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15-109-2015混凝土技术规范怎么样,好不好 购买心得

2015年混凝土搅拌站常用标准目录一览表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实验意义)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实验意义)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实验意义)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1 GB50119—201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代替GB50119—2003)

2 GB/T50784-2013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3 GB/T28900-2012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

4 GB/T14902—2012 预拌混凝土(代替GB14902—1994)

5 GB/T8077—2012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代替GB/T8077—1987)

6 GB/T1346—201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代替GB1346—2001)

7 GB/T14684—2011 建筑用砂(代替GB/T14684—2011)

8 GB/T14685—2011 建筑用卵石、碎石(代替GB/T14685—2011)

9 GB 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10 GB/T501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11 GB/T25181-2010 预拌砂浆

12 JGJ/T223-2010 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13 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4 JGJ98—2010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15 GB/T17431.1-2010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部分:轻集料

16 GB/T17431.2-2010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二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

17 GB50325-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控制规范

18 GB/T50082-200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19 GB23439-2009 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作废)

20 GB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21 GB/T10171-2005 混凝土搅拌站(楼)分类(代替GB/T10171—1988)

22 GB/T12959-2008 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

23 GB/T12960-2007 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

24 GB/T204-200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

26 GB/T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代替GB/T1596—19)

27 GB/T176—2008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代替GB176—1996)

28 GB/T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29 GB/T18046—200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30 GB/T18736—200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31 GB/T19004-2011 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质量答理方法

32 GB/T19685-2005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

33 GB/T208—2014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代替GB208—1963)

34 GB/T20967-2007 无损检测目视检测验总则

35 GB/T2419—2005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代替GB2419—1994)

36 GB/T3183—2003 砌筑水泥(代替GB3183—1997)

37 GB/T4131—2014 水泥的命名、定义和术语(代替GB4131—1984)

38 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代替GBJ80—1985)

39 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代替GBJ81—1985)

40 GB/T50476-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41 GB/T750—1992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代替GB750—1965)

42 GB/T8074—2008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代替GB/T8074—1987)

43 GB/T8075—2005 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分类、命名与术语

44 GB/T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45 GB12573—2008 水泥取样方法(代替12573-1990)

46 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代替GB175—1999)

47 GB18588—2001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

49 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50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1 GB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52 GB6566—2010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代替GB6566—2000/GB6763—2000)

53 GB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代替GB8076—1997)

55 JGJ/T308-2013 磷渣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56 JGJ145-2013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57 JC/T 2199-2013 泡沫混凝土用泡沫剂

58 DL/T 5169-2013 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

59 SL 601-2013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60 JGJ/T 301-2013 大型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

61 JGJ/T296-2013 高抛免振捣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62 JGJ/T294-2013 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

63 JC/T2163-2012 混凝土外加剂安全生产要求

64 JGJ/T283-2012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65 JGJ/T281-2012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66 A - S001-2012 结构混凝土性能技术规范

68 JGJ/T10—2011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69 JGJ/T23—201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70 JGJ/T241-2011 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71 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72 JGJ/T14-2011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73 JGJ 104-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74 CCES02:2004 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

76 CECS03:2007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77 CECS104:99 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78 CECS13:2009 纤维混凝土实验方法标准

79 CECS203:2006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80 CECS207:2006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81 CECS38:2004 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82 JC/T1011-2006 混凝土抗硫酸盐类侵蚀防腐剂

83 JC/T1083-2008 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

84 JC/T452—2002 通用水泥质量等级(代替JC/T452—1997)

85 JC/T681—2005 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代替JC/T681—1997)

86 JC/T682—2005 水泥胶砂试体成型振实台(代替JC/T682—1997)

87 JC/T683—2005 40 mm×40 mm水泥抗压夹具(代替JC/T683—1997)

88 JC/T721-2006 水泥颗粒级配测定方法 激光法(代替JC/T721-1982)(1996)

89 JC/T—2005 水泥物理检验仪器 胶砂振动台(代替JC/T—1982(1996))

90 JC/T724—2005 水泥物理检验仪器 电动抗折试验机(代替JC/T724—1982(1996))

JC/T726—2005 水泥胶砂试模(代替JC/T726—1997)

92 JC/T727—2005 水泥物理检验仪器 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代替JC/T727—1982)

93 JC/T728—2005 水泥物理检验仪器 标准筛(代替JC/T728—1982(1996))

94 JC/T729—2005 水泥物理检验仪器 水泥净浆搅拌机(代替JC/T729—1982(1996))

95 JC/T738-2004 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

96 JC/T949-2005 混凝土制品用脱模剂

97 JC/T950-2005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

98 JC474—2008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代替JC474—1999)

99 JC475—2004 混凝土防冻剂(代替JC475—1992(1996))

100 JC477—2005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代替JC477—1992(1996))

101 JG/T223-2007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102 JG244-2009 混凝土实验用搅拌机

103 JGJ/T136—2001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104 JGJ/T152-2008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105 JGJ/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106 JGJ/T193-2009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107 JGJ/T70-2009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108 JGJ15—2008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代替GBJ15—1983)

109 JGJ169-2009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110 JGJ51-2002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111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112 JGJ63—2006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代替JGJ63—1989)

113 ZJQ00-SG-016-200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标准

114 ZJQ00-SG-019-2006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标准

115 GB/T 27025-200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116 JC/T603-2004 水泥胶砂干缩试验方法

117 GB/T20737-2006 无损检测 通用术语和定义

118 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119 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120 JTG F10-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121 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122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123 JTG/TB07-01-2006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124 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125 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126 JTG/T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127 JTG C20-201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128 JG/T164-2004 砌筑砂浆增塑剂

129 JGJ/T192-2009 钢筋阻锈剂应用技术规程

130 GB 13693-2005 道路硅酸盐水泥

131 GB 748-2005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132 GB 201-2000 铝酸盐水泥

133 GB/T 12957-2005 用于水泥混合材的工业废渣活性试验方法

134 GB 500267 JG/T377-2012 混凝土防冻泵送剂1-2009 岩土工程勘水泥检测方法察规范

135 GB 50152-201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136 GB 50367-2006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137 JGJ 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38 GBJ 97-87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139 JGJ 12-2006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40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141 GB 50046-2008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142 GB 50086-2001 锚干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143 CJJ 37-2012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44 GB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45 CJJ/T/T135-2009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146 JG/T 3064-1999 钢纤维混凝土

147 JGJ/T 221-2010 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148 JGJ206-2010 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149 JG237-2008 混凝土试模

150 JG/T 248-2009 混凝土坍落度仪

151 JGJ/T175-2009 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程

152 GB19022-2003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153 CECS 21:2000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154 GB 42-2000 混凝土搅拌机

156 JGJ/T1-2009 建筑材料术语标准

157 JGJ 184-2009 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

159 JGJ/T240-2011 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

160 GB/T30190-2013 石灰石粉混凝土

161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62 JGJ/T225-2010 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范

163 JGJ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164 CCES01-2004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165 GB50422-2007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工程技术规范

166 CJJ1-2008 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168 GB50208-201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169 JGT/T328-2014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

商品混凝土检测方法

48 GB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 GB50119-2003

75 CECS02:2005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计术规程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 JGJ28-86

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方法 CECS48:93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 CECS53:9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95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2006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J146-9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175-2007

预拌混凝土 GB/T14902-2003

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8077-2000

中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GB200-2003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 GB/T1345-2005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1346-2001

通用水泥质量等级 JC/T452-2002

水泥的命名、定义和术语 GB/T4131-1997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2419-200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17671-1999

水泥取样方法 GB12573-90

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分类、命名与术语 GB/T8075-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18046-200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1596-2005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GB/T18736-2002

混凝土泵送剂 JC473-2001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76-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CCES01-2004

混凝土外加剂及相关标准汇编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JC474-1999

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规程 DBJ/T15-13-95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03:2007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DBJ15-19-2006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44-200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水工混凝土断裂试验规程 DL/T5332-2005

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 CCES02-2004

基桩和地下连续墙钻芯检验技术规程 DBJ15-28-200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3-2001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 DL/T5151-2001

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 CECS13:89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2-2006

随机从同一运输车中抽取试样,应在卸料量的1/4~3/4中取样0.02m3以上,做塌落度检测并做标准养护与同条件养护试块。

普通水泥的细度用筛析法检验,筛余量不得超过()

3、如果你的两次筛余值误都不大于0.5%,那么就取两次平均值作为试验代表值。当两次筛余值误大于0.5%,那你就要看你水泥的筛余量是5.0%以下还是以上了,然后根据上述两条规定看试验结果是否无效。

普通水泥的细度用筛析法检验,筛余量不得超过()

A.10%

BGB/T17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1996,eqv ISO680:1990)。.15%

C.20%

D.25%

正确:A

建筑材料的检验标准,详细的

(1)比重与容重:标准水泥比重为3.1,容重通常采用1300公斤/立方米。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 GB50119-2003

167 JTG F30-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 JGJ28-86

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方法 CECS48:93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 CECS53:9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95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2006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J146-9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175-2007

预拌混凝土 GB/T14902-2003

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8077-2000

中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GB200-2003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 GB/T1345-2005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1346-2001

通用水泥质量等级 JC/T452-2002

水泥的命名、定义和术语 GB/T4131-1997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2419-200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17671-1999

水泥取样方法 GB12573-90

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分类、命名与术语 GB/T8075-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18046-200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1596-2005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GB/T18736-2002

混凝土泵送剂 JC473-2001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76-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CCES01-2004

混凝土外加剂及相关标准汇编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JC474-1999

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规程 DBJ/T15-13-95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03:2007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DBJ15-19-2006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44-200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水工混凝土断裂试验规程 DL/T5332-2005

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 CCES02-2004

基桩和地下连续墙钻芯检验技术规程 DBJ15-28-200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3-2001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 DL/T5151-2001

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 CECS13:89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2-2006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44-2001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 JGJ/T15-2008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92-2004 J409-2005

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DBJ/T15-37-2004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98-2000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JGJ51-2002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程 JTJ041-2000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36-2006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422-2007

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ECS38-200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E02:2005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136-2001 J131-2001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JGJ70-90

道路硅酸盐水泥 GB13693-2005

预拌砂浆 JG/T230-2007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14685-2001

混凝土搅拌机 GB/T42-2000

建筑用砂 GB/T14684-2001

用于水泥混合材的工业废渣活性试验方法 GB/T12957-2005

建筑砂浆用FA胶结材 JG/T3062-1999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勃氏法 GB/T8074-2008

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 JC/T738-2004

钻芯检测离心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GB/T19496-200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30-2003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

混凝土搅拌站(楼) GB/T10171-2005

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 GB/T11969~11975-1997

房屋渗漏修缮技术规程 CJJ62-95

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0-98

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69:94

干混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DBJ/T15-36-2004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 GB/T50114-2001

水泥的具体分类标准是什么呀?

25 GB/T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代替GB1345—19)

1) 水泥:加水拌和成塑性浆体,能胶结砂、石等材料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粉末状水硬性胶凝材料。(2) 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分P.I和P.II,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3) 普通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O。(4) 矿渣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粒化高炉矿渣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称为 矿渣硅酸盐水泥,代号:P.S。(5)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代号:P.P。(6)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粉煤灰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代号:P.F。(7) 复合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复合硅酸盐水泥(简称复合水泥),代号P.C。(8) 中热硅酸盐水泥:以适当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具有中等水化热的水硬性胶凝材料。(9)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以适当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具有低水化热的水硬性胶凝材料。(10)快硬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早强度高的以3天抗压强度表示标号的水泥。(11)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抗硫酸盐腐蚀性能良好的水泥。(12) 白色硅酸盐水泥:由氧化铁含量少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白色水泥。(13) 道路硅酸盐水泥:由道路硅酸盐水泥熟练,0%~10%活性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道路硅酸盐水泥,(简称道路水泥)。(14) 砌筑水泥:由活性混合材料,加入适量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石膏,磨细制成主要用于砌筑砂浆的低标号水泥。(15) 油井水泥:由适当矿物组成的硅酸盐水泥熟料、适量石膏和混合材料等磨细制成的适用于一定井温条件下油、气井固井工程用的水泥。(16) 石膏矿渣水泥:以粒化高炉矿渣为主要组分材料,加入适量石膏、硅酸盐水泥熟料或石灰磨细制成的水泥

GB/T12960 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

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分为:(1)通用水泥: 一般土木建筑工程通常采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规定的六大类水泥,即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2)专用水泥:专门用途的水泥。如:G级油井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3)特性水泥: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水泥按其主要水硬性物质名称分为:(1)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2)铝酸盐水泥;(3)硫铝酸盐水泥;(4)铁铝酸盐水泥;(5)氟铝酸盐水泥;(6) 以火山灰或潜在水硬性材料及其他活性材料为主要组分的水泥。主要技术特性分为:(1) 快硬性:分为快硬和特快硬两类;(2) 水化热:分为中热和低热两类;(3) 抗硫酸盐性:分中抗硫酸盐腐蚀和高抗硫酸盐腐蚀两类;(4) 膨胀性:分为膨胀和自应力两类;(5) 耐高温性:铝酸盐水泥的耐高温性以水泥中氧化铝含量分级。

水泥实际强度 fce与标号是否一样?

硅酸盐水泥在硫酸盐环境中的潜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 JGJ140-2004 J301-2004膨胀性能试验方法 GB/T749-2001

42.5是水泥的强度等级,题目会给,记Fce.g;算公式时用的是Fce,即强度实测值,你可以用公式Fce=Fce.g×γc。γc是查表或者题目给你,然后上面两个值都有了,代入算出就行。

水泥细度筛余计算公式是什么?

水泥试样筛余(细度)计算公式:

F=Rs/W×;

F—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 Rs—水泥筛余物的质量,g; W—水泥试样的质量,g。

合格评判时,每个样品应称取二个试样分别筛析,取筛余平均值作为筛析结果。若两次筛余结果误大于0.5%时(筛余值大于5.0%时可放至1.0%)应再试验,取两次相近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你在做水泥细度筛余时,会有几种情况158 JGJ/T318-2014 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

1、如果两次试验的水泥细度筛余都不大于5.0%,两次筛余值误大于0.5%时,本次试验结果无效,要重做试验。

2、如果两次试验的水泥细度筛余都大于5.0%,两次筛余值误大于1.0%时,本次试(2)每一验收批取样一组,数量为12kg。验结果无效,要重做试验。

水泥试验检测取多少公斤

GB/T8074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袋装水泥200吨(200000公斤)检测一次,散装水泥每500吨(500000公斤)检测一次。

检测水泥时用到的判断标准:

(1)比重与容重:普通水泥比重为3:1,容重通常采用1300公斤/立方米。

(2)细度: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颗粒越细,硬化得越快,早期强度也越高。

(3)凝结时间:水泥加水搅拌到开始凝结所需的时间称初凝时间。从加水搅拌到凝结完成所需的时间称终凝时间。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早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迟于12小时。

(4)强度:水泥强度应符合标准。

(5)体积安定性:指水泥在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能。水泥中含杂质较多,会产生不均匀变形。

(6)水化热:水泥与水作用会产生放热反应,在水泥硬化过程中,不断放出的热量称为水化热。

(7)标准稠度:指水泥净浆对标准试杆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时的稠度。

扩展资料

1、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2、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

3、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4、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6、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

7、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8、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9、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

(1)水泥试验应眦同一水泥厂、同强度等级、同品种、同一生产时间、同一进场日期的水泥,400t为一验收批。散装水泥500t,袋装水泥200t为一验收批,不足吨数时亦按一验批计算。

(3)取样要有代表性,一般可以从20个以上的不同部位或20袋中取等量样品,总数至少12kg,拌和均匀后分成两等份,一份由试验室按标准进行试验,一份密封保存备复验用。

(4)建筑施工企业应分别按单位工程取样。

扩展资料:

服务能力:

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由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接受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管理。机构挂靠于建材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属的第三方检验机构。

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原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87 年批准授权的首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之一,也是我国具有与ISO 组织进行量值溯源和量值传递资质的水泥检测中心。1995年被科委批准授权为中华科技成果检测鉴定检测机构。

参考资料来源:

对同一水泥厂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以一次进场的同一出编号为一批,散装水泥,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T。袋装水泥,一批的总量不超过100t,取样不少于12kg。

扩展资料:

水泥主要技术指标

(2)细度: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颗粒越细,硬化得越快,早期强度也越高。

(3)凝结时间:水泥加水搅拌到开始凝结所需的时间称初凝时间。从加水搅拌到凝结完成所需的时间称终凝时间。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早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迟于6.5小时。

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终凝时间不迟于10小时。实际上初凝时间在1~3h,而终凝为4~6小时。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由专门凝结时间测定仪进行

(4)强度:水泥强度应符合标准。

(5)体积安定性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GB50152-92:指水泥在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能。水泥中含杂质较多,会产生不均匀变形。

(6)水化热:水泥与水作用会产生放热反应,在水泥硬化过程中,不断放出的热量称为水化热。

(7)标准稠度:指水泥净浆对标准试杆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时的稠度。

参考资料来源:

对同一水泥厂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以一次进场的同一出编号为一批,散装水泥,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T,袋装水泥;一批的总量不超过100t.取样不少于12kg

对同一水泥厂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以一次进场的同一出编号为一批,散装水泥,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T,袋装水泥;一批的总量不超过100t.取样不少于12kg。

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cement一词由拉丁文caementum发展而来,是碎石及片石的意思。早期石灰与火山灰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

袋装水泥不少于6公斤《从20袋中各取一部分》

一个批次从20袋中分别取样,混合后取12公斤。

不少于12Kg!

什么叫粒度分析曲线,他们有哪些绘制方法和适用条件

天然沸石粉在混凝土与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 JGJ/T112-97

(试验员考试大纲部分) 总说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目的是科学、公开、公平、公正地考核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的试验检测技术水平,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确保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分试验检测工程师和试验检测员两个等级。二者考试科目的设置和考试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考试形式和考试范围基本相同。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实际作,基础知识采用计算机网络抽题、上机答题形式,实际作采用纸质答卷或现场实的形式。本考试大纲对试验检测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划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章 试验检测工程师考试一、科目设置公路试验检测工程师考试科目为:《路桥基础》、《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和《交通工程》。《路桥基础》包括:土工试验、材料试验(不含沥青和沥青混合料)、几何线形、交通安全设施、计量认证和法律法规等。只包含上机答题考试。《路基路面》专业包括: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路基路面现场检测。分为上机答题和实际作两部分考试。《桥梁隧道》专业包括:结构混凝土、桩基、地基基础、桥梁隧道结构及构件检测。分为上机答题和实际作两部分考试。《交通工程》专业包括:公共基础、交通安全设施、机电工程。分为上机答题和实际作两部分考试。二、考试合格标准《路桥基础》总分100分,60分合格。《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通工程》各科总分均为150分,上机答题部分100分,60分合格;实际作部分50分,30分合格。三、计算机网络上机考试该项考试考核考生的相关试验检测基础知识。(一)考试题型考试题型共有四种形式。1、单选题:每道题目有四个备选项,要求参考人员通过对题干的审查理解,从四个备选项中选出的正确。每题1分。2、多选题:每道题目所列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出其中正确。每题2分。所有选择和完全吻合才可得分。3、判断题:每道题目列出一个可能的事实,通过审题给出该事实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判断。每题1分。4、判选题:题目主要针对具体试验检测项目,从原理或作上对某项试验内容进行分析判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每题2分。(二)考试内容比例《路桥基础》考试科目,土工内容40分,其中单选题8道、多选题8道、判断题8道、判选题4道。材料内容(不含沥青和沥青混合料)30分,其中单选题6道,多选题6道,判断题6道、判选题3道。几何尺寸内容10分,其中单选题2道、多选题2道、判断题2道、判选题1道。安全设施内容10分,题型组成比例同几何尺寸。计量认证和法律法规内容10分。总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路基路面》专业考试科目,其中单选题20道、多选题20道、判断题20道、判选题10道。总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桥涵隧道》专业考试科目根据参考人员的岗位需要,可选择桥梁工程或隧道工程。当参考人员选择桥梁工程时,桥梁工程的考试题目占70%,隧道工程题目占30%;反之隧道工程题目占70%,桥梁工程题目占30%。其中70%比例中,判选题7道,单选题14道,多选题14道,判断题14道;30%比例中,单选题6道,多选题6道,判断题6道、判选题3道。总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交通工程》专业考试科目分为:公共基础30分,其中单选题8道、多选题7道、判断题8道;安全设施36分,其中单选题10道、多选题8道、判断题10道;机电工程34分,其中单选题10道、多选题7道、判断题10道。总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四、实际作考试该项考试考核考生相关试验检测项目的实际作水平。实际作考试随机抽取6道试题,考生可任选5道,每题10分,共计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路基路面》专业实际作包括路桥基础对应内容2道题,路基路面对应内容4道题。《桥梁隧道》专业实际作,其中桥梁专业考生桥梁4道题,隧道2道题;隧道专业考生隧道4道题,桥梁2道题。《交通工程》专业实际作包括基础知识1道题、安全设施3道题,机电工程2道题。五、参考教材和参考资料在各科目考试大纲中列出了有关考试参考书目,要特别强调的是当教材中的内容和现行标准规范相对应的内容不一致时,应以现行有效的行业及标准规范内容为准。第二章、试验检测员考试一、科目设置公路检测员考试科目为:《材料试验》、《工程检测》和《交通工程》。《材料试验》包括:土工试验、建筑材料及其混合料。分为上机答题和实际作两部分考试。《工程检测》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通安全设施、几何尺寸等。分为上机答题和实际作两部分考试。《交通工程》包括:公共基础、交通安全设施、机电工程。分为上机答题和实际作两部分考试。二、考试合格标准《材料试验》、《工程检测》、《交通工程》各科总分均为150分,上机答题部分100分,60分合格;实际作部分50分,30分合格。三、计算机网络上机考试该项考试考核考生的相关试验检测基础知识。(一)考试题型检测员考试题型与工程师考试题型完全相同,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判选题四种形式,各题型答题要求与工程师考题要求相同。(二)、考试内容比例《材料试验》考试科目,土工内容40分,其中单选题8道、多选题4道、判断题16道、判选题4道。建筑材料及其混合料内容60分。其中单选题12道、多选题6道、判断题24道,判选题6道。总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工程检测》考试科目中,路基路面内容30分,其中单选题6道、多选题3道、判断题12道,判选题3道。桥梁内容30分,题型组成比例同路基路面。隧道内容20分,其中单选题4道、多选题2道、判断题8道、判选题2道。几何尺寸内容10分,其中单选题2道、多选题1道、判断题4道、判选题1道,交通安全设施占10分,题型组成比例同几何尺寸。总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交通工程》考试科目中,公共基础30分,其中单选题8道、多选题7道、判断题8道;安全设施40分,其中单选题15道、多选题5道、判断题15道;机电工程30分,其中单选题10道、多选题5道、判断题10道。总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四、实际作考试该项考试考核考生相关试验检测项目的实际作水平。实际作考试随机抽取6道试题,考生可任选5道,每题10分,共计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材料试验》实际作包括土工试验2道题,建筑材料及其混合料4道题。《工程检测》实际作包括路基路面2道题,桥涵1道题,隧道1道题,交通安全设施1道题,几何尺寸1道题。《交通工程》实际作包括公共基础1道题,安全设施3道题,机电工程2道题。五、参考教材和参考资料在各科目考试大纲中列出了有关考试参考书目,要特别强调的是当教材中的内容和现行标准规范相对应的内容不一致时,应以现行有效的行业及标准规范内容为准。

第二部分 试验检测工程师考试大纲章 科目1 《 路桥基础》一、 土工试验(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本科目主要是为了测评考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及隧道工程中有关土工测试方面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对于常用土工测试的实际作能力。要求考生具备与资格相适应的基本业务能力和业务素养,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土工测试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作规程。(二) 主要考试范围主要考试范围包括土的三相组成及物性指标换算、土的粒组划分及工程分类、相对密实度及界限含水量、土的动力特性与击实试验、土体压缩性指标及强度指标、土工原位测试方法及相关试验的基本作规程。(三) 主要考试内容1.土的三相组成及物性指标换算了解:土的形成过程。熟悉:土的三相组成;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及指标换算。掌握:含水量试验;密度试验;比重试155 GB/T 50328-2001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验。2.土的粒组划分及工程分类了解:土粒大小及粒组划分;粒度、粒度成分及其表示方法;水力直径、司笃克斯定律。熟悉:土的工程分类及命名(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土粒级配指标:Cu、Cc。掌握:颗粒分析试验。3.相对密实度及界限含水量了解:天然稠度试验。熟悉:相对密实度D-r的基本概念及表达;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液限wL、塑限wP、缩限wS);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掌握:砂土相对密实度测试;界限含水量试验。4.土的动力特性与击实试验了解:击实的工程意义;击实试验原理。熟悉:土的击实特性;影响压实的因素。掌握:击实试验。5.土体压缩性指标及强度指标了解:压缩机理;有效应力原理;与强度有关的工程问题;三轴压缩试验。熟悉:室内压缩试验与压缩性指标;先期固结压力Pc与土层天然固结状态判断;强度指标c、φ。掌握:固结试验;直接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承载比(CBR)试验;回弹模量试验;黄土湿陷试验。6.土工原位测试方法了解:原位测试方法特点及分类7.土工化学性质试验及水理性质试验了解:膨胀试验;收缩试验;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试验。熟悉:酸碱度试验;烧失量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渗透试验。8.土样的采集及制备了解:土样的采集、运输和保管。掌握:土样和试样制备。9.试验数据处理了解:可疑数据剔除方法;数据表达方法和数据分析;抽样检验类型。熟悉:有效数字及数字修约规则;数据统计特征及概率分布;误基本概念、来源及分类。掌握:抽样检验评定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四) 主要参考书目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 :交通出版社,19932.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培训教材-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交通出版社,2004.113.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 :交通出版社,2001.5

二、材料试验(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本科目要求考生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路用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试验作技能,其中涉及砂石材料、水泥和水泥混凝土、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等。通过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考查参考人员对有关路用材料方面试验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实际作的熟练程度。相关内容主要参考2004年版的《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其中的第五章、第七章和第八章的内容。同时要熟悉相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施工规范等内容。(二) 主要考试内容1.集料(石料)(1) 粗集料1)基本概念了解:集料的定义,标准筛的概念。熟悉:集料划分方法,粗细集料粒径和公称粒径概念。2)技术性质①集料物理性质a.密度了解:粗集料(涉及石料和细集料)的各种密度定义。熟悉:密度常用量纲,不同密度适用条件。掌握:表观密度和毛体积密度的试验作方法、结果计算。b. 吸水性和耐候性了解:吸水性和耐候性定义。熟悉:砂石材料空隙率对耐候性的影响。c.颗粒形状了解:针片状颗粒对集料应用所造成的影响。熟悉:针对两种不同应用目的针片状颗粒的定义方法。掌握:适用不同目的针片状颗粒检测作方法,以及影响试验的重要因素。②力学性质了解:各力学性质的定义及力学性质内容。熟悉:每种力学性质试验结果计算及检测结果含义。掌握:各项试验的作内容、步骤及影响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注意分别适用于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粗集料时的各项试验作方法上的特点和区别。a. 压碎试验了解:压碎试验的目的。熟悉:两种适用不同目的压碎试验作区别,试验结果含义。掌握:不同压碎试验作步骤。b. 洛杉矶磨耗试验了解:洛杉矶磨耗试验目的。熟悉:两种不同试验方法的区别所在。掌握:洛杉矶试验作步骤,试验结果所表达的含义。c. 冲击试验了解:冲击试验目的。掌握:冲击试验作步骤,结果所代表的含义。d. 磨耗试验和磨光试验了解:两项试验的目的。熟悉:两项试验作的原理,试验结果所代表的含义。两项试验的联系和区别。③化学性质了解:石料或集料化学性质涉及的含义。熟悉:化学(性质)组成与集料酸碱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应用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3)粗集料(石料)的技术性质要求了解:石料的技术性质要求。熟悉:粗集料技术性质要求的主要内容。(2) 细集料(砂)的技术性质1) 砂的技术性质了解:砂的技术性质涉及范围,筛分和级配的概念;砂中有害成分的类型,检测的基本概念。熟悉:细集料筛分作过程、所涉及的各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筛分结果和表达描述集料级配的方法。掌握:(细)集料筛分试验的作过程、影响试验准确性的各种因素,筛分结果的计算方法;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和含义,砂粗细程度的判定方法。2) 砂的技术性质要求了解:砂的技术性质主要内容。(3) 矿料级配合成熟悉:矿料的级配类型,各级配类型的特点。了解:级配曲线的绘制方法,级配范围的含义,。掌握:合成满足矿料级配要求的作方法——图解法。2. 水泥和水泥混凝土(1) 水泥1)水泥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水泥品种的含义、大致特点及适用范围;水泥的生产过程、掺加石膏及外掺料的原因所在。2)水泥的技术性质①物理性质a. 细度了解:水泥细度大小对水泥性能的影响。熟悉:表示水泥细度的概念——筛余量和比表面积;负压筛法是标准方法,水筛法是代用法。掌握:常用筛析法检测水泥细度的作方法和特点。b. 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了解:什么是水泥净浆稠度和标准稠度;确定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意义。熟悉:两种标准稠度测定的方法——标准方法(维卡仪法)和代用法(试锥法)的试验原理。两种方法各自对标准稠度判断方法。掌握:维卡仪法稠度测定的方法;试锥法中调整用水量法和固定用水量法的关系及作过程。c. 凝结时间熟悉:水泥凝结时间的定义、凝结时间长短对工程应用的意义。掌握:凝结时间测定的作方法、注意事项。d. 安定性了解:水泥安定性定义、安定性好坏对工程带来的影响。熟悉:安定性测定的标准方法——雷氏夹法;代用法——试饼法;②力学性质了解:水泥力学性质评价方法——水泥胶砂法。熟悉:影响水泥力学强度形成的主要因素,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计算方法及结果数据的处理方法。掌握:水泥胶砂试验的作方法。③化学性质了解:的涉及的内容,对水泥性能产生的影响。熟悉:游离氧化镁合氧化硫对水泥安定性的影响及其评价思路。3)水泥技术标准和质量评定了解:水泥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熟悉:与常规试验相关的物理力学指标;水泥强度等级的判定方法。掌握:废品和不合格品水泥的判断方法。(2) 水泥混凝土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了解:混凝土材料组成、普通混凝土的概念。2)混凝土技术性质①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易性)了解:混凝土工作性的定义;维勃稠度试验方法。熟悉:坍落度试验的作原理,试验过程中评定工作性的方法;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掌握:坍落度试验作。②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了解: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检测方法,注意事项。③硬化后混凝土的力学强度了解: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思路;影响混凝土力学强度的各个因素。熟悉:立方体混凝土抗压试块和梁型混凝土抗弯拉试块成型方法。混凝土强度质量评定方法。掌握:抗压和抗弯拉强度试验作方法,结果计算以及试验数据评定方法。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了解:配合比设计满足要求,设计步骤。熟悉:组成水泥混凝土材料性能要求。熟悉:设计过程中各个步骤的主要工作内容,作原则。① 初步配合比设计阶段:熟悉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相互间关系,水灰比计算方法,用水量、砂率查表方法,以及砂石材料计算方法。②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阶段:熟悉工作性检验原理,及工作性调整思路。③ 基准配合比射界阶段:熟悉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④ 工地配合比设计阶段:熟悉根据工地砂石含水率进行配合比调整的方法。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表达方法,控制混凝土耐久性的原理。3.沥青和沥青混合料(1) 沥青材料1)沥青基本概念了解:沥青大致的分类,沥青组分的概念。掌握:沥青适用性气候分区原则,分区方法。2)沥青的技术性质①针入度了解:沥青粘滞性含意,针入度所表示的意义,沥青粘稠性的关系。通过延度指标得到的针入度指数及其针入度指数所代表的含意。熟悉:影响沥青针入度试验的条件,针入度与沥青标号的关系。掌握:沥青针入度试验作方法。②软化点了解:软化点所代表的沥青性质,软化点与沥青粘滞性的关系。熟悉:影响软化点试验的因素。掌握:软化点试验作方法。③延度了解:延度所表示的沥青性质,沥青三大指标的含意。熟悉:影响延度试验的条件。掌握:延度试验的作方法。④耐久性了解:引起沥青老化的因素,现行规范评价老化的方法。熟悉:老化的沥青三大指标的变化规律,经历老化后沥青抗老化能力评价方法。沥青老化试验方法。⑤密度熟悉:沥青密度检测方法。⑥蜡含量了解:蜡含量试验方法的基本概念,作过程。熟悉:蜡对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3)沥青技术要求了解:沥青等级概念,技术标准涵盖的内容。熟悉:沥青标号的划分依据,不同标号沥青适用性的大致规律。4)其它沥青材料了解:乳化沥青和改性沥青的定义及应用目的。熟悉:改性沥青常用方法,SBS改性沥青的特点;乳化沥青的乳化原理。(2) 沥青混合料1)沥青混合料基本概念了解:沥青混合料类型的划分,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2)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①高温稳定性了解: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含意;高温稳定性不好时沥青混合料所反映出的问题。熟悉: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关键试验方法——车辙试验。掌握: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方法。②耐久性熟悉:评价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指标——空隙率、饱和度、残留稳定度。③其它了解: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抗滑性和施工和易性。3)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熟悉: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定义,所代表的性能。掌握:空隙率大小对混合料性能影响4)沥青混合料试验①马歇尔试件制作方法了解:马歇尔试件材料组成计算方法,马歇尔沥青用量大致范围确定方法。熟悉: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表示方法,沥青含量和油石比的定义及二者之间的换算方法。掌握:成型马歇尔试件温度控制要求,影响试件制备的关键因素。确定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拌和物用量计算方法。②马歇尔试件密度检测熟悉:马歇尔试件不同密度定义,常用密度检测方法。不同密度检测方法的适用性。掌握:马歇尔试件毛体积密度和表观密度及理论密度试验作过程。③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熟悉:稳定度和流值所表达含意,试验结果数据评定方式法。试验影响因素的控制。掌握:稳定度试验作过程。④车辙试验了解:车辙试验目的意义。熟悉:车辙试验作方法,试验条件,结果所表示的含意。⑤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试验了解:影响沥青与矿料之间粘附性的原因所在。熟悉:针对不同粗细粒径矿料的两种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粘附等级的划分思路。掌握:水煮法和水浸法作步骤。⑥沥青含量检测试验了解:几种常用沥青含量检测方法的原理。5)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①沥青混合料组成原材料熟悉:各组成原材料的性质要求——适宜的沥青标号选择方法、粗集料级配及其与沥青粘附性改善方法、矿粉应用目的及其基本性能要求。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内容了解:设计内容——选择一个适宜的矿料类型、确定沥青用量。熟悉:矿料设计中的矿料调整原则和调整方法。熟悉:沥青混合料设计步骤——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验证阶段。了解:随沥青含量各个指标变化规律,以及相互间关系的绘图方法。熟悉:各指标随沥青含量增加时的变化规律,规律形成的原因所在。熟悉:影响和调整各指标的思路。掌握:沥青用量OAC1和OAC2的确定方法,以及最终的OAC的确定方法。(四) 主要参考书目1.《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培训教材,交通出版社,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E42-2005),交通出版社3.《公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交通出版社4.《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交通出版社三、几何尺寸(一) 考试目的与要求本科目要求考生较为全面地掌握公路工程几何尺寸检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方法、测量检测仪器的基本原理与作基本技能以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JTG F80/1-2004)中规定的几何尺寸检测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对本大纲各项内容分别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及掌握,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二) 主要考试内容1.公路线形基本知识了解:汽车重心轨迹的几何性质;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直线的规定;纵坡设计原则;平曲线加宽计算;路基边坡、地面排水设施及路基附属设施;桥梁、隧道轴线的设计要求。熟悉:公路平面线形三要素;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及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定义和运用条件;采用长直线应注意的事项;回旋线的概念、基本公式及几何相似性;缓和曲线的作用与运用;平面线形要素组合类型的定义、要求及适用条件;纵断面设计线的组成以及直坡段、竖曲线的表示方法;路基设计标高的规定;公路横断面组成与路幅几何要素;平曲线加宽的条件与加宽过渡方法。 掌握:基本型平曲线的曲线元素与里程计算;纵断面直坡段、竖曲线段设计标高的计算;平曲线超高过渡方式与过渡段长度计算。2.公路线形检测内容了解:排水工程、挡土墙与防护及其它砌石工程、涵洞工程、交通安全设施的几何尺寸检测内容。熟悉:公路线形与几何尺寸的包含内容;公路平面桩位精度的决定因素;引起纵断面高程偏的影响因素;横断面检测时宽度与公路中线、横坡与宽度的关系;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的几何尺寸检测内容。3.平面位置的检测了解:公路测量的坐标系;公路平面控制测量方法、规定及要求;公路平面控制网检测的内容与方法;距离交会法的检测步骤;后方交会法的检测步骤与基本计算;高斯投影分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公路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用GPS RTK技术检测公路中线的方法。熟悉:方位角、象限角的概念以及计算;公路中线坐标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步骤;角度交会法检测中桩偏位的步骤与计算;极坐标法的基本原理、检测中桩偏位的步骤(仪器采用全站仪)与计算;无中桩坐标中线检测的步骤与基本计算。掌握:平面位置检测的概念与主要内容;中线偏位的概念、检测的频率及检测方法; 4.纵断面高程的检测了解:;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与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熟悉:水准仪检测纵断面高程的检测频率;水准测量的高程系统、等级规定及技术要求;水准测量原理;三角高程测量的步骤与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掌握:水准测量的水准路线、实施方法及成果处理方法;纵断面高程检测的一般要求、程序以及检测评定计算。5.横断面的检测了解:采用方向架直接法确定横断面方向的步骤;路基边坡检测的步骤和方法。熟悉:横断面的定义;横断面方向确定的方法与测量仪器;采用经纬仪直接法确定横断面方向的步骤。掌握:采用全站仪间接法确定横断面方向的计算与步骤;公路横断面宽度和坡度检测的内容、步骤、方法及评定计算。6.检测仪器了解:方向架、方向盘、边坡样板、斜坡测角器、边沟断面样板等简易测具的使用;光电测距仪的组成与使用;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精密水准仪的构造与精密水准尺;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自动安平原理;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全站仪的构造;全球定位系统(GPS)组成与定位原理。熟悉:钢尺一般量距的基本要求、步骤及评定精度的方法;钢尺精密量距方法和尺段长度计算;高程、角度检测的主要仪器;微倾式水准仪的作方法与步骤;精密水准仪的作步骤;经纬仪的安置工作;水平度盘的注记;竖直度盘的注记与竖盘指标;全站仪的作。掌握:采用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的作程序与计算;经纬仪观测竖直角的作程序与计算;全站仪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三) 主要参考书目1.赵一飞、许娅娅主编.公路几何线形检测技术.:交通出版社,2004.2.杨少伟主编.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版).:交通出版社,2004.3.许娅娅、雒应主编.测量学(第二版).:交通出版社,2003.4.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JTG F80/1-2004)).:交通出版社2004.5.聂让.全站仪与高等级公路测量.:交通出版社,1997.6.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交通出版社2004.7.行业标准.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99).:交通出版社,1999.四、交通工程(不含机电)暂缺五、计量认证及法律法规暂缺第二章 科目2 《路基路面》一、考试目的与要求《路基路面》科目考试大纲以公路工程现行相关规范为基础,结合试验检测工作实际情况编写。大纲对试验检测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划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 你还想要什么资料的话可以再问我要

现行水泥标准(完整版)是什么?

主要内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与分类、组分与材料、强度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03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GB/T750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GB/T134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

GB/T134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eqv ISO9597:1989)。

GB/T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2419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2847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GB/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T5483 石膏和硬石膏。

GB9774 水泥包装袋。

GB12573 水泥取样方法。

GB/T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idt ISO679:1989)。

GB/T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JC/T420 水泥原料中氯离子的化学分析方法。

JC/T667水泥助磨剂。

JC/T742 掺入水泥中的回转窑窑灰。

水泥的优劣:

首先,从外观上看包装质量。看是否采用了防潮性能好不易破损的复膜编织袋,看标识是否清楚、齐全。通常,正规厂家出产的水泥应该标有以下内容:

注册商标、产地、生产许可证编号、执行标准、包装日期、袋装净重、出厂编号、水泥品种等。而劣质水泥则往往对此语焉不详。

其次,仔细观察水泥的颜色。一般来讲,水泥的正常颜色应呈灰白色,颜色过深或有变化有可能是其它杂质过多。

水泥的品质:通过水泥的配料,从而来推断水泥的品质。国内一些小水泥厂为了进行低价销售,违反水泥标准规定,过多地使用水泥混合材料,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原料配比,其产品性能可想而知。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你到 水泥百科网 站内收索下“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就能收索到了

GB175-2007

通用硅54 GB 50146-2014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酸盐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