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电子版 科学时代杂志社
源源今天给分享科学时报电子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科学时代杂志社进行解释,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请看下面的文章阅读吧!
科学时报电子版 科学时代杂志社
科学时报电子版 科学时代杂志社
1、37、《超越自由,神奇的超导体》唐朝僧人的天文学轶事章梅芳(以下简称章):记得在中学课本上曾提到过,唐朝僧人一行主持了世界上的次子午线长度测量,当时除了对其造诣深感崇敬之外,也觉得有些奇怪,和尚不是应该在庙里打坐念经的么?怎么会堕入红尘,管起俗事来了?后来倒也慢慢淡忘了此事,直到得知你在处理相关的资料,重新引起了我对僧人编历之类事情的兴趣,不知类似的事情在古代历史上是否普遍?又究竟是何种机缘促使一行参与了编历工作呢?吴慧(以下简称吴):如果放在现在,仿佛是少林寺的一位僧人被请到,不是落脚在“天文台”,但他制定了新的历法并且施行了,这部新历还规定从此以后2月不再是28天或者29天,而是31天。
2、细究起来这个比方并不确切,但从表现形式上看,一行的经历就是这样,确实有些离奇。
3、但就我所知的,方外之人拥有天学修为并制定了历法的,在隋唐历史上就曾有几位,而且几乎是连续出现的。
4、比如唐高祖武德年间制定《戊寅元历》的傅仁均,本身是东都洛阳的一名乾道,《新唐书》记载他善推步之学,受到当时“天文台”台长和副台长的,受命制历。
5、比他早一点,隋代的《开皇历》的制历人张宾,也是一名乾道。
6、除此以外,我们所熟悉的李淳风,他的父亲李播,也是弃官当了道士。
7、所以在历史上,至少在隋唐之际,方外之人制历并不是鲜有其例的。
8、至于一行得以制历,僧侣身份是一个因素,但不是的原因,这个话题太复杂,就先不谈吧。
9、章:一行制历的种种机缘恐怕的确是很难一言道尽,不过编制历法似乎需要很高深的天文数学知识,至少是有大量的推算工作要做,是否是因为一行在此方面很有造诣,因而被选中也未可知。
10、据说其自幼就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后为避开武三思的拉拢,剃度为僧,取名一行;并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学习经典和天文数学。
11、其中,关于一行学习算术的经历倒是颇有些传奇色彩,最为盛传的莫过于他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的故事。
12、据说当时,一行在数学上遇到了难题,四处请教却不得要领,后得知国清寺有位精通历法,便不远千里跋山涉水前来寻师。
13、当他走到国清寺外的丰干桥上时,涧水居然一反常态开始向西滚滚倒流而去,“一行到此水西流”因此也成为一段佳话。
14、据说至今国清寺还有很多一行的遗迹,不知那块“一行到此水西流”的碑是否还在?吴:“一行到此水西流”的石碑是后人立在那的,也是天台山的一景了,此外国清寺中还有一行禅师塔,掩映在一片丛林之中。
15、有次向玉佛寺的学问僧问起国清寺,他们也津津乐道于这个传说,可见留传之广了。
16、那位一行算法的僧人,雪泥鸿爪一样难以考证。
17、当时印度僧人多有从孟加拉湾穿过马六甲海峡走南海到南部、东部的沿海地区,天台山地处江南临海,所以也不能排除是外来和尚的可能。
18、加上在宋人理解中,也有认为一行天文历算的本领就是在天台山学到的,所以天台学算的故事就让人充满遐想了。
19、其实一行有多种渠道可以获得天文知识。
20、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王室第三次征召一行入京,这次一行无法推托,入京之后,在集贤院进行他的天文工作,而集贤院本身即是为修撰四库图书而设立的。
21、唐代的文化交流欣欣向荣,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印度人瞿昙悉达奉敕翻译《九执历》,这完全是一部印度的天文历法,此外见于经籍志的还有多种明显来源于印度的天文书。
22、入京之前,见于记载的有一行向玄都观的道士尹崇借阅书籍,尹崇《唐会要》里面说他“通三教积儒书万卷”。
23、《旧唐书》里面评论一行少年时代“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可见是事有所本的。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