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二号天和核心舱对接 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视频
「听」天舟追天和,空间站时代的对接机构有何变化?
昨天20时55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长征七号遥三火箭的托举下,在海南文昌直刺苍穹。约604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21时17分,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工作。发射取得成功。今天凌晨5时01分,天舟二号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进行成功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
天舟二号天和核心舱对接 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视频
天舟二号天和核心舱对接 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视频
天舟二号天和核心舱对接 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视频
自2011年,神舟八号对接天宫一号以来,我国航天器交会对接十战十胜,采用的对接机构都是由航天 科技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空间站时代,无论是对接口的数量,还是对接的次数,都提升了一个量级。“上海制造”的对接机构进行了哪些改进?请听:
天舟二号与天和的对接,以天舟追天和的方式进行。所采用的对接机构,从原理到构造,与此前的产品总体一致,但对各种任务的适应性大大扩展。此前对接的航天器,只是8吨对13吨,这次是13吨对22吨,空间站建成后,更是要达到百吨级。上海航天天和核心舱产品保证魏智介绍,航天器越重,对接时碰撞产生的能量越大,他们给对接机构加装了可控阻尼器来吸收能量。在空间站建设中,还会出现径向对接的“偏心工况”,这种情况尤其要确保安全性:“如果没有吸收到的能量直接作用在我的产品上,就像金属硬碰硬,会直接破坏。怎么消耗掉这些能量?这是很关键一个技术。我们还做了一些很严酷的工况验证,滚转、俯仰、偏航,我们把这些偏给它拉大,进一步考核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二个挑战是长寿命。对接机构有十几台电机,100多个传感器,上千个齿轮和轴承,上万个零件,其中很多直接暴露在太空环境中,承受近200摄氏度的温度变化和强烈的射线辐照。空间站的寿命在十年以上,对接机构没法在轨更换,对接分离几十次,依然要可靠好用。魏智说,他们从每一个细节去锁定风险点,进而拿出解决方案:“很关键的一个部件,叫电路浮动断接器,负责两个飞行器之间的电量传输,信息的传送,插针插孔很容易受到空间环境的侵蚀。我们专门经过攻关,通过特定的涂层材料,长期暴露空间环境下,性能都很稳定。”
第三个挑战在于组批生产。交会对接的任务,以往可能几年才来一次,现在光“天和”上就有三个对接口和两个停泊口,每年都要对接、分离好几次。对接机构产能大大提升,质量如何保证?上海航天805所主任质量师林艳介绍:“但凡想到的风险都要有控制措施,但凡要确认的事项都要列清单,关键重要的零部件下厂监制,跟产,验收的时候把关键控制点检查确认,所有的产品,相当于你的身份履历都是要清楚干净的。”
魏智透露,每一套对接机构,“真身”在天上,地上还有一套用数字孪生技术还原的仿真模型,如同镜像。每一次对接,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预演,也可以复盘。更重要的是,不仅能实时掌握,更能精准预判产品的“ 健康 状况”:“每对接一次,跟机构相关的一些参数,全部提取出来,反馈到我的模型里面。可以进行地面仿真系统的模拟验证。到了第12年、13年,我可以通过模型这套数字产品,提前预示它产品性能的这个衰减情况。”
编辑:金晓英
为什么天舟二号2次推迟发射?太空对接仅用8小时又是如何做到的?
天舟二号与天河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交会对接,用时仅约8个小时,比此前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实验室的交会对接的时间节省了很多,相当于由普快变成了高铁,这个技术是如何做到的呢?
天舟货运飞船之所以能实现短时间高效率地交会对接,就是因为它具备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能力,全自主就是交会对接过程中地面不需要干预两个飞行器,只是实时监测各种遥测数据,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全部交由天舟货运飞船自主完成。
在茫茫太空中两个航天器能实现快速顺畅精准地交会对接,离不开完备的导航指引系统。总结大概使用了三套系统。
1、当目标体进入50公里范围内时(即天舟看天河或天河看天舟),天舟货运飞船主要依靠 北斗导航 飞行;
2、当目标体距离缩短到30-10公里时,就会通过舱体上端的 激光雷达 来探测目标体的位置、相对距离、飞行器的姿态和俯仰角度等,从而保证对接的精度。
3、当目标体进入到30米交会对接范围内时就会使用 视觉导航敏感器 ,通过摄像的光学原理进行距离和姿态的测定,从而保证两个航天器慢慢靠近直至完成捕获、缓冲、拉近、锁紧等几个关键步骤。
而此前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从起飞开始地面就要全程参与,通过地面的测控系统来进行测轨和变轨并向航天器发出各种指令,到最终交会对接完成大概要用2-3天的时间。
并且在航天器在对接之前,航天器要先把自己的轨道、姿态等数据传到地面进行计算,然后再由地面将计算好的数据传到航天器上,航天器再根据地面的指令完成相关动作,这种“半自动交会对接”必然会占用大量的时间。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是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及建造阶段的首飞货运飞船,关系着空间站“天地运输走廊”能否顺利搭建和后续载人航天能否顺利实施,因此飞船的成功发射意义重大。然而天舟二号的发射却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两次推迟发射。
5月16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已转运至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区,原定于5月19日晚上21时40分发射。但是在当日19时许(距离火箭点火发射不到3小时),发射指控大厅中的数据信息显示“一个压力值参数异常”。
经过一个不多一个小时的摸排,并没有找到参数异常的真正元凶,而此时距离发射不足两小时,型号一致决定推迟此次发射任务。
尽管次发射任务因故被推迟发射,但在当天夜里仍然继续投入到异常参数的排故中,终于在5月20日找到了引起参数异常的原因,这是因为发射塔的喷淋系统出现故障引起的。
然而在发射塔的喷淋系统故障被稳妥处理之后,本该迎来5月21日凌晨的发射窗口,但是当负8小时推进剂补加之后,再次出现了异常情况,发射任务不得不再度推迟。
而经过历时9天的磨砺,时间2021年4月29日20时55分,天舟二号终于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搭载升空,并于5月30日凌晨5时01分与今年4月29日发射升空的“天和号”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交会对接。
天舟二号是我国继天舟一号之后的第二艘货运飞船,它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合而成,具备全方位自主交会对接能力,亦可多次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任务。
从飞船的整备参数和载荷等情况来看,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总长为10.6米,直径达3.35米,起飞重量为13.5吨,物资上行能力达6.9吨,载货比0.51,在轨寿命不小于1年,供电能力不小于2.7千瓦。
天舟二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后,随即转入组合体飞行阶段,相关的控制权也由核心舱来完成,包括组合体轨道姿态的控制、能源的调配等。
此次的天舟二号飞船是天河核心舱在轨道上迎来的位来自祖国的“客人”,而天舟二号也不含糊,足足带上去了6.9吨的“礼物”,包括空间站和航天员所需的各种物资以及要为天河核心舱加注的2吨重的推进剂,另外还有一个象征着越来越牛的“牛”饰品。
据了解,此次天舟二号与天河核心舱交会对接组成的组合体,近期将开展推进剂的后项对接口的补加,并择机对组合体的轨道进行调整,以的状态迎接今年6月将发射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来访。
另外根据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介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3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3个月,并开展设备更换、舱外维修维护、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作,目前载人飞船已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各项训练工作也已经进行到了强化冲刺阶段。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实现了从发射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开展深空 探索 ,我国的航天发展虽比美国等要晚,但如今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航天国,航天发射任务逐年增加,而一次次勇攀航天高峰的背后,离不开的日益强盛和一代代航天人科学严谨的心态和辛勤的付出。
#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
天舟二号与哪个飞船对接了?
天舟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分离,并绕飞至前向端口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时间今天10点25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分离,并绕飞至前向端口完成自动交会对接,整个过程历时约4小时。
目前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组合体状态良好,后续将先后迎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访问。
天舟二号完成绕飞,并对接于核心舱前向。接下来,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组合体将静待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三号的到来。
天舟二号后续任务:
天舟二号作为空间站建设阶段货运飞船的首发船,入轨后历时8小时,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不仅携带大量的航天员生活物资、舱外航天服、科学仪器等重要物资,还承担了空间站推进剂补加的任务,为空间站在轨建设做好后勤保障。
后续天舟二号还将进行两大试验,一是配合机械臂的转位试验,为后续的实验舱转位做一个先期的技术验证。一是配合航天员进行手动遥作试验,对货运飞船自身的备份控制系统进行一个控制能力的验证。
今晨,对接成功!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上演“太空之吻”
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5月30日5时01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整个过程历时约8小时。
天舟二号携带了航天员生活物资、舱外航天服及空间站平台设备、应用载荷和推进剂等,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后,转入组合体飞行阶段,将按开展推进剂补加和空间站应用项目设备测试等工作。
空间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是实现空间站和空间运输系统的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复杂度高、精准度高、自主性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为掌握这项技术,航天人前赴后继奋斗了近30年。
“万里穿针”神技再现
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是在轨进行的第2次快速交会对接,“万里穿针”技术再现太空。与2017年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相比,此次交会对接又实现了新的技术升级。
相较天舟一号,天舟二号增加了“全相位全自主交会对接方案”。航天 科技 五院专家解释道,“全相位”就是无论目标飞行器在入轨时和空间站的相对位置有1/4圈、半圈,哪怕整圈,“天舟”都能以最快速度或者在规定时间点实现对接,而不用专门根据空间站的位置来选择飞船发射时间,真正实现了全天候发射。
“全自主”就是从飞船入轨到交会对接成功,全程不需要人工干预,船上自主规划完成。天舟一号在远距离段需要人工辅助把飞船到距离天宫二号一定的位置,然后由飞船自主完成近距离交会对接。而天舟二号则增加了远距离自主导引,飞船可以利用北斗导航的位置信息来实现远距离的全自主导航计算及其制导与控制。
换言之,以后天舟货运飞船造访空间站,这一过程中人只负责监视,整个交会和对接过程由“天舟”完全自主完成。
自控、手控两相宜
手控交会对接和自动交会对接是空间交会对接系统的“左右手”,互为备份,是系统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因此神舟载人飞船从研制之初就按照不同的逻辑分别为两套系统设计了相对的系统。
尽管天舟二号是货运飞船,但也装备了手控系统,在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的平移靠拢段,手控是重要的控制手段之一,具备支持空间站内航天员进行手控遥作实现前向或后向的交会对接或撤退撤离的能力。
一旦自动交会对接模式故障时,控制系统可以转为手控遥作模式,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可以通过“遥作”,以遥控的方式“驾驶”飞船,实现货运飞船规避空间站或安全、准确地与空间站对接。
为保证系统整体可靠性,天舟货运飞船的自控与手控系统间通过设计不同的信息接口实现了相互故障隔离,但必要时又可以实现可靠的模式切换。
近三十年磨一剑
为了早日建成人自己的空间站,在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前,航天 科技 五院502所科研人员就瞄准空间站建设必须的交会对接技术开始攻关。
至2011年11月,神舟八号成功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两次自动交会对接。2012年6月,神舟九号在航天员刘旺的控下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突破相对导航、制导、控制和交会对接相对测量敏感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交会对接的。
2016年,作为交会对接的一项必要相关技术,在神舟十号任务中验证了绕飞技术。2017年,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快速交会对接在轨试验成功,使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近地快速交会对接的。
之后,研发团队用几年时间在自主性、可靠性等多方面对交会对接技术进行完善,至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502所三代研发人员已经前赴后继奋斗了近30年。
随着天舟二号和天和核心舱首次“太空牵手”成功,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也迎来了新的 历史 阶段。
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天舟二号都携带了哪些东西上太空?
作为货运飞船,向太空运载货物,天舟二号的次太空补给尤为重要,携带的东西分别是3个航天员的消耗品、舱外航天服、实验设备、实验资料以及核心舱所需的推进剂。
携带了一些主食,比如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饭菜,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带上了太空,而且种类也非常的齐全。
主要包括各种各样的晶体配件产品,然后也包括航天服,然后也带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比如说有鱼香肉丝,而且总共的物资已经达到了6.9吨。
一个是种子,就是作物的种子,带上去好尝试一下会有什么变化。另外一个就是仪器,可以用来测量跟观察的仪器。一个就是一些想要的数据采集的一些要求,这个咱们老就不懂了。
携带了太空椅,环保生态系统,黑科技,医疗检测,保障物资,太空冰箱,等等,还有非常多的东西,而且这是非常奇妙的太空之旅。
天舟二号已与天和核心舱进行对接
天舟二号已与天和核心舱进行对接
据广播电视总台之声《纵横》,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在约8小时后,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自主快速对接。在这次对接中,天舟二号采用了“全相位全自主交会对接方案”,将对接环节的效率提升到了极点。
天舟二号已与天和核心舱进行对接1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继29日20时55分发射成功后,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5月30日5时01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整个过程历时约8小时。
所谓空间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是实现空间站和空间运输系统的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复杂度高、精准度高、自主性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自2011年11月以来,我国共实施了10次空间交会对接,实现了首次无人/载人交会对接,并验证了在轨补加技术。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的此次交会对接,是我国在轨进行的第二次快速交会对接,和2017年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快速交会对接相比,实现了新的技术升级。
青年报记者从天舟二号的抓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五院了解到,相较于天舟一号,天舟二号增加了“全相位全自主交会对接方案”。“全相位”是指无论目标飞行器在入轨时和空间站的相对位置为1/4圈、半圈,哪怕整圈,天舟二号都可以最快速度或者在规定时间点实现对接,而不用专门根据空间站的位置来选择飞船发射时间,实现全天候发射。“全自主”是指从飞船入轨到交会对接成功,全程不需要人工干预,由船上自主规划完成。天舟一号在远距离段需要通过人工辅助把飞船到距离天宫二号一定的位置,然后由飞船自主完成近距离交会对接。天舟二号增加了远距离自主导引,可以利用北斗导航的位置信息来实现远距离、全自主的'导航计算及其制导与控制。
天舟二号携带了航天员生活物资、舱外航天服及空间站平台设备、应用载荷和推进剂等,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后,转入组合体飞行段,将按开展推进剂补加和空间应用项目设备测试等工作。
天舟二号已与天和核心舱进行对接2
据广播电视总台之声《纵横》,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在约8小时后,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自主快速对接。在这次对接中,天舟二号采用了“全相位全自主交会对接方案”,将对接环节的效率提升到了极点。
此次,天舟二号的任务可谓是完成得十分,但是,就在要准备发射的关键时刻,却遭遇了两次坎坷,导致发射任务推迟两次。但好在试验队员及时发现问题,始终保持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在室外温度36℃,舱内温度却在零下183℃冰火两重天的环境之下,在火箭中摸爬滚打,排除故障,才得以让本次飞天对接任务完成。
天舟二号的顺利飞天与天和核心舱完美对接,再一次彰显了我国航天事业再进一步。对此呢,网友直赞:“厉害了,我的国!辛苦了,我们的科研人员!”是的,此次天舟二号在发射途中,在天际划出的轨迹未曾消逝,就像是与科研人员为我们划出的一道希望的光。
太空出三人组下周将进入返回准备阶段 需要整理大量物资
直至目前,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已经出了5个多月了,那么,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呢?据悉,预计是出180天左右,所以现在已经进入“回家”倒计时。据央视,太空出三人组下周将进入返回准备阶段,需要整理大量物资。
太空出三人组下周将进入返回准备阶段
据央视,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已在空间站工作生活了5个多月,按,他们将在轨工作生活180天左右,如今已进入了“回家”倒计时。下周,他们将开始进入返回准备阶段,需要整理大量物资,包括天舟三号上的货包、各类产品。期待神十三航天员回家!
具体历程: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成功。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满足与神舟十三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10月16日6时56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时间2021年10月17日9时50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货物舱舱门,并顺利进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接下来,航天员乘组还将开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货物舱舱门。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2021年11月5日,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次出舱活动。自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21天,先后开展了货运飞船物资转移、空间站组合体管理、新上行舱外服启封和测试、在轨医学检查、失重防护锻炼、空间试(实)验等日常工作,进行了在轨紧急撤离、机械臂作、医疗救护演练等在轨训练项目。目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具备开展出舱活动条件。月7日消息,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进行首次在轨紧急撤离演练。
时间2021年11月7日18时51分,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舱出舱舱门,截至20时28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舱成功出舱。
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时间2021年11月7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舱成功出舱,首位出舱航天员翟志刚时隔13年后再次执行出舱活动任务;王亚平成为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迈出了女性舱外太空行走步。两名出舱航天员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将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机械臂悬挂装置与转接件安装、舱外典型动作测试、舱外互助救援验证等作业。期间,在舱内的航天员叶光富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作。
时间2021年11月8日1时16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翟志刚、航天员王亚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成功。此次是空间站阶段第三次航天员出舱活动,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出舱活动,也是航天史上首次有女航天员参加的出舱活动。时间2021年11月8日1时16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
2021年11月14日,神十三乘组王亚平、叶光富和翟志刚,在太空深情朗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总序:“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随后,翟志刚做了个后空翻。
2021年12月2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正在进行第二次出舱活动。18时44分,航天员叶光富打开舱门并率先出舱。后续,翟志刚、叶光富将在舱外作业,王亚平在舱内配合支持,共同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时间12月26日18时44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成功打开天和核心舱舱舱门,航天员叶光富于18时50分、航天员翟志刚于19时37分,身着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舱成功出舱,后续将协同开展空间站舱外全景相机C抬升、自主携物转移验证等作。时间2021年12月27日00时55分,经过约6小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完成第二次出舱全部既定任务, 航天员翟志刚、航天员叶光富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成功。
时间2022年1月8日7时55分,经过约2小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密切协同下,在空间站核心舱内采取手控遥作方式,完成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试验。
2022年3月24日,据总台央视记者向航天员训练中心了解,三名航天员下周将开始进入返回准备阶段
神舟十三号主要任务:
2021年10月14日下午,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发布会,通报此次任务有关情况。
据介绍,神舟十三号任务将实现五个方面的任务目标。与神舟十二号任务相比,神舟十三号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同:
一是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
二是届时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
三是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
四是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而神舟十三乘组也将包括首次出舱的男女航天员;
五是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
六是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这些不同,也是我们将面临的挑战。
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自主交会对接是怎么完成的?
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的自主交会对接是通过自主导航和控制系统完成的。具体步骤如下:1. 天舟二号发射后,进入预定轨道,根据轨道参数和天和核心舱的位置信息,计算出自身轨道参数和目标对接点坐标。2. 天舟二号根据计算出的目标对接点坐标进行轨道控制,逐步向天和核心舱靠近。3. 天舟二号激活自身雷达、光学和传感器,对天和核心舱进行跟踪和目标识别,确保安全对接。4. 当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距离足够近时,天舟二号的自主控制系统自动对齐靠近天和核心舱,并慢慢接近对接口。5. 天舟二号的机械臂伸出,抓住天和核心舱的对接接口,完成机械锁定。6. ,通过气密性检查和机械结构稳定性验证,确保对接成功。整个自主交会对接过程,需要天舟二号自身的导航、通信、控制、感知和作业系统的相互配合和无缝协同,具有高度的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自主交会对接是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完成的。天舟2号和天和号核心舱搭载了相应的系统,两者进行对接时,会进行通信,以协调两者位置与速度,实现交会对接所需要满足的各项条件。
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整个过程历时约8小时。天舟二号携带了航天员生活物资、舱外航天服及空间站平台设备、应用载荷和推进剂等,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后,转入组合体飞行阶段,将按开展推进剂补加和空间站应用项目设备测试等工作。
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方式,对接天河核心舱后向端口。整个过程持续8小时左右。天州2号运载宇航员的生活材料、舱外航天服和空间站平台设备、应用载荷和推进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