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怡怡,德育过程的规律,关于小学德育过程的规律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德育过程的规律(小学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过程的规律(小学德育过程的规律)


德育过程的规律(小学德育过程的规律)


1、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疏导原则即循循善诱原则。

3、2011年教师资格两学教育学大纲:德育(下)第十二章 德育(下)第三节 德育的过程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的品德的过程。

4、德育过程与品德发展过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5、但是,两者是有区别的。

6、教师组织与的德育过程只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外在重要条件,而不是学生的品德发展过程本身。

7、品德的发展过程是学生自身的心理品质的发展过程,它有自己的规律。

8、这些品德发展的规律不是德育过程的规律,只是进行德育的依据。

9、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他们的品德。

10、一、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为什么说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青少年学生在吸取和教育影响的活动中,不仅是被影响、被教育的对象,而且是能动地吸取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主体,因为他们逐渐已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和思想倾向,都有自己的考虑和倾向,都需经过自己的内部思想、情感活动,然后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11、也就是说,外界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感活动,才能被他们所理解、选择和吸取,成为他们自己的观点、需要和追求,这样影响才能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品德。

12、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二、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1.知、情、意、行的特点及其培养知,即道德认识,人的品德的形成离不开认识,一定的品德总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必要条件。

13、不能进行正常的认识的人是不可能形成品德。

14、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水平总是制约着他的修养水平,所以说德育过程常常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开始。

15、情,即道德情感,情感在品德形成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发展为道德信念,如果缺乏相应的情感即使有了某种道德认识也将停留在口头上。

16、在德育过程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17、意,即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决定采取的道德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

18、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使他们有顽强的毅力。

19、这有助于学生坚持道德认识,深化道德情感,调节道德行为,以形成他们的信念。

20、行,即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一个人的道德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表明,因而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21、道德行为在人们的品德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履行道德规范的活动中,人们才能深化道德认识和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增强道德信念,从而使自己的品德得到发展、道德能力得到提高。

22、在德育过程要特别着重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

23、2.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由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