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是什么意思 2023年闰二月
闰月是什么意思?
闰月(Leap Month),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尤其在),闰月特指农历每2至3年增加的一个月。
闰月是什么意思 2023年闰二月
闰月是什么意思 2023年闰二月
闰月是什么意思 2023年闰二月
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两年到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与上一个月相同的农历月份,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置闰法的规则是依据与阳历回归年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来定的。
闰月是什么意思 2023年闰二月
扩展资料:
闰月的计算方法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
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 × 365.2422=n × 29.5306。
闰月的意思是什么
问题一:闰月是什么意思啊?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鸡闰年的称谓。
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
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问题二:闰月是什么意思 闰月是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
大概很多人认为“闰月”与“闰年”是一个意思,其实不然,虽说只是一字之,所包含的意思却相很远骇
“闰年”。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数字应是365.2422日。那么一年365天,就与实际的一年相0.2422日,这样四年之后就比实际的一年少了近一天。为了弥补这个值,历法中规定,4年设一闰,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另附加规定,凡遇世纪年(末尾数字为两个零的年份),必然被400所整除才算闰年。如1996年即闰年,2000年也是闰年,而1700年则不是闰年。阳历闰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为闰日,阳历闰年有366天。也就是说阳历闰年的二月不叫闰二月,闰月为农历所特有。
现在再来说“闰月”。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天(近1天)。一年与阳历的一年相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问题三:农历闰月是什么意思 就是那年有俩个同一月数。比如某年是闰四月就是那年有两个四月。但是农历的四月有两个不影响阴历的月份,阴历的月份还是照常算。。
问题四:农历的闰月是什么意思? 闰几月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使用的农历是从阴历演变来的。阴历是根据月相变化而创造出来的历法,全年12个月的总天数是354.3672天,它同季节变化的周期――阳历1年365.2422天)相约11天。年复一年下去就会使阴历不能正确反映季节的变化,有可能在大夏天过春节,使农事季节难于安排。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国就创造了一种带有一定阳历成分的阴历―――“阴阳合历”,也就是农历,又叫夏历(夏朝开始的)。农历是在阴历的基础上形成的,川个月就是1个“朔望月”,为了使时间完整、不要小数,规定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12个月,合计354天,同阳历一年相11天。因此,农历每3年需要闰(增加)1个月,5年闰2个月,7年闰3个月,19年闰7个月,周而复始,有闰月的那一年就被称为闰年。这种设置闰月的方法叫“19年7闰法”。农历19年安插7个闰月,就能使农历的寒暑变化与阳历基本一致。
闰年中具体闰几月则是由24节气决定的。24节气是根据阳历(太阳黄经)确定的,因此节气在阳历中比较固定,每个月固定有2个节气;可是节气在农历中却没有固定的日期。24个节气从立春数起,严格地说,逢单数的称为“节气”,逢双数的称为“中气”,也就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又被称为“中气”。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合起来统称为24节气。我国从1645年(清代)起规定:农历没有“中气”的月份为上个月的闰月。例如今年(狗年)农历七月份后面那个月,就只有“白露”一个节气,而没有中气“秋分”。因此,农历七月份后面那个月就称为“闰七月”。在没有“中气”的月份安插闰月,这是合情合理的。因为19个回归年 有228个“中气”和235个朔望月,显然,朔望月比中气多7个。因此,有7个朔望月没有“中气”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闰月。
闰月是推算出来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几月都有可能。因此农事活动、农业年景与农历闰几月并无关系。
问题五:闰年和闰月是什么意思 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然一年之日数,必须是整数,故一年为365日,余下的5小时48分46秒,积至4年月满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为闰日,谓之“闰年”,无闰日之年称“平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
但4年之闰余,仅23时15分4秒,今润一日,未免超过44分56秒,积至100年,为17时58分24秒,约合一日之四分之三,故每百年废一闰,至第400年又不废。如是每4年至一闰,每400年置三闰,记超过2时53分20秒,须八个四百年后,即3200年后,始补足次一日之。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5366天,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的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或连续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农历每100个历月利,约有53三个大月和47个小月。农历基本上以12个月为一年。但12个朔望月时间是354。3667天,较阳历的回归年相11天左右,这样每隔三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月,为了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三年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了闰月的一年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究竟润哪一个月由节气来决定。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我国农历将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十二个节气为: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个中气为: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二十四节气在农历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这正好和需要家闰月的年头符合。所以,农历中就规定把只有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跟在几月后面就叫润几月。如,2006年的中气处暑弗在了农历的七月三十,那么在八月中就将没有下一个中气秋分,所以就闰七月。
问题六:农历中的闰月是什么意思,我就是闰月出生的,闰月多久一次啊???????? 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然一年之日数,必须是整数,故一年为365日,余下的5小时48分46秒,积至4年月满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为闰日,谓之“闰年”,无闰日之年称“平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
但4年之闰余,仅23时15分4秒,今润一日,未免超过44分56秒,积至100年,为17时58分24秒,约合一日之四分之三,故每百年废一闰,至第400年又不废。如是每4年至一闰,每400年置三闰,记超过2时53分20秒,须八个四百年后,即3200年后,始补足次一日之。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5366天,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的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或连续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农历每100个历月利,约有53三个大月和47个小月。农历基本上以12个月为一年。但12个朔望月时间是354。3667天,较阳历的回归年相11天左右,这样每隔三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月,为了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三年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了闰月的一年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究竟润哪一个月由节气来决定。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我国农历将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十二个节气为: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个中气为: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二十四节气在农历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这正好和需要家闰月的年头符合。所以,农历中就规定把只有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跟在几月后面就叫润几月。如,2006年的中气处暑落在了农历的七月三十,那么在八月中就将没有下一个中气秋分,所以就闰七月。
问题七:闰年的闰月什么意思? 你说的闰月是农历的算法,按照农历年算,十二个月比365天要少10左右。公历就是回归年,这样回归年和农历年就对不上了,所以就出现闰月来缓和这种矛盾
手打,望采纳
问题八:什么叫做闰月?闰五月是什么意思? 闰,本义就是余数。指历法纪年和地球环绕太阳一周运行时间的数,多余出来的叫“闰”。 闰年,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或阴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的时日) 闰日,阳历的平年只有365日,与回归年比较,每年相5时48分46秒,所以每四年积成1日,加于2月成29日,这一天称为闰日,这一年称为闰年 闰月,阴历以月球绕地球定历法,每年和回归年的 365 日5 时 48 分 46 秒相约 10 日 21 时,积以置闰,所以每三年要闰一个月,每五年闰两个月,每十九年闰七个月。这样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称为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 闰月、闰年 为了调整历法年的平均长度,使其与回归年的长度相符合,有时就需要调整个别月份的长度或增加一年中的月数。这个被调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就被称为“闰月”。 闰月这种制历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使用的,大约开始于公元前500多年,比古希腊要早160多年。我国历法采用十九年七闰月的方法,在不同的时期和国别是不同的。 在传统的阴阳历中以朔月的长度29.5306日为1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相约10日21时,需要置闰,使阴阳历各个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对应的关系。我国古六历中用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的闰月法,每逢闰年所加的月便称为“闰月”。闰月放在一年的年终,例如,秦代和西汉初期使用的《颛项历》,以十月为岁首,把九月做为年终,闰月就放在九月之后,而称为“后九月”。到了西汉初制定太初历时,把闰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并规定以没有中气的那几个月作为闰月,月序仍用上个月的月序,只要称其为“闰某月”。这一置闰规则在采用平气的历法中最合理的。到清代的时宪历时,则改用定气注历,如继续单纯以没有中心置闰的规则,有可能一年要置两个闰月。因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13个月的定为闰年,闰年的个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今。闰年中以闰四、五、六月最多,闰九、十月最少,闰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则不会出现,至少在几千年内是这样的。 在公历中,闰月不是在一年中增加一个月,而是在某一个月增加一天,以保证历法年与回归年相一致。例如《儒略历》和现行《公历》一般年份都是365天。通常每过四年(现行公历有时相隔八年)就把二月份增加一天,这一年就是366天。这年的二月就是闰月,而这一年也叫闰年。
闰月是什么意思?
1、使用的汉历就是阴阳历,在阴阳历中每隔几年就会遇到一个闰月,十九年就有一个闰月。
2、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3、有时,闰月也指公历的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即公历闰年的2月)。
扩展资料
闰月计算法
闰月是什么意思 2023年闰二月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闰月
闰月是什么意思
闰月是指农历每两到三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互相矛盾的问题,每两至三年置一个闰月。
不少的朋友在观看农历日历的时候,会发现有闰月这种现象,究竟闰月是什么意思?这个闰月又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01
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02
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两年到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与上一个月相同的农历月份,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置闰法的规则是依据与阳历回归年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来定的。
03
一个回归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如果二十四节气从立春排到大寒,那么第奇数个就叫做节气,第偶数个叫中气。农历用十二个中气分别表征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气与中气之间的平均相隔相较一个阴历朔望月会多出近一天。长此以往,总会出现中气在月末的现象,那么接下去的一个月必然会没有中气而只剩节气了。于是这个没有中气的农历月份就被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
04
闰月指的是阴阳历中的一种现象,阴阳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阳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3672天。
05
为了克服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怪现象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腊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闰月是指什么意思?
使用的汉历就是阴阳历,在阴阳历中每隔几年就会遇到一个闰月,十九年就有一个闰月。
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有时,闰月也指公历的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即公历闰年的2月)。
闰月是什么意思 2023年闰二月
扩展资料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汉武帝发现之前的此前的颛顼历,以建亥为岁首(即农历十月)已不适用,随任命司马迁以太史令身分和中大夫孙卿、壶遂及历官邓平、落下闳、天文学家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历法。经这批专家通力合作,反复计算、选择,终于在这年五月颁布新历《太初历》。
《太初历》改以正月为一岁之首(秦历以十月为一岁之始),一月的日数为29.53天,一岁一年的日数是354.36天,这是当时世界上的历法,也是历法史上进行的次大改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闰月
闰月是什么意思
闰月(Leap Month),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
闰月特指农历每2至3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闰月(Leap Month),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
闰月特指农历每2至3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阴历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小月二十九天,大月三十天,一年十二个月,全年三百五十四日或三百五十五日。每年比回归历十天二十一小时,所以每三年有一个闰月,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
阴历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小月二十九天,大月三十天,一年十二个月,全年三百五十四日或三百五十五日。每年比回归历十天二十一小时,所以每三年有一个闰月,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