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拉公式如何推出来的呢?

V+F-E=2

欧拉公式是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公式,可以表示为e^ix = cos(x) + i sin(x),其中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i表示虚数单位,x表示实数。

快递小哥两周证明欧拉常数公式(欧拉常数的证明)快递小哥两周证明欧拉常数公式(欧拉常数的证明)


快递小哥两周证明欧拉常数公式(欧拉常数的证明)


1/1 = ln(2) + 1/2 - 1/3 + 1/4 -1/5 + ...

首先,我们将复数的指数形式e^ix展开成幂级数的形式。根据泰勒级数展开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e^ix = 1 + ix + (ix)^2/2! + (ix)^3/3! + (ix)^4/4! + ... (无限项)

接下来,我们对这个级数进行重排和分组:

现在我们可以发现,个括号中的部分是余弦级数的形式,而第二个括号中的部分是正弦级数的形式。根据余弦和正弦函数的泰勒级数展开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cos(x) = 1 - x^2/2! + x^4/4! - x^6/6! + ... (余弦级数)

因此,我们可以将e^ix展开为:

e^ix = cos(x) + i sin(x)

这就是欧拉公式的推导过程。

欧拉公式在数学和物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将三个基本的数学常数(e、i和π)联系在一起,展示了复数与三角函数之间的深刻关系。

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有关系V+F-E=2。

对于任意简单几何体(几何体的边界不是曲线),我们考察这个几何体的每个面,设这个边成一个n边形,我们从某个固定顶点开始连接其其他各个顶点。

即将这个n边形从某个顶点进行了三角剖分,我们想每个三角形是一个面(因为实际上多个三角形共面),那么能够看到,这个过程中E和F的增量是相同的,因此如果原来的几何体满足V-E+F= 2,则现在这个几何体(视每个三角形为一个面)仍然满足欧拉公式。

在一个多边形中,顶点被称为“凸”如果内角的多边形的,即,角度由在顶点的两个边缘形成的,与所述角内的多边形,小于π弧度(180°,二直角);否则,它被称为“凹”或“反射”。

更一般地,多面体或多面体的顶点是凸的,如果多面体或多面体具有足够小的交点球在顶点中心是凸的,和以其他方式凹形。

欧拉公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将三个基本数学常数e、π和i联系在一起。欧拉公式可以用多种方法推导出来,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泰勒级数展开。

以下是推导欧拉公式的具体步骤:

1. 泰勒级数展开

首先,我们需要对指数函数e^x使用泰勒级数进行展开。泰勒级数是一种无限级数,它可以表示一个函数在某个点附近的近似值。

e^x = 1 + x + (x^2/2!) + (x^3/3!) + ... + (x^n/n!) + ...

这个级数包含了所有正整数次幂的项,每个幂都乘以1/该幂的阶乘。例如,2的阶乘为2! = 2 × 1 = 2,所以2的倒数为1/2!= 1/2。

2. 将虚数单位i的幂次方替换成sin和cos函数

接下来,我们将虚数单位i的幂次方替换成sin和cos函数,并应用欧拉公式中的等式:e^(ix) = cos(x) + i sin(x)。

例如,当x = π时,e^(iπ) = cos(π) + i sin(π) = -1。

通过代入x的不E1同值,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

e^(iπ/2) = cos(π/2) + i sin(π/2) = i

e^(iπ) = cos(π) + i sin(π) = -1

e^(3iπ/2) = cos(3π/2) + i sin(3π/2) = -i

3. 代入x = π

我们将上述等式代入泰勒级数展开中的x,并仅保留幂次为偶数的项。这是因为cos函数只包含幂次为偶数的项,而sin函数只包含幂次为奇数的项。

e^(iπ) = 1 + iπ - (π^2/2!) - i(π^3/3!) + (π^4/4!) + i(π^5/5!) - ...

通过分组幂次为偶数和奇数的项,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

e^(iπ) = (1 - (π^2/2!) + (π^4/4!) - ...) + i(π - (π^3/3!) + (π^5/5!) - ...)

注意,组括号中的项正好是cos(π),而第二组括号中的项正好是i × sin(π)。

由于cos(π) = -1,sin(π) = 0,所以我们可以简化以上等式:

e^(iπ) = -1 + i 0

所以,我们通过泰勒级数展开和欧拉公式中的等式,得到了e^(iπ) = -1的结果,这就是欧拉公式。

求解欧拉常数

正四面体

(1) 求解欧拉常数(也称为自然对数的底或Euler's number)有多种方法。以下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数值法:使用数值方法计算调和级数的前n项和,并观察其趋势。调和级数的前n项和定义为H(n) = 1 + 1/2 + 1/3 + 1/4 + ... + 1/n。通过计算H(n)并观察其随着n的增大而趋近于一个特定的值,我们可以逼近欧拉常数。

符号法:通过数学推导和证明,可以使用数学公式和关系得到欧拉常数的表达式。欧拉常数可以表示为e = lim(n->∞) (1 + 1/1! + 1/2! + 1/3! + ... + 1/n!),其中n!表示n的阶乘。

通过数值法计算调和级数的前n项和,可以得到欧拉数列的近似值,进而通过调和级数实验来研究欧拉常数的性质。

(2) 欧拉常数在数学和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应用的例子:

概率和统计:欧拉常数出现在统计学和概率论中的各种公式和分布中,例如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和泊松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复利计算:欧拉常数与复利计算密切相关。复利是指利息在每个计息周期内都会增加并与本金一起计算利息的过程。欧拉常数出现在复利计算的公式中,用于计算复利的增长率。

微积分:欧拉常数在微积分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与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之间有特殊的关系,以及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这在微积分的各个分支中都有应用。

function eulerConstant = comEulerConstant(n)

eulerSum = 0;

for k = 1:n

eulerSum = eulerSum + 1/k;

end根据欧拉公式,可得 60+(x+y) - (3×60)=2

eulerConstant = eulerSum;

end

% 示例调用

n = 1000; % 计算调和级数的前n项和

eulerApproximation = comEulerConstant(n);

disp(eulerAppr解:设有一个简单多面体的棱数E=7.oximation);

这个程序使用数值法计算调和级数的前n项和,并返回近似的欧拉常数。你可以根据需要调整n的值来控制近似的精度。

欧拉常数怎么算的啊?

面数F

这个问题是世界100个难题中,始终没有解决的的几个难题之一。在这一点上它和的“1+1”相当。但是它没有大的价值,这又和“1+1”不同。它已经有了近似公式:1+1/2+1/3+1/4++1/n~=lnn+C(其中lnn是n的自然对数;C=0.577216……是一个专门用来计算调和数列的前n项和的无理数,叫做欧拉常数)迄今为止,没有人算出过它的通项公式。连它是发散的级数这个性质,也是很晚才得出的。后来发现,再给它加个项,-ln(n)的情况下,发现它是收敛的级数,在n趋向于无穷大的时候,定义它的极限为r(咖玛),称为欧拉常数。1+1÷2+1÷3+.......+1÷n近似的等于ln(n)+r,在n趋向于无穷大时取等号. 当n很大时,有:1+1/2+1/3+1/4+1/5+1/6+...1/n = 0.57721566490153286060651209 + ln(n)//C++里面用log(n),pascal里面用ln(n)

0.57721566490153286060651209叫做欧拉常数

1+1/2+1/3+…+1/n是没有好的计算公式的,所有计算公式都是计算近似值的,且度不高。

自然数的倒数组成的数列,称为调和数列.人们已经研究它几百年了.但是迄今为止没有能得到它的求和公式只是得到它的近似公式(当n很大时):

1+1/2+1/3+......+1/n≈lnn+C(C=0.57722......一个无理数,称作欧拉初始,专为调和级数所用)

得到公式, 用C++实现就容易了 long double Sn( const unsigned int& n ) { const long double euler = 0.57721566490153286060651209;

}一个可以计算欧拉常数的递推公式的

euler= 1 + 规律:1/2 + ... + 1/m -ln(m) - 1/(2m) + 1/(12m^2) - 1/(120m^4) + 1/(252m^6)- o(m)

其中

|o(m)| <= 22.5(m PI)^(-7)

因此只要选择一个合适的m使o(m)不EA1影响精度即可

例如,当m=5的时候,精度高于1E-7.

欧拉公式推导全过程

return ( log( static_cast(n) ) + euler );

欧拉公式推导全过程如下:

欧拉公式三种形式分别是:分式里的欧拉公式=a^r/(a-b)(a-c)+b^r/(b-c)(b-a)+c^r/(c-a)(c-b),复变函数论里的欧拉公式为e^ix=cosx+isinx,三角形中的欧拉公式为d^2=R^2-2Rr。

一、把复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公式,e是自然对数的底,i是虚数单位。它将指数函数的(1)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面,V+F1-E不变。依次去掉所有的面,变为“树枝形”。定义域扩大到复数,建立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关系,它不仅出现在数学分析里,而且在复变函数论里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被誉为“数学中的天桥”。

1、当R=2时,由说明这两个区域可想象为以赤道为边界的两个半球面,赤道上有两个“顶点”将赤道分成两条“边界”,即R=2,V=2,E=2,于是R+V-E=2,欧拉定理成立。

2、设R=m(m≥2)时欧拉定理成立,下面证明R=m+1时欧拉定理也成立。由说明我们在R=m+1的地图上任选一个区域X,则X必有与它如此相邻的区域Y,使得在去掉X和Y之间的一条边界后多面体,地图上只有m个区域了。

3、在去掉X和Y之间的边界后,若原该边界两端的顶点现在都还是3条或3条以上边界的顶点,则该顶点保留,同时其他的边界数不变;若原该边界一端或两端的顶点现在成为2条边界的顶点,则去掉该顶点,该顶点两边的两条边界便成为一条边界。

欧拉公式具体是什么.

欧拉公式有4条

(1)分式:

68

a^r/(a-b)(a-c)+b^r/(b-c)(b-a)+c^r/(c-a)(c-b)

当r=0,1时式子的值为0

当r=3时值为a+b+c

(2)复数

由e^iθ=cosθ+isinθ,得到:

sinθ=(e^iθ-e^-iθ)/2i

cosθ=(e^iθ+e^-iθ)/2

此函数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函数---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被誉为数学中的“天桥”。

当θ=π时,成为e^iπ+1=0 它把数学中最重要的e、i、π、1、0联系起来了。

(3)三角形

设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d为外心到内心的距离,则:

d^2=R^2-2Rr

(4)多面体

设v为顶点数,e为棱数,f是面数,则

v-e+f=2-2p

p为亏格,2-2p为欧拉示性数,例如

p=0 的多面体叫第零类多面体

p=1 的多面体叫类多面体

等等

欧拉

欧拉公式

的数学家,瑞士人,大部分时间在俄国和法国度过.他17岁获得硕士学位,早年在数学天才贝努里赏识下开始学习数学,毕业后研究数学,是数学史上产的作家.在世发表论文700多篇,后还留下100多篇待发表.其论著几乎涉及所有数学分支.他首先使用f(x)表示函数,首先用∑表示连加,首先用i表示虚数单位.在立体几何中多面体研究中,首先发现并证明欧拉公式.

多面体的定义

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2)

( 4 )

( 5 )

多面体的有关概念

多面体的面

棱顶点

凸多面体

把多面体的任何一个面延伸为平面,如果所有其他各面都在这个平面的同侧,这样的多面体叫做凸多面体

多面体的分类

四多面体

五多面体

每个面都是有相同边数的正多边形,且以每个顶点为其一端都有相同数目的棱的凸多面体,叫正多面体.

(2)

正六面体

正八面体

正十二面体

正二十面体

( 7 )

( 8 )

简单多面体

( 5 )

讨下面是一个使用垫子论

问题1: (1)数出下列四个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棱数E 并填表

(2)

图形编号

顶点数V

棱数E

(2)

(4)

46

48

612

12

20

12

30

(4)

( 6 )

( 5 )

问题1: (2)数出下列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棱数E 并填表

58

57

812

图形编号

顶点数V

棱数E

简单多面体

讨论

问题2:如何证明欧拉公式

D1

D1

讨论

思考2:设多面体的F个面分别是n1,n2, ···,nF边形,各个面的内角总和是多少

(n1-2) ·1800+ (n2-2) ·1800+···+ (nF-2) ·1800=(n1+n2+···+nF-2F)· 1800

思考3: n1+n2+···+nF和多面体的棱数E有什么关系

n1+n2+···+nF =2E

F,V,E.

问题2:如何证明欧拉公式

讨论

D1

D1

多边形内角和=(E-F)·3600

思考4:设平面图形中多边形(即多边形ABCDE)是m边形,则它和它内部的全体多边形的内角总和是多少

2(m-2) ·1800+(V-m) ·3600=(V-2) ·3600

∴(E-F)·3600= (V-2) ·3600

问题2:如何证明欧拉公式

讨论

D1

D1

欧拉公式

问题3:欧拉公式的应用

例1 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发现C60有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C60是有60 个C原子组成的分子,它结构为简单多面体形状.这个多面体有60个顶点,从每个顶点都引出3条棱,各面的形状分别为五边星或六边形两种.计算C60分子中形状为五边形和六边形的面各有多少

解:设C60分子中形状为五边形和六边形的面各有x个和 y个.

由题意有顶点数V=60,面数=x+y,棱数E= (3×60)

(5x+6y)= (3×60)

由以上两个方程可解出 x=12,y=20

答:C60分子中形状为五边形和六边形的面各有12个和20个.

例2,有没有棱数是7 的简单多面体

因为多面体的顶点数V≥4,面数F≥4,所以只有两种情形:

V=4,F=5 或 V=5,F=4.

但是,有4 个顶点的多面体只有4个面,而四面体也只有四个顶点.所以设不成立,没有棱数是7 的简单多面体

数学家欧拉在证明“欧拉公式”V+F–E=2(其中V是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E是“棱数”F是“面数”)采用了逐步“去线”“去面”“去点”的方法,而本文采用的是先“添线”然后再逐步“去点”与“去线”…反复进行,最终完成了证明。这两种方法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却有相似之处。

欧拉公式

就是黄金比例

欧拉定理如何证明

(3)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有关系 V+F-E=2 这个公式叫欧拉公式。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顶点数、瑞士教育与研究国务秘书Charles Kleiber曾表示:“没有欧拉的众多科学发现,我们将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则认为:读读欧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师。面数、棱数特有的规律。 方法1:(利用几何画板) 逐步减少多面体的棱数,分析V+F-E 先以简单的四面体ABCD为例分析证法。 去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四面体顶点数V、棱数V与剩下的面数F1变形后都没有变。因此,要研究V、E和F关系,只需去掉一个面变为平面图形,证V+F1-E=1 (1)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面,V+F1-E不变。依次去掉所有的面,变为“树枝形”。 (2)从剩下的树枝形中,每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顶点,V+F1-E不变,直至只剩下一条棱。 以上过程V+F1-E不变,V+F1-E=1,所以加上去掉的一个面,V+F-E =2。 对任意的简单多面体,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只剩下一条线段。因此公式对任意简单多面体都是正确的。 方法2:计算多面体各面内角和 设多面体顶点数V,面数F,棱数E。剪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拉开图),求所有面内角总和∑α 一方面,在原图中利用各面求内角总和。 设有F个面,各面的边数为n1,n2,…,nF,各面内角总和为: ∑α = [(n1-2)·1800+(n2-2)·1800 +…+(nF-2) ·1800] = (n1+n2+…+nF -2F) ·1800 =(2E-2F) ·1800 = (E-F) ·3600 (1) 另一方面,在拉开图中利用顶点求内角总和。 设剪去的一个面为n边形,其内角和为(n-2)·1800,则所有V个顶点中,有n个顶点在边上,V-n个顶点在中间。中间V-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C1为(V-n)·3600,边上的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n-2)·1800。 所以,多面体各面的内角总和: ∑α = (V-n)·3600+(n-2)·1800+(n-2)·1800 =(V-2)·3600. (2) 由(1)(2)得: (E-F) ·3600 =(V-2)·3600 所以 V+F-E=2. (1)分式: a^r/(a-b)(a-c)+b^r/(b-c)(b-a)+c^r/(c-a)(c-b) 当r=0,1时式子的值为0 当r=2时值为1 当r=3时值为a+b+c (2)复数 由e^iθ=cosθ+isinθ,得到: sinθ=(e^iθ-e^-iθ)/2i cosθ=(e^iθ+e^-iθ)/2 (3)三角形 设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d为外心到内心的距离,则: d^2=R^2-2Rr (4)多面体 设v为顶点数,e为棱数,f是面数,则 v-e+f=2-2p p为欧拉示性数,例如 p=0 的多面体叫第零类多面体 p=1 的多面体叫类多面体 (5) 多边形 设一个二维几何图形的顶点数为V,划分区域数为Ar,一笔画笔数为B,则有: V+Ar-B=1 (如:矩形加上两条对角线所组成的图形,V=5,Ar=4,B=8) (6). 欧拉定理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它的外心Circumcenter、重心Grity、九点圆圆心Nine-point-center、垂心Orthocenter共线。 其实欧拉公式是有很多的,上面仅是几个常用的。

请问欧拉常数R有通项公式吗??

当r=2时值为1

这是调和级数,没有通项公式,有近似公式

根据欧拉公式得 V+F=E+2=9

1+1/2+1/3+……+1/n=lnn

CD

ln是自然对数,

当n 趋于无穷时,

1+1/2+1/3+……+1/n=lnn+R

R为欧拉常数,约为0.5772.

推理查看百科上有,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懂

1665年牛顿在他的著作《流数法》中推导出个幂级数:

ln(1+x) = x - x2/2 + x3/3 - ...

Euler(欧拉)在1734年,利用Newton的成果,首先获得了调和级数有限多项和的值。结果是:

1+1/2+1/3+1/4+...+1/n= ln(n+1)+r(r为常量)

他的证明是这样的:

根据Newton的幂级数有:

ln(1+1/x) = 1/x - 1/2x^2 + 1/3x^3 - ...

于是:

1/x = ln((x+1)/x) + 1/2x^2 - 1/3x^3 + ...

代入x=1,2,...,n,就给出:

1/2 = ln(3/2) + 1/24 - 1/38 + 1/416 - ...

1/n = ln((n+1)/n) + 1/2n^2 - 1/3n^3 + ...

相加,就得到:

1+1/2+1/3+1/4+...1/n = ln(n+1) + 1/2(1+1/4+1/9+...+1/n^2) - 1/3(1+1/8+1/27+...+1/n^3) + ......

后面那一串和都是收敛的,我们可以定义

1+1/2+1/3+1/4+...1/n = ln(n+1) + r

Euler近似地计算了r的值,约为0.577218。这个数字就是后来称作的欧拉常数。

欧拉定理公式的证明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有关系

这个公式叫欧拉公式。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顶点数、面数、棱数特有的规律。

方法1:(利用几何画板)

逐步减少多面体的棱数,分析V+F-E

先以简单的四面体ABCD为例分析证法。

去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四面体顶点数V、棱数V与剩下的面数F1变形后都没有变。因此,要研究V、E和F关系,只需去掉一个面变为平面图形,证V+F1-E=1

(2)从剩下的树枝形中,每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顶点,V+F1-E不变,直至只剩下一条棱。

以上过程V+F1-E不变,V+F1-E=1,所以加上去掉的一个面,V+F-E =2。

方法2:计算多面体各面内角和

设多面体顶点数V,面数F,棱数E。剪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拉开图),求所有面内角总和表面经过连续变形能变成一个球面的多面体∑α

一方面,在原图中利用各面求内角总和。

设有F个面,各面的边数为n1,n2,…,nF,各面内角总和为:

∑α = [(n1-2)·1800+(n2-2)·1800 +…+(nF-2) ·1800]

= (n1+n2+…+nF -2F) ·1800

=(2E-2F) ·1800 = (E-F) ·3600 (1)

另一方面,在拉开图中利用顶点求内角总和。

设剪去的一个面为n边形,其内角和为(n-2)·1800,则所有V个顶点中,有n个顶点在边上,V-n个顶点在中间。中间V-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为(V-n)·3600,边上的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n-2)·1800。

所以,多面体各面的内角总和:

∑α = (V-n)·3600+(n-2)·1800+(n-2)·1800

=(V-2)·3600. (2)

由(1)(2)得: (E-F) ·3600 =(V-2)·3600

所以 V+F-E=2.

设一个二维几何图形的顶点数为V,划分区域数为Ar,一笔画笔数为B,则有:(1)分式:

a^r/(a-b)(a-c)+b^r/(b-c)(b-a)+c^r/(c-a)(c-b)

当r=0,1时式子的值为0

当r=3时值为a+b+c

(2)复数

由e^iθ=cosθ+isinθ,得到:

sinθ=(e^iθ-e^-iθ)/2i

cosθ=(e^iθ+e^-iθ)/2

(3)三角形

设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d为外心到内心的距离,则:

d^2=R^2-2Rr

(4)多面体

设ve^ix = (1 - x^2/2! + x^4/4! - x^6/6! + ...) + i(x - x^3/3! + x^5/5! - x^7/7! + ...)为顶点数,e为棱数,f是面数,则

v-e+f=2-2p

p为欧拉示性数,例如

p=0 的多面体叫第零类多面体

p=1 的多面体叫类多面体

(5) 多边形

V+Ar-B=1

(如:矩形加上两条对角线所组成的图形,V=5,Ar=4,B=8)

(6). 欧拉定理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它的外心Circumcenter、重心Grity、九点圆圆心Nine-point-center、垂心Orthocenter共线。

其实欧拉公式是有很多的,上面仅是几个常用的。

欧拉公式的推导过程

(欧拉公式)

e^(ix)=cosx+isinx

对任意的简单多面体,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只剩下一条线段。因此公式对任意简单多面体都是正确的。

cosx=[e^(ix)+e^(-ix)]/2

sinx=[e^(ix)-e^(-ix)]/(2i)

也欧拉公式的历史可以展开为级数形式:

sinx=x-x^3/3!+x^5/5!-...

cosx=1-x^2/2!+x^4/4!+

扩展资料( 1)当 R= 2时 ,由说明 1,这两个区域可想象为 以赤道为边界的两个半球面 ,赤道上有两个“顶点” 将赤道分成两条“边界”,即 R= 2,V= 2,E= 2;于是 R+ V- E= 2,欧拉定理成立.。

( 2)设 R= m(m≥ 2)时欧拉定理成立 ,下面证明 R= m+ 1时欧拉定理也成立 。

参考资料来源:

初一数学欧拉公式是什么?

......

R+ V- E= 2。

CD

在任何一个规则球面地图上,用R记区域个数,V记顶点个数,E记边界个数,则R+ V- E= 2,这就是欧拉定理 ,它于1640年由Descartes首先给出证明,后来Euler(欧拉)于1752年又地给出证明,我们称其为欧拉定理,在国外也有人称其为Descartes定理。

正多面体

R+ V- E= 2就是欧拉公式。

欧拉公式是欧哈德·欧拉在十八世纪创造的,是数学界最、最美丽的公式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涉及到各种显然非常不同的元素,比如无理数e、虚数和三角函数。

1714年,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罗杰·柯茨在一个公式中建立了对数、三角函数和虚数之间的关系。

二十年后,莱昂哈德·欧拉用指数函数代替对数得到了同样的公式。

以上内容参考:

欧拉公式

B1

分式里的欧拉公式

a^r/(a-b)(a-c)+b^r/(b-c)(b-a)+c^r/(c-a)(c-b)

当r=0,1时式子的值为0 当r=2时值为1

当r=3时值为a+b+c

e^ix=cosx+isinx,e是自然对数的底,i是虚数单位。它将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扩大到复数,建立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关系,它在复变函数论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e^ix=cosx+isinx的证明:

因为e^x=1+x/1!+x^2/2!+x^3/3!+x^4/4!+……

cos x=1-x^2/2!+x^4/4!-x^6/6!e^(iπ) = -1……

sin x=x-x^3/3!+x^5/5!-……

在e^x的展开式中把x换成±ix.(±i)^2=-1, (±i)^3=〒i, (±i)^4=1 ……(注意:其中”〒”表示”减加”)

e^±ix=1±x/1!-x^2/2!+x^3/3!〒x^4/4!……

=(1-x^2/2!+……)±i(x-x^3/3!……)

所以e^±ix=cosx±isinx

将公式里的x换成-x,得到:

e^-ix=cosx-isinx,然后采用两式相加减的方法得到:sinx=(e^ix-e^-ix)/(2i),cosx=(e^ix+e^-ix)/2.这两个也叫做欧拉公式。将e^ix=cosx+isinx中的x取作∏就得到:

三角形中的欧拉公式

设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d为外心到内心的距离,则: d^2=R^2-2Rr

拓扑B1学里的欧拉公式

V+F-E=X(P),V是多面体P的顶点个数,F是多面体P的面数,E是多面体P的棱的条数,X(P)是多面体P的欧拉示性数。

如果P可以同胚于一个球面(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能吹胀而绷在一个球面上),那么X(P)=2,如果P同胚于一个接有h个环柄的球面,那么X(P)=2-2h。

X(P)叫做P的欧拉示性数,是拓扑不变量,就是无论再怎么经过拓扑变形也不会改变的量,是拓扑学研究的范围。

在多面体中的运用: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有关系

这个公式叫欧拉公式

初等数论里的欧拉公式

欧拉φ函数:φ(n)是所有小于n的正整数里,和n互素的整数的个数。n是一个正整数。

如果n的标准素因子分解式是p1^a1p2^a2……pm^am,其中众pj(j=1,2,……,m)都是素数,而且两两不等。则有

φ(n)=n(1-1/p1)(1-1/p2)……(1-1/pm)

利用容斥原理可以证明它。

此外还有很多定理都以欧拉的名字命名。

(6) 立体图形里的欧拉公式:

面数+顶点数—2=棱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