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_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完整
新鲜出炉,新2021秋季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_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_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部编版_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
2021年秋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进入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要求,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与实际,着重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高效语文课堂。在教学中,落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要求,实现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完成2021-2022学年学期的教学目标,特制订本学期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
二、班级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任教的三年级1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1人。经过小学学段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大多数孩子的书写规范、端正;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于前期有方,孩子们都纷纷喜欢上了阅读,能阅读简单的课外读物;在口语交际方面,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语句较连贯。与此同时,孩子们还经常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古典诗词、格言警句等。
进入三年级后,孩子要在识字方面突破识记的难关。一方面,孩子们记字的速度加快了;另一方面,由于识字量加大,会出现同音字混淆等现象,需要加强练习。
防止“生字回生”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本学期的识字教学中要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同时,要加强朗读练习,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感悟语文的韵味和魅力。同时,进一步加强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2021年秋期部编(统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按照单元主题进行组织编排,共编排八个单元,每单元一个主题,依次是:“美妙的生活”“金色的秋天”“奇妙的童话”“猜测与推想”“发现身边的美”“壮丽的祖国山河”“大自然的礼物”“美好的品质”,每个单元的主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全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
教材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但第五单元没有安排语文园地。单元、第四单元、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各安排了一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我的暑生活”“名字里的故事”“身边的小事”和“请教”。
教材的末尾附录部分安排有“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以供复习、检测之用。其中,“识字表”是要求认识的字,个;“写字表”是要求会写的字,个;“词语表”以每课一组的形式呈现。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教材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与写字的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在编排上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
完整word打印版,请见百度文库:
码字不易,如有帮助,请予采纳。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美丽的小兴安岭》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晰的结构,向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因此本文深受师生的喜爱。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在小兴安岭春天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请同学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____”画出这些景物。(相机板书: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1)“抽出”是什么意思?(长出)那么课文为什么不用“长出”,而用“抽出”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学生思考、自由回答(只要是感受到树木发芽生长速度快,这样写更加生动形象)
(2)你从“淙淙”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溪水欢快的歌声,生可自由回答)
(3)教师:课文中的小鹿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看自己的影子的?(高兴)
(4)你从哪一个词语感受到呢?(欣赏)
二、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沿着作者的写作顺序,我们该走进夏天。(由学生答)
1、咱们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夏天。(学生)
2、一生读,其他同学思考:在夏天这个大花园里,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象?(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树木雾太阳野花)
(1)树木这样茂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那些词?(密密麻麻/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
(2)生读“早晨,……整个森林……”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3)生读“太阳出……草地上。”师: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宿舍的“舍”,读第4声,还有一个读____(让学生说“舍”第3声,组词等)。
师:这里把什么比着什么?(太阳金光比着利剑)
(4)生读“草地上盛开着……”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花儿正在比美)。
三、讲读第4-5自然段
师过渡: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夏天葱葱茏茏,秋天和冬天也各具特色呢,请同学们自读下面的自然段,划出描写秋天和冬天特点的句子,一会儿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好吗?
(1)师:这里为什么用“飞舞”而不用“飘落”呢?(“飘落”只表示树叶往下落的动态,“飞舞”则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生动形象)。
师:落叶飞舞让你联想到什么?(彩蝶纷飞)
(2)师:你知道吗,同一个“飞舞”在课文中还出现了呢?请读:“冬天……
师:从这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交流,师相机板书:雪花飞舞厚雪没膝)
四、总结全课,留下悬念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小兴安岭这个美丽的大花园,欣赏了这里一年四季的美景,那里的树木、积雪、小溪、小鹿,那里的白雾、太阳、草地、野花,以及那落叶、雪花飞舞的样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人们会说这是(指课题,生齐读--美丽的小兴安岭)那么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到小兴安岭中寻宝,在寻宝中领略小兴安岭的另一种美丽。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搜集小兴安岭的资料。
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侧、欣”等13个生字,读正确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葱葱笼笼、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迭词以及“抽、封、浸、献、刮”等动词;理解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初步学习“是……也是……”句式;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3.感受小兴安领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领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侧、欣”等13个生字,读正确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2)多媒体出示小兴安岭四季美丽的画面或挂图,教师引入课题:同学们,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极了。瞧!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想去旅游吗?
你们是明媚的春天去,还是金色的秋天去,是在树叶繁茂的夏天去,还是在白雪覆盖着群山的严冬去?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让我们一直随作者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件出示1)
二、诵读课文,探究初成。
1.学生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认读生字词。
(1)同桌互读,正音,评议。
(2)(课件出示3)多媒体出示文中词语。(词语中的生字标注音节。)
nǎodɑiyándǎnɡkùxīng
脑袋严实挡住宝库小兴安岭
shìxiàntánxiǎnruǎnɡuā
视线花坛显得松软刮过
cèrǔjiànshāoshècáilín
侧着乳白利剑树梢宿舍材来临
xīnjìnxī
欣赏浸在膝盖
(3)指名读,集体评议、正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侧材”,翘舌音“视软乳梢舍”,前鼻音“严线坛显软”,后鼻音“兴”。
另外,多音字“兴”,文中读“xīng”,组词“小兴安岭”,还有一个读音是“xìng”,组词是“高兴”。多音字“舍”,文中读“shè”,组词“宿舍”,还有一个读音是“shě”,组词是“舍得”。
(4)开火车读。
(5)齐读。
3.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学习小组思考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按什么顺序进行描写?每段写的是什么?
(1)学习小组讨论:课文按时间顺序(春夏秋冬)进行描写。
(2)讨论交流归纳自然段的段意。(课件出示4-9)并出示有关。
①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②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
③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
④小兴安岭秋天的美景。
⑤小兴安岭冬天的美景。
⑥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3)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部分(第1自然段):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三、识记生字,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10)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脑袋严实挡视线坛显材软刮库”。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1)形声字识字:脑袋挡线材
(2)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视:见+礻刮:舌+刂
坛:云+土字旁软:车+欠
(3)组词巩固:严实显现软和刮胡子
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3.师重点指导“线”。
“线”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边比“戈”多一横。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景象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领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播放课文范读录音。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简单地说说吗?
(学生简单交流:春姑娘来到了小兴安岭,给小兴安岭披上了绿装,溪水欢快地流淌,枝上的嫩芽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似乎想告诉人们春天到来的消息。夏天,小兴安岭树上的枝叶绿得逼你的眼,一片一片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的。花儿也像比美似的各自舒展着婀娜的身姿。秋天也不甘示弱,到处一片金黄,落叶跳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庆祝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冬赶着马车也来到小兴安岭,踏上松软的白雪,去寻找小动物朋友们的足迹。)
3.这节课,老师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几张小兴安岭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4.(课件出示12)多媒体配乐滚动播放小兴安岭四季,学生欣赏风景。教师随滚动的简单介绍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被小兴安岭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小兴安岭这么美,我们就继续到那儿去旅游。你准备在生机勃勃的春天去,还是在果实累累的秋天去?或是在夏天去欣赏枝叶繁茂,还是等到冬天欣赏白雪皑皑,结交那儿的小动物朋友?简单说说原因。
(二)作者在课文中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满足同学们想去旅行的愿望。
(三)你喜欢哪个季节就去读相对应的自然段。(学生自由读相应的课文,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找出欣赏或感兴趣的景物,并用喜欢的方式——朗读、绘画、表演、理解词语等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四)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全班交流:
1.春天: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如:(1)“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课件出示13)
“抽出”写出枝条快速有力地长出来,“嫩绿”反映出春天新生树叶的样子和颜色。(板书:抽出树枝)
通过有感情朗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树木的喜爱。
(2)“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课件出示14)
“汇”写出雪化成水的动态美。“淙淙”写出溪水流淌美妙的声音。
可以通过有感情朗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溪水的喜爱。
(3)“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课件出示15)
这段话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小鹿生活的快乐,也体现了春天的美好。
可以通过有感情朗读的形式表现小鹿的快乐生活。
(4)指名读,读出生机勃勃的景色,读出对春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喜欢这节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这段课文。(板书:生机勃勃)(课件出示16)小兴安岭春景图
2.夏天: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我们再来欣赏夏天的小兴安岭。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1)“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课件出示17)
“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挡”“遮”突出夏天小兴安岭树木繁茂的特点。(板书:葱葱茏茏万物生长)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课件出示18)
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被叶子封得严严实实的,雾不易散去,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这里的“浸”是“浸泡”的意思。你要是置身其中,就像置身于神秘的仙境中。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课件出示19)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穿过树梢的太阳光比做利剑。使内容形象生动。
(4)“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课件出示20)
写出了花的种类多,色彩艳丽,把开满鲜花的草地比作大花坛。
指导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5)指名读,读出对夏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喜欢这节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这段课文。(草木茂盛,野花盛开,白雾迷茫,阳光明媚,构成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夏景。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很注意突出季节特点。)
3.秋天:秋天是迷人的季节,秋天的小兴安岭哪些景物吸引了你呢?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1)秋天森林中的变化: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课件出示21)(板书:落叶飞舞)
指名读,男比赛读。读出这一切变化将小兴安岭装扮得更加美丽,读出对秋天小兴安岭的喜爱。
(2)在这美景之中人们有哪些收获: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材。(课件出示22)(有关图文)
指导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秋季果实累累,遍地是名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是多么令人惊喜!事实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到处都是宝。你还知道小兴安岭有哪些物产?(小兴安岭还是山野果、山野菜的丰产区。有松籽、平榛、山核桃、山梨、山葡萄……小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素有“红松故乡”之称。地下矿产丰富,以黄金为突出。盛产兴安岭落叶松、红松、云杉,还有珍贵毛皮兽。)(课件出示23)小兴安岭秋景图(板书:果实累累)
4.冬天:在这冰天雪地的冬天,会有什么吸引你的呢?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1)冬天,小兴安岭雪花纷飞。(板书:雪花纷飞)
(2)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增添了无穷情趣。(板书:动物过冬)
(3)学生自由朗读。(课件出示24)小兴安岭冬景图
(五)教师总结:这节课上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互相交流)
作者也从心中由地发出赞叹。引读后一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板书:大花园巨大宝库)
学生用“是……也是……”说句子
预设:我们的校园是个美丽的花园也是我们成长的乐园。
(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学习本课特点写景物的方法,观察校园内的景物四季的变化写一写。
篇三
教学要求: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搜集的资料,揭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地出示课件(政区图,红点闪烁显示小兴安岭的位置),帮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位置。
二、初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析文悟情。
1.利用写春、夏美景的段落,渗透学法:
(1)默读2~5自然段,想: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的景色美?划出有关的词句。
(2)按照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重点指导(次序不定)。
夏天(当学生谈到夏天时)
①出示夏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夏天的景色美,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学生自由感知,次序不定)
o野花
学生自由读写野花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导读出野花的美。
o树木
你从这句话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树木长得这么密,怎么样能把它读出来,自己练习读。指名读,请小老师给他评一评。指名读。
②观看展示夏天美景的视频。提问:看了视频,你想什么了?
春天(当学生谈到春天时)
①出示描写春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这个学生谈谈为什么认为春天的景色美。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重点指导:
o写小鹿的句子
自己读写小鹿的句子。你能读懂了吗?谁能加动作读一读?全体学生起立加动作读写小鹿的句子。
o比较句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把“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为什么?可以做动作体会体会。
②春天的这一段,老师也很喜欢,我想读读行吗?教师看着屏幕配乐读该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③指名配乐读该段。学生齐读,能背的站起来背。
2.总结学法,自主运用: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要求:
①看一看,4、5自然段描写了秋、冬季节的哪些景物;
②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用“_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
③抓住划“________”的词反复读句子,体会景色的美。
④读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2)学生自学。
(3)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要求:有不同意见的,一起讨论,看看哪种意见;在自学过程中读不懂的词句提出来,请小组内同学帮忙。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①这两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择机请喜欢野果、小动物的同学站起来读有关的句子,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
四、总结,深化认识。
1.学完课文,此时你想说什么?
2.带着赞美的感情齐读后一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继续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述:树多、景美
分述春夏秋冬
总结:花园宝库景色美丽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5篇
【 #教案# 导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张秋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主要写了一个孩子在一场秋风秋雨后见到落叶铺满水泥道时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课文文字清新自然,朗朗上口,能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另一番情趣。以下是 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美丽。说给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景色展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逼真。熨帖、平展,写出了梧桐叶的状态。那么,熨帖是什么意思?
4.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四、课堂总结
作者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
2.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教学设想】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2.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的会写字。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绿色)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叶吗?
2.出示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水泥道为什么铺满金色的巴掌?金色的巴掌是怎么回事?)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排列迟到规则凌乱亮晶晶湿漉漉闪闪发光"。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法国梧桐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法国梧桐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简单介绍法国梧桐: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花序头状,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尤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厂矿绿化颇为合适。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增、棕",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三、回顾总结。
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水泥道上铺满金色巴掌?金色巴掌是怎么回事?
2.把你见过的法国梧桐树叶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法国梧桐树叶的(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学生学习课文部分(第1自然段)
(1)说说自己眼中的秋风。
(2)说说自己了解的秋雨。
(3)课件出示描写秋风、秋雨的片段,欣赏阅读。
秋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树叶开始变黄了,风一吹,大片大片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满地都是干枯的叶子,走在上面,发出"嘎嘎"的声音。
秋天的雨水特别多,总是滴滴答答下不完,害得我哪也去不了。不过空气变得清新了,不再干燥了,雨一停,秋高气爽,很美丽。
2.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
(1)作者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①多么明朗的天空。
②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③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④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⑤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作者在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作者心情愉快。(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②作者非常喜欢雨后的水泥道。(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三、思考交流。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和同桌互相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观察细致,描写具体。)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把水泥道上的树叶比作一块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
(4)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句子生动、形象。)
四、课后延伸。
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要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能描述秋雨过后的早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秋雨过后大自然的美,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重难点: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体会秋雨过后地大自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
你们喜欢秋雨后的景色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秋雨后的美景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快速地朗读课文,圈画出要求会认的字。
2、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
3、师正着,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整体感知内容
1、带着生字在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你喜欢哪一部分?
2、师生交流初步的感觉。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原因。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生字。
2、交流写好每个生字的方法。
3、老师重点范写生字。
4、学生练习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5、给生字扩词。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6个生字,学写13个生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欣赏秋风秋雨的美景。
二、熟读课文
1、教师放录音读课文,学生跟读。
2、小组内朗读课文。
3、教师指名读课文。
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交流读后的感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哪些地方写得非常美呢?
6、如你走在那样的水泥道上,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三、感悟美景
1、出示课文插图。
2、看着插图找找课文中描写插图上内容的句子。
3、课件出示关键语句。
(1)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2)道路两旁的法国……叶子。
(3)水泥道像……路的尽头。
(4)每一片法国……水泥道上。
(5)我穿着……歌唱着……
4、有感情地朗读课件上地内容。
5、选择喜欢地句子多读几遍,说说喜欢的原因。
6、这些句子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你能仿写几句吗?
7、“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你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四、拓展延伸
你去上学的路上,看过哪些美景呢?试着写一段话,表达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4.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字,正确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3.习得方法,练笔拓展。
教学重点
1.会写13个字。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教学难点
尝试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流程
一、出示画面,积累语句
师: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我看到了平时从未发现的美丽景色。大家快来看啊!
画面一(出现潮湿的地面):你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二(出现梧桐树掉叶子的画面):你又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三(出现一条铺满梧桐树叶的小路):你会怎样描述这条路?
画面四(出现一双穿着雨靴的脚在落叶路上的画面):这双小脚会怎样走在这条路上?
二、入情入境,理解感悟
师:同学们,小作者仔细观察秋天的水泥路就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他还想象自己的雨靴就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多美啊,带着这样的想象,美美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理清脉络
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又读了一遍。你们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1.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若学生找不到,教师可直接指导。)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句尾用上省略号,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3.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句子更生动、形象。)
4.一个亮晶晶的水洼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量词的运用,让句子优美、清新。)
四、学习字词,认真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读一读。
2.为生字找词语朋友。(指名口头组词)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书写,如“铺”字右边的点不要漏写;“印”的笔是短撇;“规”左边的点不能写成捺。
5.学生书写生字。
五、丰富文本,完成练笔
1.出示课后的“阅读链接”。
2.学生自读,发现和课文在写法上的不同。
3.教师汪曾祺及《自报家门》这篇文章。
4.学生交流读后感。
5.出示学校周围的,学生想一想上学或放学路上自己看到了什么?
6.小组内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发现。
7.师:同学们,你能像课文或“阅读链接”那样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写下来吗?
8.学生练笔。
5.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理解、交流“明朗、凌乱”的意思。
3.品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
重点
1.会认6个生字。
2.品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
难点
理解、交流“明朗、凌乱”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展示落叶,感受课题
1.学生说说课前收集到的落叶形状。
2.重点展示梧桐树的叶子,说说梧桐树叶的形状。
3.大家说得真好,比一比,看看梧桐叶子像不像我们的手掌。这些手掌铺在一条水泥路上,这就是……
4.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5.学生齐读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理清课文内容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有没有觉得这条水泥道如在眼前呢。请同学们也来读一读课文,读不顺的地方画上记号,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不容易读通顺的地方相互帮助,多读几遍。
4.检查要求会认的生字,注意“凌、增、棕”是后鼻音。
5.学生画出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的词语。
6.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感受秋天
1.品读第1~4自然段。
(1)师范读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师:你们知道“明朗”的意思吗?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想一想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是什么,还可以根据句子的意境来想词语的意思。
(2)学生朗读时出示句子: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师: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喜欢哪个词语?
2.品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并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①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师: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板书:闪闪发光(印着落叶图案)的地毯
师:读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
②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师:想一想,说说“熨帖”是什么意思。落叶是怎样地铺在水泥道上的?为什么会这样熨帖地粘着呢?
③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师:“凌乱”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可以联系上文的“并不规则”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④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师:这句话里面哪些词让你印象深刻?
(3)指导朗读。
师:多美的水泥道呀,你会怎样朗读呢?先自己读一读,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告诉大家。
3.品读第9~11自然段。
(1)听老师读,想一想,小作者经过水泥道时走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2)学生相互交流。(从“很慢很慢”可以看出小作者经过水泥道时走得非常慢。)
(3)师:小作者为什么会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很美呢?(学生明白:仔细观察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美。)
四、阅读课文,摘抄句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让学生摘抄本课喜欢的句子到自己的积累本上,教师提醒学生抄写句子的格式。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 #教案# 导语】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法体验。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感悟。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完成课后的习题
2.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谁能把《赠刘景文》这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这首诗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秋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
3、介绍诗的作者:杜牧,是我国唐代的诗人。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古诗,画出生字。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于、径、斜、枫
3、说说记字方法:
于:同“干”比较。
枫:用旧字“风”带出“枫”。
4、描红、临写。
5、再读古诗。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1)自学:
借助注解或工具书弄懂诗意。
(2)小组交流。
(3)集体汇报交流。
3、品析诗句,深入体会感情:
(1)读诗,从那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根据诗句发表自己的见解)
(2)看图想象: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不禁停车观看,发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如果你就是诗人,此时你会想到什么?
(3)诵读诗句,进入意境:
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齐读。
指导背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师生齐背。
四、拓展活动
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残、犹、傲、君、橙、橘”,指导书写“赠”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理解古诗大意。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理解古诗大意。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一、诗歌导入,揭示诗题。
1.背诵《山行》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2.板书诗题《赠刘景文》。
3.指导书写“赠”。
(1)学生观察“赠”。
(2)自由说说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仿写(强调写字姿势)。
(5)展示、评价。
4.指导理解题。
5.了解诗人(简单了解)。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读好节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荷尽,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橙。
3、检查生字:(小老师带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送进句子自由读一读。注意读通句子(指名读,师范读,男女生读,齐读,)。
5、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诗歌诗歌,诗中一定藏着动听的歌。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出节奏。
6、师范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对读、叠读),男女生合读(对读、叠读)、齐读。
三、再读诗歌,想象画面,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诗中不歌,诗中还有画呢。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边读边圈出诗中描写的秋天景物(不动笔墨不读书)。
2、汇报交流。
3、相机板书。
4、用所圈的词语理解诗句。
(1)看到“荷”你想到了什么?深秋的“荷”在诗人眼里又是怎样的呢(指导看插图,副板书:看插图)?理解“擎雨盖”(副板书:借助注释)
看到这样的景诗人会发出怎样的感叹?请你用上一个感叹词。(板书:唉!),带上这个感叹词读:唉!荷尽已无擎雨盖(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根据所圈的“菊残”“傲霜枝”你看到、想到怎样的画面?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副板书:联系生活),诗人看到这样的景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提醒学生诗人虽看到荷已尽,而菊还“傲霜枝”此时诗人的心情会怎样(好一点),诗人会发出“咦!”(板书:咦!)
5、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句,诗人看到这些景会对刘景文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当你看到眼前一片果园,你会情不自禁的发出(哇!)赞叹声。指导学生带着感叹词“哇!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
6、指导学生带着感叹词读整首诗,体会诗情、读出韵味。
7、小结:你看、一首诗不光是具有它独特的语言美,画面美,还藏着的情感在里面。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补充创作背景)
8、补充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于公元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当时苏轼在杭州见到刘景文时,刘景文已经58岁了,当时经好友苏轼极力向朝廷举荐,刘景文才得到小小的官职,面对刘景文的消极情绪,苏轼做此诗鼓励好友。
9、齐读故事,领悟诗情。
10、填空式的背诵
四、拓展诗歌
刘禹锡《秋词》
五、布置作业:
1、试着默写《赠刘景文》
2、请在理解本诗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4.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三首,板书课题,要求:学生抬起右手,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师对“首”作强调,下面是“自”不是“白”。
2、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上我们在识字一学过的成语来形容这些美丽的景色。(生回答:层林尽染,山河壮美……)不光我们现代人喜欢秋天,赞美秋天,在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苏轼他也写了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送给他的刘景文。题目叫:赠刘景文(板书)齐读。大家想读读吗?快快打开语文书。
二、初读古诗
1、生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生自由读。)
2、同桌互相读古诗,互相纠正。(生互读。)
3、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说说自己读懂了词语或者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交流字词理解,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识字
1、出示本课10个生字,带拼音。生自由练读,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朋友,读完以后,有哪些字比较难读,你在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读错了,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生自由读,全班交流,师做重点指导,必要时领读。)
2、组词、读准字音:(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刘景文菊花残枝君子橙色橘子(齐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练读词语。
4、保留生字,抽读。
5、这些生字大家都读的非常准确,相信大家也有自己能很快的记着这些生字,你把哪个字记的牢?在小组里跟同伴说说。(小组合作记着生字。)然后全班交流。
6、齐读生字。(师檫掉生字)这些生字现在跑到古诗里去了,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四、学习古诗
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听听老师哪里读的美。(师有感情的范读,以夸张的节奏、韵律来感染学生。)生评价老师。师:“大家想不想学学老师,把古诗读的有感情?”生齐读,抽读,(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师作评。)模仿读。
2、师作意境的渲染:
请同学们把书合上,师在黑板上一边进行简笔画──焉而低垂的`荷叶、枯萎的菊枝、黄澄澄的橙子、绿油油的橘子,一边用赞美的语言描述这美丽的景色。
运用图画的直观效果,想像古诗的画面,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
3、面对这么美的景色,同学想怎么表达?那就快快读读古诗吧,边读边看看黑板上的画。(师放古典的轻音乐。)
4、多种形式的朗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配乐读。)
5、诵读:
⑴看着黑板,边看图画,边跟老师一起背诵。
⑵生自由练背。
⑶比赛背诵,看谁背既准确又有感情。
五、写字
1、小黑板出示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6个生字。(生自由认读,抽读,老师带词语教读。)
2、我们看到一个生字能不能马上就动笔写?对,要先观察。观察什么呢?(观察它是什么结构,观察它的重要的笔画,观察发生变化的笔画……)那就请大家仔细观察吧,呆会儿看谁观察的仔细,提醒大家的。(生观察生字,并全班交流。)
3、师范写生字。(边写边指导。)
5.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出示秋天的,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导入新课。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从题目入手,学生理解诗题,这是学习古诗的步,也能更好地过渡到古诗内容的教学。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师: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
“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边画,培养学生带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画的习惯。
4.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读懂的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解释词语。)
(理解“促织”时,出示,了解蟋蟀。)
初读课文,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检查其学习情况,通过注释、看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并更形象地理解词语。
6.学习生字(促、深)
(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课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2)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
(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指名读生字,男女对读。
(5)(出示生词)生字记好了,请你们同桌互相读一读生词。
(6)开小火车读,齐读。
7.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课件出示全诗)
8.师:现在让我们先听一听录音朗读。
9.同学们听得真认真!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10.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通过学习生字词,以落实“双基”的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识字的能力。古代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鼓励学生多读,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矗
(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6)我们班有新莞人的孩子,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道滘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父亲、树林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父子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体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3.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一生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及作者的护鸟心愿,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懂得保护大自然。
【教学课时】2课时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黎明”“幽深”“潮湿”“羽翎”“惊愕”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河是鱼儿的家,蓝天是白云的家,草丛是小昆虫的家,学校是学生们的家,你们知道小鸟的家在哪里吗?(树林)
(课件出示2)树林和鸟的,鸟鸣配音。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起了哪些词语或诗句。
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学生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
3.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课件出示1)课题:父亲、树林和鸟。学生齐读课题。(板书:父亲、树林和鸟)
4.读了课题,你想说点儿什么?(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你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是你大胆的猜疑。)
5.试着将课题中“、”换成恰当的词语,将课题连成一句话,再读一读。(父亲一生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课件出示3)
cháowùménɡbízǒnɡdǒulùshīxī
朝雾蒙鼻总抖露湿吸
lièchìbǎnɡzhònglínínɡchànɡshùn
猎翅膀重黎凝畅瞬
自由读,开火车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总”,翘舌音“朝、湿、翅、畅、瞬、重”,前鼻音“瞬”,后鼻音“蒙、膀、凝”等。
2.教师指导“黎、凝、畅、瞬、猎”的识记,继续巩固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3.词语练习:
(1)学生运用形声字“雾、抖、膀、翅”等扩词。
(2)教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3)仿说词语:雾蒙蒙、热腾腾、茫茫、喃喃
4.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5.说说自身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了些什么,提出自身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7.师生一起归纳小结,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明确下一步的目标。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遍时,要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读第二遍时,要用心感受,看看有什么新发现。自读后,教师检查同学字词学习情况,并让同学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读文后的感受。
2.抽生指明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4)(父亲一生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5:生字田字格课件)
朝雾蒙鼻总抖露湿吸猎翅膀重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抖、湿、猎、膀”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朝”,左右结构,左右等宽。“雾、蒙、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鼻”,上中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要注意“自”和“田”的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雾”和“蒙”上下结构也要注意不要写得太长,各部分写扁一些。
“翅”,半包围结构,“支”的后一笔写长一些。
写一写: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生字组词。
黎()幽()瞬()凝()
腾()翅()猎()朝()
二、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突然()站定()幽深()
生怕()舒畅()惊愕()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黎明()仔细()轻声()
浓浓()快活()潮湿()
参:
一、黎明幽深瞬间凝固奔腾翅膀猎人朝向
二、忽然站立幽静害怕舒服惊讶
三、黄昏粗略高声淡淡郁闷干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知春天刚来到时景物的变化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体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听写课文生词。
2.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样的句子是总写,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总的内容分别告诉我们的。)
二、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1.自读课文,思考从哪儿看出父亲知鸟爱鸟?用“”画出父亲说的话
2.自己练习读。
3.你从父亲说的哪一句话中能体会到父亲知鸟爱鸟?
4.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5.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相信孩子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这篇课文有些了解。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你能在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默读时做到用眼看,用脑思考,用手勾画)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7)父亲一生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3)指导朗读:既然父亲一辈子都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那你能读出他那种喜欢吗?(生自由朗读)。
(4)齐读课文自然段。
三、细读探究,体会情感。
(一)谈话过渡:父亲这么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那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父亲喜欢鸟的句子,快速读读第二到二十三自然段,找找父亲喜欢树林和鸟的句子,勾一勾,读一读,比一比。(生找,读并汇报。)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二)师:父亲是怎样望鸟的?自由地读读课文第3~9自然段,找找描写父亲望的语句?再读一读。
1.理解句子:(课件出示8)
A.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这是一个怎样的树林?(幽深、雾蒙蒙的树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树林很大,枝叶繁茂,早晨树林里雾很大,很潮湿。)
作为一位喜欢树林的人,通过什么方式,观察树林有没有鸟的?(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B.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课件出示9)
(1)师生交流:读了这个句子你觉得父亲是怎么望的?(凝神静气)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理解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可以做做动作,还可以找找它的近义词……)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使精神凝聚,使心气平和。)谁来像父亲一样望一望?(抽生表演)从父亲的神态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带着自己的体会大声朗读。(生读师评)(抽多名学生读读)
(3)父亲在凝神静气地望时,我在干什么?(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我”为什么茫茫然地望着父亲?(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父亲望到什么?(没有风,叶子在动)而我呢,看到这一切了吗?(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板书:看叶知鸟)
2.谈话过渡:父亲只是望了望吗?(闻)
(三)那父亲又闻到了什么?是怎样闻的?快快读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找找吧!(生回答,全班交流,师板书:闻到鸟味)
1.文中哪句话能让你了解到小鸟有气味?(课件出示10)(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1)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并造句: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2)指导朗读:读了这句话,哪个词语给你的感受深?(舒畅)“舒畅”是什么意思?(心情宽舒欢畅)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小鸟的心情宽舒欢畅)怎样读好这句话?(读出小鸟的欢快舒畅)
(3)学生自由朗读。
(4)交流谁用“舒畅”来说一句话。
2.指导朗读句子:多么美好的黎明、多么快活的小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们的快活吧!——齐读第10~13自然段。
(四)谈话过渡:看来,父亲对于鸟来说真是个有心人,而喜欢树林和鸟的父亲对鸟的了解仅止于气味吗?默读课文第十四至十九自然段,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用读句子——读词语的方法找一找)
1.学生汇报学习结果,随机指导朗读。
2.(课件出示11)“这是树林和鸟快活的时刻。”父亲说。“树林和鸟快活的时刻”是什么时刻?(黎明时)鸟儿们在做什么?(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chàng)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鸟儿们要做什么?(鸟要准备唱歌了。)(板书:知鸟快活)
(五)指名朗读第十四至十九自然段。
1.谈话过渡:“鸟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容易被猎人打中。”(指导指导朗读句子,体会“快活”,并用“快活”来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12):“鸟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容易被猎人打中。”
①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生答,知道快乐与危险并存)(板书:怕其受害)
②为什么这时小鸟容易被猎人打中呢?(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2.是啊!父亲不仅知道鸟儿什么时候唱歌,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快活、危险,父亲真了不起啊!这一切都源自于——读段中心句(课件出示13)(父亲一生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1)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此时,我的心情如何?(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2)齐读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感到高兴?(师:此时我有什么样的愿望?)
(3)是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齐读段,即全文中心句:父亲一生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三、总结全文,学习方法。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了解写作方法。
(1)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父亲喜欢鸟的?(师结合板书学生归纳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是先写什么,在通过哪些方面来写父亲的爱鸟。(板书:看叶知鸟,闻鸟有味知其快活怕其受害)
3.谈收获。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小结:鸟儿们常常欢歌笑语,喜欢自由飞翔,它们也有自己的欢喜忧愁,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关爱鸟儿,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
(3)难道我仅仅高兴父亲一个人不是猎人吗?我心里还有更大的愿望,希望我身边所有的动物都不要受到伤害,自然和人类能友好相处,和谐相处。
篇二
教学要求: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3.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课文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本课教学课件。
2.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时
一、激趣引情。
1.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朝阳小学是孩子们的家,那孩子们,小鸟的家在哪里呢?(课件展示:小河、蓝天、草丛、校园等)
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
请你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板书课题)
3.和你们一样,我们今天也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能和它们做吗?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重点指导:黎、喃、腾、喙、翎、瞬。齐读;开火车读。
②看来大家已经和汉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抽生指明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老师相机进行字音指导,然后齐读课文。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自由朗读、勾画、标注。读通顺、正确。
4.交流朗读,评议。
5.结合同学老师的发言,纠正读音。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要求会写字的识记。
小结:大家真能干,虽然咱们汉字中有不少的同音字、形近字,但只要你根据部首想字义,自然能把这些调皮的汉字娃娃分清楚了。
3.词语练习: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学生书写生字,师提示:注意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合理安排书写。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课文生词。
2.孩子们,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这样的句子是总写,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总的内容分别告诉我们的。
二、品读欣赏。
(一)学生自己读。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能够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批注:为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父亲看到叶子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这个可以说明什么?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2)“还有鸟味”。
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出示:鸟儿群居睡觉的。
③请孩子们注意,我们上学期学习了引号的使用方法,知道引用别人的发言需要用引号,今天,你看这几个自然段,发现什么没有?
④听老师朗读父亲的话,看又能够体会到什么。
⑤我们自己也来读读吧。
(3)“这是树林和鸟快活的时刻”。
“快活”这个词语,用换词语的方法,可以怎样换?为什么父亲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对之后的一句话的理解是怎样?
(4)“鸟快活的时候--也容易被猎人打中”。
你怎样理解“一瞬间”,生活中什么事情发生在“一瞬间”,来练习说话。你又读懂了什么?
(二)讨论升华。
你对课文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讨论吧!
提示:如果父亲是猎人,又可能怎样呢?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课后的第三题处。
三、拓展延伸。
1.课题为“父亲、树林和鸟”,我们还可以怎样定课题?在此之后补充几个字,就可以总结出我们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了,你体会到的是什么?
2.你还搜集到哪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
父亲对我的谈话不仅是在对我说,更是对树林和鸟的谈话,是人和大自然的真情告白,是父亲对大自然深深的爱。
四、作业。
1.写词语。
2.摘抄佳词佳句。
3.用给出的词语造句:一瞬间、舒畅
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
看叶知鸟
闻鸟有味
知其快活
怕其受害父亲深爱大自然
篇三
教学目标
复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生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并用“舒畅”、“快活”造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一生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我”的心情变化: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教育学生懂得爱鸟、保护大自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质疑课题。
读了题目,爱动脑筋的孩子脑子里必定会闪过一些疑问。(学生说)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见一见昨天认识的生字朋友)
3、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你能在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汇报:父亲一生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板书)
指名读句子,体会“一生喜欢”。
师:读了这句话,爱动脑筋的孩子此时又会产生疑问了,请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感悟。
到底这树林和唱歌的鸟凭什么魅力而成为父亲一生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树林里的鸟吧。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个段落描写了树林的鸟?(提示:默读时动眼、动脑、动手画。)
2、学生汇报,指导学习第十自然段。
师:谁能把这一段话读正确、通顺、流利?(指多名学生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了解到鸟的什么特点?(鸟有气味)
师:哪句话能让你了解到小鸟有气味?
随机指导朗读句子“每一只鸟才张开……呼吸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给你的感受深?
随机指导理解“舒畅”一词:你用什么办法理解这个词?
小结:查字典、换近义词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指导朗读句子,读出鸟儿的欢快舒畅,可以加上动作读。
师:谁能用“舒畅”来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句子:多么美好的黎明、多么快活的小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们的快活吧――齐读一至四句。
4、这是鸟特有的气味,非一般人所能闻到,那如何才能闻到?读第十段后一句,用刚才的办法,把这个句子读成一个或者两个词语,也就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结合学生的汇报,随机指导理解:你怎么理解“用心”一词?(换近义词:专心,认真。)我们平常闻气味都是用鼻子闻,可父亲却说要用心闻,那么,怎样闻才是“用心地闻”呢?你能联系前文,找到文中的的话来解释吗?
5、默读课文第二至第九段,思考前面的问题。
6、学生汇报,随机指导理解“用心地闻”。
“突然,父亲站住了……闻了又闻?(从“上上下下、望了又望”体会父亲仔细看、用心闻。)
“我茫然地望着……兀立的父亲。”指导朗读,体会父亲静静地用心地闻、仔细地观察。
随机指导理解:茫然、凝神静气。(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再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了父亲是()地站在那。
7、一旁茫然的我,这时心里想什么?(哪有鸟?父亲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鸟?)请位父亲来回答。
8、指导读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用心爱护鸟的感情以及父亲对鸟的熟悉。
9、父亲这么仔细观察、用心地闻鸟味,再次读文段,读到父亲的心里去,看看你还能体会到什么。(爱鸟――读段)
10、看来,父亲对于鸟来说真是个有心人,而喜欢树林和鸟的父亲对鸟的了解仅止于气味吗?――
11、默读课文第十一至十六自然段,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用读句子-读词语的方法找一找)
12、学生汇报学习结果,随机结合课件指导朗读。
“这是树林和鸟快活的时……”想知道树林和鸟快活的时刻是什么样的吗?――看课件。
理解“群鸟齐鸣”,指导朗读第十一段。
“鸟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指导指导朗读句子,体会“快活”,并用“快活”来说一句话。)
鸟儿歌唱着要飞上天空时,心里想的是什么?可是却不知它面临的危险――
“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所以,容易被猎人打中。
看,父亲知道鸟儿什么时候唱歌,也了解鸟儿快活与危险的时刻,父亲真了不起啊!这一切都源自于――读段中心句。
13、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此时,我的心情如何?
14、齐读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我心情为什么“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15、小结:是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齐读段,即全文中心句)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令你感动的是什么?(再次体会父亲对鸟的了解与喜爱。)
2、将题目的顿号换成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读一读。(爱)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写作方面:先概括再具体的表达方法。
内容感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鸟儿们常常欢歌笑语,喜欢自由飞翔,它们也有自己的欢喜忧愁,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关爱鸟儿,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拓展。
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爱鸟)
看鸟动
闻鸟味
听鸟歌
知快活与危险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咱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水泥道的美,后动情地赞赏水泥道的美。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导入新课。
1.出示:法国梧桐树(课件出示2)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法国梧桐树。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课件出示3)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可达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花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3.谈话导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
(2)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
预设: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树叶从梧桐树上纷纷落下。
二、学习生字、认读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字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生字)
pūníjīnɡjǐnyuànyìnpáilièɡuīzéluànzōngchí
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指名领读,正音。
“则”是平舌音,“迟”是翘舌音。
“紧、院、乱”是前鼻音,“晶”是后鼻音。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5:词语)
wāyìnlínɡzēnɡzōnɡxuē
水洼印着凌乱增添棕红色雨靴
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
3.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5.(课件出示6)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交流一下。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预设:我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因为上一个自然段有句话“天开始放晴了”。
预设:“熨帖”就是紧贴的意思。我是通过查字典查到的。
预设:“凌乱”就是“杂乱无条理”的意思,我是通过上文的“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课件出示7)
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段(第1自然段):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第二段(第2至9自然段):“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三段(第10至11自然段):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3.熟读课文。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8)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铺、泥、院、列、棕、迟。如“铺”,“钅”是形旁表义,表示这个字和金属有关,“甫”是声旁,表音。
(2)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排:扌+非规:见+夫则:贝+刂
(3)组词巩固:如“铺满水泥泥塘水晶院墙规则排列凌乱棕红色迟到”
3.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1)学生观察生字田字格课件,弄清生字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并交流:
“铺、泥、院、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印列规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迟”半包围结构,“尺”的后一捺变成点。
师重点指导“规、印、泥”。
“规”左右结构,左边的“夫”的捺变成了点,右边是“见”,不是“贝”。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
“印”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单耳旁,不是双耳。
“泥”左右结构,第七笔是撇,后一笔是竖弯钩。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
指导。
五.反馈检查,比赛认读。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
的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3.同位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设计意图: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介绍,通过课题质疑,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0)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很美)
3.(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自然段。
1.指名读,评读。
2.(课件出示11)秋风秋雨图,让学生谈感受。(板书: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预设一:当我看见这些无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风吹落在地,心里头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因为它美,瞬间会让我感到,这里才是世界上美的地方,秋天的叶子会跟着秋风伴舞,它随风,轻轻的落下。落下。只到地上铺成一个金黄的“地毯”,在秋风之下,我也会跟着它奔跑。
预设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指导带有美好的感情读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谈话过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第二至九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课件出示12)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板书: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4)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
读读第二至九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2.学习后两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板书:水泥道真美)
带有赞叹地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读文,阅读链接。
1.(课件出示13)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3.互相交流,说说“我”的上学路是怎样的?(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我”有什么感受?(百看不厌)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导入课文,诠释课题,感受水泥道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篇二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5.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6.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重要,也是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多的讲解分析,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说教学程序】
一、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出示法国梧桐树,鼓励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法国梧桐树的资料。交流谈话导入课题,鼓励学生看课题进行质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并学生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这样,一方面注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在学生产生了读书兴趣、探究后,让学生自读全文,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4.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指导朗读,深入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自然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2.读第二部分,了解作者的发现,感受作者的情感。
(1)自由读第第二至九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有了新发现后,“我”有什么变化?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教师小结: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篇三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我,现为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青灵灵)的树叶
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发现)(用比喻手法描写)(赞赏)
水泥道上布满落叶水泥道——地毯
落叶——小巴掌
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首先通过问学生在上学路上有什么发现,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通过PPT课件感受上学路泥道的美。把学生带入课文中,让学生在读中抓住重点句子:“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感受水泥道的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发现美的乐趣和美带给人的快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