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词类活用的是哪个词 还有意思

6.共其乏困:共,gōng,音同“公”;

课本是依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阙”的其他读音和义项兹不赘引):

将焉取之的焉什么意思 将焉用为翻译将焉取之的焉什么意思 将焉用为翻译


将焉取之的焉什么意思 将焉用为翻译


其:如 以其无礼于晋,其:代词,指代郑国.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阙(jué )

1.除去;失去。《周礼·夏官·槀人》:“凡齎财与其出入,皆在槀人,以待会而考之,亡者阙之。” 郑玄 注:“阙犹除也。”《汉书·蒯通传》:“夫随廝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阙卿相之位。” 晋 袁宏 《後汉纪·光武帝纪八》:“ 光武 中兴,悉阙昭仪家人之号,唯有贵人金印紫绶。”2.侵损;削减。《左传·僖公三十年》:“若不阙 秦 ,将焉取之?阙 秦 以利 晋 ,唯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检测题 翻译句子——参考译文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⑦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译文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编辑本段]文字读音

1.秦军氾南:氾,fàn ;

2.佚之狐:佚,yì,音同“易”;

3.夜缒而出:缒,zhuì,音同“缀”;

4.君之薄也:薄,bó,音同“博”;

5.若舍郑以为之的用法东道主:为,wéi,音同“围”;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wéi,音同“围”;g

8.夫晋:夫,fú,音同“服”;

9.阙秦: quē 侵损秦国土地;

10.秦伯说:说,yuè,音同“悦”,高兴。

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qǐ,音同“起”;逢,páng,音同“旁”;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fú,音同“服”;微,没有。

13.失其所与,不知:知,zhì,音同“智”。

[编辑本段]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

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故秦、晋围之。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 “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瑕……”)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5、微

① 没有

②细小,轻微(同现义)

④卑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⑤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⑥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⑦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

[编辑本段]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这里的“之”是烛之武人名的一个字,没有词义。烛之武,姓烛名武,春秋时期郑国人。《烛之武退秦师》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秦、晋围郑,形势紧迫,在这干钧一发之际,郑臣烛之武仅凭口舌说服秦伯。)

②敢以烦执事 (拿,来,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使者”)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5、之

①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 (的)

③行李之往来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

④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

[编辑本段]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指郑国)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 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前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后一个“封”,仍为名词,疆界。)

⑦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做动词,损害)

⑧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⑨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

⑩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做动词,从属二主)

11.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

[编辑本段]通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③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④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

⑤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⑥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

⑦ 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编辑本段]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⑥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官职;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编辑本段]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状语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状语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⑤(烛之武)辞曰 省略句

⑥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句

⑦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句

⑧(晋)许君焦、瑕 省略句

⑨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

⑩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也撤离郑国。

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⒈其无礼于晋②,且贰⑴于楚也③。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⑵远,君知其⒋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⑷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⑸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⑹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晋文公和秦穆公会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郑伯有曹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么(我)怎敢冒昧地用这种方式来麻烦你呢。越过别的(晋国)把远地(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他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任,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心里)赞同,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请过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⑦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编辑本段]译文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 先秦.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倒装句,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其,代词,它,指郑国。于,对于。

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表递进。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4

.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名词作动词,。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5.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古汉语字典注,氾作水名是念作第二声。)6.

若:如。8.使:派。9.见:拜见进见。10.从:听从。11.

辞:推辞。12.

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13.

犹:尚且。14.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

15.用:任用。

16.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17.

然:然而。

18.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19.

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20.

既:已经。

21.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这是客气的说法。敢,冒昧的。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22.

越国以鄙(bǐ)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越,越过。鄙,边邑。23.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24.焉:何。25,用:介词,表原因。26.陪:增加。27.邻:邻国,指晋国。28.

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29.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厚,雄厚。30.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31.舍:放弃(围郑)。32.

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33.

共(gōng)其乏困: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共,通“供”,供给。34.其:代指使者。

35.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36.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37.为···赐:施恩。38.

许君焦、瑕:(晋惠公)许诺给您焦、瑕两城。39.

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朝,在早晨。

40.厌:通“餍”,满足。41.

东封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42.

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疆界。指晋国灭郑以后,必将图谋秦国。肆,延伸,扩张。43.封:疆界。44.

阙(quē):侵损,削减。45.盟:结盟。46.戍:守卫。47.还:撤军回国。[注:在古汉语词典中明确标注为“缺”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48.

说:“说”同“悦”,喜欢,高兴。49.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50.微:没有。51.夫人:远指代词,那人,指秦穆公。

因人之力而敝之,52.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返回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53.因:依靠。敝,损害。

失其所与,54.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亲附。知:通“智”。

以乱易整,55.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易,代替。武,指使用武力是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不符合武德。整,指一致的步调。56.

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57.

去之:离开郑国。之,指代郑国。

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成现代汉语)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是既东封郑,“既”是“已经”的意思。

夫:句首发语词,二声;

何厌之有:有什么满足的呢?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有何厌?。何:什么,厌:满足,之:宾语前置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的标致,不翻译;

既东封郑:已经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在东边把郑国作为边邑。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邑

又欲肆其西封:又想要向西扩大它的领土。肆: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延伸;其:代词,它,指代晋国;封:名词,边邑,边界;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阙:侵损,削减;焉:副词,怎么

“焉”在文言文中所有意思?

1.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2. 哪里或那里 3.什么 4.怎么 5.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6.如何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7.于是,就,乃,则 [then]。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8.于是。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9.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10.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11.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12.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13.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14.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基本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⒉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⒊!”许⑶之。字义

亦去之。 无实义

1. 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焉。不复出焉。2. 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3. 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焉置土石?4. 文言助词:又何戚焉。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哪里或那里什么怎么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能,相当于“于是”、“于此”如何〖how〗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太多了,请参考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中 所有 之 其 以 的用法,意思 在线急等!!需要复习非抄。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两个“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句子翻译如下:

佚(yì)之狐:郑国大夫。7.

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行李之往来:使者往来。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和用法

主谓间取消句子性。如:《刻舟求剑》中的“是吾剑之所从坠”。结构助词“的”,如《幼时记趣》中的“故时有物外之趣”,译为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他,她,它(们),如则其善者而从之。往,到....去,如《逍遥游》“奚以九万里而南为”这、此,如《愚公移山》曾不能毁魁父之丘。宾语前置的标志。《陋室铭》“何陋之有”我,《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定语后置的标志。《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衬音助词,调整音节,无实意。如《曹刿论战》“公将鼓之”。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翻译:因为郑国对晋文公不以礼相待,并且对晋国怀有二心而亲近楚国。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翻译: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赶不上别人,现在年老了,没有能力做什么了(这件事了)。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翻译:我没有能够及早地重用您,现在危急时刻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啊。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翻译: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这件事的难处,为什么要没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翻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已经向东把郑国作为边境,又想扩展他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将要到哪里夺取土地呢?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翻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去损害别人,是不仁义的;失去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用混乱代替整齐,是不符合武德的。

其的用法

其:如 以其无礼于晋

其:代词,指代郑国。

君知其难也。

其:句中语气词。

吾其还也。

其:表语气

公从之 代词,指同意郑伯的意见

臣之壮也 连词,我在年轻时候

是寡人之过也 连词,的

许之 无实意,答应了他

邻之厚,君之薄也。 连词,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行李之往来 连词,的

君之所知也。 表连接,您是知道的

夫晋,何厌之有? 递进,应为有何厌之

将焉取之? 代词,指土地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语气词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在那里,指地点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连词,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连词,的

以的用法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

敢以烦执事 用

越国以鄙远 来

君知其难也.其:句中语气词.

吾其还也.其:表语气.

之:如 公从之.之:代词,指代派遣烛之武出使秦师.同样用法的句子还有: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亦去之;均指代郑国.

臣之壮也,之:主谓之间,无实意.同样用法的句子还有: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君之所知也; 望采纳

指示代词。对;指示代词,那;代词,指代“使者”;指示代词,向; 代词,自己的;表示祈使语气,还是。

以其无礼于晋:指示代词。对。

君知其难也:指示代词,那。

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

又欲肆其西封:指示代词,向。

失其所与: 代词,自己的。③衰败 国势衰微。

吾其还也:表示祈使语气,还是。

“其”这个字就是表示对方或者是当事人的意思。用法也比较广泛,能够用在人称或者是第三人称道中。

“子亦有不利焉”中的“焉”是什么意思?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作语气词,用于句末 子亦有不利焉:对您也不利啊

出自:《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

作者:左丘明 (先秦)

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郑国晋侯、秦伯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吾其还也。”亦去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之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