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诗词有哪些?

历代文人骚客描写清明的诗词数不胜绣羽衔花他自得,红竹我无缘。数,精彩纷呈。最脍炙人口、传诵不绝的当属杜牧的《清明》:

关于清明节的诗歌_关于清明节的诗歌5篇关于清明节的诗歌_关于清明节的诗歌5篇


关于清明节的诗歌_关于清明节的诗歌5篇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花村。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扩展材料: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作者: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杜牧作品: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参烟树五湖东。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鹭鸶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骕骦坂

荆州一万里,不如蒯易度。仰首望飞鸣,伊人何异趣。

题新定八松院小石

雨滴珠玑碎,苔生紫翠重。故关何日到,且看峰。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一溪通四境,万岫饶层霄。鸟翼舒华屋,鱼鳞棹短桡。浪花机乍织,云叶匠新雕。台榭罗嘉卉,城池敞丽谯。蟾蜍来作鉴,螮蝀引成桥。燕任随秋叶,人空集早潮。楚鸿行尽直,沙鹭立偏翘。暮角凄游旅,清歌惨泬寥。景牵游目困,愁托酒肠销。远吹流松韵,残阳渡柳桥。时陪庾公赏,还悟脱烦嚣。

题刘秀才新竹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雪晴访赵嘏街西所居三韵

命代将,谁登李杜坛。少陵鲸海动,翰苑鹤天寒。今日访君还有意,三条冰雪独来看。

陵阳送客

南楼送郢客,西郭望荆门。凫鹄下寒渚,牛羊归远村。兰舟倚行棹,桂酒掩馀樽。重此一留宿,前汀烟月昏。

有关清明的现代诗歌

1、这是一种对清明节的描绘,描述了天空阴沉、下雨,人们内心感慨万千,想念已故亲友的情景。

有关清明的现代诗歌具体如下:

天沉沉雨蒙蒙,飘落发丝间晶莹的水珠,苍天泪,微风凉心潮湿,天地两行路,泪行行结相思,杨柳绿丫渐出头,延续着,昨日落叶的轮替,杏儿花枝满头,浅淡的色,花瓣落满地,延续着,花开花落的生息,白茫茫寄哀思,今非昨昨非今,同安,唯努力与幸福可,天地同笑。

看这清明的雨,滋润了几多红尘,尘世碧空、繁华落尽,思念疯狂的滋生,看这清明的雨,一路路行人,挂满一行行泪雨,诉说唠叨往日情怀。

看这清明的雨,一杯黄土、几根香烛,烧去了漫天的纸钱,爱离了、心疼了,看这清明的雨,悲伤的抹干眼泪,踏上征途的明天,路在脚下延伸,美在生命的再塑。

听风听雨过清明,写在清明节,我想用一首,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界上,最美丽的诗句,祭奠我们这个的英烈们,可是,我没能做到,我发现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心中,那份崇高的敬意。

于是,我采遍满山坡盛开着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的红杜鹃,把他们排成三排。然后,对着他们放声歌唱,我看见,行之中天的太阳,绽放着炽烈的光芒。

关于清明节的诗歌大全

《清明》[ 唐 ] 杜甫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关于清明节的诗歌大全:

酬季敬父清明见寄

半雨阴阴复半晴,芳郊紫径厌尘轻。

飞花逐旋将春去,续绠寻思系日倾。

梦苦流莺呼得觉,愁嫌啼鴂唤教生。

频搔短发临寒水,添了星星几点明。

绝句

桃花如马斑斑色,杨柳藏鸦树树青。

春阴

一番风雨暗清明,因晚年居长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绿满闲庭草自生。

十二楼台都倚遍,燕莺帘外寂无声。

清明日偶尔有感

宛宛东风扬酒旗,轻寒轻暖禁烟时。

千条杨柳长垂地,不晓人间有别离。

忆旧楼前杨柳最依依,楼下人家试裌衣。

那识清明好时节,满楼胡蝶杂花飞。

清明

爱此清明耐晓凉,偏逢置闰较春长。

上林谁是探花手,桃李争看出棘墙。

描写清明的现代诗歌创作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描写清明的现代诗歌创作如下:

关于清明的现代诗有《清明节》、《清明节的哀思》、《又是一年清明节》。

一、《清明节这是杜牧的诗》。

轻盈,醉在这无助的尘世。点一烛清香,膜拜一生的寂然。闪烁间,回忆打开,排山倒海。

赏析:

1、这一首诗歌,表达了对清净寂静生活的向往。

2、这一首诗歌也展现了回忆的强烈冲击和激荡。这些意象都通过作者巧妙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得以传递。

二、《清明节的哀思》。

没有比被每一个人牢记,更盛大的祭礼。没有比被永远缅怀,更崇高的奠仪!你的碑文是铭刻于心的,你的丰功伟绩,气壮山河的壮举。

赏析:

1、这是一种对英雄人物的赞颂和敬意,表达了他们为和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将被铭记于心,并永远受到的崇高纪念。

2、强调了英雄人物的功绩将被铭记于民心,并用气壮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山河的壮举来形容其伟大的成就。

三、《又是一年清明节》。

又是一年清明节,天沉沉,雨蒙蒙,飘落发丝间晶莹的水珠,苍天泪,微风凉,心潮湿,天地两行路,泪行行,结相思。

赏析:

2、同时,文中运用了生动的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出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

杜甫清明诗句的意思

云说“白”,山说“青”,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

1. 杜甫关于清明的诗句

原文节选:

杜甫关于清明的诗句 1.杜甫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是

1、《小寒食舟中作》——唐.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2、《清明》——唐.杜甫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3、《清明二首》——唐.杜甫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竹我无缘。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首《小寒食舟中作》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五年(770年)漂泊潭州(今长沙)时所创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表现了诗人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首联概括了作者的身世遭遇,颔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尾收全诗的思想感情。

全诗语言自然凝炼,风格苍茫沉郁。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

“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

第二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鹖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

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

第二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

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

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

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里表面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其实不是这样。

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

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

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用朱翰的话,也是指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尾联两句总收全诗。

浦起龙说:云白山青应佳辰,愁看直北应隐几。”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应。

其实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

2.杜甫描写“清明”是诗句有哪些

杜甫写清明的诗词就两首,另有两首写寒食的也挺贴近清明主题的,一并奉上。

1、《清明》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可惜清明雨也晴,好春须看水东亭。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

2、《寒食》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3、《清明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4、《寒食夜苏二宅》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寒食明堪坐,春参夕已垂。

好风经柳叶,清风照花枝。

客泪闻歌掩,归心畏酒知。

佳辰邀赏遍,忽忽更何为?

3.杜甫的清明诗是

赏析: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烟雨画”。 本诗在1992年“唐诗十佳”评选中,被评为第二佳。 注释: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 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 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 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 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 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4.关于清明杜甫的一首诗是什么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 争道朱蹄骄啮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金镫下山红粉晚, 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 况乃今朝更祓除。

其实杜甫写清明的诗有两首,上面是其一,其二如下: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至于人们常言的“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是杜牧所作,而非杜甫!

5.古诗清明杜甫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6.杜甫:《清明》的诗歌内容分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然而这里不可拘守此义。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的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顶点放在的手法。所谓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描写清明时节的古诗有哪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清明时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气之一,意味着古人祭扫先人、慰祀亡灵的日子。以下就是一些描写清明时节的古诗:

1. 清明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

2. 清明

纷纷芳草落花时,林中一树丝。

闲出塞外秦山远,淡踏花间杜若溪。

——唐·韦应物

3. 清明上河图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余。

地势极而南溟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为伴?苍苔古木空相矜。

云物何曾尽?山河未必横。

——宋·张孝祥

4. 清明夜行

月色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自徘徊。

生涯岂料扁舟夜,处处相逢清明来。

——唐·杜牧

5. 清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明

清明时节人团圆,草木知春愁落颜。

此恨无穷知不尽,都把相思寄画屏。

——明·严羽

以上是一些描写清明时节的古诗,其中最为的便是杜牧的《清明》。这些诗歌,以其沉郁、婉转、清丽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清明时节的美好画卷,让人为之陶醉,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