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历史文化_禹州历史文化画
禹州古城好玩吗?周围有哪些景点?
禹州历史悠久。当你游览这里的时候,你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历史建筑景点。今天,我们将介绍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禹州古城。值得一去。来炫耀一下,介绍一下禹州古城吧。 历史上,禹州以汉文化为主流,但在古城的形式上,却与汉民族传统的“礼制”相悖,严格强调:方方正正,经纬分明,对称规划建设,这是禹州古城的特色。
禹州历史文化_禹州历史文化画
禹州历史文化_禹州历史文化画
交通指南 所在地: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
1.汽车——以为例,没有直达蔚县的火车,可以坐汽车去;一般从六里桥等长途汽车站出发,坐车到蔚县。参考公交票价90元/人。 2.自驾——以为例
路线:G6京藏高速(八达岭高速)-宣化-宣大高速(大同方向)-化稍营出口(不下高速)-前行2公里左转进入张世高速(石家庄方向,蔚县)-蔚县东出口下高速右转(请注意出口标志)-蔚县。 门票:古城免费参观,黄愚馆和市内其他景点另行收费。
古城不是很大。一天就够了。游览从黄愚亭真武寺灵岩寺长平仓鼓楼魏相书故居万山楼南安寺塔渔舟署文薇书院开始。 在大家都习惯了高铁航班和高速公路的年代,蔚县是一个偏僻的角落。
这个地方,在古代可以称之为禹州,曾经是官居之地,古迹保存不逊于比如平遥。如今,县城西北角曾是一座古城。从南到北,有玉皇阁、真武庙、长平房、渔舟署、南安庙、万山楼、时嘉庙等。因为剪纸艺术很有名,时嘉庙对面有一条剪纸街,你可以在那里逛逛,带点礼物什么的。 来到这里,仿佛回到了90年代初。县城的主干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小店,行人和车辆一起向前拥挤。当你进入县城,你会突然发现许多泥墙,或历史性的门楼等。让你觉得瞬间穿越了。而且,一座古城,一部史诗,真的可以形容这个小地方。蔚县曾经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地方,这里人杰地灵。
周边景点 蔚县黄愚亭,100米
真正的寺庙有500米长。 于周灵燕庙长700米。
余周1.3公里。 南安寺塔长1.3km。
蔚县博物馆长1.7公里。 剪纸街长1.8公里。
禹州古城保存完好,民风淳朴,是旅游的好去处。
禹州为啥叫禹州
禹州因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此而得名。禹州,简称钧,古称阳翟、钧州、颍川、夏都、钧都、都等,是河南省下辖县级市,由许昌代管,地处华中地区、河南省中部,是黄帝部落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
禹州为啥叫禹州
禹州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原城市群南缘的中心城市,下辖5个街道、19个镇、2个乡,总面积约有1461平方公里。
禹州在古代是夏朝都城、韩国都城、秦汉颍川郡治、金元明清的州府治所,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为明清全国四大中材集散地。
禹州有具茨山文化、伏羲文化、黄帝文化、大禹文化、钧瓷文化等古文化,境内有神垕古镇、钧官窑址博物馆、大鸿寨、白沙湖等景点。
禹州,被称为钧瓷之都,你知道哪些禹州的美食特产?
禹州地处华中地区、河南省中部,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市、环境艺术陶瓷生产基地、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这里历史文化悠久,特产美食众多,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了解一下河南禹州市的特产。
1、禹州粉条
禹州红薯种植面积大,农民有加工红薯粉条的传统。红薯粉条,又称红薯粉丝、粉皮、活折,是禹州传统的名特产品,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禹州粉条色泽黄亮,身干条细,均匀片薄,韧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软爽口深受人们喜爱。
2、仙草
仙草是用红薯淀粉加水调成糊状,通过漏盆落入沸水锅煮熟,再经冷却成型,仙草色泽洁白,晶莹剔透,嫩滑爽口。有诗称赞:“冰镇刮条漏鱼穿,晶莹沁齿有余寒。味调浓淡随君意,只管凉来不管酸。”加上一个火烧,是美的一份早餐了。
3、土豆粉
沙县小吃的当家花旦,遍布整个禹州的沙县小店,让它成为许多上班族午餐的宠儿,土豆粉砂锅里的汤:“红白兼备”红汤味重色浓香辣,白汤淡雅清新,喝一口砂锅里的高汤,细细品味香浓不油腻,鲜美不口干,通透且又绵长,猛烈且又持久,让人念念不忘。
4、花石羊肉汤
远近闻名的特色小吃花石羊肉汤以独具特色的风味,老少咸宜、肥而不腻的口感,花石周边山岗地较多,适合地产羊的生长,花石羊肉汤以当地羊肉为主料,配以金针菇、禹州粉皮、西山木耳以及多种中材制作而成。
5、禹州十三碗
禹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禹州十三碗”饮食文化。相传大明嘉靖曾巡视禹州,为体察民俗民风,召乡下名厨为其办地方特色菜肴,乡厨急中生智,将民间办喜
6、方记米皮
禹州西大街位于老县城西关,是禹州城过去为热闹的一条商业老街。原来这里店铺商号林立,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一门九狮子的轶闻趣事、八角琉璃井的动人传说、老城徨庙的巍峨繁华……都给这条老街增添了它的独特魅力。在大街西头城徨庙的对面,有一家方记米皮老店,十分有名,对于爱好美食的朋友不可不去品尝。
禹州,简称“钧”,禹州因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此而得名,河南省辖县级市,由许昌代管,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全国重要的陶瓷研发、制造基地这里还藏着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
禹州市美食有禹州焖子、花石羊肉汤、禹州十三碗、神垕火烧夹肉、高记包酥火烧等。
禹州的花石羊肉汤
禹州的花石羊肉汤远近闻名。
禹州花石乡这里周边山岗地多,适合山羊生长,羊肉汤以当地羊肉为主料,配以金针菇、禹州粉皮、西山木耳,优质大葱以及多种调味料精制而成。花石羊肉汤食材丰富,汤浓味美,以其独具特色的风味,肥而不腻的口感,让吃过的人赞不绝口,成为禹州历史悠久的地方风味名吃。
禹州焖子
焖子是禹州常见的一款风味小吃,是把粉条和红薯粉芡按一定比例掺在一起,加以蛋清、水、葱花、姜末、料酒、小磨香油、精盐等调味料调搅拌均匀。堆成圆盘状放入蒸笼,用大火焖蒸而成,因此得名“焖子”。
禹州十三碗
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属于豫菜系。
完全属于禹州地区本土、地地道道的农家菜肴,主料为大肉、豆腐,辅料为焖子、粉条,取材仅限于家养的经年肥猪、自家磨制的豆腐、自家加工的粉条等,已有数百年历史,经历代乡厨不断改进,终于成就了如今的特色十三碗。
神垕火烧夹肉
烧得正旺的火炉上煮着满锅卤肉,老式的土火炉上摆放着正在烤制的火烧。火烧这种烤制的面食,我吃过不少,可从来没见过像这里的火烧一般个大面厚,外焦里嫩的。
选用上好的猪肉并用花椒、大茴、八角等几十种调味精心熬汤卤煮,制作出的卤肉看起来色泽诱人,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汁鲜味美。硕大的火烧夹上刚从新鲜汤汁中涮过的热气腾腾的卤肉,再搭配一点儿绿豆芽和青红辣椒丝,吃起来香浓爽口、回味无穷,让你大快朵颐。
高记包酥火烧
制作工艺严格,面粉先要经过发酵,秋冬季节,和面水更要温和一些。制作时一定要用油来和面,和好的面上撒些花椒粉、食盐等调味料。
然后拽成面胚,叠层作卷,擀成茶碗口般大小的面饼,再沾上一层芝麻籽,放进特制的吊炉内用高温焙烤。焙烤时上下火势要均匀,炉内温度要适当,一边翻动,一边往面饼上刷油,还要严格控制焙烤的时间。只有这样,做出的火烧才不失高记风味。
高记包酥火烧有咸甜两种口味任选,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高师傅每天能卖出四五百个火烧。高记火烧因为用油和面,再经高温焙烤,所以保质期特别长。
做出的火烧如果装进保鲜袋中,即使存放十天半月,也不疲不馊,吃起来和刚出炉时一模一样,依然入口酥脆、唇齿留香。
什么是家乡味?就是从小吃到大,让身处外地的你魂牵梦绕的那一道菜。“菜”是统称,也可能是个汤,是个饼或是碗面,但它确实是你回到家,吃不到必不罢休的存在。
禹州的美食特产有,禹州焖子,花石羊肉汤,禹南星,9天阿胶,禹州奇石,禹州粉条。
禹州焖子,禹州杂炣,花石羊肉汤,方记米皮,禹州十三碗,神垕火烧夹肉,温家烧鸡等等。这些都是当地非常有名的特色美食。
花石羊肉汤,禹州焖子,禹州十三碗,方记米皮,温家烧鸡等,这些是很有特色的,味道都是很不错的。
钧瓷
胡秉言
入窑一色出万彩,端艳绝伦世无双。
万贯不如钧一片,胜于美玉隐吉祥。
禹州十三碗,花石羊肉汤,顺店杂炣,禹州焖子,火烧夹凉粉,神垕卤肉
禹州有几千年的历史
自己算算吧,很古了
夏商周
禹境称“夏邑”或“夏国”,亦称“虞国”。
舜时期,禹在此受封为夏伯。
禹的儿子启又于此创建了
禹州市
个奴隶制王朝,并大飨诸侯于钧台。
《水经注》载:“河南阳翟县有夏亭城,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
《竹书纪年》载:“夏禹之子夏启,即位夏邑,大享诸侯于钧台,诸侯从之”。
后夏迁都山西安邑。
帝相失国后,少康中兴,也由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建都于少康城(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
故在史籍中,早期多称禹州为夏邑。
[3]
商朝置历国仍为夏邑,商汤曾将夏禹的后裔封于此。
西周以此地为历邑,周武王时,封武王之弟于康(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
禹州在春秋时,为郑国别都栎邑。
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称狄人)入据栎地,因其地在嵩山之阳,改称阳翟(音狄)。
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虔将韩国国都自平阳迁至阳翟。
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灭掉郑,遂迁都郑(今新郑市)。
五年之后,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韩懿侯将国都复迁阳翟。
[3]
先秦两汉
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使内史腾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项梁立韩公子成为韩王,仍置都于阳翟。
秦末,项羽、刘邦先后攻占阳翟,并分别封韩室后裔为王,都于此。
禹州市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立韩王信为韩王,置都阳翟。
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徙韩王信于太原,复以韩国之地为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领县二十(阳翟、昆阳、颍阳、定陵、长社、新汲、襄城、郾城、郏县、舞阳、颍阳、高、许、鄢陵、临颍、父城、成安、周承休、阳城、纶城)。
汉武帝时,全国分为13个州,阳翟属豫州颍川郡,郡治阳翟,领18县,后宣帝和元帝时,增颍川郡属县分别为19和20个。
新莽时期,王莽复古改制,在天凤元年(公元14年),将颍川改为左队郡,辖区与郡治未变。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改左队郡为颍川郡,归豫州治所仍置阳翟,领县十八。
[3]
三国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分治,阳翟属魏。
魏黄初元年(220年),阳翟改属豫州部河南郡,
两晋南北朝
西晋时期属司州部河南郡。
东晋十六国时,阳翟曾先后属东晋(改阳翟县为阳翟郡)、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等政权。
南北朝初,阳翟属南朝宋,归豫州,颍川郡寄治睢阳,领阳翟。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阳翟分为阳翟、阳城两郡。
东魏孝静帝兴和元年(539年),原阳翟县划为阳翟、黄台(今郭连镇黄台村)两县,均属阳翟郡。
隋唐五代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阳翟郡,以阳翟属襄城郡,隶汝州。
大业元年(605年)黄台县并入阳翟县,隶属豫州部襄城郡管辖。
唐武德三年(620年),析阳城、嵩阳、阳翟各一部,置康城县。
贞观三年(629年),废康城县,并入阳翟县。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阳翟县又改归河南府洛州管辖。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阳翟复归许州颍川郡管辖。
五代时期后梁时期,阳翟县属许州匡国军管辖。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923—960年),阳翟县均属西京下属的许州忠武军管辖。
[3]
宋金元明清
北宋时阳翟县属京西北路颍昌府。
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主中原,宋室南迁。
阳翟县归金管辖。
其间名称多变,建置归属复杂。
在金代伪齐刘豫统治时期,在阳翟县设颍川郡。
禹州城区(22张)
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颍顺军改为颍顺州,隶属南京路管辖(南京即河南省开封市);阳翟县仍为其附郭。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有古“钧台”遗迹,改颍顺州为钧州,仍属南京路。
辖阳翟、新郑二县和一个郭店镇。
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钧州改领阳翟、新郑、密县3县。
明洪武初年,撤销阳翟县制并入钧州州治(沿用1700余年的阳翟县名,至此告终),仍辖密县、新郑二县。
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新郑从钧州划出,钧州仅领密县。
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为避神宗朱翊钧名讳,改钧州为禹州。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第二次攻下禹州,遂在禹州设均平府,辖27县,改禹州为均平县。
清初沿袭明制,仍设禹州,归开封府管辖,领密县一县。
至雍正二年(1724)升禹州为直隶州,领新郑、密县二县。
十二年降为散州,乾隆六年(1741)复隶属开封府。
[3]
时期
中华元年13年3月1日,废府存县改禹州为禹县,隶豫东道。
14年6月2日,改隶开封道。
1932年9月27日,改属河南行政督察区。
1946年河南又划成12个区,禹县属区。
另,十七年(1928年)析登封县(今登封市)、禹县(今河南省禹州市)置民治县,治白沙(今禹州市花石镇白沙)。
取资产阶级“民享、民有、民治”的主张中“民治”一词命名。
1931年撤销,其地复归登封县、禹县。
1945年以后, 曾分别在禹县、郏县交界设禹郏县;在城北扒村一带设禹北县;在禹县、密县和新郑交界设密禹新中心县;1948年在许昌、禹县交界设许西县。
存在时间较短,多未形成真正的建置和辖区。
[3]
新成立
中华仍设禹县,先后隶属河南省许昌专署和许昌市。
1988年6月25日,批准撤销禹县设立禹州市,为省直辖县级市,单列。
禹州的来历(详细)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缘的中心城市,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颍河自西至东横贯全境。
禹州市被誉为华夏都,以钧瓷文化、大禹文化、中医文化著称。
历史上,这里是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名瓷”之钧瓷的产地,同时也是明清时期全国四大中材集散地之一,素有“夏都”、“钧都”、“都”之称。
禹州市经济快速发展,位列全国各项综合实力百强。
禹境称“夏邑”或“夏国”,亦称“虞国”。
舜时期,禹在此受封为夏伯。
禹的儿子启又于此创建了个奴隶制王朝,并大飨诸侯于钧台。
《水经注》载:“河南阳翟县有夏亭城,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
《竹书纪年》载:“夏禹之子夏启,即位夏邑,大享诸侯于钧台,诸侯从之”。
后夏迁 都山西安邑。
帝相失国后,少康中兴,也由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建都于少康城(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
故在史籍中,早期多称禹州为夏邑。
禹州历史名人
吴道子、郭嘉、马文升、晁错、刘德升等。禹州隶属于河南省许昌市,历史文化悠久,和其他地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名人,比如吴道子、郭嘉、马文升、晁错、刘德升等。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缘的中心城市,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颍河自西至东横贯全境,被誉为华夏都,以钧瓷文化、大禹文化、中医文化著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