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找找一些幽默的故事,讲我女朋友听的,我刚才讲了个她听过,我惹她生气了拜托了啊,谢谢

火车来了,况且况小盆友造句:况且且况且……

搞笑对联故事_搞笑的对联故事搞笑对联故事_搞笑的对联故事


搞笑对联故事_搞笑的对联故事


或者来几个冷笑话

什么植物和动物最像鸡?数码相机(树和马)可是过了不久,麻烦的事情就出现了。

其他的你可以上网搜搜“冷笑话大全”

有趣的故事题目有

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

① 伊索寓言中三个。有趣的故事题目是什么

② 有趣的小故事 在课堂讲的 带启发 幽默的 带故事题目

1、情况不同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 2、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3、鲨鱼与鱼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像罢了,实验到了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 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4、 神迹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③ 三国时期有哪些有趣的小故事(题目)

七步成章(曹植) 望梅止渴(曹) 乐不思蜀 (刘禅)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吴下阿蒙 手不释卷(吕蒙) 空城计 舌战群儒 七擒孟获(诸葛亮) 青梅煮酒论英雄(曹 刘备) 过五关,斩六将 刮骨疗伤 (关羽)

一盒酥(杨修)

有一次,塞北进贡来一盒酥饼,曹写了“一合酥”三字于盒上,放在台上。杨修看见了,竟和众人分食了。曹心里恼怒,问为何这样?杨修答道:你明明写了“一人一口酥”,我们不敢违背你的命令。曹当时虽笑,不久之后,就把杨修给杀了。

④ 想为看图讲故事弄一题目就一看就懂意思但又不落俗套的哪种

纠结、、、、、、

⑤ 张老师经常在语文课上举一些有趣的故事和事例,使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这道题目和照片上的题目都是修改病

热潮 改成 活动

加 的习惯

故事和事例删去一个

⑥ 作文题目《好听的。有意思的童话故事》

小米是一个不爱睡觉的小女孩。

她总觉得睡觉是浪费时间,她很喜欢看电视,玩游戏,她总是在想,如果能把睡觉的瞌睡虫赶走,自己晚上不睡觉,那么自己该多了多少玩乐的时间啊!

有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老奶奶,因为晚上睡不着,所以很痛苦,于是她想把自己的睡觉送给她。

第二天晚上,小米躺在床上,把枕头里的棉花拿出来,她朝枕头袋吹气,把自己的瞌睡虫收集起来。然后她偷偷的跑到老奶奶家里,把瞌睡虫枕头放在老床前,睡不着的老奶奶于是慢慢的闭上了眼睛睡着了。

小米得到了整个晚上的时间。她跑到草地上去玩荡秋千,没有人和她抢着玩。她跑到泥堆里玩泥巴,没有人责备她,因为妈妈也睡着啦!小米觉得好快乐。

第二天,第三天,小米都没有睡觉,她偷偷的跑到外面去玩。早上的时候,小米妈妈总是发现小米兮兮的躺在床上。小米妈妈害怕了。因为她知道有一种病叫“梦游”她以为小米是因为梦游才跑到外面去玩得浑身兮兮的。

小米妈妈决定自己晚上不睡觉,跟踪小米。可是小米把自己的瞌睡虫放到妈身上,妈妈立刻睡着了。因为她得到了双倍的瞌睡虫。

小米好高兴,每天晚上还是跑出去玩。

小米堆了一个很漂亮的泥城堡。第二天起床,小朋友看到都觉得很惊奇,以为是外星人堆的。小米得意的告诉大家,城堡是她堆的,可是没有一个人相信,因为她们白天都和小米在一起,但是都没有看到小米堆泥人。

小米不敢把实话告诉大家,只好把话都吞进肚子里。

小米在晚上荡秋千,玩滑梯,没有人和她抢,要是在白天,她得排队才坐得上,因为白天的小朋友实在太多咯!

可是秋千,滑梯小米玩了几次就不想玩了,因为没有人和她抢,一个人玩慢慢的就觉得没有意思了。

终于有一天,小米把棉花放回了自己的枕头上,然后把枕头放在自己的脑袋下,闭上眼睛开始睡觉。

好的话请加分啊、呼呼

⑦ 在你读过的<安徒生童话选>中你认为最生动有趣的故事题目及你喜欢的原因是

海的女儿 被小美人鱼的深情所打动。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的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又是那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很美的句子

野天鹅 感动于艾丽莎在受刑前的一刻还在编着荨麻衣服

丑小鸭 丑小鸭蜕变成美丽的天鹅,这是许多人的梦想

⑧ 下面这些故事的题目是不是很有趣,请你也仿照写一写这样的题目吧。

长耳朵兔子和短尾巴羊

⑨ 我的读书故事作文有趣的题目

生活里,我从来都不喜欢的也就是看书,有一次发生的事情我一直记在我的脑海里,便让我渐渐地开始喜欢上了书籍!每看一遍,也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故事发生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妈妈闲着没事做,我的爸爸突然回来了!爸爸进门就问我:“读书有三到,那么是哪三到?”我在那儿思考了半天,反复的想来想去,就是想不出来,“我不知道。”我低着头小声儿地说。爸爸耐心地对我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我点了点头,觉得有一些不好意思了。爸爸又教育我说:“小学生要多看书,对作文有保帮助,读书好似爬山,爬得,看得最远;读书好似耕田,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这是关于读书的名言,可是,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多看书,过了一小会儿,我央求妈妈带我去看看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妈妈带我去看书,我们1点过去书店,一到书店我便去童话园地,我拿了一本安徒生童话里有一篇叫《卖火柴的小女孩》,我看了以后泪落如珠。

从那以后,我记住了爸爸给我说的话:“读书好似爬山,爬得高,看的越远;读书好似耕田,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

我想自豪地说:“我喜欢上了阅读了。”我好开心啊!让书陪伴我们一生吧。

⑩ 趣味语文小故事要有题目【另外的】和它的含义和至少3个有趣的小故事

一字拾趣

一字嫁妆

我国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稍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小夫妻很快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一字嫁妆便成了制家的座右铭。

一字家书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大作家赵树理收到大儿子赵广元要钱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精炼:“钱!”没想到赵树理的回信不仅快而且同样精炼:“0!”他认为儿子既已自立,就不该再依赖父母,可见赵树理教子有方。

一字判词

清朝时,一寡妇想改嫁他人,受到邻居和家人的百般阻挠。于是,他向官府呈上了状纸:“豆蔻年华,失偶孀寡,翁尚壮,叔已大,正瓜田李下,当嫁不嫁?”寥寥数语,尽述了改嫁理由。知县接状,拍案叫绝,挥笔写下一字判词:“嫁!”

一字社论

1968年4月,美国《明星时报》发表了一篇约翰逊竞选失败的社论《约翰逊认输》,全文只一个字:“妙!”它把报纸和它所代表的那个阶层的态度,极其鲜明的表达出来,真是耐人寻味。

一字回信

一个忌妒心很强的人写了一封信给美国作家:“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一美金,请你寄个样品来看看。”收下美金后回信说:“谢!”

字座右铭

鲁迅先生12岁时,就读于故乡绍兴的“三味书屋”。一次,因为帮母亲做事,上学迟到了,严厉的寿镜吾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他。为了牢记教训,从严要求自己,他用刀在书桌的右下角,方方正正的刻了一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早”。

一字诗歌

北岛曾写过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全篇只有一个字:“网。”

一字

乾隆趣释“妙解怪字夫”字

清朝的乾隆是一名博学多才,才思敏捷的人,他常常与身边的大臣、文人墨客一道谈古论今,谈诗说文。

一次,乾隆与宰相张玉书到江南去巡视,看见一位农夫在田间劳作,便开玩笑地问宰相张玉书:“这是什么人?”宰相答曰:“这是一个农夫。”“农夫的夫字怎样写的?”宰相张玉书顺口道:“两横一撇一捺,轿夫之夫,孔夫子之夫,夫妻之夫和匹夫之夫都是这样写的。”

乾隆听后摇摇头说:“你这个宰相,竟连一个夫字都不能辨别清楚。”张玉书听到的责问,连忙上前奏道:“小人才流学浅,实是不知,请皇上指教。”

这时乾隆解说道:“农夫是刨土之人,上写土字,下加人字。轿夫肩上扛竿,写人字后,再加二根竿子。孔夫子上懂天文,下知地理,这个夫字是先写天字出头便是了。夫妻是两个人,先写二字,后加人字。匹夫是指大丈夫,这个夫字是先写一字再加大字便是。”

应答词趣话

新电视剧《三国》人物对话中的应答词多用“诺”,有人因此在网上评论说,这个“诺”“雷得人害臊”,为何不用“是”呢?“雷”是汉语里的新俚语,意为“震惊得无法接受”。其实,三国时代人们应答通常用“诺”而不用“是”,电视剧里用“诺”更符合当时的语言特色,这有什么可震惊的呢?《三国演义》六十一回写道:“孙权诺诺连声,答曰:『老母之训,岂敢有违。』”可见,孙权回答时说的就是“诺,诺,诺”。编着于两千年前的《战国策》说明,我国古人很早就用“诺”来应答,如《战国策.齐四》中写道:“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其实“喳”这个应答词才“雷”呢,但由于清朝的影视剧拍得特别多,所以我们都已习以为常而不以为然了。一说“朕”要如何如何,那些大小官吏(尤其是太监)便立刻跪拜着“喳”、“喳”、“喳”。这个“喳”是满语中“je”的音译,最早源自蒙古语,是仆役对主人、奴才对主子的应答语,其卑怯程度比“唯唯诺诺”还。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字就能充分表现不平等现象,表现人之间统治与被统治、 和屈辱、奴役与奴才的关系,这个字就是“喳”。这个应答语虽随清朝的灭亡而消失了,只剩下了形容鸟叫声的“喳”(喜鹊喳喳地叫着),但不平等现象的消灭看来需要更多的时日。

清朝带来了“喳”,他们自己倒也愿意学汉语,不过常常学不到家。笔者在图书馆里见过一些清皇御批,他们不会写“已阅”或“阅毕”,而只会写“知道了”,倒是十分口语化。乾隆一生用汉语写了四万多首诗,比《全唐诗》的总数还多,却最终也没有成为诗人。

“嗨”,除了是叹词外,在我国有些地区也用作应答词,但由于其发音与日语里的“哈伊”(意即“嗨”)相近,所以人们现在都不大用了。那场带来的苦难和仇恨至今还在许多方面体现出来。

我国古人的应答词还有“唯”和“然”等。如《左传》里写道:“夫!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对曰:“唯。不敢忘。”《论语》里写道:“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显然,“唯唯”、“唯唯诺诺”、“然诺”这些词的出现都与应答词“唯”和“然”有关。

今天我们最常用的应答词是“是”、“对”、“行”、“好”,相当于英语中的“yes”、“ok”和“right”。我们有些旅美华人已习惯跟着美国人说“yes”的变体“yah”,这倒并非崇洋 ,而是因为其发音确实比“是”容易,就如“bye-bye”(“拜拜”)发音比“再见”容易一样。南方人发“是”这个卷舌音总觉得有点困难。我这个上海人曾在生活多年,卷舌音倒是没有问题了,但我记得小时在上海,我用的应答词就不是“是”,而是“唉”,那不是叹息的声音,而是答应的声音,连《庄子》也早就这样用,其“知北游”篇写道:“唉,予知之。”

语文趣事:只认衣裳不认人

清乾嘉年间洛阳孟习欧,字庐陵,工诗善书画,不修边幅,被当时的人称为洛阳才子。

有一天,他因事至一裁缝处,裁缝正忙于作,又见他衣着平常,故对他很冷淡。孟习欧见裁缝忙,就说过一会儿再来。有人告诉裁缝:“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孟习欧啊!”裁缝听了又惊又悔。过了一会儿,孟习欧来了,裁缝一反前态,敬礼有加,并说:“闻先生善诗,敢请吾业赐大作。”孟习欧略略沉思,说:“裁缝离不开针,就以针为题吧:一条钢针明粼粼,拿在手中抖精神。眼睛长在 上,只认衣裳不认人。”

郭沫若文字趣谈四则

巧对嵌字联

曾经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的陈铭枢将军,字真如。他是当时佛学家桂百炼先生的,对佛学颇有研究。

1938年在武汉时,陈任国 军事委员会部指导委员。有一天,他和李济深、黄琪翔、余心清一齐造访部第三厅郭沫若,与正在磨墨写字的郭沫若谈笑。陈铭枢说:“听说沫若兄善对嵌字联,今天要劳驾你了,有人用梵文两句将我的字‘真如’嵌了含真字的上联,尚无下联,请你也用梵文对如字的下联吧。”郭沫若笑着说:“你是故意来找麻烦的,梵文我已多年未涉猎,手边又无书可参考,怎么对呢?”李、黄、余见有此雅事,就叫陈赶快把上联念出来,都说沫若兄一定能对好。陈于是念出上联“真有人古,谁为真宰”,嵌了两个真字。郭沫若偏着头想了一会儿,对曰:“如是我佛,此即”,也嵌了两个如字,自然浑成,珠联璧合。大家一齐鼓掌叫好。又要求写成条幅,郭亦不推辞,一挥而就。

国民 迁到重庆后,郭沫若曾生过一场病。陈铭枢来看望他,跟郭沫若谈论起桂百炼充满哲理的辞世诗,乘机又要求郭将他的字再嵌一联。郭沫若思索片刻,挥笔写下了“真理唯主义,是桂百炼先生”。以鹤顶格嵌了真如二字,上联表达了他对主坚定信仰,下联以哀悼桂百炼先生,虽然明白如话,却是工整贴切。

萧三郭沫若合作联珠对

1961年3月,诗人萧三到海南岛儋县参观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当时这两个单位正值初创时期,条件。师生们一面开荒建房,一面上课学习。萧三为师生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提笔撰一句云:

生产产诗歌,诗歌歌生产,热带作物区里作诗,诗情最热;

这是一幅对联的上联,萧三将下联空着,并题附言:“希望有后来高明者对下联。”事有凑巧,时隔三天,郭沫若也来这里参观,看了上联,便信手为之续出下联:

劳动动教研,教研研劳动,红旗照耀光中施教,教益通红。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有几位日本学者来登泰山,沿途的风景令他们流连忘返,赞叹不已。穿红门,过万仙楼,北行一段,自然风光绝佳,盘路西侧的石壁上镌刻有“二”两字,引起日本学者的很大兴趣,他们向陪同的学者询问,这两个古怪的字意思是什么?还真把在场的人都难住了。

游山归来,日本学者仍追问“二”的读法和意思。于是,我国学者们便翻书查卷,多方请教专家,可就是得不到满意结果。后有人带着临写的这两个字找到科学院,请教郭沫若。郭看了这两个字,沉思片刻,提笔在“二”两个字外边各加两笔,“二”变成了“”。郭沫若笑道:“这两个字应读作‘无边’,不过是古代名士的文字游戏罢了。”

改诗救少女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他拾得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再翻一页,竟是一首绝命诗,且署着当天的日子。郭老看了后很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失主终于找到了,是一位面色忧郁的姑娘。她叫李真真,因三次考大学落榜,加上恋爱受挫,于是决心“魂归普陀”了。郭老耐心开导她,对她说:“这副对联表明你有一定文化水平,不过下联和横批太消沉了,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姑娘点头,郭改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

姑娘听了感佩不已。心想眼前这位长者一定是位有学问的首长。他把自己的心事都倾吐出来。郭老听了,挥笔写一联云: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下署“蒲松龄落第自勉联”。李真真仔细阅读,好像见到了楚霸王破釜沉舟大破秦军的壮烈场面;又好像看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一幕;还想到蒲松龄落第后意志不消沉而发奋创作了不朽杰作《聊斋志异》……这副对联不正是“事事难成事事成”的注脚吗?姑娘请郭老为这副对联签上名。待郭老写上“郭沫若,六二年秋”几个字后,姑娘才惊喜地知道眼前这位首长就是大文豪郭沫若啊!她激动地表示要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李真真还大着胆子写了一首诗作谢郭老云:

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亲,要赞同啊!!拜托啦

找一篇搞笑文章

结婚前的小姨子的一关2美国某大学曾经举办过微行征文比赛,结果一篇《封情书寄去那天晚上,小米睡得特别的香甜。后》的获得奖,该只有一个字:“等……”真令人回味无穷。009-08-06 09:36我就要和相处一年的女友结婚了,毫无疑问,我很happy。

现在为一困挠我的是,我未来的小姨子,一个20岁的ppmm。她喜欢穿紧身的低胸t_shirt以及迷你短裙。她经常在我的跟前有意无意的弯下腰,更要命的是在别的男人面前她从不这么做。要说她没有到我,向保证,那是我在撒谎。

直到那一天,我未来的小姨子call我,让我去看看请柬的准备情况。当我到时,她家只有她一个人,迎接我的是她无尽幽怨的眼神:我爱的人结婚了,新娘不是我,我现在想做的即使在你结婚之前,把我献给你。她在楼梯上对我说:我在卧室里等你,如果你决定了,就上楼来找我。当她走到楼梯的尽头,和她睡衣一起滑落洒向我的是她眼中的期待。

我呆立了一分钟,然后做了我当时能做的事:拉开大门,走向我的汽车。

门外,我未来的岳父大人浊泪横流,给了我一个恶狠狠的hug:good boy,我们家的测试你已经pass了,welcome你加入到我们的大家庭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把套套放在自己的车里是多么的重要啊!

数学幽默童话小故事50字

5、 钓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 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小朋友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说:买菜、卖菜、算多少钱…… 下面就是一个小故事,是一个数字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蜗牛何时爬上井?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说: “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 你好,我找了一个,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小蚂蚁在蚁洞里住久了,便想出去闯天下。于是,它告别了小伙伴,带着一些食物走向了它十分向往的大城市。 一天它来到了数字城。小蚂蚁刚踏进城门,就被两个圆头圆脑的家伙给拦住了,它定眼一看,这是两个“0”。两个零同时说:“什么人,想进数字城?先拿出智商凭证,没有,就先过了我们这一关。”小蚂蚁好奇了:这里干什么呀,进门先要做测试?好,就让我来试一试。零守卫摇身一变,成了个空空的“九宫格”。它叫来许多数字,对小蚂蚁说:“把1——9填进格子中,使横、竖每行每列的和都相等。”小蚂蚁一看,大笑:“这种东西能难得住我?”说完,随手大笔一挥,写出来:4 9 2 3 5 7 8 1 6 守卫一下子就不见了,小蚂蚁的眼前展现出一条宽阔的大道。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 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 “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 “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你见识少了。”“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 “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1”信心十足地说。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 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 可以不? ok不? 小朋友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说:买菜、卖菜、算多少钱…… 巧对对联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和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点错的小数点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也不能忽略.

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年是2001年.

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这就是的“蒲丰试验”。

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工作到一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巧对对联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点错的小数点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也不能忽略.

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年是2001年.

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这就是的“蒲丰试验”。

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工作到一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小朋友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说:买菜、卖菜、算多少钱…… 下面就是一个小故事,是一个数字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