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大行书指哪三个(天下三大行书指哪三个朝代)
天下三大行书指哪三个 天下三大行书分别是什么
1、“天下三大行书”指的分别是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寒食帖》。
天下三大行书指哪三个(天下三大行书指哪三个朝代)
天下三大行书指哪三个(天下三大行书指哪三个朝代)
天下三大行书指哪三个(天下三大行书指哪三个朝代)
2、《天下三大行书》是2007年5月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国强。本书包括简评天下三大行书,王羲之、颜真卿、苏轼书论节选,历代名家品评天下三大大行书等内容。
3、《天下三大行书》是李国强编,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的书写艺术,也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
4、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字也在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演变、革新、发展着,各种书体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进行着由繁趋简的演变,产生了篆、隶、楷、行、草等诸形式。
5、其中,行书无论从实用还是艺术的角度来说,都是受广大民众和书家所喜爱的一种书体。作为特殊的书体,行书包含了书法艺术中的气韵、笔势、力度、神采、筋骨、血肉的审美范畴,融进了刚柔、方圆、虚实、黑白、疏密等形式及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
6、纵观一千八百多年行书发展的历史,建立了不朽丰碑的是三个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其行收代表作分别是《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
天下三大行书都是哪三大行书?
所谓“三大行书”,是指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东坡的《寒食帖》(《黄州寒食诗稿》)。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50岁的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一众好友亲朋四十余人来会稽山阴兰亭这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按当时的风俗,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在流觞曲水的宴乐中,众人饮酒赋诗,由王羲之作序,王羲之在微醺中提笔展纸,留下了《兰亭集序》这篇滋养千秋后代的书法和文章佳作,成为书法史和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件《兰亭集序》书法作品,是王羲之即兴书写的一篇草稿,多处有涂改的痕迹,据说,后来王羲之又书写多遍,其神采均不如此高。这件作品标志着汉字行体的成熟与书写的完美,蕴涵了王羲之严谨、舒朗的个性与才情,其笔法、线条的使转惟妙惟肖,字体结构、章法变化都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全文三百二十四字中仅“之”字就出现了二十处,书写无一雷同,却又达到了整篇神韵的和谐统一。唐初,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的书法推崇备至,以不雅的方式从王羲之后人手中到这篇《兰亭集序》,他后把王羲之的真迹带进了自己的坟墓。流传至今版本是唐代冯承素双钩填廓的一件,因上盖有中宗神龙年号印,也称神龙本,成为历代学习书法的经本,明代书画大家董其目赞誉:“章法为古今。”
唐代颜真卿书写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流露出春游酒乐的雅兴,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则充满了痛失亲人的满腔悲愤。《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任平原太守之职时,收复了被叛军掠夺的常山失地后,他找到为镇守常山而牺牲的堂兄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的遗体,写下的一篇国仇家恨、血泪斑斑的祭文。颜真卿刚开始写《祭侄文稿》时的情绪相对平静,先道出年月,再表明自己的身份,接着流露出对侄儿季明青春才貌的感伤回忆和赞扬,当他写到“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巢倾卵覆”时,颜真卿对私利小人的痛恨和兄侄遭遇的伤怀,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情,书法线条悲愤沉重、凄楚锋利,形成了整篇书法悲愤之情的。
贬居黄州的第三年,苏轼写出了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稿》。苏轼学习书法沿袭了唐人的风气,早期多学二王,后来很喜欢颜真卿端正朴厚的书风。他的字多呈扁宽肥硕状,同时代的书法大家黄庭坚戏称苏轼书法是“石压”体,《黄州寒食诗稿》也代表了苏轼书风的这一特点。然而,《黄州寒食诗稿》又是苏轼书法中少见的一件情绪波动极大、节奏感极强的作品。
欣赏这幅作品不可弃其内容而只看书法,借惜春之情抒悲愤之意的诗,才是这幅书法产生的情感根基。从作品上看,苏轼起笔时心情很平和,白话般地平铺直叙:“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书写从容,结字严谨中还透着秀美之气,没有流露出一点儿的悲愁,如交响乐的低音前奏。当他写到“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时,苏轼内心深处的悲愤再也无法克制了,出现了他在书法中少有的情绪外露和个性张扬,一改平时笔法绵里藏针的含蓄,侧锋中锋并用,连续将“苇”字和“纸”字一笔放开,一舒满腔怒气,尤其将“纸”字一笔用中锋拉下,像一把利剑插在了“君”字的头上。他从平和的心情下笔,随着情绪的转化,字越写越大,写到“破灶”时出现了悲愤情绪的,一行仅用一个字收尾,又产生一种风雨过后的平静美,在章法上也与开头三行产生了呼应关系,使整幅作品显得起伏有致,狂而不野。
天下三大行书都是哪三大啊
1、《兰亭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2、《祭侄文稿》
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博物院。
《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3、《寒食帖》
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博物院。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
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被称为天下三大行书的是
三大行书是指《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黄州寒食诗》。
纵观1800多年行书发展历史,建立了不朽地丰碑的是三个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行书代表作分别是《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黄州寒食诗》,誉之为“天下三大行书”。
三大行书分别是什么呢?
三大行书是指《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黄州寒食诗》。
兰亭集序是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博物院。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博物院.
赏析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今浙江绍兴兰清)盛游之事,其书从容娴和,气盛神凝。据传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其书法,认为《兰亭序》是“尽善尽美”之作,后将它一同葬入陵墓。
现传《兰亭序》之真伪,曾有过大争论,几乎要挖李世民的墓了。但是《兰亭序》的艺术价值却是一致公认的。宋米芾诗云:“翰墨冠古今,鹅池谁不爱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万金。”历代书家摹本不下几十种,也是书法史上少有的文化现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