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历史上的名称:淄川、博山两县而得名
淄博历史上的名称
淄博市市名由来因原境内辖淄川、博山两县而得名。1945年建立淄博特区专员公署,1955年3月9日设立淄博市。
淄博历史上的名称:淄川、博山两县而得名
淄博历史上的名称:淄川、博山两县而得名
淄博历史上的名称:淄川、博山两县而得名
张店区张店城区,古称黄桑店。因地处交通要冲,过往商旅多在此栖身。宋代,黄桑店中有一张氏店门庭大,客房多,生意兴隆,遐迩闻名。后来黄桑店之名渐被张家店取代。至元代,称之为张店。1955年4月,正式成立张店区。
临淄区临淄原名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更名为临淄。1970年改称临淄区。
淄川区因淄河流经境内而得名。1956年称淄川区。
博山区其一,博山全境尽山,几无平坦之地,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其二,因境东南有"博山",故以山名为县名。1955年3月改为博山区。
周村区战国前,因此地位于丘陵、平原的交接处,故名为昼,曾因人少聚居而名为昼,后因字音转变和临水居称昼屯,北宋年间演变为周村。1955年4月设周村区。
桓台县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置新城县。14年易名耏水县,旋改桓台县。因境内有齐桓公戏马台而名。
高青县1948年,由原高苑县和青城县合并而成,取两县首字而得名。
沂源县1944年5月建沂源县,因境内沂河发源地而得名
宋朝的一些事情
山东:密州(山东诸城、胶县),密州胶西县(山东胶县),密州板桥镇(山东胶县),密州诸城(属山东),沂州(山东临沂),济州(山东钜野),郓州(山东东平),东平府(山东东平),登州(山东蓬莱),德州(山东陵县),棣州(山东惠民),齐州(山东济南),淄州(山东淄博市南),青州(山东益都),胶西陈家岛(薛家岛),唐岛(黄岛),宁海州(山东牟平),沧州乐陵(属山东),寿丘(山东曲阜境内),营丘(山东临淄)
淄博在古代是什么国
淄博在古代是齐国。
淄博市的临淄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淄博的临淄是古代齐国的首都,为齐文化的发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有“东方古罗马”之称。淄博是淄水和博山的合称,淄水和博山都是古地名,而的古称是临淄,是春秋时期齐国都城。
周武王元年(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立周朝;武王二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后齐献公因国都东临淄水(淄河)改称临淄。
周安王十六年(前386年),齐相田和迁齐康公于东海,安王封田和为齐侯,田氏代齐,仍都临淄。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国,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临淄县,属齐郡,郡治临淄。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再建诸侯王国;高祖封其子刘肥为齐王,衍嗣历哀王、文王、孝王、懿王、厉王等十余位齐王,先后皆治临淄。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撤高阳县,复立临淄县,并在其西北境立溡水县,二县均属青州。大业元年(605年),溡水县并入临淄县,属北海郡。
元至元三年(1266年),临淄县并入益都县。至元十五年(1278年),复置临淄县,属益都路。明、清时,临淄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
民族构成:
淄博市属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按照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有、满族、蒙古族等48个少数民族成分,常住少数民族人口约2.5万人。
其中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个();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个(满族、蒙古族);百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9个(苗族、朝鲜族、彝族、尔族、土家族、佤族、壮族、傣族、拉祜族);其余的36个少数民族人数均在百人以下。
淄博市有1个民族镇,即临淄区金岭镇,是山东省4个民族乡镇之一,少数民族人口5000余人;有2个少数民族人口千人以上的重点镇(街道),即临淄区闻韶街道、沂源县西里镇;有7个民族村居(社区),其中6个村(社区)、1个蒙古族村。
分别是张店区马尚街道新村;临淄区金岭镇金岭一村、金岭四村、金岭南居委会,齐陵街道刘营村(全省的蒙古族村);沂源县西里镇柳枝峪村、辛庄村。
以上内容参考:
淄博市为什么叫淄博啊
淄博市的由来淄博作为地域名称,是随着淄川、博山煤田的开发于20世纪20年代初形成的,系对淄川、博山两地的简称。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至此,淄博才正式成为政区名称。1955年3月,淄博工矿特区改为淄博市,为省辖市,市级机关驻博山。1959年1月,淄博市与惠民专区合并组建淄博专区,淄博市改为专区市。1961年1月淄博市与惠民专区分设,恢复为省辖市。市级机关由博山迁到张店。1970年1月昌潍地区的临淄县划归淄博市,改称临淄区。1983年10月,桓台县划归淄博市。1990年1月,沂源县和高青县划入淄博市。 淄博市市名由来 因原境内辖淄川、博山两县而得名。1945年建立淄博特区专员公署,1955年3月9日设立淄博市。
张店区 张店城区,古称黄桑店。因地处交通要冲,过往商旅多在此栖身。宋代,黄桑店中有一张氏店门庭大,客房多,生意兴隆,遐迩闻名。后来黄桑店之名渐被张家店取代。至元代,称之为张店。1955年4月,正式成立张店区。
临淄区 临淄原名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更名为临淄。1970年改称临淄区。
淄川区 因淄河流经境内而得名。1956年称淄川区。
博山区 其一,博山全境尽山,几无平坦之地,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其二,因境东南有"博山",故以山名为县名。1955年3月改为博山区。
周村区 战国前,因此地位于丘陵、平原的交接处,故名为昼,曾因人少聚居而名为昼,后因字音转变和临水居称昼屯,北宋年间演变为周村。1955年4月设周村区。
桓台县 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置新城县。14年易名耏水县,旋改桓台县。因境内有齐桓公戏马台而名。
高青县 1948年,由原高苑县和青城县合并而成,取两县首字而得名。
沂源县 1944年5月建沂源县,因境内沂河发源地而得名。 原“淄博”二字是淄川、博山的简称,而现在五区三县,“淄博”一词显然涵盖不过来。
临淄自齐国开国至三国时期,一直是国内大都市,全国十三州--青州的首府(相当于省会城市)。西晋怀帝司马炽永嘉五年,青州刺史曹嶷以“临淄城大,地平难守”为由,放弃青州制所临淄,去了广固城(今青州,这也是“青州市”地名的由来),自此,临淄这个长期以来重要的、军事中心,终于被放弃,临淄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不再是州郡一级制所。宋人曾有诗云:“击鼓吹竽七百年,临淄城阙尚依然。如今只有耕耘者,曾得当时九府钱。”感叹千年名城的没落。
淄博原来是什么国
淄博原来属于齐国。淄博地区属郡、属国、属州、属府、属道,历代迭次交易,没有形成统一的地方行政置,隶属于不同郡、府、州的县,其中较完整的有临淄、淄川、桓台和博山。
淄博历史悠久。距今七千年至四千年之间,生活在淄博地区的远古先民在劳动、生息、繁衍中创造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谱写了新石器文化的篇章。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刘秀灭王莽,又改称临淄;临淄再为汉朝齐国都城。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之子曹植封临淄侯。
三国时,临淄县属魏,隶于齐郡;青州刺史、齐郡太守仍以临淄为治所。
西晋时,临淄县属青州齐国;临淄为齐王都,青州刺史亦治于此。
永嘉五年(311年),广县并入临淄县,青州治所移广固城;齐郡太守仍治临淄。
东晋灭后秦,改青州为幽州,设刺史镇守广固城;399年,后燕夺取广固建都,临淄为广固首邑,设都尹。
南北朝时,先是侨置各州郡县,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临淄县与诸郡县俱废,惟存高阳县,属齐郡,仍治临淄城。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撤高阳县,复立临淄县,并在其西北境立溡水县,二县均属青州。
大业元年(605年),溡水县并入临淄县,属北海郡。
唐时,临淄为河南道青州(北海郡)属邑,后改隶平卢道;唐玄宗李隆基早年曾被封为临淄王。
五代十国,仍沿用唐制。
北宋时,临淄县属京东东路青州。
金时,临淄县属山东东路益都府。
元至元三年(1266年),临淄县并入益都县。
至元十五年(1278年),复置临淄县,属益都路。
明、清时,临淄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
淄博古代称什么?
张店区:黄桑店(也称黄桑,前者始于宋朝);
临淄区:临淄(始于西周时期);
桓台县:桓台县(始于战国时期);
周村区:旱码头(始于清乾隆年间);
淄川区:淄川国(始于汉文帝十六年,于王莽朝建国二年停用):
博山区:颜神(也称颜神店,前者始于战国末年,后者始于金朝);
高青县:鄋瞒国(始于春秋初年);
沂源县:莒县(始于秦朝)。
战国的时候是齐国的国都临淄
战国的时候叫临淄
只知道临淄叫营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