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如梦令》知否 李清照词《如梦令》知否全文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
知否知否的全诗是:
李清照词《如梦令》知否 李清照词《如梦令》知否全文
李清照词《如梦令》知否 李清照词《如梦令》知否全文
李清照词《如梦令》知否 李清照词《如梦令》知否全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如梦令》只有短短六句,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如梦令
李清照
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导读】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李清照在北宋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那个时期的作者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
如梦令为词牌名,原名“忆仙姿”,相传因后唐庄宗自制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在烟重”句而得名。
【原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①。
【注释】
①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
【译诗】
昨天夜里雨下得小风却很大,
浓浓睡意消不去酒后的疲乏。
问一问卷帘人外面境况怎样?
她说还是一样盛开着海棠花。
不对吧?不对吧?
应是枝叶繁茂而花儿多落下。
【赏析】
李清照的这首小令,通过对暮春景致片断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她内心的孤单和苦闷。
这首词的内容是描写暮春时的一个生活片断和细节,构思上颇具匠心。词的开头就写得很别致,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而且从听觉写起。先以听觉的角度写所闻:“雨疏风骤”;再以知觉的角度写所感:“浓睡不消残酒”;接着再以心理的角度写所想:询问“卷帘人”,外面的境况怎样?作者预感到昨天春夜里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后,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急切地问“卷帘人”。没想到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这样一个细节掀起了波浪。对此,作者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直到这时,词人就是没有直接写所见,而是通过联想,才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但这里的“绿肥红瘦”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的想象之词,实际外面的境况是否如此,还未得到验证。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咀嚼品味。
这首词写得活泼有趣,有景物、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以景衬情,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同时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此外,词中成功地使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极富创造性。用“肥”、“瘦”来描摹自然景物,成了女词人的独创,不可。
李清照词知否知否原文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出自南宋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华,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词的大意是:昨夜雨疏风猛。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李清照的《如梦令》全首诗是什么?
如梦令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体裁:【词】 类别:【】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