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花和猪蹄的区别

猪蹄指猪的脚部(蹄)和小腿,这是经常被人食用的部位之一,有多种不同的烹调作法;而蹄花指的是猪蹄料理。

蹄花是哪个部位 蹄花是哪个部位的肉蹄花是哪个部位 蹄花是哪个部位的肉


蹄花是哪个部位 蹄花是哪个部位的肉


猪脚又叫猪蹄、猪手。分前后两种,前蹄肉多骨少,呈直形,后蹄肉少骨稍多,呈弯形。猪蹄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这是一种由生物大分子组成的胶类物质,是构成肌腱、韧带及结缔组织中主要的蛋白质成分。

据食品营养专家分析,每100克猪蹄中含蛋白质15.8克、脂肪26.3克、碳水化合物1.7克。猪蹄中还含有维生素A、B、C及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尤其是猪蹄中的蛋白质水解后,所产生的胱氨酸、精氨酸等11种氨基酸之含量均与熊掌不相上下。

猪蹄的烹饪技巧

1、洗净猪蹄,用开水煮到皮发胀,然后取出用指钳将毛拔除,省力省时。

2、猪蹄带皮煮的汤汁不要浪费,可以煮面条,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胶质。

3、多,可以将松香先烧溶趁着热,泼在上,待松香凉了,揭去,也全脱了。

4、制作前要检查好所购猪蹄是否有局部溃烂现象,把毛拔净或刮干净,剁碎或剁成大段骨,连肉带碎骨一同掺配料入锅。

以上内容参考:

蹄花和猪蹄的区别

猪蹄想必很多人都吃过,其营养丰富,口感好,吃了具有补虚弱、填肾精、健采膝等功能,深受大众的喜爱。那么,蹄花和猪蹄的区别是什么?

蹄花和猪蹄的区别

一、蹄花和猪蹄的区别

猪蹄指猪的脚部(蹄)和小腿,这是经常被人食用的部位之一,有多种不同的烹调作法;而蹄花指的是猪蹄料理。

二、吃猪蹄有什么好处?

人们把猪蹄称为“美容食品” 和“类似于熊掌的美味佳肴”,吃后能增强细胞生理代谢,有效地改善机体生理功能和皮肤组织细胞的储水功能,使细胞得到滋润,保持湿润状态,防止皮肤过早褶皱,延缓皮肤的衰老过程。

不仅如此,猪蹄对于经常性的四肢疲乏、腿部抽筋、麻木、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胶缺血性脑患者有一定辅助疗效,有助于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减缓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速度,有壮腰补膝和通乳之功,对于女性具有丰胸作用。

蹄花和猪蹄的区别

猪蹄指猪的脚部(蹄)和小腿,而蹄花指的是猪蹄料理。

猪蹄,是指猪的脚部(蹄)和小腿,在又叫元蹄。在华人世界中,猪蹄是经常被人食用的部位之一,有多种不同的烹调做法。猪蹄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质,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它能防治皮肤干瘪起皱、增强皮肤弹性和韧性,对延缓衰老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都具有特殊意义。

挑选猪蹄需注意,颜色发白,个头过大,脚趾开并有脱落痕迹的是双氧水浸泡的化学猪蹄。

制作方法:

一、卤猪蹄

原料:猪蹄450克,花生38克,廖排骨卤汁500g,香菜少许。味精1/6茶匙,冰糖19克,酱油1大匙,海山酱1/4茶匙。

制作:

1.猪蹄切块后,用水烫过取出。

2.酱猪蹄、料、花生及香料一同用大火煮15分钟。

备注:海山酱是一种甜辣且带五香味的酱料,其原料大多是五香料、糖、醋、辣椒酱、淀粉等。

二、葱炖猪蹄

原料:葱50克、猪蹄4个、食盐适量。

制作:将猪蹄拔去毛桩,洗净,用刀划口;将葱切段,与猪蹄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和食盐少许,先用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炖熬,直至熟烂即成。

功效:补血消肿。适用于血虚,四肢疼痛、浮肿、疮疡肿痛等症。

三、红烧猪蹄

原料:猪蹄750克。

调料:盐、葱各13克,姜8克,香油、料酒各25克,花椒5粒,冰糖50克,汤1300克。

制作:

1、将猪蹄刮毛洗净,剁去爪尖劈成两半,用水煮透后放入凉水中。姜、葱拍破待用。

2、用炒勺将少许香油烧热,放入冰糖炸成紫戏色时放汤调至浅红色为度。

3、加入猪蹄、料酒、葱、姜、盐、花椒,汤烧开后除去浮沫,用大火烧至猪蹄上色后,移至小火炖烂,收浓汁即成。

猪脚四点金是哪个部位

猪脚四点金就是猪蹄,因为每支脚都有两大两小共四个蹄,通常会先去除趾甲后再做料理,又称做蹄花、四点金,脚蹄皮厚筋多,掌心也是胶原蛋白饱满的部分,软嫩又有弹性。

猪蹄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质,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它能防治皮肤干瘪起皱、增强皮肤弹性和韧性,对延缓衰老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都具有特殊意义。为此,人们把猪蹄称为“美容食品”和“类似于熊掌的美味佳肴”

猪小肉是哪个部位

常吃的七大部位

A:肩胛肉Shoulder

前胸的上半部为梅花肉,下半部即为胛心肉。取自猪只背脊前方到肩胛骨处的肉,属于猪只身上运动量较大的部位。肩胛肉的肉味丰富、有着迷人的肉香,加上带筋又有油脂,能够做多种烹调变化。

梅花肉 Pork Picnic Shouder Roast:

属于上肩胛肉,油脂分布均匀,是常使用的部位,因有筋有肉,吃起来口感好,用途广泛,过去也是价位,俗称「上肉」。现代人大多不喜欢油脂过多的肉质,因此肉摊贩卖时大多会把皮和厚厚的猪油脂肪层去掉才卖给消费者。

料理方式:适合长时间炖煮、红烧、大块烘烤,如叉烧肉、炖肉、白切肉,烹调时间越长越能将味道煮进肉里,另外也能切成薄片,做为火锅、烧烤用肉片。

胛心肉:胛心肉就是下肩胛肉,在传统市场常听人用台语说的「ㄍㄚˋ心」就是它。胛心肉因为较没有油脂,被认为是做绞肉的部位,通常可加入一点肥肉,让绞肉料理更加滑顺,制成料理如水饺馅、包子馅等也会更好吃。

B:前腿肉

有的肉贩会把附近相连的前胸肉、梅花肉都包含在前腿,但以多数分法来说,前腿比较单纯就是指腿部部分。前腿较后腿粗短,膝盖向前弯曲,一般常吃到的万峦猪脚与德国猪脚使用的都是前腿部分,但略有不同的是,万峦猪脚会使用整支前腿,但德国猪脚主要是取前腿上方多肉的地方,而不包含脚蹄。

此部位脂肪甚少、胶质多,怕吃油的人,常会挑选此部位;肉质比梅花肉结实一点,又不会像后腿肉太瘦,口感上较为适中。

料理方式:因肉质比后腿来得Q,适合红烧、炖煮至熟烂,或是煎烤烹调、炒肉丝或剁成绞肉做馅料。

C:大里肌Pork Lion

位于猪只背脊的部位,油脂偏少、肉质富咬劲,形状和纹理工整,算是猪肉中很好的部分。因为肉块完整,一大块特别适合做成炸猪排,也常见于制作成中式排骨这类菜色,料理后有更浓厚的肉质香味。

料理方式:因为纤维细且比较紧密,不适合长时间烹煮;但短时间的烹煮,像是厚切做成炸猪排,或者切丝快炒的口感都很好,可以吃得到肉的咬劲。

在处理时,为了让肉质可以更加松软,可用肉槌拍肉,此动作会把肉的纤维和一些组织拍断,烹调时肉的收缩就会比较有限,维持口感,不会过度干硬。

D:小里肌Pork Tenderloin

是背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是猪只身上运动少的部分,也是全猪中嫩的一块肉。特色是肉味较淡、无骨且不带筋,脂肪含量低。靠近肋排的里肌尖端是特别嫩的部分,又称为「腰内肉」。

料理方式:这块肉纤维细,适合快速短时间烹调,以免肉汁流失,像是煎、炒、炸都是小里肌很适合的烹煮方式,或者单纯做成炸猪排食用。

E:腹胁肉(五花肉)Pork Belly

指的是猪只背脊部下方的肚腩部位,俗称「五花肉」,皮、猪油、肉分层清楚,所以又被称为「三层肉」。含有大量油脂,所以肉的风味特别强烈,一块完整的猪五花,可以品尝到多样风味。购买五花肉可挑选厚一点,以前半段的口感。

料理方式:可依烹调需求来挑选肥瘦比例,油脂丰富的五花肉口感温润,适合切块红烧或卤、炖煮,不会因为长时间炖煮而肉质变硬,而是会越煮越入味,例如梅干扣肉、东坡肉,外层的猪皮也因此成为Q弹胶原蛋白代表食物。若想要快炒或清烫后白切蘸酱,则可选择肥瘦比例不多的。

F:后腿肉Pork Ham

后腿肉质特别结实,较靠臀部的地方因为肉纤维较粗,油脂较少仅带一点肥肉,肉质的口感上较涩。

臀肉:

属于后腿的上方,瘦肉多、较少油脂,口感相对较涩;但因为筋膜较少,处理上比较方便,常被用来做绞肉、肉羹或快炒,也很常用做加工肉品,尤其是香肠、火腿等。

料理方式:肉质较粗,适合炒肉丝、做绞肉,其实贡丸、火腿、肉松等加工品多会选用后腿肉来制作。

若想用臀肉部位来做烧烤料理,可以先切片拍扁,改变肉的结构,这样处理过会更好吃。

蹄膀:

大腿下方一小段到膝盖间的部位称为蹄膀,也有人叫「腿库」,此处肉多,肉质肥而不腻、猪皮较薄,通常适合连皮一起做长时间炖煮。

料理方式:通常适合连皮一起做长时间炖煮,可以切块卤煮或红烧,炸过再烤亦很不错。

G:猪脚、猪蹄

蹄膀以下为猪脚、猪蹄,猪属于偶蹄类动物,每支脚都有两大两小共四个蹄,通常会先去除趾甲后再做料理,又称做蹄花,脚蹄皮厚筋多,掌心也是胶原蛋白饱满的部分,软嫩又有弹性。

料理方式:适合长时间的卤煮、红烧。

蹄筋:

也就是一般俗称的猪脚筋,虽然前后脚蹄中都有蹄筋,但前脚蹄筋较不易取出,所以市面上多是从后脚蹄中抽出,也因数量不多,事先向摊贩预订,或是在干货行也能买到需要发泡的干蹄筋。一般烹调方式除了在办桌菜中常吃到的会加入外,也可以略微炸过再卤,QQ的口感与丰富胶质受到不少人喜欢。

!特殊部位

1 - 猪颈肉

即俗称的「松阪猪」,起初是有业者发现这个部位吃起来的口感不输松阪牛,才取了这个名字吸引买气,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食材。猪颈肉占全猪比例很少,一只猪身上只有六两,因此又称为「黄金六两肉」。

此部位肉质口感脆、油脂也够,料理时要掌握快速烹调、切薄片两大原则,不适合久煮或用焖的方式烹调,否则肉会越煮越硬。

2 - 肝连肉

顾名思义是位于肝上方的一块肉,将猪内中的胸腔及腹腔分隔开的一片隔膜,连接至肝,因此称为肝连肉,是内中的一块瘦肉,又有「内的松阪肉」之名,珍贵性可见一斑。在传统市场不易买到肝连肉,因为大多已被面摊老板们早早预订走了。

3 - 猪颊肉

猪下巴、脸颊两侧部位的肉,又名「嘴边肉」、「菊花肉」,油脂不多,肉质带有软筋,口感软嫩,因猪吃东西咀嚼时会不断运动到嘴边肉,所以肉质软中有嚼劲,汆烫切片或烧烤都很好吃。

4 - 骨仔肉

即猪头肉,猪骨头上的细肉取下切剥后,即成为一道美味骨仔肉。

5 - 虎掌

是猪膝盖处的韧带与软骨组织,因为前腿虎掌较小,所以使用后腿虎掌居多,外型为白色、口感软Q且富有胶质,通常会连着大骨一起贩卖,富有胶质。因为数量不多,建议事先向摊贩预订。除了常听到的「虎掌烩乌参」这道菜外,也很适合红烧或三杯等重口味的菜色。

6 - 老鼠肉

在运动量大的大腿部位有一块俗称「老鼠肉」,为猪腱肉的一部分,多指后腿猪腱,每只猪只能取出四块,肉质Q弹、带有嚼劲却又不致过硬,外型有如橄榄,带有肉膜包覆且内藏软筋。

猪腱是哪里?

猪的前腿与后腿都有猪腱,橄榄状的猪腱位于大腿部分的肌肉束中,前腿的腱肉较小、后腿较粗大,所以有的肉贩也会称之为小腱与大腱。这里较无油脂又带软筋,适合长时间炖煮,采红烧或卤肉皆可,一般便当店常见的猪肉切片也常使用这个部位。

7 - 二层肉

位于猪皮下方和里肌中间的薄薄一层肉,肉质软嫩,数量少、价位高。建议逆纹切成薄片后烫熟蘸酱料吃,类似蒜泥薄片的吃法,能品尝特殊口感。

认识猪排、骨

胛心排:

胛心肉附着的骨头,被称为胛心排,骨头比较粗大、耐煮,较常拿来熬汤,像是炖排骨。

肋排:

五花肉留下一层和骨头相连的瘦肉的部分,就是所谓的肋排,此部位的肉多汁,多拿来烧烤做成烤肋排,而肉摊也常把肋骨挑出来,成为一支一支细细的支骨,肉的部分就拿去卖三层肉,支骨拿来熬汤。

里肌排:

里肌肉附着的骨头,称为里肌排,又称「小排」,是去除了背脊、支骨后剩下中间比较粗短的骨头,小小一节节,肉算多,料理上适合长时间烹调入味,像是糖醋、红烧都是常见做法,肉质和大里肌肉的口感不多,比较有嚼劲。

背脊:

通称龙骨,是猪的脊椎,若和大里肌相连即为便当中的排骨,但若把两边的大里肌取出,基本上就只剩骨头,几乎没有肉,不过因脊髓含有胶质,常拿来炖补、熬高汤。

腿骨:

时常在小吃店中听到汤面或羹汤的汤头以大骨汤熬成,猪腿的前腿骨与后腿骨主要便用来熬汤用。可请小贩帮忙把骨头切段,除了方便处理,也可以让骨髓与汤汁互相混合,使汤头更能吸取腿骨香气。

猪血、猪油也是一大美味

猪血怎么料理?

一般在猪肉摊上不太容易买到猪血,因为在屠宰场时都有专门收猪血的商家会直接买走再加工处理,所以通常民众较容易在超市买到成块的猪血或米血糕。因猪血铁质丰富所以腥味较重,无论用中西式做法处理猪血,都建议加些蒜、韭菜或小茴香等口味较重的食材调味,或像外头小贩在米血糕上撒花生粉与香菜,亦可减少腥味。

猪油有妙用?

猪只的皮下脂肪发达,而脂肪就是猪肉摊上一块一块白色的猪油,传统家庭都习惯将猪油切成小块后丢到锅里油炸,炼出可用于炒菜或拌饭的新鲜猪油,或超市也可买到冷藏过的现成猪油,遇热融化后同样可拿来炒菜、拌饭、面。

猪油也会出现在香肠与一些加工制品中,增添食品的口感与滑顺度。通常使用的猪油多为猪背油,除了面积较大且完整,处理时产生的杂质也较少,另外还有一种猪腹腔的油,因为料理时杂质较多,会使食物口感不好,所以顶多只会拿来油炸食物,炸完即丢。除了这种成块的油,还有一种「网纱油」,除了这种成块的油,还有一种网纱油是位于胰下方、包裹猪腰的网状肥油,较常见是用来固定小吃「龙凤腿」的馅料。

5号网版权所有

猪身上哪个部位的肉炒出来是脆的

常吃的七大部位

A:肩胛肉

前胸的上半部为梅花肉,下半部即为胛心肉。取自猪只背脊前方到肩胛骨处的肉,属于猪只身上运动量较大的部位。肩胛肉的肉味丰富、有着迷人的肉香,加上带筋又有油脂,能够做多种烹调变化。

梅花肉

属于上肩胛肉,油脂分布均匀,是常使用的部位,因有筋有肉,吃起来口感好,用途广泛,过去也是价位,俗称「上肉」。现代人大多不喜欢油脂过多的肉质,因此肉摊贩卖时大多会把皮和厚厚的猪油脂肪层去掉才卖给消费者。

料理方式:适合长时间炖煮、红烧、大块烘烤,如叉烧肉、炖肉、白切肉,烹调时间越长越能将味道煮进肉里,另外也能切成薄片,做为火锅、烧烤用肉片。

胛心肉:胛心肉就是下肩胛肉,在传统市场常听人用台语说的「ㄍㄚˋ心」就是它。胛心肉因为较没有油脂,被认为是做绞肉的部位,通常可加入一点肥肉,让绞肉料理更加滑顺,制成料理如水饺馅、包子馅等也会更好吃。

B:前腿肉

猪各部位肉的名称全解

有的肉贩会把附近相连的前胸肉、梅花肉都包含在前腿,但以多数分法来说,前腿比较单纯就是指腿部部分。前腿较后腿粗短,膝盖向前弯曲,一般常吃到的万峦猪脚与德国猪脚使用的都是前腿部分,但略有不同的是,万峦猪脚会使用整支前腿,但德国猪脚主要是取前腿上方多肉的地方,而不包含脚蹄。

此部位脂肪甚少、胶质多,怕吃油的人,常会挑选此部位;肉质比梅花肉结实一点,又不会像后腿肉太瘦,口感上较为适中。

料理方式:因肉质比后腿来得Q,适合红烧、炖煮至熟烂,或是煎烤烹调、炒肉丝或剁成绞肉做馅料。

C:大里肌Pork Lion

猪各部位肉的名称全解

位于猪只背脊的部位,油脂偏少、肉质富咬劲,形状和纹理工整,算是猪肉中很好的部分。因为肉块完整,一大块特别适合做成炸猪排,也常见于制作成中式排骨这类菜色,料理后有更浓厚的肉质香味。

料理方式:因为纤维细且比较紧密,不适合长时间烹煮;但短时间的烹煮,像是厚切做成炸猪排,或者切丝快炒的口感都很好,可以吃得到肉的咬劲。

在处理时,为了让肉质可以更加松软,可用肉槌拍肉,此动作会把肉的纤维和一些组织拍断,烹调时肉的收缩就会比较有限,维持口感,不会过度干硬。

D:小里肌Pork Tenderloin

猪各部位肉的名称全解

是背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是猪只身上运动少的部分,也是全猪中嫩的一块肉。特色是肉味较淡、无骨且不带筋,脂肪含量低。靠近肋排的里肌尖端是特别嫩的部分,又称为「腰内肉」。

料理方式:这块肉纤维细,适合快速短时间烹调,以免肉汁流失,像是煎、炒、炸都是小里肌很适合的烹煮方式,或者单纯做成炸猪排食用。

E:腹胁肉(五花肉)Pork Belly

猪各部位肉的名称全解

指的是猪只背脊部下方的肚腩部位,俗称「五花肉」,皮、猪油、肉分层清楚,所以又被称为「三层肉」。含有大量油脂,所以肉的风味特别强烈,一块完整的猪五花,可以品尝到多样风味。购买五花肉可挑选厚一点,以前半段的口感。

料理方式:可依烹调需求来挑选肥瘦比例,油脂丰富的五花肉口感温润,适合切块红烧或卤、炖煮,不会因为长时间炖煮而肉质变硬,而是会越煮越入味,例如梅干扣肉、东坡肉,外层的猪皮也因此成为Q弹胶原蛋白代表食物。若想要快炒或清烫后白切蘸酱,则可选择肥瘦比例不多的。

F:后腿肉Pork Ham

后腿肉质特别结实,较靠臀部的地方因为肉纤维较粗,油脂较少仅带一点肥肉,肉质的口感上较涩。

臀肉:

猪各部位肉的名称全解

属于后腿的上方,瘦肉多、较少油脂,口感相对较涩;但因为筋膜较少,处理上比较方便,常被用来做绞肉、肉羹或快炒,也很常用做加工肉品,尤其是香肠、火腿等。

料理方式:肉质较粗,适合炒肉丝、做绞肉,其实贡丸、火腿、肉松等加工品多会选用后腿肉来制作。

若想用臀肉部位来做烧烤料理,可以先切片拍扁,改变肉的结构,这样处理过会更好吃。

蹄膀:

猪各部位肉的名称全解

大腿下方一小段到膝盖间的部位称为蹄膀,也有人叫「腿库」,此处肉多,肉质肥而不腻、猪皮较薄,通常适合连皮一起做长时间炖煮。

料理方式:通常适合连皮一起做长时间炖煮,可以切块卤煮或红烧,炸过再烤亦很不错。

G:猪脚、猪蹄

猪各部位肉的名称全解

蹄膀以下为猪脚、猪蹄,猪属于偶蹄类动物,每支脚都有两大两小共四个蹄,通常会先去除趾甲后再做料理,又称做蹄花,脚蹄皮厚筋多,掌心也是胶原蛋白饱满的部分,软嫩又有弹性。

料理方式:适合长时间的卤煮、红烧。

蹄筋:

猪各部位肉的名称全解

也就是一般俗称的猪脚筋,虽然前后脚蹄中都有蹄筋,但前脚蹄筋较不易取出,所以市面上多是从后脚蹄中抽出,也因数量不多,事先向摊贩预订,或是在干货行也能买到需要发泡的干蹄筋。一般烹调方式除了在办桌菜中常吃到的会加入外,也可以略微炸过再卤,QQ的口感与丰富胶质受到不少人喜欢。

!特殊部位

1 - 猪颈肉

猪各部位肉的名称全解

即俗称的「松阪猪」,起初是有业者发现这个部位吃起来的口感不输松阪牛,才取了这个名字吸引买气,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食材。猪颈肉占全猪比例很少,一只猪身上只有六两,因此又称为「黄金六两肉」。

此部位肉质口感脆、油脂也够,料理时要掌握快速烹调、切薄片两大原则,不适合久煮或用焖的方式烹调,否则肉会越煮越硬。

2 - 肝连肉

猪各部位肉的名称全解

顾名思义是位于肝上方的一块肉,将猪内中的胸腔及腹腔分隔开的一片隔膜,连接至肝,因此称为肝连肉,是内中的一块瘦肉,又有「内的松阪肉」之名,珍贵性可见一斑。在传统市场不易买到肝连肉,因为大多已被面摊老板们早早预订走了。

3 - 猪颊肉

猪各部位肉的名称全解

猪下巴、脸颊两侧部位的肉,又名「嘴边肉」、「菊花肉」,油脂不多,肉质带有软筋,口感软嫩,因猪吃东西咀嚼时会不断运动到嘴边肉,所以肉质软中有嚼劲,汆烫切片或烧烤都很好吃。

4 - 骨仔肉

即猪头肉,猪骨头上的细肉取下切剥后,即成为一道美味骨仔肉。

5 - 虎掌

猪各部位肉的名称全解

是猪膝盖处的韧带与软骨组织,因为前腿虎掌较小,所以使用后腿虎掌居多,外型为白色、口感软Q且富有胶质,通常会连着大骨一起贩卖,富有胶质。因为数量不多,建议事先向摊贩预订。除了常听到的「虎掌烩乌参」这道菜外,也很适合红烧或三杯等重口味的菜色。

6 - 老鼠肉

猪各部位肉的名称全解

在运动量大的大腿部位有一块俗称「老鼠肉」,为猪腱肉的一部分,多指后腿猪腱,每只猪只能取出四块,肉质Q弹、带有嚼劲却又不致过硬,外型有如橄榄,带有肉膜包覆且内藏软筋。

猪腱是哪里?

猪各部位肉的名称全解

猪的前腿与后腿都有猪腱,橄榄状的猪腱位于大腿部分的肌肉束中,前腿的腱肉较小、后腿较粗大,所以有的肉贩也会称之为小腱与大腱。这里较无油脂又带软筋,适合长时间炖煮,采红烧或卤肉皆可,一般便当店常见的猪肉切片也常使用这个部位。

7 - 二层肉

猪各部位肉的名称全解

位于猪皮下方和里肌中间的薄薄一层肉,肉质软嫩,数量少、价位高。建议逆纹切成薄片后烫熟蘸酱料吃,类似蒜泥薄片的吃法,能品尝特殊口感。

猪肉是人的常吃肉类,但猪身上有一个部位,很多人都没见过,也没吃过,甚至有些人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猪天梯,你吃过吗?所谓的猪天梯就是猪头的口腔内上颚连接牙龈的那块肉,其实是一块软骨,把这肉取出来以后,看起来就像一样,是一格一格的,因此得名。也有人叫它猪天堂,猪巧舌,猪牙梗等,名字很多,各地的叫法不一样!猪天梯的数量很是稀少,不懂的人不知道到哪买去,一般卖猪肉的人都会把它单独割掉来卖的,价格是蛮贵的,所谓物以稀为贵,而且猪天梯的口感也的确是其他部位所无法比拟的。

猪天梯吃起来特别的脆嫩,比猪耳朵还要脆上许多,咬下去嘎滋脆!除了用来涮火锅,常吃的做法就是爆炒了,炒好的猪天梯很香辣脆爽,入口也没有任何奇怪的味道,脆爽可口,非常好吃。

【材料】:猪天梯 300克、线椒(或青椒) 1把、姜蒜 适量、蚝油 1大匙、生抽 1大匙、料酒 1大匙、盐 半茶匙、葱适量

【做法】:1、把猪天梯表面的一层膜撕掉,然后冲洗干净;

2、锅内放入适量水,倒入猪天梯,水开后再煮2分钟,直到猪天梯变卷曲;

3、煮好后捞起沥水,切成小块;

4、线椒切成小段备用;

5、锅内放入适量油,放入姜蒜和葱白炒香;

6、倒入猪天梯翻炒1分钟左右;

7、放入蚝油、生抽、盐和料酒翻炒均匀;

8、放入线椒翻炒,知道线椒断生即可;

这样一道辣炒猪天梯就做好了,口感相当脆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