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能分析怎么写_系统性能分析报告
软件的需求分析怎么写啊?
一般我们会做并发数,响应时间,吞吐量等。1. 引言
系统性能分析怎么写_系统性能分析报告
系统性能分析怎么写_系统性能分析报告
1.1编写目的:编写此文档的目的是进一步定制软件开发的细节问题,便于用户与开发商协调工作.本文档面向的读者主要是项目委托单位的管理人员.希望能使本软件开发工作更具体.
1.2项目背景
1.2.1项目委托单位:公司
1.2.2开发单位:公司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 任务概述
<1> 决策支持:根据公司的要求及时提供所需报表及文件,并在适当时候对各部门给予销售及进货等方面的提示
<2>提高效率:利用软件进行管理,避免人工管理的失误以及 延迟性,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管理.
2.2运行环境:
1兆显存的兼容显卡
256色,800600的兼容显示器
标准兼容打印机
<2>软件方面: WIN95作系统
2.3条件与限制:
编程用计算机一台
完成期限2000/7/1
无资金供给
3. 数据概述
数据流程图如下:
3.1静态数据:包括系统登录密码,各数据库所在位置,系统分析原始数据
3.2 动态数据:包括各数据库内各项显示数据,用户登录信息,系统时间
3.3数据库描述:
人事管理数据库:公司内人员的个人详细信息,包括档案信息
销售管理数据库:当日销售记录及以前的销售统计,用于销售分析
财务管理数据库:公司内部账目及收支情况详表
技术管理数据库:公司所需各技术档案的详细记录(包括文档)
3.4 数据字典:
<1>数据流词条描述:
1.数据流名:登录信息
来源:用户的输入
去向:系统内部检验部分
组成:用户名,密码
流通量:每次登录输入一次
2.数据流名:登录结果
来源:系统
去向:用户
组成:返回信息
流通量:每次登录返回一次
3.数据流名:输入修改信息
来源:用户
去向:系统判断部分
流通量:依用户输入而定
4.数据流名:反馈信息
来源:系统判断部分
去向:用户
组成:系统经判断后发回的字符数据
流通量: 依系统当前信息而定
5.数据流名:识别信息
来源:系统内部检验部分
去向:系统判断部分
6.数据流名:处理信息
来源:系统判断部分
去向:各数据库处理部分
组成:读取/修改标识,读取/修改的变量名称
7.数据流名:读取修改
来源:系统判断部分
组成:读取/修改标识,读取/修改内容
流通量: 用户每次输入流通一次
<2>数据文件词条描述:
1.数据文件名:人事数据
简述:存储人员信息
数据文件组成:人员的各项信息(以CString类型为主)
2.数据文件名:销售数据
简述:存储当日及从前的销售记录
数据文件组成:销售的各项信息
3.数据文件名:财务数据
简述:存储财务管理信息
数据文件组成:财务管理的各项记录
4.数据文件名:技术数据
数据文件组成:技术档案名称,内容
<3>加工逻辑词条描述:
1.加工名:检验
简要描述:判断用户的许可性
输入数据流:登录信息
输出数据流:登录结果
加工逻辑:判断是否与系统内部用户信息相符合
2.加工名:判断
简要描述:判断用户的作并进行相应的读取/存储工作
输入数据流:输入修改信息
输出数据流:反馈信息
加工逻辑:判断用户的作->调用数据库->读取/修改->反馈
3.加工名:人事档案管理
简要描述:对人事数据库进行相应要求的作,并与判断部分交互
输入数据流:处理信息,读取修改
输出数据流: 读取修改, 处理信息
4.加工名:销售统计
输入数据流:处理信息,读取修改
输出数据流: 读取修改, 处理信息
5.加工名:财务统计
输入数据流:处理信息,读取修改
输出数据流: 读取修改, 处理信息
6.加工名:技术管理
简要描述:对技术统计数据库进加工逻辑:判断用户要读取/修改的内容->反馈用户所需信息行相应要求的作,并与判断部分交互信息
输入数据流:处理信息,读取修改
输出数据流: 读取修改, 处理信息
<4>源点及汇点词条描述:
简要描述:既是源点又是汇点,发出动作信息给"检验"和"判断"加工,通过交互界面接受反馈信息有关数据流:登录结果,登录信息,输入修改信息,反馈信息
数目:一个
4. 功能需求
4.1功能划分
可细分为四部分:人事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技术档案管理
4.2功能描述
<1>人事功能:
(1)能对公司内部的所有人员有关档案详细资料记录并保存。
(2)能对数据库内人事档案的数据进行查阅和修改。
(3)能按部门或姓名检索人员。
(4)当某员工的雇用期限达到整年时,按时提醒。
<2>销售统计功能
(1)按日对公司的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包括销售额销售数量各地区销售比例不同销售方式的销售量比例以及销售毛利润情况
(2)制定销售情况的月报表季报表以及年报表对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销售人员的业绩进行评定
<3>财务管理功能
(2) 根据预设的库存情况提醒进货
<4>技术管理功能
(1)对技术资料进行登录
(2)对维修记录进行登录和统计,按不同型号的机器进行故障整体分析,并作出分析报告
(3)对维修配件的需求进行管理并及时提示备货
5. 性能需求
5.1数据度:因为此数据为公司内部数据,所以要求不能有误
5.2时间特性:当日销售统计要求有即时性,马上能反应出存货的问题;同时财务管理数据计算当前存货情况,并对进货情况进行估算
5.3 适应性:此软件只在公司内部管理人员的机器上使用,因此不考虑适应性
6. 运行需求
6.1用户界面:
屏幕格式:
(1)要求有菜单及工具栏以方便作
(2)各数据库信息可在屏幕上直接修改
(3)各数据统计结果可在屏幕上显示
(4)进行系统分析后的结果在另一窗口中显示
报表格式:
(1)人事管理报表只要求有个人的普通数据
(2)销售统计报表要求可分别打印当日统计或之前的统计
(3)财务统计报表要求打印出存货及公司帐务详表
(4)技术管理报表要求可以分别打印技术档案总表和任一技术档案文档内容菜单格式:要求菜单项大致与WIN95标准相同,另外附加的功能做到新的单项中输入输出时间:年份以4位数字表示
6.2硬件接口:需要标准打印机接口进行报表打印
7. 其他需求
可使用性:要求容易使用,界面友好
性:因本数据属于公司内部管理用关键数据,因此除公司管理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访问.要求设有登录密码检验功能,并且此密码可以在以后进行修改
怎样分析linux的性能指标
可维护性:要求本软件的维护文档齐全,便于维护一、CPU
1、良好状态指标
CPU利用率:User Time
<= 70%,System Time <= 35%,User Time + System
Time <= 70%。
上下文切换:与CPU利用率相关联,如果CPU利用率状态良好,大量的上下文切换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运行队列:每个处理器的可运行队列<=3个线程。
2、工具
vmstat
$ vmstat 1
procs -----------memory---------- ---swap-------io---- ----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14 0 140 2904316 3412 3952308 0 0 0 4601106 9593 36 64 1 0 0
17 0 140 2903492 3412 3951780 0 0 0 0 1037 9614 35 65 1 0 0
17 0 140 2903904 3412 3951888 0 0 0 76 1044 9879 37 63 0 0 0
16 0 140 2904580 3412 3952108 0 0 0 0 1055 9808 34 65 1 0 0
重要参数:
r,run queue,可运行队列的线程数,这些线程都是可运行状态,只不过CPU暂时不可用;
b,被blocked的进程数,正在等待IO请求;
in,interrupts,被处理过的中断数
cs,context switch,系统上正在做上下文切换的数目
us,用户占用CPU的百分比
sys,内核和中断占用CPU的百分比
id,CPU完全空闲的百分比
上例可得:
sy高us低,以及高频度的上下文切换(cs),说明应用程序进行了大量的系统调用;
这台4核机器的r应该在12个以内,现在r在14个线程以上,此时CPU负荷很重。
查看某个进程占用的CPU资源
$ while :; do ps -eo pid,ni,pri,pcpu,psr,comm
| grep 'db_server_login'; sleep 1;
done
PID NIPRI %CPU PSR COMMAND
28577 0
23 0.0 0
db_server_login
28578 0
23 0.0 3
db_server_login
28579 0
23 0.0 2
db_server_login
28581 0
23 0.0 2
db_server_login
28582 0
23 0.0 3
db_server_login
28659 0
23 0.0 0
db_server_login
……
二、Memory
1、良好状态指标
swap
in
(si)
==
0,swap
out
(so)
==
应用程序可用内存/系统物理内存
<=
70%
2、工具
vmstat
$ vmstat 1
procs -----------memory---------- ---swap-------io---- ----
-----cpu------
sy id wa st
0 3 252696 2432 268 7148 3604 2368 3608 2372 288 288 0 0 21 78 1
0 2 253484 2216 228 7104 5368 2976 5372 3036 930 519 0 0 0 100 0
0 1 259252 2616 128 6148 19784 18712 19784 18712 3821
1853 0 1 3 95 1
1 2 260008 2188 144 6824 11824 2584 12664 2584 1347 1174 14 0 0 86 0
2 1 262140 2964 128 5852 242 17304 24952 17304 4737 2341 86
10 0 0 4
重要参数:
swpd,已使用的 SWAP 空间大小,KB 为单位;
free,可用的物理内存大小,KB 为单位;
buff,物理内存用来缓存读写作的buffer大小,KB 为单位;
cache,物理内存用来缓存进程地址空间的 cache 大小,KB 为单位;
si,数据从 SWAP 读取到 RAM(swap in)的大小,KB 为单位;
so,数据从 RAM 写到 SWAP(swap out)的大小,KB 为单位。
上例可得:
物理可用内存 free 基本没什么显著变化,swapd逐步增加,说明最小可用的内存始终保持在 256MB(物理内存大小) 10% = 2.56MB 左右,当页达到10%的时候就开始大量使用swap。
free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8111 7185 926 0 243 6299
-/+ buffers/cache: 643 7468
Swap: 8189 0 8189
三、磁盘IO
1、良好状态指标
iowait % < 20%
提高命中率的一个简单方式就是增大文件缓存区面积,缓存区越大预存的页面就越多,命中率也越高。
Linux 内核希望能尽可能产生次缺页中断(从文件缓存区读),并且能尽可能避免主缺页中断(从硬盘读),这样随着次缺页中断的增多,文件缓存区也逐步增大,直到系统只有少量可用物理内存的时候 Linux 才开始释放一些不用的页。
2、工具
查看物理内存和文件缓存情况
$ cat /proc/mem
MemTotal: 8182776 kB
MemFree: 3053808 kB
Buffers: 342704 kB
Cached: 3972748 kB
这台总共有 8GB 物理内存(MemTotal),3GB 左右可用内存(MemFree),343MB左右用来做磁盘缓存(Buffers),4GB左右用来做文件缓存区(Cached)。
sar
$ sar -d 2 3
Linux 2.6.9-42.ELp (webserver) 11/30/2008_i686_ (8 CPU)
11:09:33 PM DEV tps rd_sec/s wr_sec/s grq-szgqu-sz await svctm
%util
11:09:35 PM dev8-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0.00 0.00
11:09:35 PM DEV tps rd_sec/s wr_sec/s grq-szgqu-sz await svctm
%util
11:09:37 PM dev8-0 1.00 0.00 12.00 12.00 0.000.00 0.00 0.00
11:09:37 PM DEV tps rd_sec/s wr_sec/s grq-szgqu-sz await svctm
%util
11:09:39 PM dev8-0 1.99 0.00 47.76 24.00 0.000.50 0.25 0.05
Average: DEV tpsrd_sec/s wr_sec/s grq-sz
gqu-sz await svctm %util
Average: dev8-0 1.00 0.00 19.97 20.00 0.00 0.330.17 0.02
重要参数:
await表示平均每次设备I/O作的等待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svctm表示平均每次设备I/O作的服务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util表示一秒中有百分之几的时间用于I/O作。
如果svctm的值与await很接近,表示几乎没有I/O等待,磁盘性能很好,如果await的值远高于svctm的值,则表示I/O队列等待太长,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将变慢。
如果%util接近,表示磁盘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的在工作,该磁盘可能存在瓶颈。
四、Network IO
对于UDP
1、良好状态指标
接收、发送缓冲区不长时间有等待处理的网络包
2、工具
netstat
对于UDP服务,查看所有的UDP端口的网络情况
$ watch netstat -lunp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State
PID/Program name
udp
0.0.0.0:64000
0.0.0.0:
-udp
0.0.0.0:38400
0.0.0.0:
-udp
0.0.0.0:38272
0.0.0.0:
-udp
0.0.0.0:36992
0.0.0.0:
-udp
0.0.0.0:
-udp
0.0.0.0:11777
0.0.0.0:
-udp
0.0.0.0:14721
0.0.0.0:
-udp
0.0.0.0:36225
0.0.0.0:
-RecvQ、SendQ为0,或者不长时间有数值是比较正常的。
对于UDP服务,查看丢包情况(网卡收到了,但是应用层没有处理过来造成的丢包)
$ watch netstat -su
Udp:
278073881
packetsreceived
4083356897
packetsto unknown port received.
2474435364
packet
receive errors
1079038030
packetssent
packet receive errors 这一项数值增长了,则表明在丢包
对于TCP(来自didshan单卫的经验,thx~~)
1、良好状态指标
对于TCP而言,不会出现因为缓存不足而存在丢包的事,因为网络等其他原因,导致丢了包,协议层也会通过重传机制来保证丢的包到达对方。
所以,tcp而言更多的专注重传率。
2、工具
# cat /proc/net/snmp | grep Tcp:
Tcp: RtoAlgorithm RtoMin RtoMaxMaxConn ActiveOpens PassiveOpens
AttemptFails EstabResets CurrEstab InSegsOutSegs RetransSegs
InErrs OutRsts
Tcp: 1 200 120000 -1 78447 413 50234 221 35984652 5653408 156800 0
849
重传率 = RetransSegs / OutSegs
至于这个值在多少范围内,算ok的,得看具体的业务了。
业务侧更关注的是响应时间。
性能分析工具汇总
CPU性能分析工具:
vmstat
ps
sar
time
str3. 分析组件功能ace
pstree
top
Memory性能分析工具:
vmstat
strace
top
ipcs
ipcrm
cat /proc/mem
cat /proc/slab
I/O性能分析工具:
vmstat
ipstat
repquota
quotacheck
Network性能分析工具:
ifconfig
ereal
tereal
iptraf
iwconfig
nfsstat
mrtg
ntop
netstat
cat /proc/sys/net
一、处理器参数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参数,它直观的描述了每个CPU的利用率。在xSeries架构中,如果CPU的利用率长时间的超过80%,就可能是出现了处理器的瓶颈。
Runable processes
这个值描述了正在准备被执行的进程,在一个持续时间里这个值不应该超过物理CPU数量的10倍,否则CPU方面就可能存在瓶颈。
Blocked
描述了那些因为等待I/O作结束而不能被执行的进程,Blocked可能指出你正面临I/O瓶颈。
User time
描述了处理用户进程的百分比,包括n time。如果User time的值很高,说明系统性能用在处理实际的工作。
System time
描述了CPU花费在处理内核作包括IRQ和软件中断上面的百分比。如果 time很高说明系统可能存在网络或者驱动堆栈方面的瓶颈。一个系统通常只花费很少的时间去处理内核的作。
Idle time
描述了CPU空闲的百分比。
N time
描述了CPU花费在处理re-nicing进程的百分比。
Context switch
系统中线程之间进行交换的数量。
Waiting
CPU花费在等待I/O作上的总时间,与blocked相似,一个系统不应该花费太多的时间在等待I/O作上,否则你应该进一步检测I/O子系统是否存在瓶颈。
Interrupts
Interrupts值包括硬Interrupts和软Interrupts,硬Interrupts会对系统性能带
来更多的不利影响。高的Interrupts值指出系统可能存在一个软件的瓶颈,可能是内核或者驱动程序。注意Interrupts值中包括CPU时钟导
致的中断(现代的x系统每秒1000个Interrupts值)。
二、内存参数
Free memory
相比其他作系统,Linux空闲内存的值不应该做为一个性能参考的重要指标,因为就像我们之前提到过的,Linux内核会分配大量没有被使用的内存作为文件系统的缓存,所以这个值通常都比较小。
这个值描述了已经被使用的swap空间。Swap
usage只表示了Linux管理内存的有效性。对识别内存瓶颈来说,Swap In/Out才是一个比较又意义的依据,如果Swap
In/Out的值长期保持在每秒200到300个页面通常就表示系统可能存在内存的瓶颈。
Buffer and cache
这个值描述了为文件系统和块设备分配的缓存。注意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3和更早一些的版本中,大部分空闲内存会被分配作为缓存使用。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4以后的版本中,你可以通过修改/proc/sys/vm中的page_cache_tuning来调整空闲内存中作为缓存的数量。
Slabs
描述了内核使用的内存空间,注意内核的页面是不能被交换到磁盘上的。
Active versus inactive memory
提供了关于系统内存的active内存信息,Inactive内存是被kswapd守护进程交换到磁盘上的空间。
三、网络参数
Packets received and sent
这个参数表示了一个指定网卡接收和发送的数据包的数量。
Bytes received and sent
这个参数表示了一个指定网卡接收和发送的数据包的字节数。
Collisions per second
这个值提供了发生在指定网卡上的网络冲突的数量。持续的出现这个值代表在网络架构上出现了瓶颈,而不是在端出现的问题。在正常配置的网络中冲突是非常少见的,除非用户的网络环境都是由hub组成。
Packets dropped
这个值表示了被内核丢掉的数据包数量,可能是因为防火墙或者是网络缓存的缺乏。
Overruns
Overruns表达了超出网络接口缓存的次数,这个参数应该和packets dropped值联系到一起来判断是否存在在网络缓存或者网络队列过长方面的瓶颈。
Errors
四、块设备参数
Iowait
CPU等待I/O作所花费的时间。这个值持续很高通常可能是I/O瓶颈所导致的。
Average queue length
I/O请求的数量,通常一个磁盘队列值为2到3为情况,更高的值说明系统可能存在I/O瓶颈。
Average wait
响应一个I/O作的平均时间。Average wait包括实际I/O作的时间和在I/O队列里等待的时间。
Transfers per second
Blocks read/write per second
这个值表达了每秒读写的blocks数量,在2.6内核中blocks是1024bytes,在早些的内核版本中blocks可以是不同的大小,从512bytes到4kb。
Kilobytes per second read/write
按照kb为单位表示读写块设备的实际数据的数量。
不知道你是不是指性能测试,使用UnixBench跑一下就有了。
软件的功能需求分析要怎么写?
1. 引言
1.1编写目的:编写此文档的目的是进一步定制软件开发的细节问题,便于用户与开发商协调工作.本文档面向的读者主要是项目委托单位的管理人员.希望能使本软件开发工作更具体.
1.2项目背景
1.2.1项目委托单位:公司
1.2.2开发单位:公司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 任务概述
<1> 决策支持:根据公司的要求及时提供所需报表及文件,并在适当时候对各部门给予销售及进货等方面的提示
<2>提高效率:利用软件进行管理,避免人工管理的失误以及 延迟性,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管理.
2.2运行环境:
1兆显存的兼容显卡
256色,800600的兼容显示器
标准兼容打印机
<2>软件方面: WIN95作系统
2.3条件与限制:
编程用计算机一台
完成期限2000/7/1
无资金供给
3. 数据概述
数据流程图如下:
3.1静态数据:包括系统登录密码,各数据库所在位置,系统分析原始数据
3.2 动态数据:包括各数据库内各项显示数据,用户登录信息,系统时间
3.3数据库描述:
人事管理数据库:公司内人员的个人详细信息,包括档案信息
销售管理数据库:当日销售记录及以前的销售统计,用于销售分析
财务管理数据库:公司内部账目及收支情况详表
技术管理数据库:公司所需各技术档案的详细记录(包括文档)
3.4 数据字典:
<1>数据流词条描述:
1.数据流名:登录信息
来源:用户的输入
去向:系统内部检验部分
组成:用户名,密码
流通量:每次登录输入一次
2.数据流名:登录结果
来源:系统
去向:用户
组成:返回信息
流通量:每次登录返回一次
3.数据流名:输入修改信息
来源:用户
去向:系统判断部分
流通量:依用户输入而定
4.数据流名:反馈信息
来源:系统判断部分
去向:用户
组成:系统经判断后发回的字符数据
流通量: 依系统当前信息而定
5.2.1目标:数据流名:识别信息
来源:系统内部检验部分
去向:系统判断部分
6.数据流名:处理信息
来源:系统判断部分
去向:各数据库处理部分
组成:读取/修改标识,读取/修改的变量名称
7.数据流名:读取修改
来源:系统判断部分
组成:读取/修改标识,读取/修改内容
流通量: 用户每次输入流通一次
<2>数据文件词条描述:
1.数据文件名:人事数据
简述:存储人员信息
数据文件组成:人员的各项信息(以CString类型为主)
2.数据文件名:销售数据
简述:存储当日及从前的销售记录
数据文件组成:销售的各项信息
3.数据文件名:财务数据
简述:存储财务管理信息
数据文件组成:财务管理的各项记录
4.数据文件名:技术数据
数据文件组成:技术档案名称,内容
<3>加工逻辑词条描述:
1.加工名:检验
简要描述:判断用户的许可性
输入数据流:登录信息
输出数据流:登录结果
加工逻辑:判断是否与系统内部用户信息相符合
2.加工名:判断
简要描述:判断用户的作并进行相应的读取/存储工作
输入数据流:输入修改信息
输出数据流:反馈信息
加工逻辑:判断用户的组成:系统各数据库的标识信息作->调用数据库->读取/修改->反馈
3.加工名:人事档案管理
简要描述:对人事数据库进行相应要求的作,并与判断部分交互
输入数据流:处理信息,读取修改
输出数据流: 读取修改, 处理信息
4.加工名:销售统计
输入数据流:处理信息,读取修改
输出数据流: 读取修改, 处理信息
5.加工名:财务统计
输入数据流:处理信息,读取修改
输出数据流: 读取修改, 处理信息
6.加工名:技术管理
简要描述:对技术统计数据库进行相应要求的作,并与判断部分交互信息
输入数据流:处理信息,读取修改
输出数据流: 读取修改, 处理信息
<4>源点及汇点词条描述:
简要描述:既是源点又是汇点,发出动作信息给"检验"和"判断"加工,通过交互界面接受反馈信息有关数据流:登录结果,登录信息,输入修改信息,反馈信息
数目:一个
4. 功能需求
4.1功能划分
可细分为四部分:人事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技术档案管理
4.2功能描述
<1>人事功能:
(1)能对公司内部的所有人员有关档案详细资料记录并保存。
(2)能对数据库内人事档案的数据进行查阅和修改。
(3)能按部门或姓名检索人员。
(4)当某员工的雇用期限达到整年时,按时提醒。
<2>销售统计功能
(1)按日对公司的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包括销售额销售数量各地区销售比例不同销售方式的销售量比例以及销售毛利润情况
(2)制定销售情况的月报表季报表以及年报表对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销售人员的业绩进行评定
<3>财务管理功能
(2) 根据预设的库存情况提醒进货
<4>技术管理功能
(1)对技术资料进行登录
(2)对维修记录进行登录和统计,按不同型号的机器进行故障整体分析,并作出分析报告
(3)对维修配件的需求进行管理并及时提示备货
5. 性能需求
5.1数据度:因为此数据为公司内部数据,所以要求不能有误
5.2时间特性:当日销售统计要求有即时性,马上能反应出存货的问题;同时财务管理数据计算当前存货情况,并对进货情况进行估算
5.3 适应性:此软件只在公司内部管理人员的机器上使用,因此不考虑适应性
6. 运行需求
6.1用户界面:
屏幕格式:
(1)要求有菜单及工具栏以方便作
(2)各数据库信息可在屏幕上直接修改
(3)各数据统计结果可在屏幕上显示
(4)进行系统分析后的结果在另一窗口中显示
报表格式:
(1)人事管理报表只要求有个人的普通数据
(2)销售统计报表要求可分别打印当日统计或之前的统计
(3)财务统计报表要求打印出存货及公司帐务详表
(4)技术管理报表要求可以分别打印技术档案总表和任一技术档案文档内容菜单格式:要求菜单项大致与WIN95标准相同,另外附加的功能做到新的单项中输入输出时间:年份以4位数字表示
6.2硬件接口:需要标准打印机接口进行报表打印
7. 其他需求
可使用性:要求容易使用,界面友好
性:因本数据属于公司内部管理用关键数据,因此除公司管理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访问.要求设有登录密码检验功能,并且此密码可以在以后进行修改
如何用windows performance recorder 分析系统性能
cat /proc//maps原理,我们喜欢原理。和其他的性能分析工具不同,它是由Windows本身的机制来提供支持的——Event Tracing for Windows (ETW)。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usETW是从Windows 2000开始就引入的一种高速的记录机制,而在Vista之后,Windows又对其进行了完善,使其可以记录比之前多的多的信息,比如系统CPU上正在运行的堆栈,而现在它已经成为Windows中最主要的一种分析性能问题的方法了。
下面这张图来自MSDN,展现了ETW的主要基本架构,主要分成4个部分:Session,Controller,Provider和Consumer。
Provider:ETW的提供者,我们在的记录文件中看到的就是来自于他们。
Consumer:ETW的接收者,比如我们实现一个实时的Consumer来查看系统中当前有那些正在发生。
Controller:用于开关ETW的。
Session:它存在在内核中,用于表示一个ETW记录会话。系统中可以存在多个Session,每个Session都可以接收来自于多个Provider的,我们可以将多个Session中的写入一个日志文件中,这个日志文件就叫做Trace。
利用开环、闭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 ,和simulink仿真出来的动态性能别好大啊 ?
响应时间:接口从请求到响应、返回的时间;控制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可以通过闭环传递函数直接求得。也可以通过开环频率特性得到。 对于单位反馈控制系统,设开环频率特性为 ,则闭环频率特性为 工程上常用图解法根据开环频率特性绘制闭环频率特性。用计算机绘制闭环频率特性,既又快捷,已经获的广
控制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可以通过闭环传递函数直接求得。也可以通过开环频率特性得到。
,则闭环频率特性为
工程上常用图解法根据开环频率特性绘制闭环频率特性。用计算机绘制闭环频率特性,既又快捷,已经获的广泛的应用。 本文来自www.eadianqi
用闭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依据是闭环幅频特性(1)协助财务人员进行计算机管理,对库存情况进货情况销货进行登录和输出,图1是典型的闭环幅频特性曲线。
图1 闭环幅频特性
闭环幅频特性曲线的特征量有:零频值M(0),谐振峰值
如何用windows performance recorder 分析系统性能
原理,我们喜欢原理。和其他的性能分析工具不同,它是由Windows<1> 硬件方面:Pentium级处理芯片本身的机制来提供支持的——Event Tracing for Windows (ETW)。
ETW是从Windows 2000开始就引入的一种高速的记录机制,而在Vista之后,Windows又对其进行了完善,使其可以记录比之前多的多的信息,比如系统CPU上正在运行的堆栈,而现在它已经成为Windows中最主要的一种分析性能问题的方法了。
下面这张图来自MSDN,展现了ETW的主要基本架构,主要分成4个部分:Session,Controller,Provider和Consumer。
Provider:ETW的提供者,我们在的记录文件中看到的就是来自于他们。
Consumer:ETW的接收者,比如我们实现一个实时的Consumer来查看系统中当前有那些正在发生。
Controller:用于开关ETW的。
Session:它存在在内核中,用于表示一个ETW记录会话。系统中可以存在多个Sessi名称:用户on,每个Session都可以接收来自于多个Provider的,我们可以将多个Session中的写入一个日志文件中,这个日志文件就叫做Trace。
性能测试包括哪些方面?
这个值记录了标志为失败的帧的数量。这个可能由错误的网络配置或者部分网线损坏导致,在铜口千兆以太网环境中部分网线的损害是影响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性能测试报告里需要包含哪些指标
并发用户数;HP0.0.0.0:17921S(点击率)、事务响应时间、每秒事务数、每秒点击量、吞吐量、CPU使用率、物理内存使用、网络流量使用等;
前端需主要关注的点是:
响应时间:用户从客户端发出请求,并得到响应,以及展示出来的整个过程的时间。
加速速度:通俗的理解为页面内容显示的快慢;
流量:所消耗的网络流量;
后端需主要关注的是:
并发用户数:同一时间点请求的用户数,支持的并发数。
内存占用;也就是内存开销;
吞吐量(TPS):每秒事务数。在没有遇到性能瓶颈时:TPS=并发用户数事务数/响应时间;
错误率:失败的事务数/事务总数;
资源使用率:CPU占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I/O,网络I/O;
负载测试(Load
Testing):负载测试是一种主要为了测试软件系统是否达到需求文档设计的目标,譬如软件在一定时期内,支持多少并发用户数,软件请求出错率等,测试的主要是软件系统的性能。
强度测试(Stress
Testing):强度测试也就是压力测试,压力测试主要是为了测试硬件系统是否达到需求文档设计的性能目标,譬如在一定时期内,系统的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I/O吞吐率,网络吞吐量等,压力测试和负载测试的别在于测试目的不同。
容量测试(Volume Testing):确定系统承受量,譬如系统用户数,存储量,最多处理的数据流量等。
1、负载测试;通过自动化测试工具模拟程序或者软件系统在超强负荷条件下,观察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一般与压力测试共同进行。
2、强度测试;指系统在资源条件工作环境下的运行情况,如人为限制网络带宽,内存等。
3、容量测试;一般指模拟用户不断增加时,确定系统可以处理同时在线的用户数量。
看业主单位和承建方的需求。一般招标书或者需求规格书里有写明。
性能测试:对系统各项性能指标进行的测试
如何用windows performance recorder 分析系统性能
Proto Recv-Q Send-Q Local原理,我们喜欢原理。和其他的性能分析工具不同,它是由Windows本身的机制来提供支持的——Event Tracing for Windows (ETW)。
ETW是从Windows 2000开始就引入的一种高速的记录机制,而在Vista之后,Windows又对其进行了完善,使其可以记录比之前多的多的信息,比如系统CPU上正在运行的堆栈,而现在它已经成为Windows中最主要的一种分析性能问题的方法了。
下面这张图来自MSDN,展现了ETW的主要基本架构,主要分成4个部分:Session,Controller,Provider和Consumer。
Provider:ETW的提供者,我们在的记录文件中看到的就是来自于他们。
Consumer:ETW的接收者,比如我们实现一个实时的Consumer来查看系统中当前有那些正在发生。
Con20 0 140 2902016 3412 3952000 0 0 0 0 1046 9739 35 64 1 0 0troller:用于开关ETW的。
Session:它存在在内核中,用于表示一个ETW记录会话。系统中可以存在多个Session,每个Session都可以接收来自于多个Provider的,我们可以将多个Session中的写入一个日志文件中,这个日志文件就叫做Trace。
为什么单位阶跃响应的闭环传递函数是单位脉冲响应的拉氏变换??
因为根据传递函数的定义:单位脉冲信号响应的反拉氏变换,给了单位阶跃响应,对其求导即得单位脉冲响应,再反拉氏变换得传递函数:G(S)=600/(S^(2)+70S+600)。
从暂态分量可知,闭环极点为-60,-10,闭环传函分母,就是二阶系统特征式:D(S)=(S+60)(S+10),稳态分量1可知,放大系数为1,则分子600,结果都相同。
扩展资料:
单位阶跃响应(3) 对收款情况进行统计,在应收帐款达到预设值时进行提示:
单位阶跃响应是指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的作用下所产生的零状态响应。因为其能很大程度上反应系统的动态特性,所以是分析系统时十分重要和常用的响应类型。
作用与意义:
1.系统动态性能分析Swap usage
动态性能是系统性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通常用阶跃信号作用来测定系统的动态性能。
一般认为,阶跃信号对于系统来说是十分严峻的工作状态,因为阶跃信号中存在跃断点(不连续点)。
针对零初始状态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的响应情况,定义了一系列动态性能指标,用以评判系统的动态性能,如超调量、衰减比、上升时间、调节时间、峰值时间等等。
2.建立系统响应模型
对于典型的输入信号,如冲激信号、阶跃信号、斜坡信号等,都建立有响应模型(在此即单位阶跃响应模型)。根据模型,可以快速判断出实际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参数,只需要代入实际系统的相关测量参数,就可以定量分析其性能指标。
参考资料:
我想了半天终于搞懂了,其一是因为传递函数定义:G(s)=C(S)/R(S)=单位脉冲响应g(t)的象函数,其二是因为不管是一阶系统还是高阶系统他们都对应相同的传递函数形式,对单位脉冲响应求拉氏变换得到的就是闭环传递函数也就是得到了单位阶跃响应的传递函数。(最主要的还是定义,第二个原因是我这个菜鸡想的)望采纳
根据传递函数的定义:单位脉冲信号响应的反拉氏变换,给了单位阶跃响应,对其求导即得单位脉冲响应,再反拉氏变换得传递函数:G(S)=600/(S^(2)+70S+600)。 当然,从暂态分量可知,闭环极点为-60,-10,闭环传函分母,就是二阶系统特征式:D(S)=(S+60)(S+10),稳态分量1可知,放大系数为1,则分子600,结果都是一样的。希望我讲清楚了,你也听懂了!
这样的问题本身就莫名其妙。
我姑且猜一下,你得目的是求一个系统得闭环传递函数,但已知的只有阶跃响应。
有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对传递函数的本质还理解不到位。传递函数的性质就是只与系统本身有关,与输入输出信号无关,换句话说传递函数就是一个盒子,你进来的信号是什么都可以,只是不同信号对应不同响应而已。如果你知道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根据线性系统性质,求一次微分就得到单位脉冲响应,因为脉冲信号比较特殊,输入的拉氏变换是1,这就有这样一个性质,单位脉冲响应和该系统的闭环传函是一对拉氏变换对。所以就能很方便的得到该系统的闭环传函。
如何提高系统性能指标
前言当我写下这个标题后,我被自己吓啦一大跳,怎么取个这么大的题目。要知道这可是无数人一生的舞台!我在这里不想也不可能针对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方面面一一讲解,只是想结合具体的个案来谈谈我们在6.3 软件接口:Windows标准接口进行系统移植过程中对提高 J2EE 系统性能指标的一些思考和设计方案,主要是关于数据缓存技术的应用,但愿不会给大家带来太大的误会。说明:本文所有的讨论都是基于 Windows 平台,至于其他主流平台比如 Unix、Linux 等也有类似于 MMF 的实现机制,在此不再赘述。回页首概念-- 什么是 MMF ? (1)从现在开始,MMF 一词将在本文中大量出现。所以,我在此先对 MMF 做一个简单的描述。MMF,全称 Memory Mapped Files,从宏观上看,它是一种数据内存映射的技术或者说管理动态内存的一种方法,Randy Kath 这样定义到 MMF:Memory-mapped files(MMFs) offer a unique memory mament feature that allows applications to access files on disk in the same way they access dynamic memory-through pointers。从微观的角度,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性:概念:MMF 是一个 Windows 对象,你可以通过 Windows API 创建和访问它。本质:你可以把 MMF 当成一个普通的文件,只不过它贮存在系统内存中。 图一:MMF 在各个进程间实现共享(来自 MSDN Online)特性:MMF 可以被任何进程、线程所访问,这说明 MMF 具有可在进程间共享的特性,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当然,因为所有的存取作都在内存中进行,它也同时具备快速的特点。实现原理:MMF 是基于现代作系统都普遍采用的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技术,而虚拟内存是基于一种被称作 Paging 的机制之上的(2)。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某个作系统采用了基于 Page 的虚拟内存管理系统,它就可以实现 MMF 这种功能特性。生存周期:MMF 一直存在直到对它的一个引用被断开。MMF 其实是 Windows 平台下的一个基本特性,所有关于它的作都可以通过 Windows API 获得,它使得 DNA 架构下 COM 跨进程访问数据成为可能。利用它,可以将数据库端的业务数据缓存到应用端或者客户端的 MMFs 中,省去频繁访问数据库的开销,极大地提高系统访问性能。对于 Ja,我们也在 Jdk1.4 的 NIO 规范下找到了利用 MMF 的类,虽然在 Jdk1.4 的 API 文档中并没有明确地提出这样一个概念,但是我们在 FileChannel 和 ByteBuffer 类的文档中了解到 FileChannel 对象具有映射文件至内存的功能,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实际上就是创建了 MMF。回页首背景-- 我们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希望对某个购买系统进行升级开发,自然就会涉及到平台的选型。原来的系统是基于微软的 DNA 架构,我们现在倾向于将之移植到 J2EE 平台。在此之前自然要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除去其他方面的考虑之外,我们最关心的自然落到关键技术的可行性上面,因为我们希望限度地利用原有系统的架构设计。由于该系统基于微软的 DNA 架构,采用 DCOM 远程访问组件的方式,系统性能自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所以,在原有系统中的亮丽之处在于花费大量工作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使得整个系统无论在系统响应速度,还是大数据量并发作方面都有很杰出的表现。在这其中尤以数据缓存技术 MMF 的应用最为关键,通过端和客户端的数据缓存,有效地提升了整个系统的性能。图二:应用 MMF 后的系统图图示说明:图中的" Cache(Business Rules)"部分即为利用 MMF 进行的数据缓存;另外,在客户端也大量利用到 MMF,在图中并未标出。整个系统沿着这样一个思路来利用 MMF:每次系统启动的时候,程序访问数据库,获取表中数据,通过一系列步骤将之缓存至应用端 MMFs,见下图中黑线所示。以后客户端每次请求数据,将直接访问应用端 MMFs,见图中红线所示,并且同时将数据缓存到客户端。此后,如果有任何配置数据的改变,可以重新装载数据到 MMFs。当然,与之配套的还有一套比较合理的定时数据比较机制。图三、系统与 MMF 的交互图以上这些就是我们所要实现的 MMF 缓存机制,简单地说,我们就是要在 Ja 中找出与之对应的缓存机制解决方案。回页首解决方案 -- 我们想到了什么?明确了目标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在 Ja 中寻找的征程。可以说几乎涵盖了现有的所有可行的方案,下面就是我们探索和思考的点点滴滴。一、 利用 JNI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 JNI(Ja Native Intece,Ja 本地接口 ),毕竟这是最直观和最省事的解决方案。在 Ja 中利用 JNI 直接调用已有的 VC 或者 VB 代码,不需要重新编写这些代码,节省了时间,而且程序执行效率也相当不错。但是,利用 JNI 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同程序代码之间的兼容性和可协调性,不易维护性。总之,对于这种夹生饭可以作为一时的权宜之计,在项目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但是从长远考虑还是不宜采用。(3)二、 利用简述:存储公司内部使用的技术档案信息 XML这其中我们也想到了利用 XML,作为时下非常流行和实用的一门技术,Jdk1.4 中提供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 XML API,使得产生以及解析 XML 文件变得非常的容易。但是,个人觉得 XML 的优势在于为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提供一种通用的格式,在于数据存储、解析和转换方面,作为数据缓存的候选虽然也未尝不可,但是从系统性能和充分继承原有系统架构考虑,还不是解决方案。三、 利用 MMF因为原有系统是使用的 MMF,所以我们也自然而然想到了 JAVA 中是否也存在 MMF。经过对 Jdk1.4 的仔细研究,我们也如愿找到了我们希望的功能。经过各方面的讨论,我们决定在新系统中采用该技术。回页首解决方案 -- 我们做了些什么?在做出决定之后,我们就需要对 Ja 中的 MMF 做一个详细的研究。在 Jdk1.4 中,关于 MMF 的 API 主要位于 ja.nio 和 ja.nio.channels 包下。在新的 JAVA NIO 中着重提到两个概念 Buffer 和 Channel,MMF 其实是作为它们的一个附属品被提出来的。其中的 FileChannel 类的 map 方法能够完成这样一种功能"Maps a region of this channel's file directly into memory",返回一个 MappedByteBuffer 对象。由此我们可见在 Jdk1.4 中,MMF 的表现形式为 MappedByteBuffer 类及其父类 ByteBuffer,你可以通过这些类提供的一些方法来纵 MMF 对象,而创建 MMF 的功能主要由 FileChannel 类来完成。(4)在使用类 MappedByteBuffer 之前,你必须弄清楚这样几个概念:capacity, limit, ition,这在所有 Buffer 类中都是非常关键的。这里我直接引用 Jdk1.4 文档中的解释:A buffer's capacity is the number of elements it contains. The capacity of a buffer is nr negative and nr changes.A buffer's limit is the index of the first element that should not be read or written. A buffer's limit is nr negative and is nr greater than its capacity.A buffer's ition is the index of the next element to be read or written. A buffer's ition is nr negative and is nr greater than its limit.也许这样一个数学公式更加直观:0 <= ition <= limit <= capacity。在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应用之前,我们建立个简单的应用模型。今天,我们介绍一下这其中关于 MMF 最简单的一些作。1、 创建 MMF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调用 FileChannel 类的 map() 方法可以创建 MMF,详细的方法说明如下: abstract MappedByteBuffer map(FileChannel.MapMode mode, long ition, long size) 通过设置不同的 MapMode 类型,可以分别得到只读的、可读写的和私有的 MMF,因此可以视情况而定创建不同的 MMF。同时通过设置参数 ition 和 size 可以指定文件的某一部分映射至内存,该特点对于大文件是非常有用的。 // 清单一:创建不同类型的 MMF try { File file = new File("filename"); // 创建一个只读的 memory-mapped file FileChannel roChannel = new RandomAccessFile(file, "r").getChannel(); ByteBuffer roBuf = roChannel.map(FileChannel.MapMode.READ_ONLY, 0, (int)roChannel.size()); // 创建一个可读写的 memory-mapped file FileChannel rwChannel = new RandomAccessFile(file, "rw").getChannel(); ByteBuffer wrBuf = rwChannel.map(FileChannel.MapMode.READ_WRITE, 0, (int)rwChannel.size()); // 创建一个私有的 (copy-on-write) memory-mapped file. // Any write to this channel results in a private copy of the data. FileChannel pvChannel = new RandomAccessFile(file, "rw").getChannel(); ByteBuffer pvBuf = roChannel.map(FileChannel.MapMode.PRIVATE, 0, (int)rwChannel.size()); } catch (IOException e) {} 2、 向 MMF 中插入数据你可以利用类 MappedByteBuffer 的 capacity 来得到它里面包含的字节数,这是个常量。你可以利用方法 put() 来向 MMF 中插入数据,它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位置插入 put(int index, byte b),为此你必须指定 index(0<=index<=capacity-1);相对位置插入 put(byte b),它是利用了 ition 和 limit 属性。利用相对位置插入数值后,ition 也相应地加 1,直至达到 limit 的限制。而且,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有各自相对应的 put 方法,比如 putChar, putDouble 之类。 // Create an empty MappedByteBuffer with a 10 byte capacity ByteBuffer bbuf = MappedByteBuffer.allocate(10); // Get the buffer's capacity int capacity = bbuf.capacity(); // 10 // Use the absolute put(). // This mod does not affect the ition. bbuf.put(1,(byte)0xFF); // ition=0 // Set the ition bbuf.ition(5); // Use the relative put() bbuf.put((byte)0xFF); // Get the new ition int = bbuf.ition(); // 6 // Get remaining byte count int rem = bbuf.remaining(); // 4 // Set the limit bbuf.limit(7); // remaining=1 // This convenience mod sets the ition to 0 bbuf.rewind(); // remaining=7 3、 从 MMF 中获得数据与上述的过程相反,你可以通过不同的 get 方法来从 MMF 中获得数据。 // Create an empty MappedByteBuffer with a 10 byte capacity ByteBuffer bbuf = MappedByteBuffer.allocate(10); // Get the MappedByteBuffer's capacity int capacity = bbuf.capacity(); // 10 // Use the absolute get(). // This mod does not affect the ition. byte b = bbuf.get(5); // ition=0 // Set the ition bbuf.ition(5); // Use the relative get() b = bbuf.get(); // Get the new ition int = bbuf.ition(); // 6 // Get remaining byte count int rem = bbuf.remaining(); // 4 // Set the limit bbuf.limit(7); // remaining=1 // This convenience mod sets the ition to 0 bbuf.rewind(); // remaining=7 回页首解决方案 -- 需要注意的地方上面我们给出的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读写 MMF 的例子,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会复杂得多,下面几个因素可能是你要好好考虑的:1、 数据与 MMF 的对应关系既然是要将数据缓存到 MMF 中,那我们就必须确立数据库表与 MMF 的对应关系。我们使用的方式是每一张表对应一个 MMF 文件。2、 MMF 文件长度的设计确立了对应关系之后,我们需要分析一下如何设定 MMF 文件的初始长度。文件长度不能太小,否则就不能容纳所有的数据,同时文件也不能太长,那样一来浪费系统内存,二来也会使创建 MMF 的开销急剧增大。那刚好能容纳所有的记录呢?听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是如果这个时候需要添加一条记录呢?麻烦就来啦,由于原有长度不够。系统需要重新 re-map MMF 文件,造成系统内频繁地创建 MMF,反而使性能下降。经过我们研究后得出,这个比例在 1.1-1.3 之间比较合适,也就是 MMF 文件略大于表中现有记录的总和。3、 针对不同性质的数据进行不同的处理明确以上两点,我们还需要对数据本身做一番研究。有些数据趋于固化,一般不会有什么改变,比如、省份等,而有些数据则会经常变化,比如产品等,对于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数据,你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达到的系统性能。回页首可能存在的问题 -- 我们需要预防些什么?1、 MMF 不是灵千万不要以为有了 MMF,你就可以高枕无忧,可以轻轻松松搞定系统的缓存机制。事实远非如此,MMF 只不过是一把利刃,更重要的是你自己要仔细认真地设计好系统的缓存机制。要知道,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的关键不是把路修得多么宽,而是要合理地规划整个交通路线。要知道在某些作系统中,使用 MMF 的代价是非常昂贵的,失去好的规划,你可能会适得其反,系统反而会更加的拥挤不堪。况且,使用 MMF 还会带来很多的副作用。2、 性能与数据错容忍度之间的平衡我们知道,随着数据缓存的大量使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数据不一致,也就可能会产生某些数据错。所以说,数据缓存使用的力度决定于系统客户对这些错误的容忍程度有多大。在某些非常关键的业务数据应用数据缓存技术时,必须格外地小心。3、 需要额外的 MMF 支持代码如上所述,为了限度地减少数据的不统一,我们必须提供一套非常合理和有效的数据同步机制,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认为数据同步机制的好坏决定了数据缓存技术的成败。而这些是我们在使用 MMF 的过程中需要额外提供的代码。4、 MMF 与平台的相关性现在大部分编程语言中使用 MMF 的方法都是,提供相应的接口创建和作 MMF 或者系统 API,而底层的具体 MMF 细节则由相应的作系统去决定。这样每种作系统中 MMF 不同的实现细节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 MMF 的使用。5、 使用 MMF 必须十分的小心既然MMF 是贮存在系统内存中,所以对于某些错误必须时刻警惕,比如"Array Out of Bound"等。要是您的系统没有很好地捕获这些错误,您的系统可能会崩溃。每当你编写这些 MMF 代码的时候,你必须时刻牢记在心:我是在与系统内存打交道,这家伙可是娇贵的很。6、 由于 Jdkl1.4 的推出时间不长,基于 MMF 的现有应用几乎没有,所以没有真正能够在现实环境中检验 MMF 的使用情况,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回页首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 MMF 在 Ja 中的应用都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实际上,提高应用系统的性能一直是所有应用系统开发人员追求的目标。除去本文谈到的缓存技术之外,在 J2EE 中,你还可以通过各种池技术的应用,EJB 组件的优化来提高系统性能(5)。但愿,本文能够给你带来这方面的一些启示。参考资料 关于MMF,微软 MSDN 站点 Randy Kath 的文章"Managing Memory-Mapped Files in Win32"不可不读。另外关于 MMF 的应用实例,可以参考 Zhefu Zhang 的文章"High Performance Solution Ini File Class with MMF"。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文章"What are Memory Mapped Files?"。利用JNI 来访问 MMF 的实例可以参考 Stanley Wang 的文章"Using Memory Mapped Files and JNI to communicate between Ja and C++ programs"。关于Ja NIO 新功能的详细讲解,请参考 Jdk1.4 的 API 文档,而 Richard G. Baldwin 的在线教学文档也不可不读。关于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参考 dloperWorks Ja 技术专区相关的文章。关于作者王和全,毕业于南昌大学。现主要在J2EE平台上从事广电行业运营系统的开发工作,擅长组件技术,多层架构下的编程。喜欢钻研新的技术,最近又迷上了Linux。除了写程序,平生的爱好就是旅游,梦想有一天能开着自己的宝马去郊游。您可以通过 wanghequan@sh与我联系,我期待着朋友们的来信。 关闭[x]关于报告滥用的帮助报告滥用谢谢! 此内容已经标识给注意。关闭[x]关于报告滥用的帮助报告滥用报告滥用提交失败。 请稍后重试。关闭[x]dloperWorks:登录IBM ID:需要一个 IBM ID?忘记IBM ID?密码:忘记密码?更改您的密码 保持登录。单击提交则表示您同意dloperWorks 的条款和条件。 使用条款 当您初次登录到 dloperWorks 时,将会为您创建一份概要信息。您在dloperWorks 概要信息中选择公开的信息将公开显示给其他人,但您可以随时修改这些信息的显示状态。您的姓名(除非选择隐藏)和昵称将和您在 dloperWorks 发布的内容一同显示。所有提交的信息确保安全。关闭[x]请选择您的昵称:当您初次登录到 dloperWorks 时,将会为您创建一份概要信息,您需要指定一个昵称。您的昵称将和您在 dloperWorks 发布的内容显示在一起。昵称长度在 3 至 31 个字符之间。 您的昵称在 dloperWorks 社区中必须是的,并且出于隐私保护的原因,不能是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昵称:(长度在 3 至 31 个字符之间)单击提交则表示您同意dloperWorks 的条款和条件。 使用条款. 所有提交的信息确保安全。为本文评分评论回页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