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地形像什么

问题一:请问武汉的地形像什么? 江汉平原中部

武汉市地形图高清全图 武汉市地图分布武汉市地形图高清全图 武汉市地图分布


武汉市地形图高清全图 武汉市地图分布


问题二:武汉的地形像什么 武汉的地形像

武汉地形属残丘性冲击平原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散列东西向残丘。沿着梅子山、龟山、蛇山、洪山、小洪山、珞珈山、喻家山一带,连同辐射到两翼的马房山、桂子山、伏虎山、凤凰山等构成了武汉地形上的,武汉的绝大部分重要机构分布于该两侧,这条的头是喻家山,腰部是洪山,尾部则是月湖旁的梅子山。

平坦平原(39.25%)位于武汉江、汉江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是棉花和蔬菜产区。

垄岗平原(42.56%)位于各湖泊周边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盛产水稻和鱼。

丘陵(12.32%)分为三列,均被林木覆盖:北列分布在新洲区、黄陂区北部;中列横穿城区;南列分布在蔡甸区、江夏区北部。

低山(5.85%)主要分布在黄陂区和新洲区东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黄陂区和孝感市交界的双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汉点。

地质灾害:可考记录中,武汉发生大于3级的31次,未发生过大于5级的,曾遭受28次域外中强的袭击。1996年,武汉被列为13座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

问题三:武汉的地形像什么? 武汉地形属残丘性冲击平原

问题四:武汉的地形特点100字 武汉地势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间被长江、汉江呈Y字型切割成三块。武汉城区南部分布有近东西走向的条带状丘陵,四周分布有比较密集的树枝状冲沟,境内大小近百个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水系发育、山水交融的复杂地形。点高程150米左右,陆地高程约18米。

问题五:武汉的位置,气候,地形是什么样的 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地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酷热、冬季较冷的特点.一般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0.4℃;7、8月平均气温,28.7℃.夏季极长达135天,因武汉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是三大火炉之一,夏天普遍达到37℃,极端气温39.3℃.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武汉活动积温为5150℃,年无霜期240天,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

问题六:武汉的地形特点 武汉地形属残丘性冲击平原

问题七:武汉地形怎么样?交通呢? 城际交通

武汉位于江汉汇流处,水运便利,明清时期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号称“百湖之市”。近代京汉和粤汉陆续建成,使武汉成为全国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之一。(武汉区位)国道:316国道、318国道、106国道、107国道在此交汇。

公路和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武汉市内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武汉外环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

汉是武全国为重要的枢纽之一,位

于京广、汉丹、长荆、武九、武麻交汇处。京广穿城而过,另有武广客运专线和合武快速在建。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和在建的武汉火车站构成了武汉客运枢纽。武昌南编组站、江岸西编组站和市北郊在建的武汉北编组站构成了武汉货运枢纽。有全国18个局()之一的武汉局。

汉口火车站列车大多往北。

武昌火车站列车一般向南较多。

航空和水运

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有武汉天河机场,机场与市区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相连。

武汉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有武汉港、阳逻港等。武汉港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但随着长江航运的衰落,武汉港也逐渐转变功能而成为长途汽车站,有发往郊区的旅游专线以及省内及省外的长途客运。近年来,及地方 高度重视长江水运的开发,“黄金水道”又有了复苏的迹象。

湖北省及武汉 也加大了对武汉港口的投资力度,加上方面等外资的引进,武汉港口的硬件设施将会在未来的几年里有一个质的飞跃,新增加大型船只泊位(5000吨级)以及现代化的掉臂,以便为武汉的各个开发区的大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运输服务。这样也为武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轨道交通

2000年,批准长春、大连、武汉和重庆4个城市为首批轻轨建设城市之后,武汉轨道交通公司成立。2000年底,投资21.99亿元、总长约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底具备试通车条件,2004年7月投入试运营。由于线路短、票价高、换乘不便、路线不合理等原因,在试运营期和正式运营初期,武汉轻轨载客量都较低。其后虽然武汉轨道交通公司采取降价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并不明显。

武汉市规划未来的轨道交通网由7条线路构成,总长222.8公里。除一号线吴家山至堤角30.5公里为轻轨外,其余6条线路都是地铁。分别为:二号线,常青花园至流芳,39.8公里;三号线,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号线,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号线,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号线,老关村至堤角,25.3公里;七号线,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这7条线路中,二、三、四号线跨越两江,连通三镇;一、五号线分别贯穿汉口、武昌的东西方向;六号线沟通汉口、汉阳旧城及后湖新区;七号线则把汉口北部与武昌东南部联为一体。

过江隧道

(在建,2004年11月28日开工,总建设周期45个月)

武汉隧道为长江上的座过江隧道,长约3.6公里(含匝道),汉口越江点位在江滩公园附近,胜利街设右进隧道匝道、天津路设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点位于和平大道,友谊大道设4条匝道连接。该工程为左、右道隔离的双向4车道公路隧道,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级和300年一遇洪水。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岗地。

分类 平坦平原 垄岗平原 丘陵 低山

百分比 39.25% 42.56% 12.32% 5.85%

平坦平原:位于长江、汉江及其支流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是棉花和蔬菜产区。

垄岗平原:位于湖泊周围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盛产水......>>

问题八:武汉的地形是怎样的 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散列东西向残丘,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市区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

问题九:武汉地形地貌 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散列东西向残丘,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市区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

问题十:武汉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市名

武汉市(英语:Wuhan 汉语拼音:Wǔhàn)。简称汉。别名有“江城”和“桥城”。

经纬度

市中心位于北纬29度58分20秒,东经113度53分29秒。

中华(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湖北省(Hubei Province)

辖区

13个。其中城区7个,郊区6个(包括2个开发区)。

乡镇

153个

市委杨松,阮成发。

面积

全市面积8,467.1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557平方公里。

海拔

武汉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双尖峰为武汉市境内点,海拔873米。

气候

武汉独特的地形造就了武汉的气候.

因为不是在北方,所以没有供暖系统,大多安装制冷空调,夏天温度,湿度都异常高.

由于在平原地带无山林阻挡冬天寒风刺骨,加上没供暖所以感受更强烈.

有人说这样形容这里的气候:热要热的透彻,冷要冷的彻骨,这才是生活,淋漓尽致.

人口

全市人口979万(2007年12月,城市第8名)。人口密度1,145.6人/平方公里。市区人口660万。

民族

全市人口中99%为汉族。少数民族占1%。

时间

时间(标准时间)。UTC+8。

邮政编码

430000C430400

电话区号

027(+86)

汽车牌照

鄂A、鄂O(警察和行政用车)

国内生产总值

3141.00亿(2007年,比上一年增长15.6%;城市第16名,次于南京、东莞),人均GDP 32381。

市树

水杉

市花

梅花

武汉(Wǔhàn)是湖北省的省会,人口约970万人,是华中地区的城市,大陆七大中心城市之一。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的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在清代末期、国民 时期及中华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内陆的城市,位居前列,故武汉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也是中华的诞生地。

以前的武汉光谷的照片及介绍(武汉光谷的发展)急求!!!!

张是三十年前的武汉地图。那时过了卓刀泉以后,除了体育学院、地质学院、华工几个校园以外,只在鲁巷、关山口、关山有一点连片的房子。民院路、楚雄大道尚不存在。(貌似只能发一张图上来啊 现在的光谷照片很多 你就自己去找吧。。。)

鲁巷的变化。早年鲁巷就是一个交叉路口,但是没有大转盘,主干道珞喻路的车辆稍多,其他几条支路的车辆很少。我根据回忆,手绘了一下几条道路的大概模样。民院路是1983年建成的,和目前的走向不太一样,早期的民院路是从尖东智能花园(1999年左右建成)的地块范围内经过。在目前大转盘偏南的位置,曾经有个小水塘,当然后来填了。旁边有集贸市场。鲁巷周边有一些低矮的平房,有些小商店,而房子的后面几乎都是菜地。

鲁巷到关山口,旁边是华工、中医院。关山口到关山还有连片的房子,但是关山口往东则完全是农村的感觉了。

鲁巷虽然从交通的意义来说比关山重要,但早期鲁巷几乎没有像样的商业,大家都是匆匆过客。那时关山比鲁巷发达得多,连接鲁巷和关山的关山路(也就是现在的光谷步行街),早年是破败的小路,路边还有臭水塘。但是在接近关山的路段变得非常热闹,变成了“繁华”的商业街,还有一家电影院,小时候我除了在学校大院里看电影,再就是去关山电影院看电影,直到九十年代初,这个电影院才逐渐淡出了视线。

民院路是为了配合中南民族学院的重建而建成的,本来只是两车道,路边除了农村,还有大片的湖面(以前的南湖很大),九十年代后逐渐填平,变成当代学生公寓之类。民院路现在的宽度大概是早期宽度的3倍以上。

鲁磨路过了地质学院以后,基本上就是农田了,有一条公交车一直开到植物园,可以步行去磨山的后门。当年磨山的门票不过两毛钱或五毛钱,可是即使这样我们这些小孩也不愿买票,而是从无人看管的后山围墙翻进去。我特别怀念八十年代的磨山,真正是一个世外桃源。还记得某一年我行将远离武汉,一天就是到磨山,坐在朱碑亭上,看东湖的大雨将至、风起云涌,心中无限感慨。

珞喻路是在1986年底开始改造的。这个时间我记得很清楚,因为1986年底,发生了大规模的学-潮,华师、武测的学生成群结队的走出校门,步行到大东门一带。正好那个时候,街道口-广埠屯之间的马路开始拓宽,路边的高大的行道树被纷纷砍伐,“游-行”和“砍树”两个情景同时在华师门口发生,深深的刻入记忆中。珞喻路的拓宽是分段进行的,砍完广埠屯的树木,接下来是卓刀泉、马家庄,工程持续了好像几年,大致形成了目前的这个宽度。若干年后,又进行了一次黑色化的改造。现在的路况是挺好的,只是路旁不再有高大繁茂的梧桐树了。

1986年之前,洪山区地位低于武昌区(洪山区相当于郊区,不算市区),1986年之后洪山区升级了,并且获得了不少原属于武昌区的地块。新兴的洪山区受到中关村的启发,在1988年左右启动了科技一条街的建设。转眼二十年过去,我们只看到卖电脑的一条街(这方面据说可以跟中关村齐名),科技、创业就谈不上了。

再说说八十年代的公交。

那时武汉公交运力不足,极其拥挤,公交车经常在始发站就挤满了,后面的站就很难再上人,因此不停站、越过站台再停车的现象非常普遍。以我画的上面那张图为例,15路公交车如果在关山口就挤满的话,到了鲁巷,往往不在车站处停车,而是继续行驶一两百米后短暂的停车下人(在目前加油站的位置)。很多年轻人都会飞车(公交车还没停就扒到车门上了),还有一些聪明人干脆不在公交站等车,而是直接去后面两百米处碰运气。对我这样的小学生来说,和几百个大人去挤公交真是一场噩梦。

15路是铰链车,按说挺长的,可是仍然应付不了高峰的客流。于是武汉市开通了1字头的“高峰车”,其中走珞喻路的是108路,从关山口到武昌火车站,只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时行驶,只停靠大站(鲁巷、广埠屯、付家坡,有时也包括街道口),不停靠小站(吴家湾、马家庄、卓刀泉、洪山)。108路是我去大东门读书时的,只要能挤上108路,不用20分钟就到大东门了,而且没有停站时的上下客的拥挤,只要站稳了,从头到尾都不用挪窝,周围的乘客绝大部分都是到大东门或火车站的。早期到付家坡下车的人也不多,因为那时中南路还不发达,1986年中南商场开业后,中南路就火爆起来了。

我回家时,一般倾向于到武昌火车站搭108路,因为大东门站经常挤不上去。可是在起点站,也是人潮滚滚,几百人抢一辆108,108又不是铰链车,容量有限。那时我作为一个初中生,就在实战中锻炼出了飞车的本领,居然屡屡成功,曾经有一段时期,我连续100次成功的抢到了座位,呵呵,那时候哪有什么文明乘车的概念,文明人别说抢座位,根本连车都上不去。

经过珞喻路的除了15路和108路,还有一个开往葛店的25路。在我的头脑里,葛店就好像另外一个城市,这条公交车相当于长途车。1988年底,新开了一条77路,相当于15路的区间车,起点是鲁巷,从此我就再也不怕挤不上公交车了,而且保证有座位坐了。又过了一两年,5字头的专线车大批量开通,武汉公交困难的时代终于结束了。九十年代,珞喻路上开始流传“521的传说”,15路铰链车则淡出了历史舞台。其实呢,我更怀念108路,我经历过疯狂的108路曾经只花10分钟多一点就从大东门开到鲁巷,比后来的521还牛:521总还要停几站,而当年的108如果在广埠屯和卓刀泉没人下的话,就一站直达鲁巷啦。

怎么快熟悉武汉市地图

司机同志,请您先看一句话: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终南捷径。看完之后如果您认同,就请接着看下去。

我也是刚来到武汉,但是,我认为我对我所要熟悉的地方已经充分熟悉了,那我是用的什么办法呢?

,我搞了两张不同的地图。地图公司好像也在搞竞争,这张地图上有的地名,那张地图上却没有,很费事,所以搞两张保险点,其实一张也不多了。

第二,找了一辆电。

第三,我骑着电就按照地图的路线,一条街道一条街道跑,跑的时候勤于标记,不怕了地图。自然而然我的脑海里也出现了一张地图。

我觉得这招很管用,你试试看吧。

先买张地图好好看看,去坐坐几趟线路比较长的公交车,在车上注意留心站点,再一边对照地图看,这样很容易熟悉

买个GPS导航 昂达的那种GPS就不错 价格也不会超过1000

哪里都能去 还是路线 前期你可以用GPS导航帮你

去的多了 你就熟了

每天开车在武汉跑呗,俗话说熟能生巧嘛!

你上E都市网站,三维地图。不出门就可以了解武汉的主城区

武汉在地图位置

武汉在地图的位置:在地图的中南部,的正南偏西位置,距离1039公里。

武汉在地图的位置:

位于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水交汇处,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湖北省省会。地理位置为北纬 29°58’-31°22’,东经113°41’-115°05’。

因地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简称鄂。别名:荆楚。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与江西省相接,南邻湖南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

如图,蓝色虚线区域:

湖北在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

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

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5%,居全国第14位。