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法律文书的法律属性与写作属性的关系?
法律文书的主旨和材料在文书制作中是什么关系
法律文书的主旨,是法律关系主体针对案件事实适用法律所形成
如何理解法律文书的法律属性与写作属性的关系?
如何理解法律文书的法律属性与写作属性的关系?
的“是”
“非”观点,相当于一般文章的主题。主旨是法律文书全部
内容的核心,统帅制作文书的全部活动。
法律文书的主旨,是法律关系主体在诉讼和非讼活动中,依照法
律程序,根据一定法律事实为追求一定目的而为正确实施法律所形成的基本观点。法律文书的正确的主旨,是法律关系主体
根据事实正确
地适用法律所形成的;否则,其主旨就可能是错误的。
法律文书主旨的特点是:
(1)合法性。
(2)正确性。
(3)鲜明性。
(4)集中性。
主旨的特点决定着主旨的作用。主旨的作用,总的讲是统帅文书
的全部写作活动。具体讲有下列各点:
,可以确定写作重点,无论什么法律文书,都必须有写作重
点。“高楼无柱,颠僵不久。”写作重点就如高楼的台柱。一篇文书,
只应有一个写作重点。各个项目的写作,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而予以展开的。所谓“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只有这样,才能
体现文书主旨的集中性、鲜明性。
第二,可以为选用材料定标准。有很多文书,往往有各种各样的
材料,相互之间错综复杂。对于这些材料,在具体写作时,如何使
用,如何选择取舍,并非唾手可得,必须按照主旨的要求,反复琢
磨,精心选材。而主旨明确,也就有了选择、取舍的标准。主旨既是
文书全部内容的核心,依照标准,围绕核心,选择、取舍材料就比较
容易了。
你好,这是大律师网
看到的相关律师作出的理解。
如何理解法律文书的法律属性与写作属性的关系?
一、法律文书的法律属性。
制作的合法性。
形式的程序性。
语言的性。
使用的实效性。
二、法律文书的写作属性。
遵循格式,写全事项。
主旨鲜明,阐述精当。
叙事清楚,材料真实。
依法说理,折服有力。
说明情况,简洁明晰。
综合表达,叙议为主。
行文章法,因文而异。
语言,朴实庄重。 法律文书的法律属性,着重于法律效力方面。法律文书的写作属性着重于写作技巧方面。
法律属性是法律文书效力有效性的前提,再好的写作技巧,如果脱离了法律文书的法律属性,就无法成为有效法律文书。就典型的就是的判决书。
一篇好的法律文书,除了要符合其法律属性,还要运用写作技巧,让法律文书,更生动,更有说服力,能直击要害,起到让法官信服的效果。 一讲到法律文书,首先我们先想到的是格式与程序的问题,就说明法律文书的法律属性有多重要。而同样的事实与材料,用不同的语言,排版技巧,就能发挥其不一样的效果,说明写作属性的作用。
法律文书如何写作
法律分析:法律文书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1、列举事实有根有据2、分析事理以法为据3、针对案情引法说理4、理由应该统领全文。
法律依据:《关于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工作,提高释法说理水平和裁判文书质量,结合审判工作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谈谈重要法律文书的写作规律
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要求如下:(1)遵循格式,写全事项;(2)主旨鲜明,阐述精当;(3)叙事清楚,材料真实;(4)依法说理,折服有力;(5)语言,朴实庄重。
法律文书叙述事实主要应当写明哪些要素?
法律文书在叙写事实时,要求写明的事实要素,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关刑事案件的案情叙述;另一类是有关民事、行政类案件的案情叙述(包括大量的非诉讼案件的事实叙述)。前者要求写明作案(指构成的犯罪事实)的时间、地点、作案人和被告人,作案的目的、动机、情节、手段,造成的后果、作案人的态度以及证据等。后者围绕着当事人各方的事实来记叙,包括的内容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的发展过程(起因、过程、结局),各方的争执意见以及证据。
法律文书语言应用的具体要求?
1.表意,解释单一。
法律文书是一部分体现和贯彻法律的文字形式,一部分是当事人向执法机关提出的诉讼请求或某项法律要求的文书。因此,它的文字必须做到表意、解释单一,以避免给理解和履行带来任何问题。
2.文字精炼,言简意赅。
因为作为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公文或当事人向执法机关呈递的文书,,语言文字必须精练简洁,不能事无巨细、冗长拉杂,但是必须说明的情况和事实、必须阐述的理由和法律依据,又不能讲得过于简略或粗疏;所以必须做到文意赅备。
3.文风朴实,格调庄重。
法律文书的语体风格属于公文语体。朴实无华、严谨庄重是为其严肃的法律内容所制约的。
4.语言规范,语句规整。
法律文书的语言为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它力求合乎语法规则,句子规整,成分齐全。
5.褒贬恰切,爱憎分明。
法律文书的内容大都与处理违法侵权以及犯罪行为的案件有关。因而法律文书对是非正误有鲜明的褒贬态度和浓厚的感彩。
6.语言诸忌,竭力避免。
法律文书在语言运用中也常有些必须竭力避免的通病,必须引起重视。一是忌方言方语;二是忌用流氓黑话;三是忌用话;后力求避免错别字的使用。
法律文书的写作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理论和政策、法律的学习;
(2)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写作原则;
(3)认真研究各类法律文书的性质、作用和写作方法;
(4)树立严谨朴实的文风,不作形容描绘,不搞形象刻画。
1.状的概念和分类
状是向提起公诉或自诉的法律文书。公诉的法律文书通常称为书或公诉书,指的是代表按照审判权限的规定,对依法应当追究刑事的被告人向同级提起公诉时所制作的法律文书。自诉的法律文书通常称为诉状、状子、状纸等,指的是公民个人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作为原告向提讼的法律文书。
状依据对象的不同,分为刑事状、民事状和行政状三类。
刑事状是刑事案件的自诉人或其法定人直接向提讼,控告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要求追究被告人的刑事或者附带民事的法律文书。
民事状是民事案件的原告或其法定人,为维护自己的民事权益,就有关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向提讼的法律文书。
行政状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或其法定人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据行政诉讼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向提讼的法律文书。
2.状的格式和写法
各类状的格式和写法基本相同,但因提讼的主体不同,公诉的书和自诉的刑事状、民事状、行政状略有异。
(1)书的格式和写法
书的格式,主要包括首部、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具体格式请参考教材。
首部的写作方法:
、标题和编号。标题由行文机关名称和文书名称组成。编号由年度、院名(简称)、部门(简称)和序号组成。
第二、被告人基本情况。需写明姓名(别名、化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文化程度、职业、住址、是否受过刑事处罚等。如有同案被告数人,需按主犯、从犯、胁从犯的顺序分别写明。
正文的写作方法:
、案由和案件来源。写明本案移送审查的单位、时间和过程等诉讼程序情况。
第二、犯罪事实和证据。书在叙述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时,必须是经过检察机关查证核实的事实。要如实记述被告人犯罪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经过、后果等。详写主要犯罪事实,略写次要犯罪事实。犯罪证据需另起一段书写,要把案件查证属实的证据一一列举,同时还要表明“证据确实、充分”等明确态度。
第三、的理由和法律根据。要对被告人的犯罪事实进行高度概括,准确认定被告人触犯刑法哪一条哪一款,构成何罪,说明提起公诉的目的和建议。
结尾的写作方法:
、受文机关。一般用“此致”字样,格式与书信相同。
第二、落款。检察长或检察员署名,年月日,并加盖公章。
第三、附件。包括卷宗的卷、册、页数目;证据名称和数量;被告人姓名,羁押处所,未在押的,写明其住址;证人职业及住址;附带民事诉讼书状的说明等。
(2)状的格式和写法
状的写作格式请参考教材。状由首部、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
首部的写作方法:
、标题:由案件性质和文种组成。如“民事状”、“刑事状”、“行政状”。
第二、当事人基本情况:在原告栏和被告栏中要分别写明原告人和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等内容。如原告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则需写明法定人的姓名,与原告的关系。如果原告是法人或非法人团体,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电话及相关内容。原告无论是公民或者法人,如有委托诉讼人的,要写明委托诉讼人的姓名、所在单位和权限。
有数个原告、被告,应按照他们在案件中的作用和地位,依次说明其基本情况。
正文的写作方法:
、诉讼请求:主要写请求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具体内容,即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和要求。
第二、事实和理由:本部分是状的核心部分,包括事实和理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是请求解决原告一方诉讼请求的重要根据,主要是摆事实、讲道理。
第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住址。
结尾的写作方法:
、受文机关。一般用“此致”,也可以用“为此,特向贵院,请依法判决”等。
第二、人签名、签章、时间。
第三、附件。包括状副本、物证、书证的数量。
3.状的写作要求
(1)请求事项要明确具体,合理可行;
(2)陈述事实要客观真实,突出重点;
(3)理由阐述要中肯,援引法律要准确。
上诉状的格式、写法
上诉状由首部、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上诉状的格式请参考教材。
首部的写作方法:
(1)标题。由案件性质和文种组成。
(2)当事人基本情况。书写的内容和次序与状相同。但要把当事人在一审中所处的诉讼地位(原告、被告或第三人)用括号予以注明。公诉案件,只写上诉人,不写被上诉人。
(3)事由。即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的事实。
正文的写作方法:
(1)上诉请求。要写明请求上诉撤销或变更原审判决或裁定,或者重新审理。
(2)上诉理由。主要写根据事实和法律对原判决或裁定的辩驳。通常从认定事实是否清楚、引用法律是否适当和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在辩驳过程中,要注意正面说理,阐明纠正原审判决或裁定的法律依据。
结尾的写作方法:
(1)受文单位。一般用“此致”字样。
(2)落款。上诉人署名、签章、上诉日期。
(3)附件。列清上诉状副本、物证、书证数量。
4.上诉状的写作要求
(1)抓住关键,有的放矢。上诉状主要应针对一审判决书或裁定书中在认定事实、判断定性、适用法律及法律程序等方面的错误或不当提出不服的理由,而不是针对对方当事人。
(2)引述原判,方法适当。上诉理由的写法类似反驳性的文章,一般先将原判的错误或不当之处写出来,再加以反驳。引述原判的内容,根据具体需要,可引用一审判决书或裁定书的原文,也可以用归纳、概括方式,引述一审判决书或裁定书的大意。
申诉状的格式和写法
申诉状的格式与上诉状基本相同,也由首部、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申诉状的格式请参考教材。
首部的写作方法:
(1)标题。由案件性质和文种组成。
(2)当事人基本情况。写明申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住址等。如果申诉人在押,应写明在押处所。如果是法定人、近亲属或其它公民申诉,应写明申诉人的姓名、职业,同申诉人的关系。民事案件当事人申诉的,要写明对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3)事由。即不服判决或裁定的事实。
正文的写作方法:
(1)申诉请求,要明确提出要求撤销、变更原审判决、裁定或重新审理,以纠正原审裁判的不当之处。
(2)申诉理由。主要写根据事实和法律对原判决或裁定进行申辩和反驳。通常从认定事实是否清楚或提供新的事实和证据、引用法律是否适当、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在辩驳过程中,要注意正面说理,阐明纠正原审判决或裁定的法律依据。
结尾的写作方法:
(1)受文单位。一般用“此致”字样。
(2)落款。申诉人署名、签章、申诉日期。
(3)附件。生效判决书、裁定书及其它相关证据材料。
4.申诉状的写作要求
(1)叙事清楚,注意新证。要想达到申诉的目的,关键的是要引起的重视,才能进行重新审理。因此,在制作申诉状时,应特别注意将申诉的事实与原裁判对事实的认定和处理加以对照,叙写清楚。尤其要注意使用新的事实和证据,因为新的事实和证据可能全部或部分地推翻、改变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
(2)驳证结合,依法行文。辩驳是申诉状中常用、有效的方法,它往往与证明方法结合起来,抓住原判中的关键建立反驳论点,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进行申辩、反驳和论证。
答辩状的格式和写法
答辩状的格式由首部、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答辩状的格式请参考教材。
首部的写作方法:
(1) 标题。由案件性质和文种组成。
(2)答辩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单位和住址等。有委托诉讼人的,写明委托诉讼人的姓名、所在单位;答辩人如属法人或非法人团体,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电话及相关内容。答辩状一般不写被答辩人的情况。
(3)案由。一般用“答辩人因___一案,提出答辩如下:”的习惯用语引出正文。
正文的写作方法:
答辩状的正文主要写明答辩理由。答辩理由应当针对原告或上诉人的诉讼请求以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进行反驳与辩解,答辩状具有反驳性和针对性。叙写答辩理由通常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1)针对事实错误或不实进行反驳与辩解。事实是判断是非的基础,在审理案件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状、上诉状叙述的事实可能有失实之处,甚至是错误的,答辩状应当针对其错误和失实之处进行反驳与辩解,对属实的部分表示认可。
(2)针对适用法律不当进行反驳与辩解。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依照法律的相关规定,针对状、上诉状适用法律的不当进行反驳和辩解,提出合理合法的答辩意见;也可针对、上诉程序不合法或举证不真实等方面提出答辩意见。
尾部的写作方法:
(1)致送名称。
(2)答辩人署名。
(3)答辩状制作时间。
(4)附项。写明答辩状副本的份数和有关证据的情况。
3.答辩状的写作要求
(1)要尊重客观事实。各类诉讼案件的案情往往比较复杂,之所以诉诸,往往争议分歧也较大。因此,尊重的客观事实,如实地、全面地反映案情,是答辩人帮助分清是非曲直,依法断案的前提和基础。要让事实雄辩地证明自己的答辩理由是充分的,而不是对事实的隐瞒、掩饰和歪曲,更不是无理诡辩。要切忌使用诬蔑、谩骂之类的语言对原告人或上诉人进行人身攻击。
(2)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被告或被上诉人在答辩状中,要特别注意对原告或上诉人在状或上诉状中提出的诉讼请求、事实、理由及根据,明确写出自己承认哪些,否认哪些,否认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对状或上诉状中的无理之处进行反驳,并提出自己的理由、证据及具体要求。写答辩状要避免离开状或上诉状所提出的问题,按主观愿望写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切实保证答辩状的针对性。
(3)要紧扣争议的焦点来答辩。答辩状既然是针对状或上诉状来回答的辩驳,就应当根据双方当事人在中的争议焦点,以事实和证据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来反驳原告或上诉人关于实体权利的请求,而不能回避焦点,纠缠枝节,或面面俱到,不分巨细,赘述案情,不得要领。
反诉状的格式和写法
反诉状与状的内容和结构基本相同,都是由首部、正文和尾部组成。反诉状的格式请参考教材。
首部的写作方法:
(1) 标题。由案件性质和文种组成。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当事人称反诉人和被反诉人,并在后面注明当事人在本诉中的诉讼地位,如“反诉人(本诉被告)”,“被反诉人(本诉原告)”。其基本情况与状相同。
正文的写作方法:
(1)反诉请求。写明反诉人请求依法解决本案有关民事权益争议或有关刑事犯罪的具体主张和要求。
(2)事实与理由。反诉状事实与理由部分的写作与状大体相同。但应当注意,根据法律规定,反诉与本诉必须有牵连,以达到合并审理和相互抵消的目的。因此叙写的事实必须是与本诉同一的和相关的事实,并重点写明被反诉人的侵权行为和犯罪行为。阐述反诉理由应当按照事实和有关法律规定,阐明案件的性质、被反诉人的,以及解决问题的意见。
(3)证据。写明足以证明反诉请求的证据,包括证据的名称、件数、来源以及证人的姓名和住址等。
结尾的写作方法:
(1)致送名称。
(2)反诉人署名。
(3)反诉状制作时间。
(4)附项。包括反诉状副本的份数和证据情况等。
5.反诉状的写作要求
(1)反诉状应与本诉相对或相反,应从与本诉相反或相对立的角度出发,提出的诉讼请求,要利用与本诉相对或相反的事实和理由来进行论证。
(2)反诉状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应与本诉基于同一法律事实或同一法律关系。两诉应具有切实的联系。
(3)反诉的事实和证据应围绕反诉人的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