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甫家国情怀的诗句解析,杜甫写家国情怀的诗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怡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家国情怀的诗句解析 杜甫写家国情怀的诗句杜甫家国情怀的诗句解析 杜甫写家国情怀的诗句


杜甫家国情怀的诗句解析 杜甫写家国情怀的诗句


杜甫家国情怀的诗句解析 杜甫写家国情怀的诗句


1、近来研读唐诗,愈发觉得杜甫诗圣之名决非虚得。

2、圣者,正也,是为万世师表。

3、从杜诗中可以看到盛唐历史,看到民生忧患,看到希望总在,也看到杜甫的家国情怀。

4、忧国忧民是杜诗一个重要的主题。

5、仅此题材就可以看到,与同时期的诗人相比,杜甫的诗格局更大境界更高。

6、比如杜甫在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秋,与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等诗友,同登慈恩寺,吟诗唱和以助兴。

7、高适首唱,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其余人唱和,六首诗从气势和文学角度来说,当数岑参的《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屠》,但就思想和格局来看,岑参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杜甫的《与诸公登慈恩寺塔》意境深远,忧国忧民情怀不落痕迹地表现出来。

8、先看岑参的:塔势如涌出 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 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 峥嵘如工四角碍白日 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 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 奔凑似向东秋色从西来 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 万古青蒙蒙净理了可悟 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 觉道资无穷读这首诗的时候,真的感觉气势恢弘,壮阔辽远,可惜在如此壮观的场景中,四句突然归为挂冠理佛,虽说与佛塔有关,但未免眼界太窄,只看到自我的净理觉道,与前面景色的衬托太不相符,有虎头蛇尾之憾。

9、再看杜甫的: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圣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龙蛇窟,始出支撑幽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安能辨皇州回首叫禹舜,苍梧云正愁昔哉瑶池饮,日宴昆仑丘鸿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如果但从景色描写看,杜甫诗少逊,但从结尾看,杜甫不知要高出岑参多少倍,用一句流行语说“甩出他几条街”。

10、或者是杜甫思想深邃,看得更高更远,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个人得失成败。

11、在上日益之时,多数人如岑参一般想到理佛归隐,以明哲保身, 进退自如,杜甫想到的却是这些“去不息的鸿鹄”哀鸣何所投,又怎能依赖“各有稻粱谋”的“随阳雁”来治理呢?那种怀天下轻小我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12、事实上,杜甫的担忧不是毫无道理,写这首诗之后没几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西逃,处于离乱崩溃的边缘。

13、安史之乱中,很多显贵避乱南方,偏安一隅,继续过着诗酒茶的生活。

14、杜甫则逆向前行,投奔肃宗,以在动乱之时为国效力。

15、这时期杜甫岑参分别任左省拾遗和中书省补阙,也就是给提意见的谏官,属于吃力不讨好类型,事实上,杜甫没干几天就因为直言上书被贬,这是后话。

16、当此时,两人同僚,又是大诗人,自然免不了互相唱和。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