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题不进位
口算加减法
40.125÷25=5教学 目标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题不进位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题不进位
教学 过程
1.能正确的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教学 重点
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计算的正确性.
一、复习导入
口算,并说一说口算过程
27+38= 64-38= +70= 530-300= +400=
二、学习新课
(一) 教师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整百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加、减法.( 板书 课题:口算加、减法)今天学习的口算加、减法与过去的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 把一道口算题+400改为+470(即例1)
1.提问:同学们会口算+400,那么怎样口算+470呢?请大家试一试.
2.学生交流汇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演示课件“口算加、减法”)
板书 汇报结果.(设想三种方法)
A.200+400=600,50+70=120,600+120=720
B.+400=650,650+70=720
C.25+47=72,+470=720
(第三种方法是把看作25个十,470看作47个十,25个十加47个十得72个十,所以+470=720)学生说出这种方法应给予鼓励.
(二) 教学 例2
1.出示例2 口算: 540-370
2.小组讨论:怎样口算才能又对又快.
3.汇报结果,说出思路.
540-370=170
A.540-300=240,240-70=170
B.540-340=200,200-30=170
C.540-70=470,470-300=170
D.54-37=17,∴540-370=170
教师 肯定这四种方确,同时说明第四种方法:把540看作54个十,370看作37个十,54个十减37个十得17个十,所以540-370=170
4.练习
(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方法自选)
360+180 410-240 520-150 370+58
(2)一个数是390,另一个数比它多150,另一个数是多少?
(三) 教学 例3
1.出示例3、口算 :
(1) 17万+8万=_________万
由学生自己说思路
(2)27万+19万=_________万
因为27+19=46, 所以27万+19万=46万
(3)27万-4万=_________万
因为27-4=23, 所以27万-4万=23万
(4)35万-28万=_________万
因为35-28=7, 所以35万-28万=7万
2.练习
(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
34万+18万= 23万-18万=
万+750万=50万-27万=
三、课堂练习
1.口算,并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50
200
420
370
25
430
580
一60
200
310
450
25
480
630
2.口算
24万+6万 76万+19万 65万-47万
15万+35万 29万-13万 40万-18万
69万+26万 82万-54万 230万-70万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是怎么口算的?(让学生各抒己见,讲出自己采用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320+60= 350+460= 330-80=
+490= 270+28= 760-450=
2.口算下面各题.
170+320= 100-51= 630+27=
850-40= 650+180= 860-47=
240+56= 520-360= 0-180=
板书 设计
教案 点评:
本节课先复习前面学过的有关口算内容,为新课作好准备。由已学过的+400引出例1,启发学生想出口算过程比较自然,同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想。学生口算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怎样想得快就怎样算。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2减法的口算,启发学生根据加法的口算方法迁移到减法的口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探究活动
300×3= 80×4= 65×0= 330÷3= ÷5= 680-80=游戏:开火车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口算加、减法,提高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游戏准备
幻灯机,口算题,秒表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列为单位,从位开始,每人计算一道口算题.
2. 教师 以幻灯片(或卡片)出示题目,同时开始计时.
3.计算错误时,可由同列其他同学代答.
4.用时最少的列为优胜者.
你能说说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几百几十
99 - 48175-56= ×8= 420×2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口算要注意个位和十位数的加减。
86 - 71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口算属于三位数的加减,就是个、十、百三位数的加减;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两位数的加减是三位数的加减的必经之路,学会两位数加减会更加容易的学会三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口算要注意个位和十位数的加减。
两位数加减口算步骤是相加时,先加个位数再加十位数,个位数相加≥10时,向十位数进1。相减时,先个位数相减,不够减时,向十位数借1,再十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两位数减两位数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遇到被减数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1看作十再减。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意义
首先,两位数加两位数意味着将两个数合并起来,以得到一个更大的数。例如,如果我们将23和34相加,我们得到的是57。这表示将23个单位和34个单位合并,总共得到57个单位。
同样,两位数减两位数意味着从一个较大的数中减去一个较小的数,以得到另一个数。例如,如果我们将57减去23,我们得到的是34。这表示从57个单位中减去23个单位,我们得到的是34个单位。
此外,这些运算还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果你有34个苹果和23个苹果,然后你把它们放在一起,那么你就会拥有57个苹果。同样,如果你有57个苹果,给了别人23个,你还会剩下34个苹果。
总的来说,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意义在于运算的简便性和实用性,是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础运算技能。
小学四年级口算题!
(2)一个数是820万,另一个数比它少150万,这个数是多少?0.2+2.7= 5.6+4.4= 9.4+0.06=
0.7+0.4= 0.06×100= 0.5-0.45=
10-0.1= 1.8-0.9= 12.6-1.2=
17+0.33= 1.01+0.6= 7-0.05=
9-0.26= 0.83×0.1= 7.8-6.9=
15.3-0.5= 0.55×0.1= 100×0.01=
5.12 - 2.102 38.92+57.8 76.3-18.59 42.69+18.86
47.03–30.04–9.96 102×28 43.5-25.59+6.5-14.41
31×69+31 9.9×54 3.54+1.6-3.54+1.6
(125+7)×8 3200÷25×4 3.27+6.4+2.73+4.6
25×44 6.45-0.58-1.42 12×(324-285)÷26
5x32x125=20000 39x101=3939 1.37+1+7.63=10 5.6+2.7+4.4=12.7
9.14-1.43-4.57=3.14 77+2.7+2.3+25=107 1.88+2.3+3.7=7.88
51.27-8.66-1.34=41.27 5.17-1.8-.-3.2=0.17 4.02-3.5+0.98=2.5 13.7+0.98+0.02+4.3=19 0.34+0.45=0.79 0.57+0.9=1.47 8-4.6=3.4 0.6-0.37=0.23 4.9+9.8=14.7 39.5+98.8=138.3
、口算:10'
450÷90= ×80= 75÷15= 700+380=
600-320= 96÷8= 36+36= 90×9-9=
15×2×3= 99+101= 360-90= 200÷4×5=
505÷( )=5 ( )+1.8=2 90×( )=0 ( )÷3=21
98万-48万= 75亿+63亿= 1600÷40= 50×60=
2、列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9'
4080×50= 305÷61= 306×37= ★600÷67=
3、脱式计算:18'
(76×32-2036)÷36 4×107×25 623÷89×(407-168)
592÷(71-34)+16 72×36+36×128 786÷6 + 136×5
二、填空: '
1、天王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2870990000千米,这个数读作( ),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后面的位数约是( )。
2、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一亿四千九百五十九万七千八百七十千米,
这个数写作( )≈( )万≈( )亿。
3、一亿里面有( )个千万;与一亿相邻的数是( )和( )。
4、839500674这个数里,“8”在( )位上,表示( );百万位上是( ),表示( )个( );它是由( )个亿、( )个万、(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5、用四个“8”,三个“0”,组成下面各数:
(1)只读出一个“0”的数,写作( );
(2)读出两个“0”的数,写作( );
(3)一个“0“也不读出的数,读作( )。
6、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88000 80800 80008 80080
7、两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其中一个数乘以5,要使积不变,另一个乘数要 。
8、在584÷27中,把除数27看作 来试商,商的位是 ,商是 ,余数是 。
9、在○里填上“<”、“>”或“=”。
9999999○1223456 24万○00 24×15○2×15×12 34+66×3○(34+66)×3
10、如果3□2÷36的商是一位数,□里的数可以填( ),最小可以填( )。
11、在一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也扩大10倍,商( )。
( )7、图 中,共有( )组平行线,有( )组互相垂直的线段。
1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 ),最小倍数是( ),的因数是(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 )的,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 )的。如18的因数有( )。
12的倍数有( )。
13、小明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30看成36,算出的商是5,正确结果应是( )。
三、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
2、下面的数中,( )读的零最多。
A 、50005500 B 、50500505 C 、50055005 D 、55005005
4、下面的数中,( )最接近90万。
A 、 901000 B 、900090 C 、895000 D、 89999
5、( )6、计算算式800÷16时,可以将它转化为
A、800÷10÷6 B、800÷8÷2 C、800÷12÷4
6、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 )。
A、1位数 B、2位数 C、3位数 D、1位数或2位数
7、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折痕间的关系是( )。
A、互相平行 B、互相垂直 C、可能互相平行,也可能垂直
9、16、□72÷67的商是两位数,□中的数有( )种填法? A、3 B、4 C、5
10、四年级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8人,每四人一组参加劳动,一共要分成( )组。
A、24÷4+28 B、24+28÷4 C、(24+28)÷4
先出两位小数加减法吧。
3.5+5.8= 6.5+9.8= 3.3-2.1= 1.89-0.86= 9.3-2.8= 6.5+3.5= 7.55+2.45= 10.5-6.5= 2.88-1.56= 3.8+5.6= 7.6-5.4= 8.36+5.2=
2.86-3.86= 7.9+2.1= 8.5-3.25= 7.6+3.8= 12.5+1.58= 6.3+6.5=
3.89+3.11= 5.42+8.58= 6.5-1.5= 9.2-3.5= 9.73-1.23= 8.5-9.35=
这是二十四题。
再出两位数乘法。(号等于乘号)
3528= 3526= 7825= 3657= 1025= 7649= 1236= 1234= 7859= 3657= 1921= 4856= 7925= 2652= 7428= 3679=
2514= 425= 1258= 3= 245= 3671= 1824= 7927=
这也是二十四题。
一共四十八题,应该够了吧?不够再问。
45 × 2/3 + 1/3 × 15
7/19 + 12/19 × 5/6
1/4 + 3/4 ÷ 2/3
8/7 × 2111.80-25= 55/16 + 1/2
101 × 1/5 – 1/5 × 21
50+160÷40 (58+370)÷(64-45)
120-144÷18+35
(58+37)÷(64-9×5)
95÷(64-45)
178-145÷5×6+42 420+580-64×21÷28
812-700÷(9+31×11) (136+64)×(65-345÷23)
85+14×(14+208÷26)
(284+16)×(512-8208÷18)
120-36×4÷18+35
1253+1255+253+25
99993+10111(101-92)
(23/4-3/4)(36+2)
3/7 × 49/9 - 4/3
8/9 × 15/36 + 1/27
8× 5/4 + 1/4
6÷ 3/8 – 3/8 ÷6
4/7 × 5/9 + 3/7 × 5/9
5/2 -( 3/2 + 4/5 )
7/8 + ( 1/8 + 1/9 )
9 × 5/6 + 5/6
3/4 × 8/9 - 1/3
7 × 5/49 + 3/14
6 ×( 1/2 + 2/3 )
8 × 4/5 + 8 × 11/5
31 × 5/6 – 5/6
9/7 - ( 2/7 – 10/21 )
5/9 × 18 – 14 × 2/7
4/5 × 25/16 + 2/3 × 3/4
14 × 8/7 – 5/6 × 12/15
17/32 – 3/4 × 9/24
3 × 2/9 + 1/3
5/7 × 3/25 + 3/7
3/14 ×× 2/3 + 1/6
1/5 × 2/3 + 5/6
9/22 + 1/11 ÷ 1/2
5/3 × 11/5 + 4/3
45 × 2/3 + 1/3 × 15
7/19 + 12/19 × 5/6
1/4 + 3/4 ÷ 2/3
8/7 × 21/16 + 1/2
101 × 1/5 – 1/5 × 21
50+160÷40
120-144÷18+35
(58+37)÷(64-9×5)
95÷(64-45)
178-145÷5×6+42
812-700÷(9+31×11)
85+14×(14+208÷26)
120-36×4÷18+35
(560.600÷15 =408+37)÷(64-9×5)
(6.8-6.8×0.55)÷8.5
0.12× 4.8÷0.12×4.8
(3.2×1.5+2.5)÷1.6
6-1.6÷4= 5.38+7.85-5.37=
7.2÷0.8-1.2×5= 6-1.19×3-0.43=
6.5×(4.8-1.2×4)=
5.8×(3.87-0.13)+4.2×3.74
32.52-(6+9.728÷3.2)×2.5
[(7.1-5.6)×0.9-1.15] ÷2.5
5.4÷[2.6×(3.7-2.9)+0.62]
12×6÷(12-7.2)-6
12×6÷7.2-6
58+370)÷(64-45)
420+580-64×21÷28
136+6×(65-345÷23)
15-10.75×0.4-5.7
18.1+(3-0.299÷0.23)×1
(6.8-6.8×0.55)÷8.5
0.12× 4.8÷0.12×4.8
(3.2×1.5+2.5)÷1.6
3.2×6+(1.5+2.5)÷1.6
10.15-10.75×0.4-5.7
5.8×(3.87-0.13)+4.2×3.74
32.52-(6+9.728÷3.2)×2.5
7.1-5.6)×0.9-1.15] ÷2.5
5.4÷[2.6×(3.7-2.9)+0.62]
12×6÷(12-7.2)-6
12×6÷7.2-6
33.02-(1486+49+114=
240+(39-40)=
255+(352+145+48)=
(345+377)+(55+23)=
9+(80+1)=
(268+314+132)+86=
5190÷15=
495+(278+5)+222=
399-199=
48+(164+152)+36=
133-(28+29)-43=
1650÷25=
996+500=
6975÷25=
196-95=
328-(163-72)=
199+(84-99)=
885-1-201-298=
460-35-3-262=
(98+59+2)+41=
116+(112+184)=
502-287-54-159=
307+(92+93)=
30+(63+70)+37=
27+(73+73)+27=
86+(98+14+2)=
544-272-28=
(145+25)+(155+275)=
(447+423)+(53+77)=
8.4-90.85)÷2.5
0.2+2.7= 5.6+4.4= 9.4+0.06=
0.7+0.4= 0.06×100= 0.5-0.45=
10-0.1= 1.8-0.9= 12.6-1.2=
17+0.33= 1.01+0.6= 7-0.05=
9-0.26= 0.83×0.1= 7.8-6.9=
15.3-0.5= 0.55×0.1= 100×0.01=
5.12 - 2.102 38.92+57.8 76.3-18.59 42.69+18.86
47.03–30.04–9.96 102×28 43.5-25.59+6.5-14.41
31×69+31 9.9×54 3.54+1.6-3.54+1.6
(125+7)×8 3200÷25×4 3.27+6.4+2.73+4.6
25×44 6.45-0.58-1.42 12×(324-285)÷26
5x32x125=20000 39x101=3939 1.37+1+7.63=10 5.6+2.7+4.4=12.7
9.14-1.43-4.57=3.14 77+2.7+2.3+25=107 1.88+2.3+3.7=7.88
51.27-8.66-1.34=41.27 5.17-1.8-.-3.2=0.17 4.02-3.5+0.98=2.5 13.7+0.98+0.02+4.3=19 0.34+0.45=0.79 0.57+0.9=1.47 8-4.6=3.4 0.6-0.37=0.23 4.9+9.8=14.7 39.5+98.8=138.3 3.5×2= 4.8÷1.2= 8-7.5= 1.4×0.5= 1- =
10.5-3.5= 0.6+2.5= 15×0.6= 1÷0.4= + =
4÷20= 1.25×0.8= 0.32×10= 2.5-2.5×0.4=
45+121325=1.8-0.9=
17+0.33=
234245=
25600/25=
1.0871+120.6=
0.724+2.386=
12.566-1.2=
9.514-1.453-4.57=
120+90= 543-306= 300÷12=
120×5= 12+18+14= 62+160+38=
25+67+75= 4500÷300= 25×38=
54+97= 560÷40= 145+55=
46+49+51= 00÷70= 103×3=
28×99= 436+208= 323-197=
630÷45= 350+470= 8×(125+50)=
4024÷8= 15×12×5= 315-198=
84+27+73= 35×102= 621-199=
32+268= 100-43= 416-216-78=
99+232= 45+65+55= 24×25=
640÷40= 810÷27= 420-150=
199+76= 157-48-57= 328-209=
213÷3= 74×12+26×12=
四年级数学口算竞赛题
班别 姓名 得分
120+90= 543-306= 300÷12=
120×5= 12+18+14= 62+160+38=
25+67+75= 4500÷300= 25×38=
54+97= 560÷40= 145+55=
46+49+51= 00÷70= 103×3=
28×99= 436+208= 323-197=
630÷45= 350+470= 8×(125+50)=
4024÷8= 15×12×5= 315-198=
84+27+73= 35×102= 621-199=
32+268= 100-43= 416-216-78=
99+232= 45+65+55= 24×25=
640÷40= 810÷27= 420-150=
199+76= 157-48-57= 328-209=
213÷3= 74×12+26×12=
4.5+5.5 680+340 487+399
1-0.25 1200-700 2.5-0.8-1.2
90×300 7.4×1000 4×(25×7)
720÷60 1.27+0.73 23×4+27×4
340-190 225-99 101×25
1.111-0.999
9989
三年级数学口算题
8、明明画了一条比6厘米长2毫米的( )。 A、线段 B、射线 C、直线三年级口算练习(一)
0.68×1.9+0.32×1.9660÷3= 960÷3= 180÷9= 65+15= 660÷6= 800×2=
31×2= 14×20= 6×90= 20×33= 90×20= 20×13=50÷5= 3×800= 420÷7= 3×220= 480÷4= 58+33=
420-20= 93÷3= 880÷4= 1200-200= 11×7= 80-46=
0÷51= 0÷76= 0×85= 70÷7= 14×2= 5×900=
2×200= 84÷4= 0÷= 930÷3= 390÷3= 0+22=
83-57= 29+68= 68-49= 80×7= 800÷4= 330÷3=
3×23= 64÷2= 58+26= 34×2= 550÷5= 800×8=
420÷2= 63÷3= 160÷4= 800+700= 690÷3= 58-0=
2×440= 48÷2= 480÷2= 60×5= 2×44= 840÷4=
三年级口算练习(二)
姓名: 班别:三( )班
440÷4= 32×3= 48÷4= 540÷9= 90÷9= 13×3=
600×7= 120×3= 480÷2= 39÷3= 560÷8= 990÷3=
3×200= 620÷2= 660÷2= 640÷8= 880÷4= 7500-500=
0÷= 12×4= 3×31= 0×57= 120×4= 0×97=
360÷9= 44×2= 960÷3= 32×2= 2×440= 460÷2=
70+500= 3×33= 280÷4= 9×400= 3×330= 690÷3=
49+33= 700÷7= 23×3= 78-36= 11×4= 230×3=
310×3= 390÷3= 230×3= 11×4= 82-55= 310×3=
720÷9= 4700-700= 600÷3= 48+28= 640÷8= 480÷8=
7×50= 800÷8= 880÷8= 9×500= 80+17= 54+28=
三年级口算练习(四)
姓名: 班别:三( )班
42×3= 1700-800= 90÷3= 180÷3= 300÷5= 930÷3=
32×3= 70×7= 1200-700= 300÷6= 50×7= 0×37=
53-14= 17+27= 840÷4= 2×14= 140÷2= 660÷6=
7×800= 7×700= 840÷2= 430×2= 540÷9= 31×3=
13×3= 34+56= 96÷3= 2×330= 50×6= 680÷2=
620÷2= 6×800= 960÷3= 1500-900= 1800-800= 63÷3=
26+57= 800÷8= 33+57= 600×3= 37+8= 480÷8=
630÷3= 62-33= 500+500= 33×2= 800÷2= 700÷8=
0÷47= 560÷7= 440÷4= 93÷3= 24×2= 0÷54=
三年级口算练习(三)
姓名: 班别:三( )班
23×3= 12×30= 7×80= 48×10= 40×40= 40×10=
23×30= 60×50= 70×80= 10×68= 40×50= 30×21=
7×11= 50×70= 24×2= 30×70= 10×74= 50×10=
70×11= 30×40= 24×20= 12×20= 30×21= 20×70=
28×1= 20×13= 1×36= 10×19= 11×50= 30×30=
28×10= 20×50= 10×36= 30×33= 21×40= 12×10=
31×20= 22×3= 60×90= 39×10= 21×2= 44×20=
12×4= 22×30= 22×4= 30×80= 33×10= 50×90=
12×40= 220×3= 22×40= 90×40= 200×3= 41×20=
三年级口算练习(五)
姓名: 班别:三( )班
21×30= 10×46= 3×700= 33×30= 20×41= 6×600=
24×20= 50×30= 0×45= 50×70= 800×7= 60÷6=
10×89= 69×10= 13×30= 23×30= 4×90= 60×60=
60×40= 90×30= 21×40= 30×20= 40×90= 2×31=
33×20= 40×70= 48+19= 70×6= 4×900= 2×310=
20+35= 45+35= 32×20= 70×60= 84×1= 900×6=
34×20= 33×30= 31×20= 700×6= 84×10= 9×800=
70×30= 2×42= 86-47= 5×90= 22×30= 6×500=
8×70= 42×20= 400+300= 5×900= 10×33= 22×0=
80×70= 200×4= 0÷20= 6×60= 22×40= 44+20=
三年级口算练习(六)
姓名: 班别:三( )班
40×40= 43×20= 46+37= 420÷6= 300÷6= 40×11=
360÷9= 10×34= 40×90= 90×60= 490÷7= 20×34=
21×40= 80×40= 10×37= 20×50= 2000+300= 880÷2=
70×20= 400÷4= 0×66= 50×30= 640÷8= 880÷4=
400+300= 34+39= 360÷6= 99×10= 12×20= 30×80=
41×20= 97×10= 700÷7= 33×30= 0÷59= 11×80=
200÷4= 31×20= 600+90= 4700-700= 44-37= 40×12=
84-47= 630÷7= 71-23= 0÷43= 31×30= 21×30=
43×2= 0×20= 75+18= 23+48= 90×30= 30×12=
三年级口算练习(七)
姓名: 班别:三( )班
46+24= 0÷73= 42×20= 100÷5= 10×50= 350÷5=
52-29= 240×2= 52+39= 400÷8= 480÷8= 33×30=
50×5= 800×3= 60×50= 410×2= 41×20= 310×3=
20×23= 440÷4= 30×32= 0×35= 10×35= 29+61=
40×70= 30×30= 50×90= 80×30= 20×14= 90×50=
420÷6= 300÷6= 240÷4= 69×10= 22×40= 33×20=
900÷9= 810÷9= 630÷9= 30×23= 330×3= 0×30=
750-50= 480÷8= 5000+2000= 77-48= 300÷5= 300+700=
420÷2= 820÷2= 70×11= 4500-500= 20×40= 400÷4=
11×40= 900×5= 67-49= 200÷4= 8000-1000= 20×24=
三年级口算练习(八)
姓名: 班别:三( )班
57+29= 540÷6= 10×73= 10×58= 0÷49= 34×20=
80×90= 30×70= 120×4= 640÷8= 720÷9= 10×34=
65×10= 660÷3= 700×5= 41×20= 7000-3000= 30×30=
10×47= 30×23= 660÷6= 5900-5000= 11×40= 70×40=
36+56= 88×10= 600÷6= 22×30= 400+600= 34+29=
800÷8= 21×30= 720÷8= 33×30= 32×20= 87×10=
500+40= 22×40= 440÷4= 33×20= 320÷4= 900÷3=
77-29= 0÷93= 640÷2= 30×50= 75+18= 600+700=
40×70= 43+38= 90×50= 84-65= 43-16= 10×80=
三年级口算练习(九)
(1) (2) (3) (4)
57+29= 500+40= 88×10= 700×5=
80×90= 40×70= 21×30= 660÷6=
65×10= 540÷6= 22×40= 80×80=
10×47= 30×70= 0÷93= 600÷6=
10×36= 660÷3= 43+38= 720÷8=
36+56= 23×30= 10×73= 90×50=
800÷8= 6000+2000= 120×4= 640÷2=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相同点与不同点是
哈哈简单不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例子87+96
63.90÷15 =6解题思路:两个加数的个位对齐,再分别在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相加结果满10则向高位进1,高位相加需要累加低位进1的结果。
解题过程:
步骤一:7+6=3 向高位进1
步骤二:8+9+1=8 向高位进1
根据以上计算步骤组合计算结果为183
验算:183-96=87
扩展资料&验算结果:将减数与被减数个位对齐,再分别与对应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减,不够减的需向高位借1,依次计算可以得出结果,减数小于被减数将两数调换相减结果加个负号;小数部分相减可参照整数相减步骤;
解题过程:
步骤一:13-6=7 向高位借1
步骤二:18-9-1=78 - 62 =168 向高位借1
步骤三:1-0-1=0
根据以上计算步骤组合计算结果为87
存疑请追问,满意请采纳
二年级口算方法有几种
87.0×518= 0方法 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口诀:加9要减1,加8要减2,加7要减3,加6要减4,加5要减5,加4要减6,加3要减7,加2要减8,加1要减9。(注:口决中的加几都是说个位上的数)
例:26+38=64 解 :加8要减2,谁减2?26上的6减2。38里十位上的3要进4。
(注:后一个两位数上的十位怎么进位,是1我进2,是2我进3,是3我进4,依次类推。那朝什么地方进位呢,进在第二个两位数上十位上。如本次是3我进4,就是这两个两位数里的2+4=6。)这里的26+38=64就是6-2=4写在个位上,是3进4加2就等于6写在十位上。
再如42+29=71。就用加9要减1这句口决,2-1=1,把1写在个位上,是2我进3,4+3=7,把7写在十位上即得7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就直接写得数就行,如25+34=59,个位加个位写在等号后的个位上5+4=9,十位加十位写在十位上即可2+3=5,即59。不必列竖式计算。
本办法学会了百试百灵,比计算器还快。
方法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口诀: 减9要加1,减8要加210×36= 6000+2000= 80×80= 29+14= 80×50= 200×4=,减7要加3,减6要加4,减5要加5,减4要加6,减3要加7,减2要加8,减1要加9。(注:口决中的减几都是说减个位上的数)。
例:73-46=27,解:减6要加4,谁3.6×5÷2×4=60加4?3加4等于7写在个位上,减数的十位是4我退5,谁退5?7退5,即27。
(注:如何退位?减数的十位是1你退2,是2你退3,是3你退4,依次类推,但必须是个位减个位不够减的情况才能这样退,够减就直接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直接定出得数即可。)
以上两种方法是利用了一年级教材中的凑十法演变而来的。它们的口决大体一致,只需记住了其中的一种,另一种方法即可融会贯通。
同学们都学会了吗,下面是80道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计算题,来试试吧!
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方法
97.60×12= 720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方法,详细介绍如下:
56÷14=1、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分两种情况,一是精算,精算又分为口算和笔算,首先要数位对齐也就是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从个位算起,特别要说明的是,二年级大多不存在百位进位的,当然如果出现百位相加满十,那就要向十位进一。
2、以“24+20”估算为例,20已经是整十数,所以不用求近似数,24可以看成20,二年级还不会四舍五入这一知识点,他们是以数在数轴上接近哪一个整数来取近似数的。所以24+20的估算值就是40了。
3、这个内容的计算方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其实我们想让孩子们会算是一个目的,但是理解其中的算力才是最根本的数学问题,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孩子会不会算,从来没有问问孩子为什么这样算。
4、其实这里就是算理,我们为什么要数位对齐?为什么不用十位加个位?数位对齐就1、可以将36拆分为30 + 6,47拆分为40 + 7。能保证相同单位的数想加减,这是小学乃至于整个数学计算系统里都必须遵循的计算算理,不同单位不能相加减,只要相同到位才能相加减。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窍门
70 - 52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窍门如下:
50、96÷24 = 4首先将两个被加数的十位数相加。如果和大于等于10,则需要进位到百位。如果和小于10,则不需要进位。记下十位数相加的结果并进行下一步计算。接下来,将两个被加数的个位数相加,再加上步中的进位(如果有的话)。如果和大于等于10,则需要进位到十位。
如果和小于10,则不需要进位。记下个位数相加的结果并进行下一步计算。此时,如果有十位数的进位则也需要加上。,将步中记下的十位数相加的结果放在位,第二步中记下的个位数相加的结果放在中间,第二步中十位数的进位放在位,即得到最终结果。
例如,我们计算42 + 58:
1、十位数相加:4 + 5 = 9
2、个位数相加:2 + 8 = 10,再加上十位数的进位9,得到10 + 9 = 19
3、最终结果:将9放在位,19的十位数1放在中间,19的个位数9放在位,即得到结果98。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拆分、调整数字的顺序,或者利用数字间的相对关系来简化计算。
例如,我们计算36 + 47:
2、然后分别进行十位数相加和个位数相加,再将结果相加。
3、即 30 + 40 = 70,6 1、课件出示情境图。+ 7 = 13,70 + 13 = 83,得到最终结果。
这样的拆分和调整可以根据具体题目和个人习惯进行灵活运用,简化计算过程。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窍门包括十位数相加、个位数相加以及进位的处理。通过合理的拆分和调整,我们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这些技巧对于小学生学习加法运算非常有帮助,并为他们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口算的好处
1、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口算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数算。通过反复练习和培养,他们可以逐渐提高计算速度,从而更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口算要求学生在脑海中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运算。通过不断进行口算练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和发展,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数字观念:口算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字的敏感度和理解力。他们会逐渐熟悉数字的大小关系、运算规则和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字观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熟练地运用数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22.42÷6+20=27《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竖式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2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参观参博物馆啊?
师:就让我们和这些同学一起出发吧!
二、新14×60= 203-80= 50×15×4=知探究
(一)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师选择性的板书例1的问题。
(二)学习例1
(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1、学生列出算式:35+2
师:为什么用加法?
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里的小棒试一试。
生完成。
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就是37根。
3、学习竖式
师生一起拿出计数器,师一边作一边讲解竖式的写法,
师:你认为应该从什么数位开始计算?同桌的小朋友开始议一议。
生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为了以后计算进位加法,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各位开始计算。个位上是5+2=7,7应该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
小组讨论加法竖式计算时,应怎样对齐?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三)学习例2
师:因为博物馆比较远,我们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车,大家想一想应该哪两个班做一辆车呢?
如果我们让二(1)班和二(2)班同学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同学合乘一辆车可以吗?
我们先来看看二(1)班和二(2)班同学可不可以合乘一辆车,请列出算式。(板书:35+32)
2、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一下。
学生自由算,老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
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生1:口算法。
生2:摆小棒法。
3、合作解决竖式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口算和摆小棒算出了35+32的结果。真棒!现在,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一下。
小结: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三、巩固新知
(一)基础练习
课本第12~13页“做一做”
(二)综合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个位对个位, 十位对十位,相同数位要对齐。
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个位对个位,
十位对十位,
相同数位要对齐。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不进位)。
2、能运用60、600÷15 =40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加法笔算的对位方法,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对位”的道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我们之前就学过的一个知识,就是十以内的加法。
教师随机说出十以内的加法,同学快速说出。这样经过大约五分钟的反复练习,使同学对之前学的十以内的加法进行很好的复习和巩固,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师:大家翻到课本的第11页,看这幅图。
通过观察图画,组织学生讨论从图画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师:大家再翻到课本的第12页,看例题1。
在学生看题的同时,板书:“例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教师学生审题,分析题意,找出有用的数据。
师:现在谁能告诉我,这个题怎么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35+2=。
师:很好,现在我们已经列出了算式,怎么计算呢,哪位聪明的同学能告诉我?
同学们积极发言,教师点评,总结不同的算法。
师:很好,大家都会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新的方法,那就是列竖式计算,大家看黑板。
师:我们首先用数小棒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看书上的图,大家讨论一下怎么用数小棒的方法来算。
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重点突出在数小棒的方法中,将整十的和不足十的零散小棒分开计算。
师:现在我们学习怎样写竖式,其实就是把数小棒的方法用数字表示出来。大家看黑板。
教师板书竖式:
35
+ 2
师:大家看黑板,看看这个竖式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归纳出加法竖式的几个特点:一是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二是加号和横线缺一不可,加号表示加法,而横线是把加数与和分隔开来。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竖式的写法,接下来我们看一看怎样计算。
边板书边讲解:从个位开始加,将上下两个数的个位加起来,写在横线下,然后再加十位,和写在横线下。注意学生通过数小棒的计算过程理解加法竖式的运算方法。注意强调竖式的计算应从个位加起,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得出的和也应该与加数各位对齐。
在讲解例题结束后,再次强调和总结不进位加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和书写规范。
2、巩固练习。
师:现在大家都应该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了,我现在就请几个同学上来完成做一做的练习来检验一下大家都有没有学会,看一看我们能不能把新学的知识运用起来。
请五位同学上讲台做题。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32+6= 24+3= 5+43=
21+3= 4+33=
强调:列竖式、注意书写规范、计算正确。
对五位同学做的进行点评,好的予以表扬,不好的指出错在了哪里,进行更正,并强调正确的书写规范。
3、教学例2。
师:请大家看课本13页的例题2。
板书:“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教师同学分析题意,找出有用数据,并列式。
板书算式:35+32=。
师: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加法,只是我们之前算的都是一个两位数加一个一位数,现在两个加数都是两位数,该怎么用竖式计算呢?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试着列竖式计算一下。
教师根据学生列竖式计算的情况,总结计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
35
+ 32
67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着重强调几点:各位对齐、加号与横线、从个位加起。
课后小结
师:相信同学们现在也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了,我们就来练习一下。
请四位同学上讲台算做一做的题。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33+43= 24+61= 53+22= 37+40=
根据同学做的情况进行讲评。再次强调不进位加法竖式的书写规范和计算方法。
课后习题
1、计算题。
10+19= 10+13= 14+2=
12+13= 15+24= 17+32=
13+43= 11+16= 16+22=
2、应用题。
1、小明昨天看了13页书,今天又看了12页,小明这两天看了多少页书?
2、聪聪有24个糖果,明明比他多5个,明明有多少个糖果?
3、数学冬冬得了75分,佩佩比冬冬多得13分,佩佩得了多少分?
板书
首先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再从个位开始加,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