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中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新教材高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高二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新教材高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高二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


新教材高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高二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


新教材高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高二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


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仁,仁德。礼,指各种礼节规范。乐,包括音乐和舞蹈。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所分封的诸侯国林立,为维护其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有秩序的统治。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孔子说:“学习之后又按时去复习、实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已,却不生气,不是很有修养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见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孔子说:“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平民,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作品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的言行,是由孔子及再传记录编纂而成,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以上内容参考:

高中新教材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仁,仁德。礼,指各种礼节规范。乐,包括音乐和舞蹈。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所分封的诸侯国林立,为维护其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有秩序的统治。

论语12章高中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如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 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高二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

2.子曰:“朝闻道,夕可矣。”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去,也没有遗憾。”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喻:通晓,明白。)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吗?直到身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表示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恕,汉语拼音为shù。这个恕字,虽然经过孔子用这两句话来解释,但他的含义很广泛,一切事情,凡是自己不愿的事情,都不能够推给他人。这里包括言语行为都在其中的。)

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如下: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5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论语》十二章鉴赏

《论语》十二章,是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为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是孔子及再传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选自《论语译注》、《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以上内容参考:

高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高二《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曾参,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1、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启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孔子说:“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作品:

《论语》是一部主要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及再传记录孔子及其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主张、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论语》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最基本最可靠的典籍,也是了解和研究儒学理论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