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中40000余平方米的壁画,都画了些什么内容?

敦煌石窟是四大石窟之一,与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齐名。公元366年,一位名叫乐僔的僧人经过敦煌鸣沙山东麓,见到乱云飞渡,天有异象,三危山间金光四射。乐僔匍匐在地,顶礼膜拜,他坚信此处为佛地,便留在了敦煌。他在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开凿了个石窟。

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内容_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内容?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内容_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内容?


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内容_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内容?


此后,经过十六国、北朝、隋、唐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伴随1000余年的锤敲斧凿之声,形成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这里至今留有大量彩塑2400余身、壁画40000余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保留完整的艺术宝库和古代遗迹。

在璀璨珍贵的文物中,数量多的当属壁画了。那么,这些壁画到底都画了哪些内容呢?对美术史有什么意义呢?

上图_ 敦煌北魏壁画《萨埵太子舍身饲虎》

众所周知,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点,这里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处,自东汉永平求法之后,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东土,因此,敦煌石窟中有大量反映内容的壁画,壁画色彩艳丽、故事情节生动,内容涉及经典和史迹,地方人物等。大体上可分6类。

1.佛传故事这类内容的壁画主要讲述佛陀的故事,是故事画中的主要题材,从北凉开始一直到北宋,延续了5个世纪。这些壁画根据时代的变迁,在绘画内容上有很大不同,从布局、线条、画法、构图到色彩,不同时代有不同特点,千万别风格迥异。如275窟中的横幅式,和61窟中的屏风式,因为选用的经典不同,表现佛的事迹侧重点也不同。

上图_ (275窟) 北凉 《尸毗王本生图》

上图_ (61窟)- 五代

2. 经变故事经变画是古代人们解释义理的一种手段,是的独创,在古代中,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普通人要想理解深奥的教义和内容比较困难,经变画就是将义理用故事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直观地理解教义,从而达到教育民众的目的。如《观无量寿经变》、《萨垂那太子舍身饲虎》等,虽然没有画出全貌,但通过榜题文字可以补充故事的连续性。

上图_ (428窟)北周《萨垂那太子舍身饲虎》

上图_ (112窟)盛唐《观无量寿经变》

3. 本生故事

本生故事以报业观点讲述佛陀与的前世因缘,人物包括国王、大夫、平民、士、农、工、商一应俱全,讲述他们的前世今生人们积极向善。故事的素材来自寓言,传说来论证因果报应,轮回转世。如家喻户晓的《九色鹿》故事,故事生动有趣。

上图_ (257窟)《九色鹿》

4. 贤愚因缘经故事这类壁画是随着中晚唐俗讲的兴盛而兴起的一种连续的故事壁画。所谓俗讲,多以佛经故事等简化为通俗浅显的变文,用说唱形式宣传经义。和经变画方式一样,这也是将深奥的佛经义理以说唱的形式进行一种宣讲,就是让更好地扎根在之中。通常,这种故事画是连续的,俗讲僧站在旁边,一边讲故事,一边指引听众观看。

5. 史迹故事这类壁画包括高僧行迹、历史、方志、各地瑞象、感应故事等,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及人文价值。时间覆盖盛唐到西夏。莫高窟有很多这类壁画,如《张骞出使西域》、《昙延法师祈雨》等,非佛经的,有关历史人物和瑞象故事也归纳其中。

上图_ 《张骞出使西域》

上图_ 《昙延法师祈雨》

6. 地方历史人物故事这类故事画主要是讲述公元9世纪中叶到10世纪归义军统治沙洲的故事。内容集中在归义军首领张议潮,曹议金等节度使及其夫人的生活、出行等。壁画歌颂、宣传世俗世界中的统治者的功绩。

通过上述分类,我们可以看出,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主要集中在内容上,壁画里俨然就是一个佛国世界在人间的投射。这里有森严的等级、有美妙的音乐歌声、也有因果轮回,悲欢喜乐。通过欣赏这些斑驳的壁画内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当时的面貌。

上图_ 北魏飞天

莫高窟的壁画经历千年,虽然斑斓的色彩早已褪去,但这依旧是美术史上的重要一环。这些壁画对于美术史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在内容上,开拓了故事画的内容,由于来源西方,这些外来的内容丰富了本土的绘画内容。“洋故事”给的故事画注入了新活力。让我们看到了异域的生活。

第二,由于敦煌的故事画大量的内容,早期还带有西域的风格,这些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和中原画法相交融,终融入了中华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这些壁画,如果以时间为轴,就把上至十六国,下至宋元各个时期的绘画技巧和特点一一展露出来,形成了一副长卷,从中可以看到绘画技法的变迁。同时,壁画中的佛国世界就是人间的缩影,画中的楼台、庙宇、宫殿、器具无一不是当时生活的投射。我们可以从中知道人们是如何吸收异域风俗结合本民族自有的习惯才形成了适合自己的民族习惯。

上图_ (285窟)西魏

第三,情景交融是绘画创作的一大成就。

早期的绘画内容主要是以人物为主,老庄哲理以及神话故事之类。在绘画技巧上以天空为背景,不重视环境描写。将历史和题材引入敦煌壁画后,故事内容就指向人间,以山水为背景的渲染逐步出现。丰富了山水画技法和故事内容。早期的故事画以人物为中心,到了北周时代,壁画上出现了环境描写,但此时人物环境比例不协调,出现“人大山小”直到了8世纪初,壁画出现了人物山水比例合理的写实现象。由于山水背景的引入,使故事画的构图更加多样,更加自由。

第四,各类故事画中,都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敦煌位于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自然有西北地区的地貌特点。壁画中的沙漠,冰山,河流把古代人们生活的环境细节做了细致的记录。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的商旅,行走在丝绸之路上要经历多少磨难和险恶的自然环境,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形象。

上图_ 《五百强盗礼佛图》

第五,敦煌壁画体现了古代画工的热情洋溢的创作精神。

在古代,工匠的地位很低,从事敦煌壁画的画工们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从壁画的线条、技法和丰富想象力中可以看到画工的创作热情,他们将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故事细节一一展示出来,画工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去理解教义,从生活中来的实际感受连同个人的情感也一同带入画中,解读一次敦煌壁画,就是一次和古人穿越时空的对话。

千年莫高,人类敦煌。这座艺术的殿堂留给后人太多需要挖掘的宝藏。如果没有几代学人的保护、研究和传承,今天的我们也许不能走入这美术长廊。

文:夜未央

参考资料:

【1】史苇湘 《敦煌历史与莫高窟艺术研究》

【2】赵声良,戴春阳,张元林 《敦煌文化探微》2014

【3】敦煌研究院 《石窟艺术 莫高窟》2015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敦煌壁画画的都是什么东西?现在留存的壁画里都有什么?

敦煌壁画画的是佛传故事、人生故事、史迹故事、地方历史人物故事等。现代的壁画里还有关于神话传说的人物、人像。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主要是故事,现存的有故事,赡养人的肖像,还有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

敦煌壁画画的种类很多,可以说包罗万象,主要的其实画的就是的一些故事和图像,现在已经把敦煌壁画保护了起来,残留了一些的故事的壁画儿。

这种壁画主要讲述佛陀的故事,是故事画的主旋律。从北凉到北宋,历时五个世纪。根据时代的变化,这些壁画在绘画内容上,从布局、线条、绘画方法、构图到色彩都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275窟的横幅和61窟的屏风因不同,对佛事的表现有不同的侧重。

敦煌壁画,究竟画了些什么呢?

主要的佛画是佛陀的说法或 "三身图 "或 "三段式佛",还有佛陀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不同对象的讲经说法的部分。

还有壁画中的佛陀传记,如第263窟北侧的大型壁画,佛陀坐在中间,周围是优雅的舞蹈菩萨和天空中的飞花。佛陀坐着,靠在一对鹿身上,这就是佛陀次说法的场景。说到丝绸之路,就不得不提敦煌莫高窟这个辉煌的宝地,它是由广袤的西北绿洲孕育而成的。莫高窟是四大石窟之一,雕刻于公元366年的先秦时期。在随后的100多年里,还不断加工完善,开凿新的石窟。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现有的近30个完整石窟。

据《李可染重修莫高窟圣地碑记》记载。"莫高窟,前觉秦建元二年,萨门勒僔戒清虚,持心静。尝棒西林之野,行至山下,忽见黄金,塑千佛,作一龛。法亮禅师,从东而来,而在尊者石窟边,即建。伽蓝的起源始于两个和尚。土家族子弟有400多年的历史,有1000多个龛位"。这段记录是关于莫高窟的传奇经历。知名僧人眼中的金光,就像佛光普照天下。知名僧人在冥冥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于是他在山壁上开凿了个洞窟。同时,由于该山是在广袤的沙漠中开凿的,因此被称为 "沙漠高窟"。渐渐地,人们又称它为 "莫高窟"。

石窟这种特殊的艺术,起源于古印度,主要可分为三类:建筑、雕塑和壁画。在这里,我们只了解到莫高窟中的彩色壁画。莫高窟的壁画种类丰富,色彩绚丽。从壁画的内容来看,有大量的故事、民族神话故事,也有大量的装饰图案画和故事画。其内容涉及面广,包括山川海洋、飞天等。一百多年来,它不断完善,融入了《时代》的风格。它是十六国时期乃至元、明、清时期十几个世纪的文化集成。民间习俗的缩影,气势恢宏,古代多国艺术家在融合了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等诸多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创造了精彩的西部艺术。

莫高窟壁画上有哪些民间故事?莫高窟壁画有多么宏伟?

比如有孟姜女哭长城,神农尝百草,孙悟空大闹天宫,哪咤闹海,还有七仙女和董郎,莫高窟壁画是有着很鲜明的特色,走进去就想要一直逛,非常震撼。

比如嫦娥奔月,女娲造人,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我认为是忘不掉的,而且特别的重。

里面有飞天,有乐舞伎 ,还有各种各样的菩萨和佛像,种类是比较多的,非常的繁复,非常的宏伟。

比如有蛇女吃人,还有西王母求,嫦娥奔月还有大禹治水,莫高窟壁画密密麻麻的,真不愧是文化遗产。

莫高窟的壁画都有哪些内容呢?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后经历代增修,今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内容丰富的一座。1987年被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莫高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在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可惜由于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