰而过的声音,楼下纳凉人的谈话,小贩高声的吆喝。人,走进画中。成为画中的人儿:坐在楼台赏月,与老翁一起江中披蓑独钓,躺在山间小溪旁闭眼静卧,在茅草屋前赏花望月,在荷叶漂浮的水上,坐在船中赏莲弹曲……说不出的清寂,旷远。仿佛穿越千年,袭一身古装,回归山林。守着园子,或背上行囊遍访古庙,或登高望远寄托情怀。这独坐,这意境,心变得博大、深远。
一直以来,我是喜欢油画的。我是被油画绚丽的色彩迷惑。当我开始翻阅这些古代山水画,我已经受了蛊,不能自拔。我迷恋绘画作品中的意境,心沐浴在自然风光里。心里有潺潺的流水,飘渺的云雾,安静的茅屋,也闻到清新的空气。思绪,在绘画作品中飞扬。看到未曾见过的景物,感受未曾有过的清幽心境。这心境,牵着你,万水千山走遍。烦躁,无奈,伤感的心,只一个刹那灰飞烟灭。你的心干净了,轻松了,无虑了。人生,还有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你会发现,在大自然面前,人只是一粒微尘。微不足道。和自然界一样,有四季轮回,生生灭灭。那一刻,想远离繁华的大都市,寻一个世外桃源。不再日日马不停蹄。放慢生活的脚步,融于自然之中。不再承受生活的重压,好好享受人生。我们从自然界中来,要回归自然界中去。因为大自然太美,人生太短。
意境,一种感受,一种境界,一种情调,一种诗意。超越时间、空间。心虽小,意境很远。自然景物,浩瀚无边,只在那颗心里。小小的心,承载自然界中一花一草一水一山石一古庙。
读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站在洞庭湖边,天空一轮圆月高悬,清幽的月光洒在平静的湖面,宛如一面明镜。湖面洒满洁白的月光。耳边是贝多芬《月光曲》优美的旋律。远望君山,在夜色中,湖面似盘,君山似螺,高高地安置盘中。这是我梦中的洞庭湖,在如水的月光下,清丽,宁静。人未去,心已到。这,就是诗歌的魅力。这,就是意境的魔力。透过文字,一幅绝美的秋月湖光山色图呈现在眼前。读了诗,赏了画,美了心。
建筑,凝固的音乐。美术学院橡山学院,长廊蜿蜒曲折,似山中小径,上下起伏。别致的门,宛如山洞,闪电。宁波博物馆,悠远的意境,的山水浓缩在这座建筑里。印度泰姬陵,蓝天白云下,宛如一颗硕大的泪滴,轻落那块神奇的土地。莲花寺庙,绝美的设计,安静地盛开在一年四季,成为这块古老的土地又一胜景。
意境,真的好神奇。
无论音乐、绘画、诗歌还是建筑,不同艺术表达形式,同样会说话的语言,带给欣赏人心灵的关怀。这种关怀,是视觉听觉的感受,也是精神的愉悦。苍白的心有了色彩;枯竭的灵魂,湿润了;落满尘埃的心洁净了。这就是艺术的力量。这力量,来自两个字——意境。
意境,刹那的感受,像灵感,不知不觉来了,袭击了你,就像喝了一杯陈年老酒,醉倒在这份美丽的情感里。你的心里,盛着滚滚的长江黄河,落日的余晖,一轮山中明月……一朵花,你看到花的海洋;一株草,你见到辽阔的草原;一滴水,你望到浩瀚无边的大海。那是你飞扬的思绪,浪漫诗意的心境。大美无言,美在心海。
意境是什么?浪漫诗意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里,冰冷的墙体有了温暖,紧闭的房门有了问候,生活的坎坷只是个短暂的旋律。人的生命,不老在美丽的意境里。
她说,退休后,我在郊区买一处小院。在院子里,种花,种菜。吃自己种的菜,绿色食品。那种生活,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想起陶渊明的园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有这样一片园子,房后是榆树,柳树,房前是桃树,李树。诗意地栖居,真好!想象着两鬓斑白的她戴着围巾,在院中春种秋收。坐在躺椅上读报小憩。月下拉一曲高山流水。渴望远离都市的喧嚣,渴望看到园中四季的色彩,渴望每天抬头望天看月,渴望闲庭信步。她梦中的生活,在那份意境里,等待着意境与现实相遇,握手。
想起儿时,我的家,居住在一个不大的院子里。院子西边是一颗老槐树。绿树葱茏的日子,槐花在风中起舞,满地白色的槐花洒满庭院,泛着甜甜的味道。我时常坐在院中,花树下,读书习字。盛夏,月圆之夜,一家人围坐院中,吃着月饼、西瓜。闻着茶香,品茶。赏月,聊天。盛大的节日,和小伙伴在一起,拿着,在父亲的陪同下,坐在房顶看五颜六色,瞬间即逝的烟花。那一切,被时间的长河淹没,如一首诗,一段怀想的乐章,一幅绘画珍藏在人生的记忆里。那记忆,变成勾起我无限遐思的意境。是友人的,也是,我的。遥远的记忆苍老在时代的发展里。我在用今天的艺术,纪念昨日的生活,享受意境,缅怀过去。
意境,真的好。独处一室,享受一份豁达,浪漫,诗意。人在意境里,宁静致远。美好的人生,生命的寄托,从意境开始。
宁静致远书法作品
宁静致远书法作品如下图所示:
宁静致远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níng jìng zhì yuǎn,意思是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此句早出自西汉初年道家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
例句: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所谓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非读书不能达到的境界。
3、道可道非常道,难怪诸葛先生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大自然的秘密常常是潜藏在平静处的,浮躁、急功近利都难以触及到它的奥秘。
4、他待人谦恭谨慎,学习孜孜不倦,生活简单朴素,有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和严谨自律的道德品质。
书法作品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书法作品如下:
书法百科:
书法是及深受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书法和英文书法等。
其“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2018年12月,办公厅关于公布绍兴文理学院为书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21年4月29日,中华经研究,决定成立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 。
从表面字义理解,书法指书写的法度。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以下含义:,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书法的法度追求、严谨,唐代书法成就也是书法史上顶峰的。
宁静致远毛笔书法作品
宁静致远毛笔书法作品如下:
“宁静致远”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
《淮南子主术训》片段: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澹泊(同: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诫子书》片段:“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宁静致远的意思是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远大的目标。或: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
宁静不是平淡,更非平庸,它是一种情调,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它不仅是一种气质,更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要想大智大慧,大彻大悟,必须由静做起。
宁静致远隶书书法作品
关于宁静致远:
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只是借用了这句话来教育后人。省略了首句中无和非这两个否定词以后形成的成语,用来表达君子应有的守。
淡泊,指对名利的淡泊,也就是不追求名利;明,明确,表明;志,志向。宁静,指心态安静平和,不被世事困扰;致,导致,使达到的意思;远,深远,高远。
接下来,为大家展示几幅来自当代书法名家笔下的宁静致远书法,一起来欣赏!
宁静致远隶书书法作品1
宁静致远隶书书法作品2
宁静致远隶书书法作品3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楷书字体作品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个短语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这个成语的楷书作品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与欣赏。下面是我整理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楷书字体作品。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楷书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楷书作品欣赏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楷书的划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