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下列关于住宅日照标准规定中,不正确是( )。

根据各种管线的介质1、采光、特点和不同的要求,合理安排各种管线敷设顺序。地下管线宜敷设在车行道以外地段,特殊困难情况应采取加固措施,方可在车行道下布置检修较少的给水管或排水管。

【】:D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2016年修订版)第5.0.2条规定,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为基础,并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其他要求确定。针对我国Ⅰ~Ⅶ类建筑气候区,分为大城市及中小城市,提出了住宅不同居住区住宅建筑和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确定。日照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标准,在原有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对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1h标准。住宅侧面间距,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城市规划师相关知识辅导:居住区设计基础理论

参考资料:

一、居住区的规划布局

8.2.4应选择高大庇荫落叶乔木形成林荫停车场。

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6.7.1绿地内可布置游步道和小型铺装场地,铺装面积一般控制在20%以内。其位置必须距离住宅建筑的前窗8 m~10 m以外。

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

3.合理组织、车流,有利安全;

4.布置合理,空间丰富,环境美,体现地方特色。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

1).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

2).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

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4).注重景观与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停等小建筑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

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指标应按有关规范规定确定。

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居住区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规划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二、建筑基地

也可以称为建筑用地。它是有关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划定为建筑使用的土地。建筑基地应给定四周范围尺寸或坐标。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

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电、剧场、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应考虑人员疏散的安全和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

三、住宅容积率

是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或以住宅建筑总面积与住宅用地的比值表示。

建筑容积率是建筑规划设计中一项重要指标。它可以控制建筑基地内建筑的规模和高度,以便留出一定的空地作为绿化交通广场用地,也可以控制建筑物的层数以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当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对需要建设的基地应提出建筑容积率指标。

四、建筑红线

建筑红线由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组成。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基地与道路邻近一侧,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建造。

1.在人行道地面上空:

1)、2米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大于0.4米;

2)、2.50米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米,并不应大于3米;

3)、3.50米以上允许突出阳台,凸形封窗、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米;

4)、5米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米,并不大于3米。

2.在无人行道的道路上空:

1)、2.50米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米;

2)、5米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米。

按着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和专用符号把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物通过测量绘制而成的图形,是规划和总平面设计的一项重要资料依据。地形图上的比例尺是地面上一段长度与图上相应一段长度之比。

例如地形图比例尺是1:1000,就是地面上1000米的长度反映在图上的长度是1米。根据不同用途的需要,地形图的比例可以不同。地理位置地形图比例尺为1:00或1:50000;区域位置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0或1:10000,等高线间距为1~5米;厂址地形团比例尺为1:500,1:1000或1:2000,等高线间距为0.25~1米,厂外工程地形图,厂外、道路、供水排水管线、热力管线,输电线路,原料成品输送廊道等带状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1:2000。

地形图上的方向用指北针表示,在指北针箭头处注上“北”或“N”字。一般情况下地形图的上部为北向,下部为南向,即称上北下南。

六、风玫瑰图

根据某一地区气象台观测的风气象资料,绘制出的图形称风玫瑰图。

分为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两种,一般多用风向玫瑰图。

风向玫瑰图表示风向和风向的频率。

风向频率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风向出现的次数占所有观察次数的百分比。根据各方向风的出现频率,以相应的比例长度,按风向中心吹,描在用8个或16个方位所表示的图上,然后将各相邻方向的端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绘成一个形式宛如玫瑰的闭合折线,就是风玫瑰图。

图中线段最长者即为当地主导风向。建筑物的位置朝向和当地主导风向有密切关系。如把清洁的建筑物布置在主导风向的向;把污染建筑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以免受污染建筑散发的有害物的影响。

风玫瑰图是一个地区,特别是平原地区风的一般情况但由于地形、地物的不同,它对风气候起到直接的影响。由于地形、地面情况往往会引起局部气流的变化,使风向、风速改变,因此在进行建筑总平面设计时,要充分注意到地方小气候的变化,在设计中善于利用地形、地势,综合考虑对建筑的布置。

七、建筑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应有必要的说明和设计图纸。说明的内容主要应阐述总平面布置的依据、原则、功能分区、交通组织、街景空间组织、环境美化设计、建筑小品和绿化布置等。

总平面设计图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地形和地物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场地施工坐标网、坐标值;场地四周测量坐标和施工坐标。

2.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表示)的位置,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的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名称(或编号)、层数、室内设计标高。

3.拆废旧建筑的范围边界,相邻建筑物的名称和层数。

4.道路、和排水沟的主要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

5.绿化及美化设施布置。

6.风玫瑰,指北针。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工程量表。

8.说明栏内:尺寸单位、比例、测绘单位、日期、高程系统名称、场地施工坐标网与测量坐标网的关系、补充图例及其它必要的说明等。

八、竖向布置

根据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结合用地地形特点和施工技术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标高,做到充分利用地形,少挖填土石方,使设计经济合理,这就是竖向布置设计的主要工作。

竖向布置的目的是改造和利用地形,使确定的设计标高和设计地面能满足建筑物、构筑物之间和场地内外交通运输合理要求,保证地面水有组织的排除,并力争土石方工程量最小。

竖向设计应说明设计依据,如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标高、工艺要求、运输、地形、排水、供水位等情况以及土石方平衡、取土或弃土地点、场地、平整方法等。还应说明竖向布置方式(平坡式或台阶式),地表水排除方式(明沟或暗沟系统)等。如采用明沟系统,还应阐述其排放地点的地形、高程等情况。

竖向布置图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场地施工坐标图、坐标值。

2.建筑物、构筑物名称(或编号)、室内外设计标高。

3.场地外围的道路、、河渠或地面的关键标高。

4.道路、、排水沟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和终点等设计标高。

5.用坡向箭头表示地面坡向。6.指北针。7.说明栏内:尺寸单位、比例、高层系统名称等。

九、管线综合

在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同时,根据有关规范和规定,综合解决各专业工程技术管线布置及其相互间的矛盾,从全面出发,使各种管线布置合理、经济,将各种管线统一布置在管线综合平面图上。

地下管线应避免将饮用水管与生活、生产污水排水管或含碱腐蚀、有毒物料管线共沟敷设,如并列敷设应保证一定的安全间距。尽可能将性质类似、埋深接近的管线排列在一起。

地下管线发生交叉时,应符合下列条件要求:

1.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煤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2.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电信管线、热力管、小于10kv电力电缆、大于10kv电力电缆、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地下管道均可以敷设在绿化地带内,但不宜在乔木下。管线敷设发生矛盾时应本着临时性管道让性管道;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可以弯曲的让不可弯曲或难弯曲的;新设计的让原有的;有压力的让自流的;施工量小的让施工量大的原则进行处理。

十、建筑模数

建筑物及其构配件(或组合件)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并作为尺寸协调中的增值单位,称为建筑模数单位。在建筑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其数值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均以此为基本模数。

基本模数的整数值称为扩大模数。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称为分模数。模数是一种度量单位,这个度量单位的数值扩展成一个系列就构成了模数系列。

模数系列可由基本模数M的倍数得出。模数系列在建筑工业化生产中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借助于它才可能分割某些部件或半成品不剩零头,并把它们的尺寸准确地送进机器中去。模数可以作为建筑设计依据的度量,它决定每个建筑构件的尺寸,它决定体系中和建筑物本身内建筑构件的位置。

模数在建筑设计上表现是模数化网格。网格的尺寸单位是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在建筑设计中,每个建筑构件都应与网格线建立一定的关系,一般常以建筑构件的中心线、偏中线或边线位于网格线上。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建筑构件如承重墙、柱、梁、门窗洞口都应符合模数化的要求,严格遵守模数协调规则,以利于建筑构配件的工业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

十一、定位轴线

除定位轴线以外的网格线均称为定位线,它用于确定模数化构件尺寸。

十二、体型系数

建筑物外露部分所有面的面积总和(F↓0),除以该建筑物的体积(V↓0),所得的数值称为建筑的体型系数。为了减少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临空面的面积大而造成的热能损失,节能建筑标准中对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做出限定,限定不同地区的住宅体型系数应在限定值以内。建筑的耗能量随着体型系数加大而增加,体型系数小,建筑物耗能效果好。

为了减少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在设计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点:

1.建筑平面布局紧凑,减少外墙凸凹变化,即减少外墙面的长度。

2.加大建筑物的栋深。

3.加大建筑物的层数。

4.加大建筑物的体量。

十三、住宅使用面积

住宅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住宅套内使用面积等于套内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之和;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等于各功能使用空间墙体内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2.跃层住宅中的套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使用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

3.烟囱、通风道、管井等均不计入使用面积;

4.室内使用面积按结构墙体表面尺寸计算,有复合保温层,按复合保温层表面尺寸计算;

5.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顶板下表面与楼面的净高低于1.20米的空间不计算使用面积;净高在1.20~2.10米的空间按1/2计算使用面积;净高超过2.10米的空间全部计入使用面积;

6.坡屋顶内的使用面积应单独计算,不得列入标准层使用面积和标准层建筑面积中,需计算建筑总面积时,利用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反求。阳台面积应按结构底板投影净面积单独计算,不计入每套使用面积或建筑面积内。

使用面积系数一般作为住宅建筑设计的一项技术经济指标,它等于总套内使用面积(平方米)被总建筑面积(平方米)除,再乘以,用百分数表示。

使用面积系数愈大,标志建筑的公共交通及结构面积越小,也就说明建筑的使用面积大,建筑 的经济性好。由于建筑的类型不同,建筑方案、建筑层数不同,其使用面积系数也不一样 。建筑的结构及墙体材料不同,也会影响建筑的使用面积多少,在评价建筑的经济指标时,也不能单纯看使用面积系数大小而决定其是否经济,应根据建筑方案的具体情况,全面考虑衡量建筑的经济性。

十五、平均每套面宽

住宅建筑单元长度除以单元内服务的户数所得的值称为平均每套面宽。平均每套面宽是住宅建筑技术经济指标内容之一。在建筑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平均,每套面宽愈小,其栋深就愈大。、

栋深加大对于节约建筑用地和建筑节能都有利。为了减少建筑面宽,一般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可采取三进深、四进深平面布置,使栋深加大。还有的住宅设计采取内天井、内楼梯等形式加大建筑栋深,减少建筑面宽。采用平均每套面宽这一指标进行住宅设计方案评价时,相比较的方案应具有基本相同的套型和建筑面积才能具有可比性。否则不具有可比性。

平均每套良好朝向卧室、起居室面积住宅每套中卧室和起居室良好朝向的面积是住宅建筑建筑经济技术评价中项目之一。

它是衡量住宅冬季获取日照的房间面积的多少而确定住宅居住质量的一项指标。房间日照多,阳光充足,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有利。所谓良好朝向一般指南向偏东、偏西15°。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以偏南向为朝向,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情况不同,可能对良好朝向的理解有些异。各地可以根据地区情况,确定良好朝向的位置。

十六、套型

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

普通住宅套型分为一至四类,其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不宜小于以下的规定:

一类住宅,居住空间2个,使用面积34平方米;

二类住宅,居住空间3个,使用面积45平方米;

三类住宅,居住空间3个,使用面积56平方米;

四类住宅,居住空间4个,使用面积68平方米。

上述使用面积均未包括阳台面积。套内空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卧室与起居室。

1)、卧室之间不应穿越,卧室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双人卧室为10平方米;单人卧室为6平方米;兼起居的卧室为12平方米。

2)、起居室(厅)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平方米。

3)、起居室(厅)内的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厅)的门的数量。起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3米。

4)、无直接采光的厅,其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0平方米。

1)、厨房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一类和二类住宅为4平方米;三类和四类住宅为5平方米。

2)、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并宜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

3)、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按炊事作流程排列,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10米。

4)、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1.50米;双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其两排设备的净距不应小于0.90米。

3.卫生间。

1)、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第四类住宅宜设2个或2个以上卫生间。每套住宅至少应配置三件卫生洁具,不同洁具组合的卫生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淋)、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为3平方米;设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50平方米;设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平方米;单设便器的为1.10平方米。

2)、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厅)或厨房。

3)、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可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上层;并均应有防水、隔声和便于检修的措施。

4)、套内应设置洗衣机的位置。

下列关于居住区规划的说法,正确的有(  )。

2.0.8居住区(级)道路

【】:A、D

A项,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第2.0.6条规定,居住区用地是指城市居住区的住宅用地、配套设施用地、公共绿地以及城市道路用地的总称。

D项,第2.0.9条规定,对应居住区分级配套规划建设,并与居住人口规模或住宅建筑面积规模相匹配的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基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市政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组成内容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环境关系,按有关方针政策、有关规范和规定合理布置建筑,组织交通线路,布置绿化,使其满足使用功能或生产工艺要求,做到技术经济合理、有利生产发展、方便职工生活,称为建筑总平面布置。公用设施、交通场站及社区服务设施、便民服务设施。

5.3 居住区绿地种植设计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到底啦~

2020年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相关知识》真题精选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题意)

居住区规划隶属什么层次类型的规划,其上位规划依据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

2.0.29 建筑面积毛密度

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上位规划。其上位规划是依据经济杠杆、经济政策、经济措施调节物质利益关系并通过市场以促使的实现。核心内容:对规划区域进行用地分析、用地规划、防震减灾、绿地系统、管线道路等专项分析、交通分析以及道路控制点、方位角、坐标。详细对各地块、进行合理配比,包括道确定主要结构位置的线,如确定建筑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的线称为定位轴线。路退线、容积率、建筑密度、市政设施(停车场、加油加气站、污水厂、给水厂)等,支路网设计等等。

居住区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任务和城1/2市现状条件,进行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综合性设计工作。它涉及使用、卫生、经济、安全、施工、美观等几方面的要求。综合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住用地条件。

居住区规划是指对居住区的布局结构、住宅群体布置、道路交通、生活服务设施、各种绿地和游憩场地、市政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各个系统等进行综合的具体的安排。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组成部分。

中华标准城市居住区建设规范中关于楼距采光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0.5.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1、楼距:楼高的0.7倍,此为南北朝向排列的楼房间距,若东西向则为0.5倍。如前排房屋的高度为20米,那么后排房屋距离前排房屋要有14米才符合要求。

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任何建筑都不得超越给定的建筑红线。《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规定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通城市管线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线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对于住宅采光的标准,《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修改本)第5条规定,住宅日照应符合如下标准:大寒日不少于2小时,冬至日不少1小时,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你的采光权与楼层无关,只与光照时间

有关。现在的测定仪器可以在任意有太阳光直射的一天测算出冬至日的光照时间,不足可申请赔偿, 但不一定有权利调换呀7.3 宅前道路不应在绿地中穿行,应设置在靠近建筑入口一侧,使宅间绿地能够集中布置。。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对城市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住宅间距,应以满足()为基础。

热力管 2.00 5.00 24.3 居住区开放式绿地应设置在小区游园、组团绿地中,可安排儿童游戏场、老人活动区、健身场地等。如居住区规划未设置小区游园,或小区游园、组团绿地的规模满足不了居民使用时,可在具有开放条件的宅间绿地内设置开放式绿地。.00

【】:B

十四、使用面积系数

对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空间环境和不同使用者需要等因素确定。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为基础。

您可能感兴趣试题

[浅谈居住区规划设计]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

5.7 绿地范围内一般按地表泾流的方式进行排水设计,雨水一般不宜排入市政雨水管线,提倡雨水回收利用。雨水的利用可采取设置集水设施的方式,如设置地下渗水井等收集雨水并渗入地下。

【摘 要】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延续,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雅典》指出 “居住是城市的活动” “在建立城市中不同活动空间的关系时,城市工作者切不可忘记居住是城市的一个为首的要素”,强调居住是城市的最基本功能之一。居住区规划设计应该全面考虑满足人的需求,对环境的作用,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建设“以人为本”的居住社区。针对居住区设计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强调居住区规划设计应与城市发展协调共赢。

【】居住区规划设计;以人为本;与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的理念发生了重要转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单纯的物质享受与物质需求,逐渐向精神、文化领域的层次推进。同时居住区也由单一居住功能,向多元化的居住功能发展。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伴随着商业化的大量因素存在,居住区常常被当作商品去运作,片面追求高经济效益,大肆的宣扬欧陆风、北美风等居住建筑,结果忽视居住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的风格,造成城市特色丧失,城市功能受到影响,居住区与城市发展相互制约。

笔者认为要做好居住区规划设计,除了要满足居住区设计规范的基础上,还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的问题。

一、居住区设计要因地制宜

1.居住区设计要符合当地特点

居住区设计中应对城市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注意保护当地形成的风格风貌,多吸纳当地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元素,而非一味照搬欧陆风格、北美风格,要体现建筑的地域性,同时,建筑布局需考虑当地居住习惯,日照朝向及道路的走向,尊重地域的条件,使得建成后的居住区与城市发展完整有序结合,体现出城市文化传统的延续。

2.居住区设计要结合现有地形地貌

居住区设计应尊重地域的自然条件、结构形成,应结合当地的土地利用及地块形状进行规划,而非追求利益化,大肆破坏现有地形地貌,大兴工程,即使形成的居住区内部环境新秀,但破坏了居住区周边整体环境,影响了城市整体环境景观的塑造。居住区建设应与大环境结合,并善于发挥地段优势,应能做到能借景建居。

二、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居住区设计应结合人的需求出发,应适合不同的开发人群。居住区设计需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而做相应的调整。如今,居住区不仅仅是居住之地,而是承载人心灵放松、休憩的载体。人们对居住区的选择阶段已经从以前的被动选择到现在的自主买房阶段。在挑选的过程中,从房屋面积的大小,户型好坏,建筑形式等“基本指标”转向居住区的环境,物业管理,文化氛围等“附加指标”。只有找出消费群体的主要生活状态,以及对消费群体的生理需求和兴趣爱好进入深入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建设出能适合人们自身需求的等级,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体现出具有特色与活力的人文环境的居住区,利于城市发展。

三、居2.0.22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住区设计应完善与城市功能的结合

在我国,大部分居住区在设计过程中常常强调封闭式,而封闭式不单单是围墙、围栏的围合,社区中道路也是强调内部的,这使得较大片区的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真正成为内部道路,与城市的道路以及其他小区的道路缺乏联系,造成了城市地块间距相隔很远才有一条城市性道路,增加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居住区被围墙封闭后,形成了闭合空间,片面强调了居住区内部的安全性、私密性和性,但是居住区内的空间就被私有化了。居住在同一个社区的居民往往都享用不到整体绿化系统。这使得居住区内部绿地系统是的,使得城市空间部分被私有化,造成城市交通系统和绿地系统的不连续,对城市空间产生影响。在居住区设计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不管开发商还是居民都有一种私有化、化的心态,但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居住区道路、绿地公共空间资源能够程度上共享。这样不但可以分担城市主次干道的交通量,也会促进不同小区居民的交往和交流,完善城市功能。

四、居住区设计应注重建筑与环境并重

居住区设计与其说是规划建筑,倒不如说是根据目标消费者的生活需求来规划一种生活形态。人们在评价你的建筑时,不仅仅说它是如何的舒适和宽敞,而是说它是否能带给你心灵上的认同,和具有“浓郁的气质”。居住区景观设计要做到景观与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绿化景观与环境功能的相结合, 并从人与建筑、与环境协调的关系中孕育出精神与情感,作为吸引人群的特点,这样居住空间就有了自己的特色,建筑就被披上了艺术的内涵,环境就被赋予艺术的表达能力。

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坚持居住空间形态格局、环境品质、文化特色和植物配置多样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到建筑和环境的和谐,使建筑、户外空间、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使居住区每一处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景观并加以连接,加强绿化间的渗透,创造出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建筑与人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让居住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化景观生态系统中,营造出注重生活空间的理想居住空间景观生态系统。

五、居住区设计应合理布置地下停车系统

当前私家车在居住区内迅速增多,车位需求急剧扩大,居住区的停车位比率在急速增高,私汽车的发展给居住区内交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由于停车位不足而随处出现乱停乱放现象,道路变得更加狭窄,造成交通不畅,有的居住区将草坪改成草坪砖供汽车停放,但降低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居住区停车已经成为居住区规划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通常居住区设计常通过地面停车和地下停车两种停车方式来解决。现阶段,开发商为了取得经济利益,提升居住区景观与居住区品质,居住区停车主要依靠地下停。由于地块容积率较大,根据停车位计算办法,地下通常要做到地下二层、三层才能满足停车要求,开发商为了降低成本,常常居住区出现满铺地下一层的情况。这就为城市排水带来新的问题。由于城市开发速度的过快,各地块内部地下空间都被利用,地下建筑主要采用混凝土材质,造成雨水下落后渗透小,只能通过城市市政管道排除,无形之中加大了市政管道压力,造成暴雨天气城市受淹情况时有发生,影响城市发展,因此,在设计规划区时,我们应避免地下满铺情况的发生,合理布置地下,为人居环境与城市发展的提供良性互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居住区规划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以及城市的发展。规划区规划将不断面临着新发生的问题产生,消费者也将更加挑剔。居住区的好坏脱离不了城市,居住区的价值主要来源于城市。规划工作者应整合平衡发展与文化继承创新的目标,将居住区的经济属性、生态属性和属性融合在一起,根据整体环境和具体要求来综合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2.0.32a 停车率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7.2

[2]周海波 周俭谈居住区规划设计 《理想空间》第二十四辑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7.12

[3]孙长兵、张巍、邵方勇(期刊文章)浅析住宅区规划《勘察设计》2009年第9期

居住区规划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有哪些规范啊?

1.符合规划条件的要求,例如道路及边界的退线、建筑限高、容积率、绿化率、停车位等。

2.符合规范的要求,例如消防、人防、市政等要求。8.1.4小区道路转弯处半径15 m内要保证视线通透,种植灌木时高度应小于0.6 m,其枝叶不应伸入至路面空间内。

3.符合甲方的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m2)。要求,例如风格、美学、朝六、小结向等。

主要规范是《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等

想到哪说到哪,抛砖引玉吧

依据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 )

1.套内使用面积包括卧室、起居室(厅)、厨房、2.0.20住宅平均层数卫生间、餐厅、过厅、过道、前室、贮藏室、壁柜等的使用面积的总和;

【】:在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住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和居住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地。B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第8.0.5.1条规定,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