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入门基础_行为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入门心理学应该阅读什么书籍,一些基础入门的,个人比较感兴趣行为心理学方面
基础的,也是心理学入门书籍是《普通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方面的书:
行为心理学入门基础_行为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行为心理学入门基础_行为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我问心理学: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
《身体语言密码》
《人性的弱点》
《心理学与生活》
这几本书比较贴近生活,理论术语较少,可以通过人的表情行为来分析人的心理,提高人际沟通的技巧。
如何理解和掌握动物行为心理学这一课程基础理论知识?
“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也是西方哲学和一切思辨、科学的开端。在心理学的层面上,其主要涉及到的是自我意识的理论。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部分。而“认识你自己”更多涉及到的是自我认识的部分。直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那里,更多关注到了情绪情感层面的“自我体验”部分。 就个体来说,在刚刚出生的时代很少关注于对自己的认识,更多是通过感知觉来认识外面的事物、满足自身的本能需求。直到大约3岁以后,通过认知和生活环境内容的不断丰富,开始慢慢体会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由此自我意识逐渐建立。所以,自我意识是在一个人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就人类整体来说,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人类初很少去体会自己,而更多去认识外面的世界。因此,这也是自然科学先于科学和人文学科发展的原因。
行为心理学是什么?
关于行为心理学的定义
简单分析行为心理学 就是:是什么出卖了我们的性格?是什么暴露了我们的隐私?是我们的行为是我们的言语是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的行为被什么东西左右著?被什么东西决定着?是个性.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从外在看来是指独特而稳定的行为模式,从内在看来是独特而稳定态度、思想、认知等。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留心观察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就会发现,我们身体的一举一动都在告诉别人:我是什么样的人!因为我们身体的反应往往出卖了我们的个性。同理,我们对一个人个性的了解,不仅可以掌握其当前的行为,而且可以根据其个性,遇见其未来的行为。
行为心理学的基本范式是什么?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的是 与反应的联结。基本范式:S-R,S-O-R
行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行为心理学是不规范说法,因为行为皆为心理表现。行为心理学,一种指以管理心理学为核心的行为科学,如马斯洛理论;另一种指身体姿势和动作隐含的心理信息研究,如摸鼻子涉及说谎可能。
应用心理学与理论心理学相对。
故两者抚法用同一标准比较。
从行为看心理的心理学叫什么心理学?
你感兴趣的是行为分析和微反应吗?
如果是,看着不累轻松点的是美剧《lie to me》,教你通过面部及身体动作,识别他人是否说谎。不过你知道,为了收视率,电视剧总是有些夸张成分,在应用到生活中时要谨慎。
李孟潮的《精神分析集:抹杀的解析》也是通过行为推测性格等基本信息,挺好看的。这是专业人士写的,比较有说服力。
其他的还有《辩读凶手——一位犯罪心理学现场推理实录》,《悬案——犯罪史上八宗惊世疑案新探》,《杀手——恶性犯罪深层心理探究》,《动机剖析——美国联邦调查局侦破大案秘诀》,《犯罪心理画像].(美)布伦特·E·特维.影印版>>,< >等。。
目前研究这个的我知道的是大学的姜振宇,你可以搜下他的书。
行为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有什么不同
首先解释一下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在13年发表了一篇《在行为主义者见之的心理学》的文章,树立了行为主义的大旗。行为主义学派都遵循 ---反应模式,这是一种心理学的研究思路或称为研究范式。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初,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这种看不见摸不著的东西(例如冯特),意识很难象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那样客观的观察和测量,所以华生为代表的一批人主张心理学应该象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客观”的东西,那就是行为。在这样的研究思路下阀为主义学派摈弃了对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这种研究范式的缺陷,例如积极心理学之父塞里格曼开始的就在行为主义的实验室做习得性无助的研究,但这个研究却揭示了行为主义研究范式的缺陷。(这些你可以看看心理学史)
老实说我还是次听到行为心理学这个名词,不过我望文生义加上我对心理学史的理解,它应该也是一种研究范式,侧重研究人的行为但却并不摒弃对主观意识的研究,它虽然算不上一个学派但至少算当今心理科学的一个研究取向。
请问基础心理学讲些什么的,行为心理学呢?求大神帮助
基础心理学又叫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心理学有许多分支,每一分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心理和心理现象的总的看法,如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心理的实质和心理现象的规律性等。对这些心理学一般理论问题的阐述,构成丁普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即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对其他心理学分支有重大的意义。 在普通心理学中,心理学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研究是两个重要方面。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心理实质的问题为核心,涉及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与脑、心理与、心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等。这些通常称为心理学的哲学问题。另一类是以心理的结构问题为核心,涉及心理活动的层次组织,心理现象的分类,如各种心理现象的联系等。这两类研究是互相联系的,有时统称为心理学的方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观点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学的理论倾向。 在近代心理学史上,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心理学思潮,如早期的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和巴甫洛夫学说等,它们对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各有不同的论述,都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对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一定的哲学思想紧密地联系著,同时也依赖于心理学的具体研究的发展,并常受到邻近学科的影响。心理学的发展高不开基本原理的研究,而随着心理学的科学材料的积累,某些心理学基本原理也将发生变化。 在普通心理学中,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研究常分为几个领域:感觉与知觉;学习与记忆;思维与言语;情感与意志;人格与个别心理特征。这些领域包括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方面。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普通心理学以正常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 从整体上看,正常的心理活动达到心理发展的高级水平,体现出人类心理活动的特征,具有典型性。但是,普通心理学并不研究人的某一年龄阶段或人的某一特定生活顿域中的心理现象的特殊规律,而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如有关感受性的测量和名种感知觉的机制,学习与记忆的形式和过程,思维的各种作,言语的知觉和理解以及能力的测量、人格的结构等。这些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适用于人的不同年龄和不同的活动领域。可以说,普通心理学主要是通过对正常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 在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研究方面,普通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是彼此紧密结合的,特别是与实验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普通心理学概括了其他心理学分支的研究成果,带有综合的性质。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在普通心理学领域又出现了许多心理学分支,如感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思维心理学以及情感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它们同样带有综合的性质,体现出普通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 在心理学许多分支中,普通心理学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从更广阔的理论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基础研究领域,对心理学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并能反映出心理学的发展水平和倾向。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普通心理学也是一门介乎自然科学和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既涉及心理的自然方面,主要为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也涉及人们的生活条件。但不同的问题可有不同的侧重,有些问题可侧重自然科学方面,有些问题可侧重科学方面,无论对认识过程或对情感、人格等心理现象的研究都是如此。 当前,普通心理学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领域两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表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认知心理学对普......>>
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经典的条件作用经典的条件作用又叫应答条件作用或巴甫洛夫条件作用。他是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形成的。一个中性 通过与无条件 的配对,能引起原来只有无条件的 才能引起的反应,这就是初级条件反应的形成。在初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又可以引入一个新的中性 建立次级条件反射。由于人具有概念和词语能力,可以用概念和语词替代任何具体的 物,所以人能够以语词建立极其复杂的条件反射系统。华生曾经认为,经典性条件作用是一切行为的基本单位,意思是一切行为都可以通过分析还原为一个个(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这一看法后来由于对作性条件作用和其它学习形式的发现被推翻了。但经典的条件学习的确是许多行为的获得途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经典条件作用主要概念1、强化:伴随条件 的呈现给予无条件 。强化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2、泛化:对一个条件 形成的条件反应,可以由类似的 引起。反过来说,条件反应可以迁移到类似原条件 的 上。在小阿尔伯特的实验中,小阿尔伯特由对白鼠产生的恐惧反应,可以由白猫、小兔、狗乃至一块棉花引起。俗话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也是泛化的表现。临床症状上许多症都有泛化情形,例如,一位妇女可能由一次外出偶然受惊而逐渐演变为害怕一切公共场所(广场症症状)。泛化可能是许多症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原因。3、分化:分化是与泛化相对的过程。在泛化发生后,继续进行条件作用训练,但只对特定条件 予以强化,对类似 不予强化,会导致有机体抑制泛化反应,只对特定条件 发生反应,这就是分化。分化意味着有机体逐渐能够分辨 物之间的性质异。分化的形成是选择性强化和消退的结果。4、消退:己形成的条件反射由于不再受到强化,反应强度趋于减弱乃至该反应不再出现,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消退概念对两个潜在的意义。其一是,如果一个行为得以维持,个体环境中一定存在使之得以维持的强化条件。因为如果不存在这种条件的话,该行为应该已经自行消退了。其二是,可以改变环境变量,使之不再包含强化行为的条件,促使行为消退。消退并非全面、性的遗忘,实验表明,如果对已消退的条件反射重新训练的话,所需训练次数要比原来建立该条件反射的次数要少,这一“节省”现象说明原来的条件作用训练残留了某种性的后效。它同时也使人想到消退很可能不是一种消极过程,而是一种对已形成的条件反应的积极的抑制过程。换言之,对一个已发生消退的条件反应来说,原来的条件 (它本来是强化物即将出现的信号)现在变成了这样的信号,原来的强化物不会出现,这就导致了对原来反应的抑制。5、抗条件作用:如果对一个已形成的条件反应进行这样的作:一方面撤除原来的强化物,例如在白鼠出现后不伴以强噪声,同时设法使一个不能与原来的条件反应共存的反应与原来的条件 建立联系,例如,让小阿尔伯特吃他喜欢的食物(一种放松的积极的反应)。结果,原来的条件反应会更迅速地被消除(与单纯消退训练比较)。这样一种作程序称为“抗条件作用”。抗条件作用就是沃尔普所说的“交互抑制”,它是几种重要的治疗技术如厌恶疗法、系统脱敏训练的理论基础。作性条件作用虽然许多与情绪反应相联系的行为和习惯可能是应答性条件作用的结果,但人们普遍认为,人类更大范围的行为类型是通过作性条件作用过程获得的。作性条件作用又叫工具性条件作用。它的关键之处是有机体(动物或人)做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这个行为反应导致环境发生某种变化,即发生了一个由有机体引起的。这个对有机体可能是积极的,有适应价值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有非适应价值的。不管是哪一种,这个都......>>
行为心理学的四个基本心理是什么? 5分
行为心理学的鼻祖是华生,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的代表!具体四个基本心理我还真不知道!具体是行为—— 相联系后来发展到S-O-R的模式。老兄你是不是看错了!
心理学上的行为是指什么
心理学上的行为指的是一切可以观察到的身体的状态的变化。甚至包括血管的舒张,心的跳动等。当然这是行为主义的定义,而在普通心理学中行为就和我们生活中形成的关于行为的概念一致。行为可以改善心理问题,但是需要系统的指导。回答比较简单。丁是希望你能继续关注一些心理学的著作。你看《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如何进行分类?行为心理学是什么定位? 5分
你说的分类。。。我猜应该是分支吧。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目前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行为和心理是一体的,不可割裂。行为心理学这个倒是木有,动物心理学可以有呀,另外,行为主义学派后来的发展,也可以说明不能略过心理来研究行为,所以才渐渐发展出了认知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入门书籍
行为心理学入门书籍
近年来,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热点,追求幸福的现代人不时需要求助于心理学,国内心理学的高等教育与研究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背景下,“心理学”图书——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通俗的,出版量非常巨大。心理学发展至今,内容已经极为丰富。为了对心理学有全面的了解,从一本心理学导论或普通心理学入手。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轻工业出版社,2004),是另一本美国心理学教科书。本书译自原著修订的第9版,并由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员组织翻译。
这两本书都是大部头,但写得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同时其内容又都包含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实为心理学爱好者的入门书。
《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是在英国心理学家M.W.艾森克主持下由众多专家参与完成的。这本名著侧重对欧洲心理学的发展与贡献做介绍,因而可以给读者提供另一个视角。
《普通心理学》(大学出版社,2003年),这本由孟昭兰主编的教材自1994年版问世后,迄今已多次印刷,是深受欢迎的国内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
张春兴著的《现代心理学》(上海出版社,1994)
崔丽娟等著的《心理学是什么》(大学出版社,2003)对普通读者而言亦是一本很不错的入门读物。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导论》(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这本由B.R.赫根汉所著的`心理学史详细考察了心理学的起源,对西方各种心理学思想及流派做了全面描述。
在国内,心理学家车文博的专著《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可基本代表国内这方面研究的水平。
张春兴著《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则从心理学名人传角度入手,介绍了西方心理学思想的流变。
而墨顿·亨特的《心理学的故事》(海南出版社,1999),更是把心理学名人作为故事中的人物,以故事的形式把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讲得生动有趣。
上个世纪还出过几本这类书籍,如黎黑的《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出版社,1981年),柯瓦奇的《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商务出版社,1980年)等。
心理学思想史方面,可以阅读《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作者按照对历史上心理学思想家或及其著作加以剖析的方式详细描述了中 国古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对近现代心理学发展史及其背景作了深入的分析。《心理学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此套书共五卷,其中一、二 卷是古代及近代心理学思想史。
工具书
《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由300多位专家、学者编纂而成,内容全面,书中关于心理学史、汉字心理学等方面的条目,突出了特色。
而由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杨治良和黄希庭三位领衔编纂的《心理学大辞典》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则是目前为止国内收词规模、内容的一部心理学专科辞典,可以反映出心理学前沿动态。
新世纪版《心理学手册》(上、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由世界多国的学者共同完成,可反映水平的权威性工具书,是献给2004年在召开的第28届心理学大会的一份厚礼。
心理学的分支
心理学理论研究涵盖面很广,由此形成了众多的基础心理学分支,如感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等等。在这些分支中,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系统探讨人性的心理学分支,普通人比较感兴趣。
在这方面,《人格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2000)内容新颖而全面,引人入胜。
译著《人格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使用了人格研究专题为结构的布局,很值得。
发展心理学是一般读者感 兴趣的另一心理分支。这方面既有比较全面的论著《人生发展心理学》(学林出版社,1997)与《发展心理学与你》(大学出版社,2000),也有仅取 人生发展某一阶段的论著,如孟昭兰著的《婴儿心理学》(大学出版社,2001)等。岳晓东著的《少年我心——一个心理学者对自我成长的回顾与分析》一 述了作者中小学的一些往事并加以心理分析,是一本独具特色的读物。
智力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引 进了两本可反映智力理论进展情况的学术名著:《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2001),《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理论》 (2001)。世界畅销书《情感智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则拓宽了智力的内涵。
情绪心理学方面有辽宁出版社引进的 《情绪心理学》(1987)与国内心理学者孟昭兰著的《人类情绪》(上海出版社,1989)可做。意识心理学方面一本综合性的新作是出版 社推出的《意识与大脑——多学科研究及其意义》(2003),另外《大脑如何思维——智力演化的今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动物有意识 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等都是很好的科普读物。在记忆心理学方面,既有一些如何提高记忆的通俗读物如《记忆术:心理学发现的20种记忆妙 法》
(青年出版社,1998)等,又有专著如《记忆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此外还有一本非常耐读的关于记忆的科普读物《找寻逝去的自 我:大脑、心灵和往事的记忆》(吉林出版社,2001),此书对人类记忆的研究进展做了翔实而富有趣味的阐释。在心理学方面,时蓉华著的《现 代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是比较流行的教材之一。教育心理学方面已有了一本相当出色的引进书:《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2004),邮电出版社引入的是原著第7版。宗教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宗教心理学》(四川出版社,1992)内容为详尽。
;
行为心理学有哪些分支和基础?有哪些合适的书籍?
理测量 by 金瑜
作者:金瑜 主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1 本书广泛地吸取了中外心理测量方面专著的精华以及心理测量研究的成果,把握了心理测量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背景,同时也突出了特色。本书不仅介绍了经典测量的类型及其编制程序与技术,同时详尽地介绍了一些测量领域的新发现、新趋 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
作者:张力为,毛志雄 主编
出版社: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10
本书着力体现的首先是心理量表的科学性。与许多提供心理量表或心理测验方法的通俗书籍不同的是,本书是专为严肃的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编写的。因此,介绍每个量表时,均包括量表来源、研究背景、信度效度和引用文献(或文献)4类关 心理测验与常用量表
作者:陈国鹏 主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5-8
心理测验在我国正方兴未艾,更有燎原之火越烧越烈之趋势。随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心理测验已渗透进了各个领域。对测验量表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心理咨询和评价、职业选拔与人员培训、心理学的研究等方面人们已越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