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贺知章介绍

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唐朝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盛唐前期诗人,也是书法家。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下面是唐朝诗人贺知章介绍。

贺知章的资料20字 贺知章的内容贺知章的资料20字 贺知章的内容


贺知章的资料20字 贺知章的内容


贺知章的资料20字 贺知章的内容


人物生平

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后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年),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

天宝三年(744年),贺知章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贺知章告老还乡之时写下《回乡偶卷》2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赠礼部尚书。

贺知章现存诗19首,多为祭祀乐章和应制诗。文有《龙瑞宫记》、《会稽洞记》各1卷,今存《龙瑞宫记》摩崖,留存于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为难得之古代题刻,《新唐书》、《旧唐书》有传。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亦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为“仙宗十友”。

人物评价

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近时严坦叔《还家诗》亦有“旧时巷陌浑忘记,却问新移来住人”,颇得知章之遗意。(宋·范晞文《对床夜话》)

野史逸闻

贺知章,西京宣平坊有宅。对门有小板门,常见一老人乘驴出入其间。积五六年,视老人颜色衣服如故,亦不见家属。询问里巷,皆云是西市卖钱贯王老,更无他业。察其非凡也,常因暇日造之。老人迎接甚恭谨,唯有童子为所使耳。贺则问其业。老人随意回答。因与往来,渐加礼敬,言论渐密,遂云善黄白之术。贺素信重,愿接事之。后与夫人持一明珠,自云在乡日得此珠,保惜多时,特上老人,求说道法。

老人即以明珠付童子,令市饼来。童子以珠易得三十余胡饼,遂延贺。贺私念宝珠特(明抄本“特”作“持”)以轻用,意甚不快。老人曰:“夫道者可以心得,岂在力争;悭惜未止,术无由成。当须深山穷谷,勤求致之,非市朝所授也。”贺意颇悟,谢之而去。数日失老人所在。贺因求致仕,入道还乡。(出《原化记》)

贺知章

唐朝是我国文学史上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萧山籍诗人贺知章,就是初唐诗坛中的一位佼佼者。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萧山)人。证圣元年(695)进士,历任礼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和秘书监等官职。他的诗以绝句见长,通俗清新,自成一格。代表作《咏柳》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想象奇妙,意境高远。既写出了柳叶的美和它的勃勃生机,也写出了和煦春风给万物带来的希冀。贺知章又是一位关心和尊严的,他在《送人之军》一诗中写道:“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贺知章,无贴汉国忧。”表达了他对安危的关切。

贺知章旷达,不慕名利,好饮酒,常常“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贺知章爱才若渴,热情提携诗坛后辈。当他已身居太子宾客,在京城“以文词知名”之时,李白还是一个布衣,诗才也只初露头角。贺知章读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一诗后,赞叹不已,称李白是“谪仙”。两人年龄相40多岁,但一见如故,对饮畅叙,结为忘年知己。有一天,贺与李在酒楼,贺知章适无钱沽酒,竟毫不犹豫地解下佩在身上显示官品级别的金龟,换取酒菜,真挚豪爽如此。这就是“金龟换酒”的典故。接着贺知章,贺知章在面前了李白,唐玄宗把李白召进宫中,任为供奉翰林。从此,李白声誉鹊起。

唐玄宗天宝初年,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黑暗。贺知章不愿与奸臣共事,恳请度为道士,告老还乡。唐玄宗准许了他的请求,赐鉴湖一曲(一块土地),并赋诗赠别。贺知章离京那天,朝中皇太子以下文武百官集中在东门外长乐坡为他饯行。李白作《送贺宾客归越》一诗:“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 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李白把贺知章比作书圣王羲之,情意十分深切。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宦游生涯,年迈的诗人回到了故里,见到家乡的山山水水,感慨万千。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二首》,即属此时所作: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眷恋故土强烈而复杂的情怀:岁月流逝,春风依旧;两鬓早白,乡音不改。在诗人眼里,家乡的风物既陌生又熟悉,那种喜悦又不无伤感的情绪,油然而生。这种人之常情,经过诗人妙笔生花的艺术提炼,读后使人回味无穷,成为干古传诵的名篇。

贺知章回到永兴后,因体弱多病,不久。他一生创作的诗很多,但自己不喜收存,故大多散失,仅留19首,收录在《全唐诗》中。

[2007-08-21]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贺知章资料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贺知章,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之誉。

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贺知章,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之誉。

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扩展资料

贺知章少时以诗文知名。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

贺知章:

贺知章,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之誉。

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贺知章,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之誉。

贺知章:

贺知章,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之誉。

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我们市西北的士上海人家都会被迫取消资格说话处数的话。我们都是的你的时候我们的的士都市生活会很开心。我们都会被别人的话。我们都会被人说话真的

贺知章的作者资料 贺知章的资料

1、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2、少时以诗文知名。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之誉,晚年尤纵。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

3、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唐朝诗人贺知章的 贺知章金龟换酒的故事是什么历史名人

贺知章人物生平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是唐朝时期有名的诗人。贺知章一生狂放不羁,不拘小节,倜傥,贺知章的诗也充满着豪放之风。贺知章早年考中状元,后来一直报效,直到86岁才告老还乡。贺知章名声在外,盛唐前期颇有名气。

考中状元后的贺知章在朝为官,后来经人举荐参与文书的纂修等工作,当过侍读,礼部侍郎,,工部侍郎,太子宾客等职位。贺知章性格旷达豪放,不拘小节,潇洒,喜欢谈笑,好喝酒,这种豁达的性格常常被人所倾慕。有着清谈的美誉,晚年时期的贺知章更加的豪放,常常自称四明狂客。

贺知章是一名诗人,其诗作品以绝句见长,大多以写景抒怀为主。贺知章的诗脍炙人口,诗文精佳,贺知章不仅在诗文上的造诣颇高,其书法上的品味也很高,最擅长的就是草隶,其中的经典作品是《孝经》,整体趋势一气呵成,神采奕奕,不严谨之风,更有飞扬风姿之感。

贺知章作品颇丰,但是留存至今的却很少,只有少量的作品留存,其中以《咏柳》《回乡偶书》两首最为有名,这两首诗风格独特,潇洒清新,可谓事贺知章的经典之作。贺知章的一生可谓是官居高位,诗文也负有盛名,于 李白 是知心好友。

贺知章生活于公元659至744年间,正是盛唐时期,贺知章当时的名声大噪,文名颇著,唐玄宗 李隆基 对贺知章很是敬重,他是一个惜才之人,无论何事对贺知章都很照顾。贺知章告老还乡于是上书朝廷,请求归隐,唐玄宗同意了。

贺知章金龟换酒的故事

贺知章有个金龟换酒的故事十分出名。742年,已经四十多岁的李白被玄宗招进宫中做官。李白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匆匆赶奔长安。但玄宗却把他撂在一边,没有马上接见他。只是把他安顿在客房里。

李白来都城的消息传进了贺知章耳朵里,他十分兴奋,当时八十多岁的贺知章对李白的才华,早就略知一二,才华不凡而且十分有情调,但却没有见过本人。第二天贺知章就迫不及待的去一睹李白的风采。当一袭白衣的李白从门外走进来的时候,贺知章不禁脱口而出,好一个诗仙啊。刚一落座,贺知章这个老头就追问李白是否有新作 拿出来观赏,倒是一点不客气。李白就抓紧把自己的《蜀道难》呈给贺知章。

过了不久,很多闻名而来的诗人和李白的朋友都赶来了,贺知章主动提出要为李白接风洗尘。这顿饭从大约中午时分,一直到晚上很晚才吃完,期间人们吟诗作对好不欢乐。正当人们酒足饭饱的时候,贺知章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尖叫声“坏了”,他说自己没带钱,该怎么付这顿饭钱呢?灵机一动,想起了自己佩戴的小金龟,就告诉众人:“虽然没有银子,但我有金子”随即取下金龟付了账。

在那个时代,有钱的男人喜欢把小金龟挂在腰间,贺知章的金龟更不用说有多金贵了,可以见得贺知章对李白的喜爱。后来两人成了忘年交。长安城里也有了金龟换酒的典故。

贺知章代表诗作《咏柳》

说起贺知章,我们自然不会感到陌生。贺知章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诗人,他的诗文笔优美,修辞手法相当高明。说起贺知章的诗,相信大家反应便是《咏柳》了。据悉,这首《咏柳》在中小学课本中出现频率是相当高的,甚至有很多咿呀学语的小孩子都能背诵。

咏柳是一首很美的诗。细细读来,闭上眼睛仿佛就能看到柳条婀娜多姿的在风中摇曳。在诗中首句“妆”字是用的极为巧妙的,将柳条拟人化,写成一位正值青春的少女形象,似乎是刚画完美美的妆,令人心动。诗中的第二句,形象的将柳条细长的身影写了出来。春末夏初,无数柳条抽出新的嫩芽,慢慢慢慢,新芽渐渐长大,变成修长的柳叶,微风轻轻吹拂,掠过柳条,想想画面也是极美的。诗中第三句,才用了疑问的形式来写,而诗的尾句接着回答了诗人在第三句中发出的疑问。这种自问自答的写作手法,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是非常常见的。柳叶的形状既美好又漂亮,不知道是谁才能走如此高超的手法,将柳叶裁剪的如此漂亮。细细想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春风吹来,吹绿了柳稍,吹除了柳叶美丽的形状,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贺知章的《咏柳》其实是一首相当简单的诗,全诗仅仅只有四句而已。而这恰恰也是贺知章的厉害所在,能用寥寥几句,就将柳条的美好姿态写出来,实在是令人佩服。

贺知章的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贺知章的,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贺知章(公元659-744年),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证圣元年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生平】

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其间,写下《回乡偶卷》2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赠礼部尚书。现存诗19首,多为祭祀乐章和应制诗。文有《龙瑞宫记》、《会稽洞记》各1卷。今存《龙瑞宫记》摩崖,留存于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为难得之古代题刻。《新唐书》、《旧唐书》有传。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天宝三年(744),贺知章告老还乡,为道士。离开京师时,玄宗曾赐诗,皇太子及文武百官为其饯行,回乡后不久病卒。有“诗狂”之称。

贺知章的资料20字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朝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

赣州市大公路店9月26日

当天普客流:37人

当天普客单价:37.9元

当天普销售任务:0元

实际完成:1402.2元

完成:56.08%

当天普毛利任务:950元

实际完成:573.18元

完成率:60.33%

当天特客流:2人

当天特客单价:612.5

当天特销售任务:645.1元

实际完成:1225元

完成率:189.9

当天特毛利任务:元

实际完成:122.5元

完成率:122.5%

本月普销售完成率:69.96%

本月普毛利完成率:45.63%

本月特销售完成:20.6元

本月特毛利完成:323.44元

本月会员销售占比:82.56%

当天主推销售:357.8元

新办会员: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