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公布配方甘草干姜汤_央视公布配方甘草干姜汤比例
中草名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央视公布配方甘草干姜汤_央视公布配方甘草干姜汤比例
央视公布配方甘草干姜汤_央视公布配方甘草干姜汤比例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异名】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卷中)、肾着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用法】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6甘草10克,丝瓜1根,瘦肉片200克,鸡高汤500克,清水600克,盐3克。00毫升,分三次温服。腰中即温。
【功用】温脾胜湿。
【主治】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致患肾着,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腹重,口不渴,自利,饮食如故。
【方论】肾受冷湿,着而不去,而为肾着。然病不在肾之本,而在肾之外腑,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方中干姜辛热,温里散寒,为君;白术、茯苓健脾利水为臣;甘草补气和中,调(4)煮3分钟,放入冰糖。和诸为佐使。
提醒您: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此中草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3、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释名」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国老。
【组成】甘草白术各6克干姜茯苓各12克「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
1、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炙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
3、肺痿(头昏眩,吐涎沫,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4、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炙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5、小儿热嗽。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6、婴儿初生便闭。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8、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炙过,研细。以米汁调少许灌下。
9、儿童遗尿。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
10、小儿尿中带血。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岁儿一天服尽。
12、赤白痢。甘草一尺长,炙后劈破,以淡浆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13、舌肿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险)。用甘草煎成浓汤,热嗽,随时吐出涎汁。
14、口疮。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
15、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少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冷了再换。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又方:甘草一两,微炙,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16、各种痈疽。用甘草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17、初起乳痈。用炙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外咂 ,免致阻塞。
18、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19、 垂痈(生于 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成脓破口,便难治好)。用甘草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温服。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
20、 温痒。用甘草煎汤,一天洗三、五次。
21、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
22、汤火伤。用甘草煎蜜涂搽。
缓急止痛小经方——芍甘草汤
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武喜营
很多人都有小腿抽筋的经历,一旦发生那个“酸痛”的感觉真的是记忆忧新。小腿抽筋的原因很多,运动后,比如游泳、爬山;受寒;下肢动脉硬化;……。于是乎“腰酸背痛腿抽筋--得补钙”应运而生。殊不知,早在汉代医圣张仲景就发明了芍甘草汤,治疗这种小腿抽筋的毛病,且疗效神奇。
懂点中医的人都知道,张仲景发明的方子,又叫经方,被奉为经典,芍甘草汤记载于《伤寒杂病论》,现在看看原文怎么说:
伤寒脉浮,自汗出,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不是学中医的人估计也看不太懂,实际上是说:太阳病患者汗多,多,脚痉挛;多说明患者正在“失津液”,这种情况就不能再发汗了;但误用发汗中桂枝,患者失津液的症状会更重,津液就不能到达四肢,手足就会冰冷;此时,患者如果出现口干舌燥,烦躁,呕吐,可以用甘草干姜汤;患者喝了甘草干姜汤,手足暖了,也不呕吐了,可脚还在抽筋怎么办呢?可以用芍甘草汤,用后脚就能舒缓了。
《建殊录》记载:“云州医生祝求马,年可二十,一日,忽苦跟痛如锥刺,如刀刮,不可触近,众医莫能处方者。有一疡医,以为当有脓,刀辟之,亦无效矣。于是迎先生,诊之,腹皮挛急,按之不弛,为芍甘草汤饮之,一服,痛即已”。可见,芍甘草汤真是效如桴鼓。
有如此神奇疗效的芍甘草汤到底是什么组成呢?说来话短,就只有 芍 、 甘草 两位中,其中芍多用白芍,甘草多用炙甘草。
传统中理论认为: 白芍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平,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者伍用,有酸甘化阴、柔肝止痛的功效,故能解痉止痛。
单次芍用量范围为12~60g,最常用量为30g,其次为15g、20 甘草丝瓜汤g、12g、25g、60g。单次甘草用量范围为3~30g,常用量为6g、10g、15g。芍甘草汤中芍与甘草的常用配比为2:1和1:1。
有少部分人使用芍甘草汤后会出现头痛,肌肉无力及软瘫多尿、下肢水肿,全身疲惫,腹泻等症状,可停或到医院就诊。
审稿专家: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潘会君、广东省学会 广州市中医医院 副主任中师 邓志军
【盾公益】 以非处方物协会、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品安全合作联盟(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安全。
甘草干姜汤的各家论述
2、肺热喉痛(有炙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1.《内台方议》:脉浮,自汗出,恶寒者,为中风。今此又兼数者,心烦脚挛急,为阴阳之气虚,不可发汗。反与桂枝汤误汗之,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上逆也,此乃不可汗而误攻其表,营卫之气虚伤所致也。故与甘草为君,干姜为臣,二者之辛甘,合之以复阳气也。
芍甘草汤最初是治疗小腿抽筋的方子,随着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芍甘草汤已经广泛用于各种疼痛、肌肉痉挛等疾病,如肌肉跳动(包括眼皮跳动),睡眠中咬牙磨牙,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腿抽筋)、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等。临床上通过随证加减运用,芍甘草汤已经不囿于治疗各种疼痛、肌肉痉挛等疾病。干姜甘草汤,干草需要蜂蜜炒熟吗
甘草味甘,性平,无毒。治五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生甘草,长于清火,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力胜。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炙甘草,长于温中,以甘温益气,缓急止痛力强。用于脾虚胃弱,心悸脉结代等。粉甘草,善治尿道痛,尿路淋,生草节宜消肿毒、利关节;粉甘草,偏重清内热,泻心火。同是一物,其炮制所不同,则功效主治亦别。经查询有关资料和许多医生交流可以知道,不需要蜂蜜炒熟的,制作干姜甘草汤时,可以直接把蜂蜜加入甘草汤中,蜂蜜只有常温下加入才能保存全部的营养物质,这样做出来的汤营养更丰富。
甘草的别称较多,有国老、美草、蜜草、甜草等。明代李时珍说:“甘草协和群,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中之良相也。”干姜甘草汤,干草需要蜂蜜炒熟,因为干草不可以直接熬汤,只有用蜂蜜炒熟才能保证干姜甘草汤的香甜味道。
如果医者没有这种要求,干姜甘草汤的干姜是不需要蜂蜜炒的,如果医生让把干姜用蜂蜜炒的话,是遵医嘱处理。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性平;味甘;归心、脾、肺、胃经。 功效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物毒性、烈性。
甘草,味甘甜,性平和,入心、脾、肺、胃经。生用偏凉,可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炙用偏温,能散表寒,补中益气。甘草还善于调和性,解百之毒,同热用之可解热,同寒用之可除寒,补而不峻,泻而不速。其趋向可内可外,可上可下,有升降浮沉之势,堪称中之良相。在中医界有“十方九草”、“无草不成方”之说,可见甘草应用之广。
甘草的营养价值
甘草根茎和根均含有甘草甜素(Glycyrrhizin),是甘草的甜味主要成分。此外尚有多种甘草甙(Liquiritin)、香豆素(Herniarin)、伞花内酯(Umbelliferone)等。
1、甘草素——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3、镁——富含镁可以提高的活力,增强男性生育能力。有助于调节人的心活动,降低血压,预防心病。调节神经和肌肉活动、增强耐久力。
4、次酸——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
5、碳水化合物——富含碳水化合物,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储存和提供热能;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节约蛋白质;解毒;增强肠道功能。
6、纤维素——富含纤维素,具有使人有饱食感,有利于减肥。进食后可胃肠道,可防治便秘、痔疮等疾病。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一)甘草的功效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2、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
常与芍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甘草汤。
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煎服。
4、用于气喘咳嗽。
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5、用于调和某些物的烈性。
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
(二)甘草的作用
抗炎抗过敏。
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护肝养肝。
甘草里含有甘草酸等有效成分,能通过抑制补体防止肝细胞受损,进而起到保肝作用,并通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阻止进入肝细胞,达到抗的效果。
保护胃肠健康。
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镇咳作用。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甘草能增强方剂中其它的功效。
这与甘草中所含的甘草酸、甘草甙元、异甘草甙元有关。比如甘草酸芍甙在镇痛、解痉、解热、抗炎、抑制胃液分泌和松弛平滑肌方面均有协同作用。
除口臭。
用小叶麦冬和甘草泡茶喝,或者在嘴里含上一粒话梅、青橄榄、山楂,也能防止口臭。
治关节疼痛。
炙甘草具有益气、止痛的功效,在用中发现,一些关节疼痛的患者,服用炙甘草后,疼痛缓解。因此,肠胃不适引起疼痛、关节疼痛的市民,可以服用炙甘草。
生甘草的清热解毒作用。
何邦广称,在古代,如中毒、等,人们就直接把生甘草熬水服用,用来解毒。现在,农村人如果误饮一些轻度农水,可以熬煮甘草服用,有一定缓解效果。如果中毒,需紧急就医。吃虾或螃蟹引起的中毒,也可以服用生甘草水解毒。
其它作用。
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
(三)用附方
过敏性紫癜:用生甘草30克,水煎,早晚各服1次,治疗过敏性紫癜,7天为1个疗程。另外有用同样剂量生甘草水煎服,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有效。
手足皮肤皲裂:取甘草30克切片,加入75%酒精100毫升浸泡24小时,取滤出液加入等量的甘油和水混合涂擦患处,每天2次。
治荣卫气虚,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10克,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甘草治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150克,研细。每日取5克,童便三合调下。
甘草治小儿热嗽。用甘草100克,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甘草治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200克(炙),干姜100克(炮)。 上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下肢皮肤浅表性静脉炎:甘草流浸膏10毫升或生甘草50克水煎,每天分3次饭前服,15天为1个疗程,可治疗本病下肢疼痛、浮肿等症状。
接触性皮炎:本病急性期常发生糜烂渗液现象,用2%甘草水溶液局部湿敷,每2小时1次,每次为15分钟~20分钟,一般1~3天皮肤损害处的红肿即消退,渗液停止,逐渐干燥结痂,糜烂面愈合。
冻疮:用甘草9克、红花6克,加水2000毫升煎水外洗冻伤部位,每日3次,一般用3~5天即可见效。
寒冷性多形红斑:取甘草,甘遂各9克。加水1500毫升~2000毫升,煮沸10分钟后,熏洗患处10分钟~15分钟,每日3次,连用10天~15天即可见效。
毛囊炎及初发的疖肿:取甘草10克,鲜金银花15克,煎汤外洗患处,每天3次,用3天~5天炎症即可消退。
皮肤溃疡:用甘草15克研成细面加入白糖适量,外用撒溃疡处,每日1次,用7天~
治疟疾7、小儿撮口风。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点儿口中。:甘草二份,甘遂一份。共研细末,于发作前二小时取用一分放肚脐上,以胶布或小膏贴之。
甘草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一瓦楞子克(煅研细末),甘草50克(研细末)。混匀,每服10克,每日3次。二甘草粉1.0克,鸡蛋壳粉1.5克,叶粉0.05克。混匀,饭前或痛时服,每服3克,日服三次。 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甘草治饮馔中毒,中砒毒:甘草伴黑豆煮汁,恣饮无虞。(《本草蒙筌》) ⒃治:生甘草15克,杏仁(去皮、尖)20克。二味煎服,一日两次,可连服三至五天。
甘草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100克,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 此方名甘草汤。
甘草治热嗽:甘草100克,猪胆汁浸五宿,漉出炙香,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食后薄荷汤下十五丸。
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甘草(炙)200克,生姜(切)150克,人参100克,生地黄500克,桂枝(去皮)150克,阿胶100克,麦门冬(去心)克,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草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100克、桔梗(淘米水浸一夜)50克,加入阿胶克。每服25克,水煎服。
甘草肺痿(头昏眩,吐涎沫,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200克、炮干姜100克,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甘草的做法
材料:
做法:
(1)甘草、肉片、加高汤、清水,如汤煲煮沸。转文火煲30分钟。
(2)丝瓜去皮,切块备用。
(3)加入丝瓜。
(4)转旺火煲10分钟。加盐调味。
大麦甘草茶
材料:
大麦10克,甘草2克,冰糖适量,煮茶包。
做法:
(1)准备好所有的食材。
(2) 把大麦仁和甘草放入煮茶包中。
(3)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煮茶包煮上7-10分钟。
(4) 再把冰糖放入煮至溶化即好。
甘草薄荷冰糖饮
材料:
薄荷5克,甘草10片,冰糖10颗。
做法:
(1) 备好原料,薄荷、甘草、冰糖。
(2)甘草、薄荷用水冲洗干净。
(3)锅中加入1000ml水,烧开;加入洗净的甘草、薄荷。
(5)煮2分钟,过滤出来,放冰箱冰镇半小时。
(6)取出来即可饮用(花茶宜现泡现饮,不能隔夜)。
甘草适用人群
适宜胃溃疡者、十二指肠溃疡者、神经衰弱者、支气管哮喘者、血栓静脉炎患者。
湿阻中满、呕恶及水肿胀满者禁服。
高血压患者慎食甘草。甘草主要含甘草甜素,可水解成甘草次酸,其化学结构和作用都类似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临床证实,长期服用激素可以引起血压升高等。
用
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
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
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会中毒。
如果过量服用被用于医疗或食用添加剂的甘草,会对人的性功能造成损害。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又名肾著汤)
11、小儿干瘦。用甘草三两,灸焦,研细,和蜜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方源〗《金匮要略》
〖释名〗肾著病,以腰重冷痛为主要见症,缘于寒湿外袭,痹着于腰部所致,腰为肾之府,故以“肾著”名之。
〖组成〗甘草二两[6g]白术二两[6g]干姜四两[12g]茯苓四两[12g]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方歌〗肾著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
伤湿身重与腰冷,亦名甘姜苓术汤。
〖2、钙——钙是骨骼发育的基本原料,直接影响身高;调节酶的活性;参与神经、肌肉的活动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激素的分泌;调节心律、降低心血管的通透性;控制炎症和水肿;维持酸碱平衡等。主治〗
肾著病。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饮食如故,口不渴,自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
〖功用〗祛寒除湿。
〖病机〗
此证多起于劳动汗出之后,衣里冷湿,或居处卑湿,久而久之,寒湿之气侵于腰间,以致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腰重而冷。邪着于肌里,而未伤及腑,故其人饮食如故,自利。邪虽外受,但无表证,且非汗法所宜。尤在泾说:“肾受冷湿,着而不去,则为肾着。然病不在肾之中,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故治宜温化寒湿之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