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为什么写月满西楼 李清照为什么要写一剪梅
“月满西楼”说的是怎样的一个意境,有什么含义?
意境:
李清照一剪梅为什么写月满西楼 李清照为什么要写一剪梅
李清照一剪梅为什么写月满西楼 李清照为什么要写一剪梅
明月如霜,洒满西楼。已近中夜,但楼中的人还未睡去,只是乘着清冷的秋风独处楼中。那又是什么原因使她无法安睡呢,自然是想念远方的心上人了。所以,月满西楼用一种情景表达了无处排解的相思之情。另外,月满两字隐含满月之意。月圆人不圆,更增加了些许无奈吧。
表达了孤独之意和想念之情。
月满西楼出自《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文: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扩展资料:白话译文
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赏析:
本篇词作,上阕隐然相思之意,下阕则直宣情愫。“花自飘零水自流”,乃借景抒怀,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伤感与无奈。可以说字字紧扣“相思”这一词中意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述及与丈夫身处两地,共处一种思绪之间,表明了作者与丈夫的心灵感应同为一律。可见此处是为双向而动。这与前人所作大部为对月独抒怀的感情脉思有着显著区别。
然而“此情无计可消除”,作者如何为之?结尾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绝妙好词,除让人哑然称绝之外,唯有叹然。作者一路写来,或寄情于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时露时显,于结尾处猛然一收,如群山之玉,塔顶明珠,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使之心灵为之震动,深思、遐想。长时间的体验个中三味。
参考资料:
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词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下阕以花落水流比拟丈夫离开自己以后的寥落之感,说明彼此伉俪情深,两地相思难以消除。我们可以见到,柳眉刚刚舒展,心中又见翻腾,词语浅近,感情深挚,体现了漱玉词的艺术风格。
集评:
离情欲泪。读此始知高则诚,关汉卿诸人,又是效颦(《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三)。
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飘逸,令人省目(《草堂诗余评林》卷二)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卷二)。
词一开篇:“红藕香残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残,尽是一片清秋冷落时节,这个“秋”字,正是作者触怀的,是缘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气的基础。作者把“秋”这个抽象化的季节概念,用具有感彩和具象特征的“红藕香残”来表达。同时,秋凉的“香残”景象和清飒氛围能激起人们的愁情幽绪,这在古典诗词是极为常见的,这说明了其审美上的对象特征和心理意绪上的对应同构关系。作者巧妙的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对主体心理意绪的掩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体的自然物象作为引绪的媒介。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间的相互契合。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笔勾勒季节特征,其后轻推出抒情主体的形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两句足可玩味,“轻”,言其悄悄然;“独”,曰其仅然一身。何以如此?词至此可谓不着一字,然而其意脉潜隐其中,直到“云中谁寄锦书来”,其潜隐之意脉方才显豁,终显其表层意象。作者眺望秋际云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锦书来”,于是紧接“雁字回时”一句。“雁字”既是眼前实景,雁阵归然,长空嘹唳;也是寄兴之景,所谓鸿雁传书,本就是具有民族本色的传统意象,含有象征意义。当这这种翘首引怀,待书于景的意识,终成为显性意识时,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所内蕴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其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孑然一身,静静地等待雁传尺素,独自咀嚼那离别的伤情,悄然的排遣那铭心的思念。在这“轻”与“独”中不事张扬,无需为伴的去回味、咀嚼、体验、领略。上阕煞尾处,忽见“月满西楼”这一景象描述。这一收笔,绝极妙极。不但呼应了首句“红藕香残”的景象,且同时组成了一个空间上的立体环境体;红藕、兰舟、雁字、西楼。作者亦身在其中,独处一角,可谓身入词境。这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空间感下透现的时态感观,时空的灵动跃然纸上,此时流转在我们心间的是作者的情与意的深度交融,于是从初的绘画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美学层面,意境美。
本篇词作,上阕隐然相思之意,下阕则直宣情愫。“花自飘零水自流”,乃借景抒怀,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伤感与无奈。可以说字字紧扣“相思”这一词中意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述及与丈夫身处两地,共处一种思绪之间,表明了作者与丈夫的心灵感应同为一律。可见此处是为双向而动。这与前人所作大部为对月独抒怀的感情脉思有着显著区别。然而“此情无计可消除”,作者如何为之?结尾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绝妙好词,除让人哑然称绝之外,唯有叹然。作者一路写来,或寄情于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时露时显,于结尾处猛然一收,如群山之玉,塔顶明珠,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使之心灵为之震动,深思、遐想。长时间的体验个中三味。 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词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下阕以花落水流比拟丈夫离开自己以后的寥落之感,说明彼此伉俪情深,两地相思难以消除。我们可以见到,柳眉刚刚舒展,心中又见翻腾,词语浅近,感情深挚,体现了漱玉词的艺术风格。
集评:
离情欲泪。读此始知高则诚,关汉卿诸人,又是效颦(《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三)。
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飘逸,令人省目(《草堂诗余评林》卷二)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卷二)。
词一开篇:“红藕香残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残,尽是一片清秋冷落时节,这个“秋”字,正是作者触怀的,是缘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气的基础。作者把“秋”这个抽象化的季节概念,用具有感彩和具象特征的“红藕香残”来表达。同时,秋凉的“香残”景象和清飒氛围能激起人们的愁情幽绪,这在古典诗词是极为常见的,这说明了其审美上的对象特征和心理意绪上的对应同构关系。作者巧妙的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对主体心理意绪的掩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体的自然物象作为引绪的媒介。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间的相互契合。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笔勾勒季节特征,其后轻推出抒情主体的形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两句足可玩味,“轻”,言其悄悄然;“独”,曰其仅然一身。何以如此?词至此可谓不着一字,然而其意脉潜隐其中,直到“云中谁寄锦书来”,其潜隐之意脉方才显豁,终显其表层意象。作者眺望秋际云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锦书来”,于是紧接“雁字回时”一句。“雁字”既是眼前实景,雁阵归然,长空嘹唳;也是寄兴之景,所谓鸿雁传书,本就是具有民族本色的传统意象,含有象征意义。当这这种翘首引怀,待书于景的意识,终成为显性意识时,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所内蕴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其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孑然一身,静静地等待雁传尺素,独自咀嚼那离别的伤情,悄然的排遣那铭心的思念。在这“轻”与“独”中不事张扬,无需为伴的去回味、咀嚼、体验、领略。上阕煞尾处,忽见“月满西楼”这一景象描述。这一收笔,绝极妙极。不但呼应了首句“红藕香残”的景象,且同时组成了一个空间上的立体环境体;红藕、兰舟、雁字、西楼。作者亦身在其中,独处一角,可谓身入词境。这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空间感下透现的时态感观,时空的灵动跃然纸上,此时流转在我们心间的是作者的情与意的深度交融,于是从初的绘画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美学层面,意境美。
本篇词作,上阕隐然相思之意,下阕则直宣情愫。“花自飘零水自流”,乃借景抒怀,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伤感与无奈。可以说字字紧扣“相思”这一词中意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述及与丈夫身处两地,共处一种思绪之间,表明了作者与丈夫的心灵感应同为一律。可见此处是为双向而动。这与前人所作大部为对月独抒怀的感情脉思有着显著区别。然而“此情无计可消除”,作者如何为之?结尾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绝妙好词,除让人哑然称绝之外,唯有叹然。作者一路写来,或寄情于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时露时显,于结尾处猛然一收,如群山之玉,塔顶明珠,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使之心灵为之震动,深思、遐想。长时间的体验个中三味。
作者以其独特的方式感知着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情感,并以她独特的艺术技巧将之呈现,并在这一瞬间凝为审美的精华,使之作品产生永恒的艺术魅力。这就是所有传世巨作所共有的,在各个层面上以独具个性化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人类的普遍意识情感,唤起不同时代、民族、国界的人们的善良的审美体验。
作者以其独特的方式感知着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情感,并以她独特的艺术技巧将之呈现,并在这一瞬间凝为审美的精华,使之作品产生永恒的艺术魅力。这就是所有传世巨作所共有的,在各个层面上以独具个性化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人类的普遍意识情感,唤起不同时代、民族、国界的人们的善良的审美体验。
我给你把场景描绘出来吧 夜色如水的夜晚,你踏风而来,如空谷幽兰馨香袅袅,似涉水伊人清影悠悠。凝聚千年的那滴清泪在红笺素帛中浇注出一道永恒的风景。一声轻叹穿越时空的浮云,凭烟飞雾绕惹多少多情女子心事摇曳;丝丝缕缕的轻愁在花开花落的轮回中蔓延成相思的洪荒。浅吟慢唱过尘烟滚滚依然风姿绰约,经典着调谢的清雅之韵。在每一个满月的夜晚,依稀你倚栏的身影,把所有的惆怅填写成平平仄仄的旋律,吞梅嚼雪般细数爱情的悲伤。残红零落中素袂轻舞,恣意着尺素无托的寂寥。涌动的思念便沉淀出字字的珠玑,震颤了万古的。
请问一下一剪梅,月满西楼表现了什么
一剪梅月满西楼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富有感染力的。
更多关于一剪梅,月满西楼表现了什么,进入:
月满西楼的真正含义
“月满西楼”的真正含义: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表达了对爱人深深的思念,淡淡的忧伤,委婉缠绵的闲愁,月圆而人未圆,心中倍感凄凉。
月满西楼出自《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先写清秋时节与爱人别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再以两地相思之情如同花飘零、水流东那样出之自然来说明此情无由消除,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了什么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这句话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
《一剪梅》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翻译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剪梅》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而现代词学家王仲闻编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见:“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而李清照之父称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见芜陋。《琅嬛记》乃伪书,不足据。”
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后其父李格非在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一剪梅》作者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
后来因为丈夫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满西楼是什么意思、
《月满西楼》歌词意思是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歌曲:月满西楼
歌手:童丽
填词:李清照
谱曲:苏越
歌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却上心头
扩展资料
《月满西楼》是由安雯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李清照作词,苏越谱曲。此曲2010年1月10日发行,收录于专辑《水乡·伶人》中。《伶人歌》是华语歌手童丽专辑《水乡·伶人》里的一首单曲。
童丽2005年加盟了一个颇有经验的发烧唱片公司,之后她的首张发烧专辑《对话2》一推出就反响热烈,之后她便一直保持着极其高产的纪录:2005年12月推出《爱唱》;2006年3月,在《君再来2》中以其的演唱风格演绎了邓丽君的经典歌曲。专辑作品有《渭城曲》、《君再来2》、《爱我别走》等。
童丽推出了收录13首跟蔡琴关系密切经典老歌的《爱唱7》;5月,首张XRCD《烟花三月》面世,成为其代表作;8月,《对着唱2》风靡一时,童丽的签唱会也受到了当地发烧友的热烈追捧;9月推出了第8张个人专辑《雪梅思君》;11月推出粤语处女作《零时十分》。
2008年2月推出了专辑《梦 童丽江南》,之后时隔3个月,童丽的第11张DSD个人专辑《爱在何方》如期推出。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1、月满西楼: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表达诗人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注释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4、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才女”之称。
1、释义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2、出处原文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4、简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月满西楼——明月如霜,洒满西楼。已近中夜,但楼中的人还未睡去,只是乘着清冷的秋风独处楼中。那又是什么原因使她无法安睡呢?自然是想念远方的心上人了。所以,月满西楼用一种情景表达了无处排解的相思之情。另外,月满两字隐含满月之意。月圆人不圆,更增加了些许无奈吧。这就是我的解释。
出自于李清照的一首诗。月满西楼是在月光照满的西楼上翘首以盼。指的是期盼想念心上人。
月满西楼李清照词解读 月满西楼赏析
1、以辞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2、上阙——“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这三句,作者的思维与想象都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表明了作者的相思之深。
3、下阙——“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映上阙首句的句意。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写词人写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月满西楼歌词表达意思是什么?
表达了对爱人深深的思念,淡淡的忧伤,委婉缠绵的闲愁,月圆而人未圆,心中倍感凄凉。月满西楼: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表达诗人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
月满西楼用一种情景表达了无处排解的相思之情。另外,月满两字隐含满月之意。月圆人不圆,更增加了些许无奈。
扩展资料
月满西楼出自《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
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而后其父李格非在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