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
用大小调体系替代了“教会”调式。在一个乐章之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才形成对比.,不追求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
古典音乐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
古典音乐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
古典音乐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
旋律: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
节奏: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和声: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作调性转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17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通奏低音: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键盘乐器(通常为古钢琴)的乐谱低音声部写上明确的音,并标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如数字6表示该音上方应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与和声,而该各音的排列以及织体由演奏者自行选择。
织体: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其写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
曲式: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如组曲、变奏曲、协奏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常用前奏曲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关系。复调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同时也有分段结构、变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进行变奏的帕萨卡利亚、夏空形式。
音乐体裁:声乐:弥撒、歌、众赞歌、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曲。 器乐: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以独奏奏鸣曲与三重奏鸣曲为主)、协奏曲(管弦乐协奏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初听巴洛克往往会令人感觉宗教气息过于浓重、旋律平淡无奇,从而产生不知所云的困惑,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方能领悟其中奥妙。这就令我感到两难了,究竟应该遵循音乐发展的时间顺序,还是该向巴洛克妥协?突然脑海中浮现出了《四季》、《皇家焰火音乐》、《水上音乐》这些耳熟能详作品的旋律。没错!巴洛克音乐中同样也有很好的古典入门曲目,这些被录制过无数次的经典曲目至今依然受到绝大多数爱乐者的喜爱。所以我决定还是从巴洛克音乐讲起,但只向大家一些相对较为通俗易懂且悦耳动听的巴洛克曲目。
首先我们要知道,“巴洛克”是一个时期的简称,这个时期通常是指从1600年到1750年之间这150年的范围。这个时期内产生的音乐作品,习惯上便称之为“巴洛克音乐”。当然时间的概念是刻板的,艺术形态则是相对灵活的。或许有人要问,“巴洛克”为何意?其实它本与音乐无关,“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意思是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的珍珠,而且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来才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巴洛克时期之前的西方音乐发展,从十五世纪中叶一直到1600年,我们习惯将之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正因为巴洛克音乐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区别,所以才被后人划分为两个时代。提倡人文主义思想的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标志,也是文学艺术以及现代科学的开端,在音乐艺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缺乏有规律的节奏感、没有强弱音变化也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在创作技巧上的局限。此后的巴洛克音乐能够风靡至今,与它在诸多领域的创新与变化是有密切联系的。有人曾经将文艺复兴时期与巴洛克时期的美学观放在一起,做了如下的对比——“如果把文艺复兴的美学观比做的珍珠,而巴罗克的美学观则是形状不整的珍珠,它是宁可打破形式上的均整也要着重于表现强度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可以很形象地总结巴洛克音乐的特点,那就是“对比强烈而略带夸张”。相比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作品力求获得和谐统一、舒缓流畅的效果以及整体四平八稳的风格,巴洛克音乐冲破了这种传统,而变得更加热烈而张扬。虽然这种风格在历史上也曾被指责为“过于夸饰而不够规范”,但巴洛克音乐带动整个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事实,没人能将之否定。西方艺术史认为,在巴洛克时期音乐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
通常来说,巴洛克音乐有如下一些特色——它的节奏特别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作曲家普遍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于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在当时相当被看重;曲目的调性也从文艺复兴时期单一而保守的教会调式发展为采用大小调形式。同时西洋管弦乐器也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小提琴的出现、拨弦古钢琴的成形都为巴洛克音乐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其他乐器的发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风格的巴洛克音乐其配器得以朝着多元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不过诸如管风琴、羽管健琴、维奥尔琴这类颇具历史的古乐器依然被广泛使用。
在音乐表现形式方面,巴洛克时期要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体裁丰富的多。皇室以及贵族对音乐的需求,促使许多巴洛克音乐家开拓出很多新的音乐表现形式,歌剧的兴起(并不是起源,歌剧的起源要追述到更久之前)便是最为突出的一点。虽然巴洛克时期的歌剧曾被一些专家批评为“矫揉造作”,但却是此后歌剧发展的一个基础。声乐领域的其他表现形式还有神剧、歌、清唱剧、受难曲和弥撒曲等,这些都是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由此可见在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在西洋音乐中依然占有很大的分量。巴洛克时期的器乐曲发展很迅速,出现了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管弦乐组曲、各种舞曲、前奏曲、幻想曲、托卡塔、赋格和奏鸣曲等诸多表现形式。其中很大一部分通过发展、演变,从而成为了后来更为成熟的形式。
音乐在巴洛克时期的大发展也得益于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作曲家。巴洛克时期最早的作曲家应该是意大利人蒙特威尔蒂,他出生于1567年,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向巴洛克时期过渡中显赫的人物”、“歌剧改革之父”以及“十七世纪最出色的作曲家”,但现如今他似乎被我们所忽视,起码在国内普通音乐爱好者当中,熟悉蒙特威尔蒂以及他作品的人不会很多。维瓦尔蒂是大家很熟悉的作曲家,其实他和蒙特威尔蒂一样,也是意大利人,但是他却比蒙特威尔蒂晚出世一百多年!所以蒙特威尔蒂堪称巴洛克音乐的祖师爷。另外,巴洛克时期的法国音乐不可小视,库普兰是其中的代表者,同样出生于法国的拉摩也是同期的音乐家,他曾被誉为“十八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作曲家”。拉摩与库普兰一同构建了法国巴洛克音乐的辉煌,两者都是拨弦古钢琴领域出色的作曲家。巴洛克时期德国音乐家的代表是泰勒曼和J.S.巴赫,其实亨德尔也是德国人,但他的创作大多在英国完成,而且还入了英国国籍,所以通常被视为英国作曲家。泰勒曼这个名字或许显得比较陌生,但在十八世纪他在世的时候,声誉甚至超过巴赫,但作品流传却不是很广泛。
要为大家着重介绍的将是其中大家较为熟悉的三人——维瓦尔蒂、J.S.巴赫以及亨德尔。他们属于同一时期的伟大音乐家,维瓦尔蒂最年长,出生于1678年;而巴赫与亨德尔都出生在1685年。维瓦尔蒂的名字与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紧密联系在一起,这部作品应该是最通俗的巴洛克音乐,甚至堪称流传最广泛的古典曲目。虽然其贡献远不如后面二人来的大,但知名度却非常之高,他所作的协奏曲也具有一定的品质。巴赫被誉为“音乐之父”,他的功绩自然非同一般,作品之多、水平之高也是亘古罕见的。亨德尔则具有天才的旋律,从他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愉悦、优雅,他的协奏曲作品、歌剧、神剧都是巴洛克时期最为宝贵的音乐财富。这些以及有关的作品我们会在后面详细撰文介绍。
简要谈谈巴洛克音乐的演奏。对当今的指挥与乐团而言,演绎巴洛克音乐有两种主要的方法。其一是采用现代乐器演奏,但是缩小乐团规模,以符合巴洛克作品的特定需要。其二则是采用古乐器或者仿古乐器演奏,甚至成立专门的小编制巴洛克乐团或者古乐团。两种方法相比,显然后一种演绎更能贴近巴洛克音乐的本质。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曾经有专业乐评人说过——乐手手中的乐器是次要的,关键是他们对音乐的领悟与表现力,现代乐器同样能够体现出古乐的精妙、感人之处。当今巴洛克音乐演奏方面的好手包括:加迪纳与他的英国巴洛克独奏家乐团、哈农库特与他的维也纳爱乐协会古乐团以及马里纳与他的圣马丁室内乐团,他们都是当代乐坛巴洛克音乐最为权威的诠释者。所以购买由这三位名家指挥的巴洛克作品录音是相当安全的。
巴赫:巴洛克时期德国杰出的作曲家、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代表作品有《约翰·受难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等。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
维瓦尔第:巴洛克时期意大利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代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维瓦尔第作品的风格具有火一样的热情和辉煌的色彩。 维瓦尔第以他火热的性格、娴熟的技巧、清新的构思、独特的手法为器乐体裁,特别是协奏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亨德尔:巴洛克时期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代表作品有《弥赛亚》、《哈利路亚》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同巴赫、维瓦尔起,为辉煌的巴洛克时代划上了一个的句号。
扩展资料:
巴洛克音乐的主要体裁:
声乐:弥撒、歌、众赞歌、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曲。
器乐: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以独奏奏鸣曲与三重奏鸣曲为主)、协奏曲(管弦乐协奏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巴赫:巴赫是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又是管风琴演奏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约翰·受难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等。巴赫的作品对近代西洋音乐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西欧他有"音乐之父"和"不可超越的"的荣称。
维瓦尔第:维瓦尔第,巴洛克时期意大利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最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
亨德尔:亨德尔,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弥赛亚》、《哈利路亚》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同巴赫、维瓦尔起,为辉煌的巴洛克时代划上了一个的句号。
扩展资料
1.巴洛克时期出现的艺术形形,所以必须按照这个时代的比较广泛的各种文化倾向去探索它们的统一特性。就对艺术的影响来说,当时有三种文化倾向最为重要。
2.种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这股势力不论在地区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正日益扩大。巴洛克艺术中的许多不朽之作,特别是意大利绘画和建筑中的许多作品,可能同教会所采取的新的宣传态度直接有关。
3.第二种是君主政体的巩固,随之产生强大的中产阶级,对艺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从法国王朝建造凡尔赛的宫殿和花园以及中产阶级发展绘画市场,可以窥见当时某些和发展对艺术的影响。
4.第三种是在科学发展和对地球进行探索的影响下,对大自然产生了新的兴趣。这两方面的活动促使人类对自身有了新的看法,一方面觉得自己微不足道(特别是受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这一论点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神圣伟大,因为在知识方面有了重大突破。总之,这些文化倾向连同它们在艺术中的反映,形成了艺术史家斯特乔(Wolfgang Stechow)所谓的宗教势力和非宗教势力共同保持的一种基本上令人乐观的新的均势。
特征主题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旋律声部优美、流畅;钢琴伴奏的织体简洁、纯朴;以及歌唱风格柔美、抒情等
巴洛克时期的人物有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巴赫是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又是管风琴演奏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约翰·受难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等。巴赫的作品对近代西洋音乐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西欧他有"音乐之父"和"不可超越的"的荣称。亨德尔,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弥赛亚》、《哈利路亚》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同巴赫、维瓦尔起,为辉煌的巴洛克时代划上了一个的句号。维瓦尔第,巴洛克时期意大利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最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一、旋律特点。 旋律作为构成歌曲的首要要素,是人们感受并理解歌曲音乐的最直接载体,蕴藏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这一时期的歌曲具有篇幅短小但艺术表现而完整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表达作曲家对生命浓缩的感受,展现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作曲家在旋律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曲一般具有音域不宽,音程以级进为主,旋律优美、流畅自然,感情真挚细腻,即使偶尔出现一些音程的大跳,也是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伴奏织体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在音乐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字低音”,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这种织体的优点在于:它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声部和高声部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乐谱是根据当时的“数字低音”而编配的钢琴伴奏谱,所以伴奏织体具有上述的特点。 三、演唱风格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演唱和作品一样简单,不矫揉造作,宁静又连贯。演唱者必须严格按照谱面的要求,不能随意加快、放慢或者延长,尤其是有装饰音的乐句,必须认真对待装饰音中的每个音符,使其在准确的节拍中表达。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魅力是在表面的柔情和内在的激动之中。在这些歌曲中,经常会出现在一个音上用气息调节声音的渐强或渐弱以及渐强或渐弱的乐句语气的强弱变化。声音力度的强弱变化,是人的情感表现与乐感表现的重要手段。 巴洛克时期,综合、调和以及刻意的修饰、精美成为新一代的艺术风格特征。虽然艺术中文艺复兴式的人文精神并未消失,但是音乐主要成为新的教会精神和宫廷贵族时尚生活的表达方式。
西方音乐发展史上的巴洛克时期通常是指1700年至1850年?
是的,西方的这个时期音乐人才辈出,发展很快。
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1750年,对位法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与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的对位法音乐的终结,也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终结。
扩展资料
15-16世纪是西方音乐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它的起点不是意大利。面是英国和欧州大陆偏北地区。声乐复调,尤其是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是这一时期音乐的主要风格样式。早期文艺复兴的主要乐派有布艮第乐派和佛兰德乐派。
代表人物是奥克冈和约斯堪。主要成就是弥撒曲、歌和世俗复调歌曲。16世纪是文艺复兴音乐成就的时期,世俗音乐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法国尚松(歌曲)和意大利牧歌是其中的。
晚期文艺复兴音乐的中心逐渐转向意大利,罗马乐派的帕勒斯特里那的无伴奏声乐复调将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推向顶峰。威尼斯以圣马可教堂为中心的宗教音乐发展了庄严宏大、带有器乐伴奏的合唱音乐,预示着欧洲音乐未来阶段发展的趋势。
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1750年,对位法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与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的对位法音乐的终结,也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终结。
是的,西方的这个时期音乐人才辈出,发展很快。
巴洛克时期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巴洛克时期代表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
1、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代表作有《阿尔米拉》、《哈利路亚》等。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英籍德国作曲家,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于1703年迁居汉堡,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
2、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是巴洛克时期“新音乐”的个伟大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奥菲欧》、《尤利西斯的归来》、《波佩阿的加冕》等。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意大利作曲家。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家公众歌剧院。他是现代管弦乐的先驱。
扩展资料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
这段时期的音乐中没有太多的思想,讲究韵律的优美。歌剧、清唱剧和大合唱是声乐方面最重要的一些新形式,而奏鸣曲、协奏曲和前奏曲则是为器乐而创作的。
音乐旋律特点表现为: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
节奏表现为: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参考资料:
巴洛克时期(Baroque)(约为公元1600—1750)
(1)蒙台威尔第(1567~1643):由文艺复兴时期跨越到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
1.牧歌选辑
2.晚祷(1610年)。
3.歌剧《奥菲欧》。
(2)柯瑞里(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1.十二首大协调曲OP.6。
2.小提琴奏鸣曲集OP.5(包括的《佛利亚》)。
(3)浦赛尔(1659~1695):英国作曲家。
1.歌剧《狄多与阿尼亚斯》。
2.歌剧《仙后》。3.歌曲选辑。4.颂歌选辑。
(4)史卡拉第(1685~1757):意大利作曲家。
曲目:奏鸣曲集(钢琴、大键琴、风琴均有选)。
(5)塔替尼(1692~177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曲目:1.《魔的颤音》小提琴奏鸣曲。2.柯瑞主题变奏曲。
(6)裴高赖西(1710~1736):意大利作曲家。
曲目:悼歌。
拓展资料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其最早的表现,在意大利为16世纪后期,而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德国和南美殖民地,则直到18世纪才在某些方面达到极盛。
巴洛克时期在18世纪随着它的独特风格转变为洛可可(Rococo)式风格而告结束。
巴赫:代表作《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和谐的灵感(包含“四季”)》、 荣耀经
亨德尔:《弥赛亚》
阿尔比诺尼《柔板》
帕卡贝尔:《卡农》
巴洛克时期代表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
1、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代表作有《阿尔米拉》、《哈利路亚》等。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英籍德国作曲家,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于1703年迁居汉堡,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
2、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是巴洛克时期“新音乐”的个伟大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奥菲欧》、《尤利西斯的归来》、《波佩阿的加冕》等。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意大利作曲家。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家公众歌剧院。他是现代管弦乐的先驱。
巴赫是最的代表人物,作品《颂》,《小小艺术家》,《小步舞曲》,《G弦之歌》
蒙台威尔第
浦赛尔:《狄多与阿尼亚斯》不多就是这些了。
巴洛克音乐指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开始兴起,且在古典主义音乐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乐类型,延续期间大约从1600年到1750年之间的150年。 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occo”,意指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的珍珠,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在艺术领域方面,巴洛克风格的特征是精致细腻的装饰以及华丽的风格,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是因为巴洛克时期是贵族掌权的时代,富丽堂皇的宫廷里奢华的排场正是新的文化以及艺术的发展中心,而这个大环境的改变也直接的影响到了音乐家的创作。十七、八世纪宫廷乐师所写的音乐作品,绝大部分是为上流的社交所需而做,为了炫燿贵族的权势以及财富,当时的宫廷音乐必定得呈现出炫燿的音乐以及不凡的气度,以营造愉悦气氛。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极尽奢华,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复调音乐(复音音乐)(polyphonic music)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于是复调的和声性越来越明显。复调在 J.S.巴赫时代发展到极至。 Examples: Vivaldi: the 4 seasons
J.S. Bach:Brandenburg Concerto
The 48 prelude and fugue(Well Tempered Clier)e Handel: The Water Music 「巴罗克」这个字亦指美丽的贝类、幻想、崇新…..等意义。巴罗克时代的音乐起源于义大利﹐但延续其命脉主要在德国;其音乐主要的特点是数字低音、对比效果、即兴曲与装饰音。在声乐方面有清唱剧、歌剧神剧、受难曲。在器乐方面有复格曲、变奏曲、组曲、即兴曲、奏鸣曲、协奏曲。而巴赫与韩德尔呈现出巴罗克时代音乐的顶峰。 ∮古典时期音乐 古典是指具有理想典型:客观性、明朗稳定、平衡自信、崇尚传统与明确的形式。 古典主义音乐指的是173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此乐派三位最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古典主义音乐承继著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多乐章的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多乐章奏鸣曲等等体裁。而奏鸣曲式和轮旋曲式成为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最常见的曲式,影响之深远直至二十世纪。乐团编制比巴洛克时期增大,乐团由指挥带领逐渐变成一种常规。现代钢琴在古典时期出现,逐渐取代了大键琴的地位。 随着法国大革命对造成的冲击,作曲家的生计也受到影响,由最初依赖宫廷、教会供养转变为的个体户。 music features: melodies mainly lies on the right hand
there's quite a lot of 'alberi bass' (a group of 4 notes)appeared on the left hand that serves as acpaniment. mon features of Baroque and Classical music: mostly written in major and minor scales
参考: Wikipedia + my own learning experience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音的距离较近
play的时侯要短短地弹奏(but 不可作跳音1样>_<)
主要的 melody经常重复
最重要的是两手的melody很像交谈1样
左手接右手
没什么大细声
如果有
也是后期+上去的. 而古典时期的音乐
左手/右手会有由4个音1组
不停重复
没什么大细声
如果有
也是后期+上去的.
参考: 自己的认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