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十恶不赦的大奸臣魏忠贤,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

魏忠贤虽然是一个太监,但是他十分称职,做事赏罚分明,而且善于挖掘人才。

魏忠贤的历史评价 魏忠贤如何评价魏忠贤的历史评价 魏忠贤如何评价


魏忠贤的历史评价 魏忠贤如何评价


魏忠贤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野心,有抱负的人,而且也非常有心机,很有智谋,也非常懂得察言观色,但是心肠狠毒。

魏忠贤其实是一个特别善于识人,而且赏罚分明的人,他是一个维护大局的人。

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魏忠贤真是使明朝衰退的大奸臣?历史学家们是如何评价这位宦官的?

他是明朝衰落的主要原因;导致局势越来越衰败,长时间的打压也没有话语权,谈论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不会顾及别人,为自己谋利益是一个小人。

明朝灭亡是因为崇祯将大太监魏忠贤拉下缘故,也有人认为魏忠贤是一个为祸朝野的大奸臣

客观评价明朝宦官魏忠贤,是否一无是处?

魏忠贤虽然为人处事狠辣无情,做事不靠谱,但是他对,对基层民众也算做过积极的好事,主要损害的是商人地主的利益。

魏忠贤虽是一代奸臣,但也并非一无是处。他手执权力时,虽排除异己,做事效率极高,牵制了东林人,支持了辽东战略。

魏忠贤还是办了一些实事的,万历时期工商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南方江浙沿海一带,所谓的萌芽就是在那个时期出现的,魏忠贤主政后,突出了他的一项能力,就是收税。江南地区工商业和贸易发达,对这些地方重新征收工商税、海税。所以天启年间,即使与辽东征战,也从未缺过军饷,国内也没有什么农民

如何评价魏忠贤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

魏忠贤(1568-1627),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亦被肃清。

以下是《明史》对魏忠贤的评价:“明代阉宦之祸酷矣,然非诸人附丽之,羽翼之,张其势而助之攻,虐焰不若是其烈也。中叶以前,士大夫知重名节,虽以王振、汪直之横,与未盛。至刘瑾窃权,焦芳以阁臣首与之比,于是列卿争先献媚,而司礼之权居内阁上。迨神宗末年,讹言朋兴,群相敌仇,门户之争固结而不可解。凶竖乘其沸溃,盗弄太阿,黠桀渠憸,窜身妇寺。刑痡毒,快其恶正丑直之私。衣冠填于狴犴,善类殒于刀锯。迄乎恶贯满盈,亟伸宪典,刑书所丽,迹秽简编,而遗孽余烬,终以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