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云与朱高炽 徐妙云嫁给朱标
徐妙云给朱棣生了几个孩子
徐妙云给朱棣生了7个孩子。
徐妙云与朱高炽 徐妙云嫁给朱标
徐妙云与朱高炽 徐妙云嫁给朱标
仁孝文皇后徐氏,生于应天府,明成祖朱棣原配皇后,明朝开国功臣、中山武宁王徐达长女,她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有“女诸生”的美誉。徐皇后总共为朱棣生了三子四女,朱棣所有的孩子中,除了皇四子跟皇五女之外,其余的孩子都是徐皇后生的。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都是徐皇后之子。
徐妙云她写了许多和文学方面的作品,还曾根据马皇后的教诲写了《内训》二十篇,成为了后宫嫔妃的“教科书”。她还写了《劝善书》,希望天下人都能多行善事。除此之外她还写了许多诗篇,后来被编成《仁孝皇后诗集》。
徐妙云对朱棣的影响
1407年,徐妙云就了,年仅45岁。在临终之际,徐妙云依然关心着大事,提出民生还没有完全恢复,希望朱棣爱惜民力,体恤。徐妙云的,对于朱棣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明朝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她之后,朱棣极其悲痛,为她举办了各种纪念仪式,并且此后再也没有立皇后。
但与此同时,由于缺少了徐皇后的劝谏与安抚,朱棣也性情大变,变得愈发暴躁和不可捉摸,朱棣自己也叹息道:“朕再也听不到皇后的直言了”如果徐妙云能多活二十年,或许历史将大不一样。
明成祖朱棣一生的女人及事迹
洪武九年(1376),册为燕王妃。高皇后深爱之。从王之籓,居孝慈高皇后丧三年,蔬食如礼。高皇后遗言可诵者,后一一举之不遗。
靖难兵起,王袭大宁,李景隆乘间进围北平。时仁宗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备御,多禀命于后。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后激劝将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
王即帝位,册为皇后。言:“南北每年战斗,兵民疲敝,宜与休息。”又言:“当世贤才皆高所遗,陛下不宜以新旧间。”又言:“帝尧施仁自亲始。”帝辄嘉纳焉。初,后弟增寿常以国情输之燕,为惠帝所诛,至是欲赠爵,后力言不可。帝不听,竟封定国公,命其子景昌袭,乃以告后。后曰:“非妾志也。”终弗谢。尝言汉、赵二王性不顺,官僚宜择廷臣兼署之。一日,问:“陛下谁与图治者?”帝曰:“六卿理政务,翰林职论思。”后因请悉召见其命妇,赐冠服钞。谕曰:“妇之事夫,奚止馈食衣服而已,必有助焉。朋友之言,有从有违,夫妇之言,婉顺易入。吾旦夕侍上,惟以生民为念,汝曹勉之。”尝采《女宪》、《女诫》作《内训》二十篇,又类编古人嘉言善行,作《劝善书》,颁行天下。
永乐五年(1407)七月,疾革,惟劝帝爱惜,广求贤才,恩礼宗室,毋骄畜外家。又告皇太子:“曩者北平将校妻为我荷戈城守,恨未获随北巡,一赉恤之也。”是月乙卯崩,年四十有六。帝悲恸,为荐大斋于灵谷、天禧二寺,听群臣致祭,光禄为具物。十月甲午,谥曰仁孝皇后。七年营寿陵于昌平之天寿山,又四年而陵成,以后葬焉,即长陵也。帝亦不复立后。仁宗即位,上尊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祔太庙。
要数徐皇后了。。。朱棣的一生戎马,女人在他心里的比例并不大,若说还有,必是徐皇后
徐妙云,历史上的徐妙云结局如何?
徐妙云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幼时便展现出过人的学习能力。她喜欢安静、喜欢读书、爱好兵书,凡是所看所学皆能过目不忘。因为研究兵书,她在排兵布阵上也颇在行,世人称她“女诸生”。
声名远播的徐妙云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一个注意,就让世上多了一对佳偶,燕王朱棣有了一个好王妃好妻子。1376年,十五岁的她嫁给了十七岁的他。婚后她细心照料燕王朱棣,谨慎侍奉公婆。马皇后也很喜欢这个儿媳,还在大庭广众之下夸赞徐妙云。朱棣对这个妻子也很满意。
徐妙云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对待子女的教育,徐氏因人施教。三个儿子也都对他们的母亲敬佩非常。
徐妙云作为燕王妃,果敢坚毅,足智多谋,一心为民,一心为君;徐妙云作为成祖皇后,贤明淑德,善良正直,忠心为国,赤心为君;徐妙云作为母亲,温和仁慈,悉心培养,关心体贴,认真劝谏。她短短一生,却在史上留下了浓墨一笔。
历史上徐妙云先后嫁给了谁
徐妙云被指婚给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不愿向联姻妥协,逃婚去军营。后来,朱棣还是娶了徐妙云,在他登基后,徐妙云被册立为皇后,夫妻情深。
朱棣徐妙云的儿子都有谁,徐妙云怀孕了,她嫁给朱棣后为朱棣生了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
历史上徐皇后和朱棣的三个儿子分别是明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四个女儿分别是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和咸宁公主。
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在历史上也是一位贤后,朱棣一生对她恭恭敬敬,徐皇后后,朱棣本没有再立皇后的打算,但当他知道徐皇后有个很漂亮的妹妹叫徐妙锦。
居然迫不及待地想把她纳入后宫,还要立为皇后,不过这个徐妙锦是个奇女子,她拒绝朱棣的“求婚”,宁愿削发为尼也不嫁给朱棣,这在历史上是的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