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帝美文网_文字百度汉语
赞美书法的美文欣赏:书法之美
潇潇秋雨缠绵着李商隐那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深切思念,轻轻地洒向夜空,洒向小楼昏暗的西窗。烛光下那双眉微蹙的,正忍受着夜的寒气的侵袭,裹紧单薄的秋衫,伫立窗前一双眸子在雨夜秋波里闪烁,似要聆听巴山深处李商隐那深切的吟唱?“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过外族统治的历史,即便如此,外族统治者也被灿烂多彩的汉文化所吸引,开明地为我所用,使汉文化的根脉得以一脉相承,没有被粗暴割裂。康熙、雍正和乾隆在这方面是供认的。他们骑着高头大马,从关外一路奋力拼杀,直至统治中原。江山已定,他们抖落一身风尘,收藏好雕弓和宝剑,由武功转向文治。武力征服不了人心,征服人心的只能是文化,于是大量起用,推崇汉文化,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文化大融合。文化的繁荣,推动了经济发展,康雍乾盛世也名垂青史。
文字帝美文网_文字百度汉语
文字帝美文网_文字百度汉语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 /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文化是软实力,也是彰显一个文明程度的标尺。书法和京剧都具有历史纵深感,承载着广大华夏儿女深厚的情感寄托。但辉煌之后,都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如此。虽然都知道京剧是好东西,但年轻人鲜有喜爱,咿咿呀呀的,一板一眼,节奏太慢,没有那个耐性。随着电视和新媒体的出现,人们的欣赏口味发生了改变,不用出门,手里遥控器一点,想看什么就有什么,不用请示汇报,不用抢占座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虽然少了参与感和热闹劲,却多了几分轻闲和自在。看戏,再也不是年轻人的选择。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已经压榨了京剧的生活空间。
心如小小的窗口,时常清扫,心窗无尘了,才能从惊鸿一瞥中看到常人无法领略的美景。可这样的时机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只有在这样的静谧的夜晚里,心灵拥有一片清净的清空,凭窗伫立便可以慢慢欣赏世间少有的美景。那么书法呢?
字是敲门砖,写一笔好字,是无数读书人的追求。电脑还没有普及前,谁要是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受人们尊重和推崇的。“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被别人请到家里舞文弄墨,书写对联,那是功德无量的事。
可是,几乎在一夜之间,电脑进入平常家,钢笔、毛笔提前“病退”,键盘成了神“笔”,要什么字体有什么字体。办公用电脑,商务用电脑,写信用电脑,方便、高效、快捷。如果愿意,一天“写”一两万字也是一碟小菜。即使偶尔忘字,拼音一打就出来,方便得很。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时间一长,问题出来了,那些才高八斗的博士、硕士,文凭虽高,字却歪歪扭扭,让人大跌,不敢恭维。
是到了抢救书法的时候了。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形式,自甲骨文始,逐步演变至今,可以说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在这条绵延不绝奔腾不息的文明长河里,灿烂辉煌的文化基因强壮着我们的肌体,浸润着我们的身心。在世界文明史上,曾经闻名于世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国要么被外族入侵而中断,要么被战火而撕裂,只有中华文化没有随历史的变迁而走样,保持了文化的连续性。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理应成为我们的文化自信。在文明的传承中,书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外国人喜爱中华文化,大多始于对书法的热爱。因此,书法于我们理应像吃饭穿衣一样自然、随意。然而现实不容乐观,信息化时代,电脑代替了人脑,键盘代替了毛笔,能够写上几笔的人逐年下降,再不加以保护,我们引以为豪的国粹将消失在移动的时光里。
请把目光投向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光辉名字,王羲之、王献之、米芾、张旭、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赵孟頫、于右任、……他们捋捋衣袖,在历史方位上挥动如椽之笔,潇洒地书写着自己的那一“体”,使文化大观园始终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王羲之的行书、张旭的狂草、颜真卿的楷书……这一件件艺术瑰宝,仿佛饕餮盛宴,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沉醉其中,大呼过瘾。
阳光总在风雨后,每一个书法家的背后,都有一段勤学苦练的故事。王羲之当年学书成痴,经常观察飞鸟的轻灵、虎豹的迅捷、苍鹰的雄姿、树木的形态、山形的走势、河水的流向,集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把个人体悟融入到书法中。他有个癖好,喜欢在夫人大腿上比划练字。一天,他又在夫人腿上比划起来,夫人嗔道,人各有一体,不要总在我身上比划。“对,人各有一体!”夫人这句话给了王羲之极大的启发。自此他越加注重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师法古人而不拘泥,终于成为名留青史的“书圣”。凝聚着他才情与感情的《兰亭序》,大胆突破前人的规矩,写得行云流水,律动空灵,留下了“天下行书”的美誉。
“数人物,还看今朝。”一代伟人,诗词纵横卑阖,挥洒自如,书法同样得到举世公认。平时除了读书,的爱好就是读帖临帖。一次,他听说黄炎培有一本《王羲之真迹》,便向黄炎培借来研读,说好一个月后归还。这本字帖是黄炎培的镇家之宝,看得比生命还重。黄炎培很不放心,担心“忘记”了,借出一周后便打电话询问。“不是讲好借一个月吗?我正在看呢。”平和的语气,让黄炎培有点尴尬。又过了几天,黄炎培还是不放心,又打电话来催问。“还有7天,我数着呢。”在电话里笑着说道。一星期后,信守承诺,让《王羲之真迹》完璧归赵,留下了一段佳话。
读帖、临帖有个渐入佳境的过程,开始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看到的只是字;随着功力、阅历的加深,进入了另一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可以读出蕴藏其中的时代特点,哲学,人情世态,经济发展,历史风云。如魏朝流行碑体,这种字体端庄大方,金钩银划,有金石之气,充分体现了魏晋风骨。唐朝喜好行草,恣意汪洋,潇洒不羁,这是当时江山一统、清明、文化繁荣、稳定的真实写照。宋朝赵徽宗不爱江山爱书画,擅长花鸟,苦练书法,自创瘦金体。江山都玩丢了,不瘦才怪!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如果你不了解那个人,单看他的字就可以略知一二。的字体飘逸隽秀,入木三分,整体布局错落有致,起承转合自然天成,有横扫千军之气势。这就暗合了不拘小节、多谋善断、胸有韬略、勇于创新的性格。苏东坡的字肥厚中暗藏端庄,古拙中透着灵动,佛性仁心,契合了他浪漫而豪迈,超脱且敦厚的性格特点。
公众号:天府散文
400字美文摘抄
冷冷的秋雨乘着杜工部的诗句而来,骤然间雨丝纷纷,淋湿了我无边的的思绪,茅屋秋风中的老者在盛世大唐的阴影中跋涉,在秋雨淋淋中喟然长叹,茅屋被秋风所破,“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你夜不能寐,披衣座起,挑灯如豆,一字一句,都写得那么认真,那么艰难。难民、伤兵、胡马、羌笛,如秋雨落在你的诗上,一笔一画都是那么凝重,那么苍凉。盛世唐朝的那场秋雨,从你浪漫的少年下到漂泊的中年,直至凄凉的晚年,点点滴滴,无穷无尽。我的世界真孤寂
列位看官,可别小看了横平竖直的方块字,一撇一划都从历史深处走来,从象形、会意、形声、转借的组合中可以看到文字形成的韵律之美,从上下、左右、杂合结构中可以看出文字构造的建筑之美,从由繁到简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文字演变的绘画之美。孤寂,多么忧伤而无奈的字眼,宛若一盏昏黄的灯,点亮悲伤的情愫。我的世界,孤寂而悲凉。
窗外凛冽地寒风呼啸着吹过,叶片全部凋零的树枝抽打着玻璃,空无一人的房间显得至极。心痛地难受,孤独的感觉压迫、着每一根敏感的神经。
踮起脚向窗外望去,渴望找到一点温暖。凝视良久,又失望地将目光转回房间:马路上匆匆驶过的车辆;匆匆走过的陌生人;匆匆离开大树的落叶,在阴沉的天气中静默。何来温暖?有的,不过是匆匆的寂寥罢了。
多想要一点点色彩,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要装点自己孤寂的世经年别,心痛彻,一点相思几时绝!界。
也许你会想: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怎么会有这般心情?沉默当做回答:心累了,世界,自然会无言而孤独。
心怎么会累?你也许会接着问。张张嘴,无声地答道:“只是秋天的感伤,生活的无奈,学业的繁重……这一切一切重担,加起来的重量使身子疲乏,使心灵劳累。”
那个世界,是心灵。锁住的“人”,是梦想。梦想当作家;梦想画漫画;梦想游遍千山万水;梦想尝遍酸甜苦辣……怎奈何,一身担子放也放不下。
词中这首《相见欢》,断断续续的忧伤,缠绵哀婉的语言,用墨色勾勒出一幅令人肝肠寸断的图景。
窗外冷雨纷纷,屋内哀伤弥散。长长地一声轻叹道出心中的烦恼。
一阵急促的响起,我应了一声:“来了”,急急忙忙起身,拧门走了出去。低声喃喃:“该去上学了”。再见,世界……孤寂的,世界……反锁上房门,将它隐于内心,不希望别人看到。
现实的窗外,秋风萧瑟,只是,午后的阳光正好。
爱咋咋子
..
两千字美文摘抄
汉字真是好东西啊!品读一本好帖,临写几个好字,就如同与智者对话,与高手过招,与贤人清谈,既如沐春风,又涵养心性,不亦快哉!梦回南唐
夜阑听雨,雨声潺潺,似乎听到谁在雨中哭泣。那是谁家女子唱着一曲《葬花吟》,在秋雨中含泪葬花?那不是潇湘妃子林黛玉吗?“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哭肿了双眼的林黛玉挎着花篮,摇曳着蜂腰走来,“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超凡脱俗的她果真是世间真女子。“冷月葬花魂”可谓惊世骇俗,只可叹她在痴情中化作冷月,翩然而去!冷雨敲窗灯影摇,梦回南唐朝。寥落林花墓前朱,不见金陵和香泪一柱。空留西楼朱颜旧,命殒牵机酒。天纵词工枉为主,奈何错生乱世帝王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暮春三月,漠漠清寒,东风无力,落花成阵。你独上高楼遥望江南,拍遍栏杆。想着那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想着你的故国王朝,黎民,爱妻幼子,你恨,你只是个文弱书生,懦弱的,无力驱车南下直取金陵,收复山河。无力立马横刀,所向披靡,赶宋兵于千里之外。滔滔江水承载着你对故国绵绵思念,对亡国的深切悔恨。孤灯下,夜雨潇潇,吟笔抚琴谁听——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又见深秋,寂寥孤馆,度日如年。你无语独对夕阳,凭栏神伤,故园目断,雁鸿几字。在这月色清寒的夜里,你遥对故土,金陵无言,秦淮无语。梧桐,深院清秋。只是小楼残月纵锁得住满院秋色,又怎能锁得住这悲恻的深愁。江南上苑,玉树琼林,莫愁湖边,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切的一切都在梦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庭院中,落英纷纷,依梅横笛谁懂——浑是断肠音。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红锦地衣,黄金莲台。长衣水袖,莺歌燕舞。殿外的春寒驱不散殿内的夜宴朝欢,莲台之上是你的红颜宫中善舞的女子窅娘,风情万种,媚眼如丝。水袖轻抛,步步生莲。三寸金莲在六尺莲台上翩跹,舞低了晓月,舞尽了春风,舞醉了人间,也舞醉了你,你拈花而嗅,欲嗅散这迷人的醉意,沁人心腑的却是彻骨的寒,睁开眼入目的是冷雨敲窗,青灯孤影,惊觉方才的欢愉,只不过是一场旧梦。西楼下,流水落花谁怜——天上人间。
尘埃己尽,硝烟无影。钟山巍峨,秦淮依旧。你己魂断千年,可是在某个阑珊的微雨之夜我还是常常梦回南唐,在月朦胧,灯朦胧的春夜里聆听你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的柔情浅唱,在一江春水里打捞你的忧伤,在一帘山水落花尽的清愁里感受你赋了新词添旧愁的情愫,在荒无人烟的邙山中搜寻你彷徨落寞的背影。春花秋月无时无尽,几时终?花开花落岁岁年年,何时了?光阴苒荏,转眼已是千年以后,在浩如烟海的史册里,多情的后主呀,你到底是南唐的悲哀?还是文坛的幸运?
明月不谙离恨苦
槛菊愁烟兰房间的颜色是病态的苍白,苍白的墙壁、苍白的天花板、苍白的卧床被褥、苍白孤单的人儿。好想打开那扇紧锁的门,逃离这样孤苦伶仃的空间。只是努力过了,依旧没有结果。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宋——晏殊
盼君归,总想殷勤留待归时说,只是,心期切!
坐在桂影斑驳里,看九月素雅的枝头,暗埋几缕忧愁,点点都是清清冷冷的离愁。半盏秋光,轻摇弋。空樽对月,几思忆。感花伤别,临空怅远,银河浅,天无畔。缠绵的往事被月光浸染,温婉成一片迷离的水色。
从秋到春,庭园中,菊花于凉尘中蒙着淡淡的烟霭,带着的迷离,含愁脉脉。春兰于晨雾中,缀着点点一触即泻的露珠,啜泣轻轻。几重帘幕,不御轻寒。那梁间喁喁私语的燕子早已双双而去。倚着窗台的人儿,独自守着寂静的院落,静静地送走了春夏,又悠缓地等来了秋冬,找不到一窗失落在秋风里的春梦。从花开到花落,千帆过尽。多少牵挂,尽付予梦境中重逢。
清宵细长、熄灯独坐,弯月穿帘、抱枕无眠。是谁广舒长袖?是谁斜织清愁?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静静的月华不谙世人痴心一片和离恨之苦,照着你无眠的轩窗,月光浸满了忧伤,拨动着醒里、梦里、醉里的相思,月时圆,梦难全。
孤独的影子被月光拉得细长细长,而你在等待与思念之间细数着星辰,数着落落芳华。辗转无寐后的清晨,独倚西楼高处。看一夜西风之后,碧云天,黄叶地,际天极地,霜色连天,秋色浓郁。倚遍阑干,不胜寒。晓风渐紧,落黄的思绪,翻飞在菊影渐疏处,把轻呼柔唤的声音,传送。
多少回,泪漫帘珠,愁万里。多少回,悲雁南归,声声泣。多少回,寻音问取垂杨路,望断天涯无觅处。试问红颜,知否相思意?你曾说,午夜中秋时,会赴我的挽袖之约,在风里落花的青街石巷青,你我把酒临窗。于是,在月色淡淡的夜晚,静寂独坐时,你折一缕清柔的月色为笔,写水流云散,写缱绻如海,悄把幽怀细捻。
一寸牵思千万绪,寄语诗笺,远山重水,化做唏嘘句。落寞红尘,流水空荡,思念的花朵,春夏秋冬固执地开着,一个空守春兰秋菊的人儿,在深深浅浅的忧愁里,丈量着山长水阔的红尘,思念未止,情思不断。于桃瓣铺就的心径,燃心灯千盏,在等待那在水之湄,碧草苍苍间的佳人。
秋夜听雨
我喜欢在的深秋雨夜,品一盏清茶,放一段如水的音乐,倚窗静静的远眺,观万家灯火,听竹敲秋韵,或让思绪乘上柳永的木兰舟载着那沉甸甸的情愁,去枫桥边采一束红叶题一首情诗,洒入江中顺流而下,漂泊成一段千古姻缘。
秋雨千丝万缕的下着,在恍惚迷离之中,挥一挥衣袖,把梦揉碎在浮藻间,我听出了秋雨外的沧桑。
绵绵的秋雨淋湿千年词韵那经久的古典,比黄花瘦的人将离愁别恨别于发间,藏吹千万遍断肠音的笛于红袖,梧桐夜雨,你独上西楼,守着青灯古卷,等待云中锦书,孤寂中已无心再问海棠是否依旧,欲抽刀断水,无奈斩不断这国难情愁,秋雨如豆似片片破碎的心扉,奏不成曲,谱不成调。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淋漓的秋雨抚慰着沈园的老柳,枝间挂满了陆放翁的一腔无奈,叶间沾满了唐婉点点滴滴的清泪,在瑟瑟秋风中摇曳,在秋雨霖铃中吟唱,“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宫墙下那席寻常小宴早已散了,再也看不到那双纤纤玉手,再也看不见那双脉脉含情的双眼,那只照水的惊鸿被秋雨打碎在波间溶入一池秋水,再也无法拼合,多情自古空遗恨,唯有那首《钗头凤》千年不知醉了多少女儿情,男儿心。
我喜欢在纷纷的秋雨之夜,燃几缕檀香,手捧一本《经书》于孤灯之下,看高僧说法,悟水月禅心,听冷雨敲窗。或读一本《聊斋》让狐闯入心中,令人遐想。求一份和平的心境,理理纷乱的思绪。秋雨淅沥,秋雨迷离,悄然静座,细听天籁。古往今来多少事,都随风雨到心头。唯此时才知道什么是高山流水,岁月风情。
高山流水
千山万壑,我只携一具丝桐,云海茫茫,我用琴声一一排开,坐下。
引入得我心的是那从东山脱颖而出又从西山冉冉下沉的一轮红日,是它叩响了天地的大门,让各种声音和色彩一起醒来。松风掀起层层波浪,鹤唳冲破重重峰峦,它们一一从我的琴声穿过。天青海碧,花红霜白,也相继为我的琴声染色,终汇成青苍。我就这样以一人之力借万种天籁,与大山的凝重和海的磅礴唱和。
起如同无数次的往昔一样,琴弦的喑哑沉寂抑或高亢激越全是自然的赐予。我的琴声里从不停驻人的踪迹。我自己已成这峰顶的一株矮松,拂响的只是自然协奏曲中的一个小节。云开不喜,月落无忧,身外起伏已成规律,我亦平和。
变远峰山岚如带,从一山绕向另一山腰,它本来就是一道界限,阻隔的是红尘万丈。你却视若无物,荷担负镰,伐木取道而来。山深积满木叶,你本只为柴薪挥汗,为何使我的七弦无端而断?你不需正视我的面目,就能我编写在音符里的密码:巍巍若高山兮!洋洋兮如江河!你不需投掷一石,千层之浪已自翻涌。
和你不出声,我的琴声却因你而生动。在我的指下,花蕊因露珠的光临而翩翩起舞,新鸟的试声因晨曦的惊扰而格外清亮,溪流因山石的阻拦而跃成三千飞瀑。我座下的山峰已不再是摩天绝顶,心已为我开辟出更高远的晴空,我的音符都成奔逃的鹤,宛自排云逐浪而飞。然而除了我的手指,我能做的,不过是肃然端坐,任素衣飘起如帜。任你在身后丁当丁当,敲出一曲粗朴悦耳的伐檀之乐,任凭你短暂的踌躇,任凭你的脚步在山谷踏出冗长的回声。
约余音不散,来年可期。明年此时,此地,我当为你抚琴一曲,你当为我妙解音律。时序有常,此后叶黄叶青,都有我注目,我所待的不过是一切依次向前,该衍生的继续成长,该衰败的静听春回。然后你也如约而至,我们续一段千古佳话。
逝又一轮桂花黄。不会轮回的却是你的足音。在我的脚下,草木虚席已久,在山岩之上,迎客松早已目酸泪流。而你却擅自踏上不归路!
子期去兮!子期去兮!
东风不来,三月的春山风大如吼,我的手指僵硬如铁,纵使七弦弦弦完好如初,我的琴已经失语。那些音符和飞鸟相与还巢,那些积累的情绪却满山的开始流浪,它们再也无法归座。我仍是那株纹丝不动的枯松,不同的是满枝的松针针入我心。浓雾步步进逼,我已经无法,轻身如舟突破重围,飞驶于这云海之上,一如从前。
煞拂袖而起,山陡增高度。我却无法藐视尘世。把曾经的旋律还给山之千窍吧,把我的琴托付给空谷,任它在四月里一声裂帛,把未来得及说出的和已经倾诉出的凝成一句亘古不灭的绝唱,留给这山,留给这水,留给这不能谢幕的我。
依窗幽思
今夜独坐西窗,静听窗外天籁之声。
依窗久了,眼迷蒙,人也迷蒙,景更迷蒙。
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起了细雨,缠缠绵绵,像久别的恋人在诉说着相思之苦,又像一对情侣在窃窃私语。我是喜欢雨的,特别是像这样的蒙蒙秋雨,伴着微微的晚风,唱起生命的挽歌。
听雨,观雨一直是我人生的喜好。听雨的时间就是像这样的晚上,没有白日的喧闹,没有尘世的烦扰,一切都是寂静的,只有丝丝的雨声相伴。连晚风也是轻柔的,这轻柔的晚风不知从何处来,带着一股远方浓浓的气息,似乎那是遥远的地方送来的一曲轻歌。它轻轻地拂过窗帘,穿过我的长发,转身又向着它向往的地方去了。风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世俗的干扰,来去自如,随心所欲。
雨越下越大,起身关窗,拉起窗帘,连晚风也一同关在窗外。关窗听雨更有一番风味,雨点敲击着窗门,那是一种诗意和浪漫。
桌上放着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随手翻阅,不由得想起这个郁郁而终的文学丽人。毫无疑问,她的文字是美丽,可美丽的文字下却是一颗孤寂的心灵,愁绪万千让她的文字更显高深莫测。她的文字是否就是她的愁绪,她的烛泪凝结成的?曲高和寡,没人可以理解张爱玲,孤寂地走向生命的终点,这是她心灵的归宿。
雨声缠绵,临水照花人,两位才华横溢的奇女子如还在人世,是否还会愁眉结泪?叹只叹,香魂一缕,如轻烟幽幽而逝。
曾听一位哲人说过,每一扇窗户都是一种生命的意象。可我却感到每一扇窗的后面都隐喻着人生的景致。人与人之间是因距离产生美,可谓风景与人一样只可远观不可近赏。如近观时,还能有当初的感觉,那定是融合了真情关爱于其中,多多少少都有了点真感情的。远看风景近看人,如有一颗尘世无染之心,即使看茫茫的沙漠,也会看到一片生命的绿洲;即使在冷漠的现实生活中,也可以找寻到友情的温馨。
夜已深,雨停歇,花未眠,窗不语。整理思绪,将逝的青春留下几许泪痕,望着渐逝渐远的背影,风絮如花般飘落。此时,一切似乎已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只有一扇窗门陪我守候着幽寂的夜。
我微笑着推开窗门,天空无月亦无星,只有雨后的残花在沉思。或许,不必星光灿烂,也不必月华如水,我的心已经慢慢地与天地空灵融合,不分彼此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